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成员中有没中过进士的吗?

作者&投稿:里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的内阁成员表是什么啊?~

内阁成员没有,只有历任首辅的
附表: 明朝十七帝皇位期间内阁首辅
任期 姓名 上任 离任 公历任期
1 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1402年
2 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年-1407年
3 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4 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418年-1424年
5 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1424年-1444年
6 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1444年-1446年
7 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1446年-1449年
8 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1449年-1457年
8' 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1457年
9 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1457年
10 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1457年
11 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457年-1466年
12 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 1466年
13 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1466年
14 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1466年-1468年
15 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1468年-1475年
16 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475年-1477年
17 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1477年-1487年
18 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487年-1492年
19 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1492年-1498年
20 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年-1506年
21 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1506年-1512年
22 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 十年三月丁忧 1512年-1515年
23 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 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年-1517年
24 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 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年-1524年
25 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 五月致仕 1524年
26 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 七月致仕 1524年
27 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降 1524年-1526年
28 杨一清 嘉靖五年五月进 七月降 1526年
29 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 六年二月致仕 1526年-1527年
30 杨一清 嘉靖六年二月进 八年九月致仕 1527年-1529年
31 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1529年-1531年
32 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 十月降 1531年
33 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 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年-1532年
34 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 十二年四月降 1532年-1533年
35 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年-1535年
36 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 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年-1538年
37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 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年-1539年
37'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1539年
38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年-1541年
39 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 十月降 1541年
40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 二十一年七月罢 1541年-1542年
41 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 二十三年八月罢 1542年-1544年
42 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年-1545年
43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1545年-1548年
44 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 四十一年五月罢 1548年-1562年
45 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46 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致仕 1568年-1571年
47 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48 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49 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年-1583年
50 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 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年-1591年
51 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 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年-1592年
52 赵志皋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 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年-1593年
53 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年-1594年
54 赵志皋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 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年-1601年
55 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1601年-1606年
56 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1606年-1608年
57 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 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年-1612年
58 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年-1614年
59 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年-1620年
60 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 天启元年十月降 1620年-1621年
61 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 四年七月致仕 1621年-1624年
62 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 十一月致仕 1624年
63 朱国祯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 十二月致仕 1624年
63 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 六年九月致仕 1624年-1626年
64 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 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年-1627年
65 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1627年-1628年
66 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1628年
67 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1628年
68 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1628年
69 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1628年-1630年
70 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1630年
71 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1630年
72 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1630年-1633年
73 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1633年-1637年
74 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1637年-1638年
75 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1638年
76 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1638年-1639年
77 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年-1640年
78 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1640年-1641年
78'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1641年
79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1641年-1643年
80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1643年-1644年
80'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1644年
81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1644年
81' 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1644年
82 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1644年
83 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 1644年
84 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 弘光元年闰六月罢 1644年-1645年
南明:
弘1 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年
隆1 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 二年十月降 1645年-1646年
隆2 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 永历元年正月畔 1646年-1647年
永1' 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 二月降 1647年
永1 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 八月卒 1647
永2' 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 九月降 1647
永2 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 三年正月降 1647年-1649年
永3 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 四年正月罢 1649年-1650年
永4 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 四月罢 1650年
永5 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 五年二月出 1650年-1651年
永6 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 八年三月卒 1651年-1654年
永7 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 十四年罢 1654年-1660年
永8 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 十五年七月卒 1660年-1661年
永9 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 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1661年-1664年
弘2 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监国鲁元年六月畔 1645年-1646年
监1 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 三年正月卒 1647年-1648年
监2 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 十月卒 1648年
监3 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 六年九月卒 1649年-1651年
监4 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 七年正月卒 1651年-1652年
另有:建文帝之方孝儒、景泰帝之于谦历史原因没有上表!进 十六年五月卒 1407年-1418年

  明代内阁制度的建立和职权的演变

  明初在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改用四辅官而又证明不副职任之后,乃改用内阁制度以作为皇帝的辅政部门。

  内阁本来并不是一个机关部门的名称。最早,朱元璋使用翰林院的学土、编修、检讨、修撰、侍读等所谓文学侍从官员来协助做一些文墨工作。具体职责是帮助皇帝阅看各机关送来的章奏和执行封驳的工作,根据皇帝的意图草拟处理意见等等。这些人并不能参与重大政务的研究,更不能独自处理什么问题,仅是由于他们经常在宫廷殿阁之内工作,随时听候皇帝的传呼差使,逐渐才被称为内阁学士或大学上。彼调来的人有的便被称为“入阁”。

