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法”、“菩提”、“漏”的梵文原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富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里所说的梵文是什么意思?~

这种语言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从最早的发源时期,乃至后来的演进,持续着以梵文为基础的发展方向,却也一直保留其中世纪印度语的本色。以我们所接触过的经典(各种版本与手稿)而论,梵文的语言特色和中世纪印度语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混合梵文也和梵文有类似的地方,可是它既不是梵文也不是中世纪印度语。混合梵文中属于梵文的特色和中世纪印度语向梵文借字的情况相当类似。  我国汉学家目前已可认定:某些混合梵文著作中译本的年代是西元二世纪。至于最早的混合梵文著作则应早在西元前,也许是西元前一世纪。也就是说,在相当早的时候,某些北印度的佛教徒就已放弃使用方言的原则,部份地采用婆罗门古典而学术化的语言。但他们也并不是全然翻译梵文。混合梵文的著作,尤其是最早期的,在各方面都清楚地保存着其曾为某种中世纪印度语的证明。梵文化的现象反而只是偶尔出现而已。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垛,依般若菠萝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以般若菠萝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妙三菩提,故知般若菠萝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菠萝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

广义的佛经

广义的佛经总称“三藏”,包括:

◎经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

◎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毗奈耶藏”,记载佛教僧侣的戒律及佛寺的一般清规。

◎论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阿毗达磨藏”,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

狭义的佛经

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

漏,为漏·泄之·意,乃·烦·恼之·异·名。贪、嗔·等·烦·恼,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门·漏·泄不止,故称为漏。又漏有漏·落之意,烦·恼能令人落入于三·恶·道,故称漏。

梵文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识阶级的语言,相对于一般民间所使用的俗语(Prakrit)而言,又称为雅语。它与hindi(印地语)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可以采用相同的书写字体(比如天城体)。

现在的印度,作为母语和日常生活用语的梵语,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宗教仪式上、文学作品中,以及部分书报杂志,仍然有使用梵语的。从这个角度说,梵语在当代印度的地位,有点像文言文在当代中国的地位。

梵语本身分为吠陀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佛教混合梵语等类型。按波你尼语法规则写定的梵语文本,有严格的语法程式,是超越各地方言俗语的通用语言。但是像佛教混合梵语这类介于俗语与雅语之间的梵语,就具备一定的地域性。

法是指一切事物 菩提是佛道 漏是指烦恼

我只知道“菩提”是智慧之意


佛教里“法”、“菩提”、“漏”的梵文原意是什么?
佛·教中的“法”字:梵·语是“达·磨”(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 漏,为...

菩提和般若是什么关系?
菩提与般若是佛学中的两个重要名词。都包含有智慧的含义成分。在佛教经典中经常能见到“发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带有菩提二字的字句。同样的在佛教经典中也是经常能见到“般若波罗蜜”“文字般若”“实相般若”等等带有般若二字的经句。菩提的字面意思:菩,把草散开来。咅,表示斥责或唾...

请问佛教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是什么意思?
这是密咒,不翻译其意。如果要按照梵文来翻译大致意思就是,去经历,去成就,去往彼岸,去成就无上菩提吧。此句出自《心经》,是该经的精髓,也称“大明咒,般若波罗蜜多咒”。全文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

菩提老祖教孙悟空什么 菩提老祖教孙悟空什么法术
1、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传授给孙悟空诸多法术,包括筋斗云、七十二变、法天象地、身外身、元神出窍等。2、筋斗云是孙悟空的一项独特法术,通过念动真言并施展特定动作,孙悟空能够乘着筋斗云瞬间飞行至远方。3、七十二变是孙悟空变化成七十二种不同物体的能力,这项法术让孙悟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

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
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器世间,从佛陀的谛观,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所以在他开悟后很早就讲述四圣谛法。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菩提祖师偷偷教孙悟空的,到底是什么法术?
菩提直接否定了“术”字门长生的说法,而其它三门却是闪烁其词,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伪长生”,而猴子想学真正的长生,那就只有一条路了,不是那三百六十的旁门。俗话说法不传六耳,这句话在原文中的悟空嘴里说过,是他暗中与菩提所说,目的是为了让菩提放宽心,自己不会把他走后门教的东西说出去...

