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作者&投稿:旗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天下事真的是"无巧不成书"。

昨天和同事聊起工作上的一件事儿,我谈自己的想法时,大概是略微理想化了一些,同事取笑我说:"你现在怎么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我想他大概是看过我写的一些"鸡汤文"才有此疑问吧。今天早上,我骑车上班的路上,收听了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里面讲到一则王阳明和他的弟子的对话,恰巧就讨论的类似的问题。

这则对话记录在《传习录·陆澄录》中,故事是这样的:

翻译成白话大概是:王阳明的学生陆澄心有疑惑,就问:我平时没什么事儿的时候,感觉自己修为境界挺好的,心境也安宁祥和,但是一遇到事情,就把持不住情绪,心神不宁,做事情也常常失败,这该怎么办?王阳明答到:这是因为只懂得一味的静养,而没有在实际事情上做到克己、自制,只喜欢静养,就会养成好静厌噪,好逸恶劳的习惯,而外部环境是不可能静止不动的,必然会有突如其来的状况,这时候心态就会乱,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啊,一个人,只有不断的通过做事来磨练自己的心境、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样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心才不会乱,处理事情也就镇定自若、得心应手,这样才能做到静时心定,动时如静的人生境界。

我的大多数文章都有关精神活动,虽然也多会引用一些心理学博士、神经领域科学家的理论,但所有的感悟无不源自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文章更是当日的经历所引发的思考。如果各位细心一些的话,会发现日期临近的文章在选题上也会比较接近,原因就是它们通常和我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有关。我当然也会把一些读过的书中的观点分享给朋友们,但所有这些观点一定是我真切感知到的,绝不会发无病之呻吟。

我也非常赞同在尘世中修行,认同生活中所有的境遇都是对你内心的考验,人处事的过程同时也是心路历程。我自己经常把工作、生活中的挑战当成是心智成长的机会,也因此多能够坦然、积极地面对。我在文章中不断给别人讲情绪管理,但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时,却也从不刻意掩饰突然而发的情绪,只要自己可以掌控它和它可能引发的后果就可以了。人活在世俗之中,是场景的一部分,每一次在世俗中的遭遇,都会让你的内心成长一点点,从而让你能够更从容地活在世俗当中。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他的物质世界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应该是虚实交互融合的,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大体也有此意吧。


王阳明最智慧的十句话
1.不识私欲,便不识天理。识得私欲,去掉私欲,天理自现。功夫只有一个,念念去私欲存天理,无须外求。2.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3.最简单、最广大的是复杂的极致,只在吾心,只为吾心。4.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5.去...

事上磨炼,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事上磨”一词的概念,来源于阳明心学。陆澄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近日学习、静心、实践皆有,故而心生感悟,写下此篇。每日写作,或是写自己内心...

王阳明心学20句,通俗易懂却影响了几个时代,你怎么看呢?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阳明心学不仅是我们身心修行的法宝,还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尤其,是下面这20种直接关系现实生活的真切智慧。1、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金句
王阳明金句如下 人天地民物同,儒、佛、老、皆我之用,是之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小道。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先于天时而...

人须在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诚意不仅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要求、一种期望,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要求和期望。事上磨:修炼强大内心 “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这是王阳明特别打动人的一句话。陆澄问王阳明:“清静时,便觉得心境泰然,但一遇事便感觉不一样了,怎么办呢?”王...

工作即是修行|多在事上磨练
看透和超越外在环境,从内心寻求强大的力量之源,这正是阳明心学对于今天的最大价值。《传习录》曾记载了阳明先生与弟子的这样一段对话。问:“ 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答:“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阳明心静口诀
二、有事心能静 生活充满了种种偶然与不测,很多人的心情容易因此受到影响。有一次,一个学生向王阳明请教:老师,我在安静时修心,觉得心里的意思还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态便大不相同了,这该怎么办?王阳明回答他: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必须要...

曾国藩:学问须从实处做
曾国藩说 :  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况人之于学乎?宋儒说,学问之道在于变化气质。以中等才成上等功,曾国藩为后世垂范,而且工夫具体可鉴,皆从平处起,从实处做,从事上磨。人人可学可法,说起来简单,不过恒勤二字,做起来平实,无非日常小事。这就是平凡人的伟大...

王阳明最经典的一句话
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译文:心即是理。天下有没有什么心外的事、心外的理吗?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源于《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7、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

受用一生的十个小故事及感悟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三、“他一疑,事就成了。” 点题:人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容易被人利用。 故事背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

那曲县15125087997: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出自什么书 -
宫伯利巴: 原句是王阳明说的,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干法》一本书可能也是为了奉行这句话而磨出的一本书,就像西游记一样.按儒家说法,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反之就是上达.下学上达,才涉精微,先下学栽培灌溉,而后上达条达畅茂.上达只在下学里!我们无论从先哲、大牛里学得如何精妙的哲理、深奥的学识,都是下学,“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寻个上达的功夫.圣人可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我们凡人却要没那个本事,自然要困知勉行.去干吧!

那曲县15125087997: 人在事上磨的下一句是什么 -
宫伯利巴: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原文]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陆澄)问:「清静的时候,便觉得心境泰然,但一遇到事情,感觉就不一样了,怎么办呢?」王阳明说:「这是只知道静养,不知道做克除私心杂念工夫的缘故.这样来对待事情,心境便会反反复复.人必须在事上去磨练,这样才能清静时也安定,变动时也安定.」——摘自《传习录》

那曲县15125087997: 人须在事上磨练,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求解释 -
宫伯利巴: 人必须经历各种事情的考验、锻炼,才能够立足社会,才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理.

那曲县15125087997: 关于磨练的格言和谚语 -
宫伯利巴: 今日格言(谚语)——才干要靠磨练话题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师傅领进门,修炼在自身.不挑千斤担,哪来铁肩膀?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好马是骑出来的,才干是练出来的.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三天不提笔,秀才也手生.身经百战成勇士.九折肱终成良医.

那曲县15125087997: 论语中关于如何做人 -
宫伯利巴: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

那曲县15125087997: 弟子规全文及对应解释 -
宫伯利巴: 《弟子规》全文及释义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

那曲县15125087997: 我需要《水浒传》中经典的词语和句子.求帮忙!多写一些,越多越好! -
宫伯利巴: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园红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表壮不如里壮/ 篱牢犬不入/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

那曲县15125087997: 李白 小时候逃学 受了“只要工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启发 从此发愤读书 ,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详细地说一说? -
宫伯利巴: 大诗人李白,幼年时有一天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便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当他闲游闲逛时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十分专注. 李白问:"请问你在干吗?"老妇人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