  初期内阁的职权完全不能和原有的中书省相比拟,内阁大学士更不同于丞相,当时规定,内阁大学士之下不得设置任何宫属僚佐,内阁大学士本人也不过是五品小官,仅能遵命办事,不得干预各机关的事务,不得参署诏令,更不得以部门或个人的名义发出任何指示命令,各机关奏事也不许关白内阁。可见,当时的内阁完全是一个辅助性的办事机构,所谓大学士也不过是一些与皇帝比较接近的文书工作人员而已。他们的职任仅是“详诸司奏启”,只能使用“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的名义,可见纯是事务性的,而非政务性的职务。洪武时期的内阁及其大学士,“职卑位微”,“帝方自操咸柄,学士鲜所参决”。

  朱元璋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和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这样的模式曾经维持到他去世为止。其所以能勉强试行了十多年,主要是由于朱元璋本人具有着不同于其后代皇帝的优异条件,他“肇迹民间”,“备历艰难,饱谙物态”,作为创业开国之君享有极高的权威,又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和才能,并且极勤于政事,所以能够以这样的体制推动当时国家机器的运转。但这是变局而非常局,可以适用于一时,而难垂诸久远。因为,由一个全能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大权独揽,小权不放,事必躬亲地履行全部统治职能,事实上是绝难世代相承的。

  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内阁及其大学士的实际职权便已发生明显的实质性变化。朱棣采取一种渐进的过渡形式以修正其父手订的中央辅政体制。他在篡位胜利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精选了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胡俨、金幼孜、黄淮等七位年轻有才能的士人进入内阁,并对他们放手重用,在诸如有关和战、立储、用人、征调或蠲免赋役等重大军国政务上,都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意识地吸收他们参与论议国家的核心机密。终朱棣当政的永乐时期22年,内阁学士的品秩仍然是不高的,一直都不过是正五品的官阶,但实际上,他们经常能参与对重大政务的研讨,甚至对于六部的要政,也可以在御前进行更高层次的审议,以供皇帝参考。

  到了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宣德(明宣宗朱瞻基)以后,情况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内阁的地位和作用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登位时,朱棣时期任用的内阁大学士如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人都还在位,以前朝旧臣元老的地位和熟谙政务的身份辅政,年幼的皇帝不能不把很多政务交给内阁办理,内阁的权力就逐渐加重。及至正统(明英宗朱祁镇)以后的历届皇帝,差不多都是荒怠懒惰或宠信宦官的人,有人20余年不上朝办事,国家的日常事务更只能推给内阁办理。本来规定,内阁只能承旨办事,内阁大学士不过是备顾问的辅助人员,但事实上,他们逐渐担任了代替皇帝草拟诏令敕浩的工作,还负责起草批复奏章的“票拟”任务;本来规定,六部及其他国家机关均由皇帝直接领导,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和权力均远较六部尚卡低(原来规定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官,尚书为正二品官),各单位有事不得关白内阁,但后期的大学士有些兼任尚书之职,有些还享有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崇高政治称号,官阶又更定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又演变为实际上是内阁属吏的状况,基本上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办法。在内阁大学士中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输,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在这种情况下,便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的“权相”。朱元璋关于永废丞相的规定事实上被完全破坏了。

  内阁政治地位的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掌有了“票拟”之权。所谓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在君主专制体制下,掌握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职权,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所谓“代言之司”,所代表的乃是具有绝对权威的“皇言”。“各衙门章奏留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但是,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当时叫做“批朱”)。内阁权力的有无及大小,内阁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表现在所拟“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所拟的“票拟”,万历前期,张居正所拟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批朱”的蓝本,阁权之重、阁职之隆,自不待言。但在正统以后,诸如成化、正德、隆庆、天启等朝的皇帝都特别宠信宦官,甚至将“批红”的大权也交给宦官头子代行,内阁的职权自必受宦官的钳制。实际上存在着内阁与司礼监双轨辅政的局面。明中叶以后,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著名的大宦官,在他们得势时无不压抑和控制着内阁。

  在大多数情况下,内阁的大学士从翰林院的侍读、侍讲学士、编修等人员中选用,天顺以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已经成为制度。这是由于,翰林院上述职官多在各次科举考试上名次最高的一甲人员中选拔,翰林院被认为是集中了士人中的精英,又一向职司御前的重要文字工作,所以从翰林院中选拔人员进入内阁,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足见科举高第,入翰林,乃为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当然,这些本来并无实际领导军政工作经验、久在翰苑舞文的人,进入内阁之后能否有所展布,就要看各人不同的主客观情况和条件了。