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般若无知,运六通而弘四智 什么意思
菩提无得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旧译为道,新译为觉,或为觉悟的意思。境通事理二法:于理则断烦恼障,得一切智,即证涅槃,是为三乘共通的菩提;于事则断所知障,知一切有为诸法,得一切种智,此唯佛菩提,即是无上菩提。若就佛的三身而言,即名三身菩提,又名三佛菩提:1.应...

菩提法力高强,为何不让孙悟空说是和自己拜师学艺的呢?
所以,菩提要求孙悟空不要说出自己的师傅是谁。当年天地之间孕育出一只石猴,而这猴子生来注定不凡。尚未开蒙的猴子到菩提祖师那里学艺,菩提祖师很快便发现孙悟空能力非凡,学习知识的速度非常快,于是他把自己压箱底儿的本领都教给了孙悟空。很快孙悟空便出师了,孙悟空离开之前,菩提祖师就提了一个要求...

法说无相,佛曰菩提
故此佛经中有不少地方说到有无、无相和菩提等概念,但是这些都是让众生契入的方法,并非佛法本来。再释菩提和无相之概念:【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无相】1.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2.涅盘的别名,因涅盘离一切虚妄之相。

”菩提本无树”的后面几句话是怎么说的?
意义:菩提原本是对智慧的隐喻,明亮的镜子就像一颗安静的心。 原本安静,哪里会被灰尘弄脏? 它旨在表明一切都像一个梦想的泡沫,教人们不要去思考依恋,要有明确的头脑,自我认证的菩提。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一切都是空的”,而这个领域反映的是,所有众生都有足够的,不是不朽的,不是外国物体的“...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教中的菩提指的是什么意思? -
苍梧忽植入: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法里讲的【菩提树】是什么含义 -
苍梧忽植入: 宗教内涵 菩提树释义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教五种性论出自哪里 -
苍梧忽植入: 梵语pan~ca-gotra^n!i.指众生之五种种性.又作五种姓、五性、五种种性、五乘种性、五种乘性.法相宗将一切有情众生之机类分为五种,而定可成佛或不可成佛之说.即:(一)声闻乘定性(梵s/ra^vakaya^na^bhisamaya -gotra ),又作声...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教中的三学 -
苍梧忽植入: 佛教中的三学 ,指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专门对治众生贪嗔痴习气的.《楞严经》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前八大法器和相对应的菩萨是谁? -
苍梧忽植入: 在诸多大菩萨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显教、密宗共同尊奉的八大菩萨是: 1、文殊师利菩萨,生于印度舍卫国,后跟释迦牟尼佛出家,常随侍释尊左右,帮助释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称之为吉祥金刚、...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法里的四摄法具体指什么 -
苍梧忽植入: 四摄法,佛学术语,出自《法界次第》,指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分别是: 一、布施摄,谓菩萨以财、法二种布施摄众生也.若众生乐财,即以财施摄之;若众生乐法,即以法施摄之.众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摄.二、爱语摄,谓菩萨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抚慰,则一切众生乐闻善言,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爱语摄.三、利行摄,谓菩萨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一切众生,因是众人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利行摄.四、同事摄,谓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即分形示现,同其所作,使其各沾利益,因是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摄.

太和县19546862797: 坲教五漏是什么意思 -
苍梧忽植入: 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 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身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措上下皆从;...

太和县19546862797: 什么是三世诸佛? -
苍梧忽植入: 佛教有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 不过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对过去佛的理解上有所区别,汉传佛教认为过去佛就是指燃灯佛.而藏传佛教认为如来佛前尚有几位过去佛,如来佛的前任过去佛为迦叶佛(和佛的弟子大迦叶非一人...

太和县19546862797: 佛学词典怎么解译“有漏” -
苍梧忽植入: 有漏佛学大词典 佛学大辞典(一)梵语sa^srava.为'无漏'之对称.漏,梵语a^srava,乃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之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