  伴随内阁制度的建立和职权的提高,历史上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又在新的条件下有所表现。皇帝所要求于内阁及其大学士的,是不折不扣地承旨办事,绝不允许皇权旁落。而在当时,能否被选择入阁和能否受到宠信重用,又在于是否能忠忱地维护皇权和恭顺迎合,是否能胜任皇帝专制独裁的工具。故此,碌碌充位、但求持盈保泰的多,勇于任事的少。皇帝常因本人的爱憎而决定大学士的进退。自洪熙、宣德时期开始,曾在皇帝未登极前任过东官僚佐、藩邸长史、讲官等职,即与皇帝本人有过一定人事渊源的人,在入阁人员中占相当高的比重,诸如陈以勤、高拱、张居正、赵贞吉、朱国祚、袁宗皋等人均是。另外,有些人则是以精心迎合作为进身之阶的。例如,因武宗朱厚照无子,以兴献王世子朱厚熄入继,是为明世宗。他登位后,要求将自己的亲父尊为皇统,受到廷臣的反对,当此廷议沸腾之时,张璁、桂萼、方献夫等人揣摩逢迎,上疏主张“继统不继嗣”,引发出一场所谓“议大礼”的争论,张、桂、方等便因议礼有功,相继被以特旨宣召入阁。朱厚熄中年以后迷信道教,大搞玄修斋蘸,李春芳、严油、郭朴、袁炜、夏言、严嵩、徐阶等人均因精于撰写用以焚告上帝的“青词”,“以青词结主知”而先后入阁。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唯唯诺诺,备员充位,但求保住高官厚爵。相反,其中有少数人在入阁后希图有所作为,要求对日趋颓败的政局进行有效的整顿,希望“起衰振隳”,却被认为“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如果一旦被怀疑是对皇帝有不忠不顺之处,往往便会被贬革,甚至下狱处死。嘉靖时期的夏言,崇祯时期的周廷儒,是被处死的两个有名的大学士。张居正是万历时期积极主持改革改制的封建政治家,但也在身后惨遭抄家之祸。由此说明,明代在设相废相之后建立起来的内阁制度,并没有成为在封建社会晚期与高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完全适应的辅政体制。许多老矛盾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封建制辅政制度仍处在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

纵观明朝一朝300年间,内阁在行使宰相职权的同时,内阁的首辅更成文文官集团的首领。
内阁阁臣【宰相】都是庶吉士出身,记住 都是庶吉士,
明朝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内阁的成员首先前提必须是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在考试中获得前几名,然后被授予庶吉士,入职翰林院或者国子监、都察院等,而翰林院国子监的庶吉士更是被称为“宰相培训班‘
成文一名庶吉士在 那个时代是非常有前途的,庶吉士是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而你说的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入阁的,明确的告诉你,根本就没有。
但是没有通过科举制度就能当官的确有, 主要是来至皇亲国戚,以及恩荫

没有,但有一个人没中举人却干到了二品

明朝内阁成员的来源:首先是科举中精英,考中进士的前几名,被授予庶吉士称号的,被选入翰林院掌管文书工作。然后进一步提拔直至内阁。所以能够确保明朝内阁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
明朝的皇帝没有权力提名内阁人选,新进的内阁成员由原任内阁成员提名,内阁和皇帝商议任命。所以这就确保内阁不是皇权的依附品,而是文官集团的首领,能够有效的限制皇权。


明朝的内阁成员中有没中过进士的吗?
内阁阁臣【宰相】都是庶吉士出身,记住 都是庶吉士,明朝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内阁的成员首先前提必须是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在考试中获得前几名,然后被授予庶吉士,入职翰林院或者国子监、都察院等,而翰林院国子监的庶吉士更是被称为“宰相培训班‘成文一名庶吉士...

明朝的内阁成员表是什么啊?
内阁成员没有,只有历任首辅的 附表: 明朝十七帝皇位期间内阁首辅 任期 姓名 上任 离任 公历任期 1 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1402年 2 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年-1407年 3 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4 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418年-1424年 5 杨士奇 ...

朝鲜的内阁都有什么部门
在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朝鲜内阁设置有:①总理,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国家科技委员会委员长、国家科学院院长、国土环境保护相、城市经营相、收购粮政相、商业相、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普通教育相、金日成综合大学校长兼党指导委...

明朝的内阁一般有几个人
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

汉、唐、宋、明的内阁人员组成
明代内阁成员称号依次为华盖殿大学士(后为中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后为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号称四殿二阁)组成。PS:有一点需要注意,以上列举的是全额的“内阁”成员职位,实际上这些官职很少同时都有人在位的,往往是某些职位有空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内阁是不是都是太监?太傅是不是一个单独的职位,如果内阁大学士不是太监...
内阁里没有太监,内阁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并在明宣宗期间获得“票拟权”,皇帝保留“批红”的权利。之后内阁权利逐渐扩大,形成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内阁制度。内阁成员是殿阁大学士,都是饱读诗书的大臣,他们当然不会是太监。太傅,这个职位很大,正一品。在明朝,很少有活着的人被任命为太傅,一般都是对国家...

明朝内阁制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先进呢?
也正因为如此,明成祖夺取大位后设立内阁制,内阁实际上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班子,其没有宰相的地位和权力,但其职能和之前的宰相接近,也是起辅佐的作用。由此,在明朝中后期之后,内阁尤其的内阁首辅的权力越来越大,实际上是变相恢复了之前的宰相制度。从本质上说,此时的首辅,和之前的宰相其实也相差无...

清朝灭亡之后,九满四汉十三名内阁成员下落何方,结局如何?
而汉人中的四位内阁成员,徐世昌本就是拉过来充一个数字的,他在内阁中的地位可谓是可有可无,所以他也不真心地为满清做事,因为自己和袁世凯关系还是不错的,满清灭亡后,袁世凯成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为其出谋划策、鞍前马后忙个不停,但是袁世凯称帝后,他就辞官回家了。但后来革命党派出现内斗,...

哪个朝代设内阁
内阁制度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内阁成员作为皇帝的重要助手和谋士,对于维护皇权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设立内阁制度的朝代。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制度逐渐发展完善,成为明朝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阁成员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有时甚至...

唐朝一个内阁中有多少位宰相
1,唐朝根本就没设置内阁!内阁是在明洪武年间设立的,当时老朱把丞相给废了! 然后设置内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2,唐朝宰相有很多! 实行的是群相制!唐初,名副其实的宰相有六位,分别为尚书左右仆射(后为左右丞相,尚书省)、2名侍中(门下省)、2名中书令(中书省),也就是三省的长官。另外...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朝的内阁成员中有没中过进士的吗? -
卷些吉非: 纵观明朝一朝300年间,内阁在行使宰相职权的同时,内阁的首辅更成文文官集团的首领. 内阁阁臣【宰相】都是庶吉士出身,记住 都是庶吉士, 明朝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内阁的成员首先前提必须是...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朝非庶吉士出身内阁成员有谁 -
卷些吉非: (1)杨士奇 此人连进士都不是 (2)杨廷和 成化十四年(1478)殿试居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3)杨一清 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 我数过了,这哥们排在三甲九十五名,绝不可能是庶吉士的.(4)黄立极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进士,三甲九十八名,也...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卷些吉非: 哈哈,楼主这个题就是不给选项,我也能自己说出经济的原因.我给你好好分析下为什么选A.首先我们知道内阁大学士在明朝几乎都是由参加过科举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的,在那时候要知道一个读书人在未高中进士之前,读书时是基本完全不...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高仪那里人.明朝内阁成员.明万历年间
卷些吉非: 内阁大学士高仪,即高仪(1517年-1572年),字子象,号南宇.浙江钱塘人.明朝礼部尚书、进士出身.简介:高仪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官至太常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官礼部尚书,家中失火,苦无经费重建,遂借住友人家中.后引疾归.隆庆六年(1572年),以高拱推荐,起以故官侍东宫讲读.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病危,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为顾命大臣.是年六月十六日,张居正联合冯保将高拱赶出朝廷.高仪寝食不安,月余呕血死.著有《高文端奏议》.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朝的三杨指的都是谁 -
卷些吉非:[答案]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 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也因此被称为“三杨内阁”.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朝内阁三杨的具体政治成就都有哪些?
卷些吉非: 三杨,指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朱高炽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末崇祯怎么选取内阁大臣? -
卷些吉非: 崇祯基本不怎么依赖内阁.17年里,崇祯换了50多个内阁成员.更换了17个内阁首辅.只所以有这么多人,是科举考试提供了庞大的干部备用人员.考了科举,中了进士,就成为士大夫.士大夫就是古代的官僚阶层.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明代内阁中书是几品? -
卷些吉非: 明朝没有内阁内阁中书,只有中书舍人. 分为中书科舍人、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5种,均为从七品. 其中,中书科本不称科,因与六科均在午门之外,官署相联,时人习惯...

鄂尔多斯市13019432868: 历史上有状元升任宰相的吗,有没有出名的 -
卷些吉非: 明朝之前不是很清楚,明朝是有的,但不是宰相而是内阁学士,作用类似于宰相,如解缙、李春芳、申时行等人就是状元,后出任内阁学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