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治秦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作者&投稿:毋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商鞅从魏国逃入了秦国,并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商鞅在秦国采用一系列的变法,使得秦国越来越强盛,该变法就是商鞅变法,被世人们一只传颂着。
原文
公孙鞅①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②,公平无私,罚不讳③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④,黥劓⑤其傅。期年⑥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⑦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⑧,特以强服之耳。
注释
①.公孙鞅:商鞅,公孙鞅,卫鞅。姓姬战国时期卫国人,因秦国曾封他于商,所以史书上称他为商鞅。
②.至行:一到就要执行。
③.讳:回避。
④.法及太子:太子犯了法。
⑤.黥劓:古代的酷刑。黥,在罪人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
⑥.期年:周年。
⑦.兵革:兵器衣甲的总称。革,用皮革制的甲。
⑧.刻深寡恩:刻薄少恩惠。
句子翻译
1孝公以为相
秦孝公让他做丞相。
2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而且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
3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没有人拾取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随意谋取非分的财物。
4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但是对百姓刻薄少恩惠,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使人称服罢了。
5公孙鞅亡魏入秦
商鞅逃出魏国进入秦国。
翻译
商鞅逃出魏国进入秦国,秦孝公让他当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处罚时,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时,不偏袒自己的亲信。太子犯法,就在他的老师脸上刺字并割掉鼻子。一年之后,没人拾取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也无人敢谋取非分的财物。武器装备大大增强,其他国家都害怕。但是对百姓刻薄少恩惠,只是用强硬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商鞅立木文言文加译文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6. 建信立木文言文注释 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

卫鞅曰文言文翻译
2. 卫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原文: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商君归还,惠王车裂...

商君列传的注释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⑧,王色不许我⑨。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秦怨恨圉逃跑归国,于是迎送当时流亡在楚的另一位晋公子重耳归国为君,是为晋文公,此秦穆公二十四年(...

公孙鞅文言文答案
1. 《卫鞅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卫鞅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

商鞅变法字词注释20个
[原文及注释][原文]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

鞅更秦法的故事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

孝公既用卫鞅...(全篇翻译)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出自:《商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公孙鞅年轻时...

商鞅变法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及译文 商鞅欲变法那句
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译文:卫鞅想要变改法制,秦国贵族不高兴.卫鞅就对秦孝公说道...

商鞅文言文故事
’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 《战国策·秦策》一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人教版八上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济阳县18881856018: 选自战国策的商鞅治秦怎么翻译
贰河必喜: 商鞅治秦① 卫鞅②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③其傅.期年④之后,道不...

济阳县18881856018: 商鞅变法古文翻译 -
贰河必喜: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

济阳县18881856018: 文言文翻译 -
贰河必喜: 商鞅把小乡聚集起来成为县,设县令、县丞,总共31个县.在田里开出界限分配,并平均税赋.公平的用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单位)计算...这样过了5年,秦国人富强了.太史公说:商鞅,他是个天性苛刻、不留情面的人...(雨~余)我经常读商鞅《开塞》、《耕战》等书,(这些书反应的主旨)跟他本人做事(的方法)是一样的.原文注示:开是指给予恩惠、赏赐就会使政治和教化开通,它本来的意思是强调刑罚少施恩惠).死了以后被秦人给予了坏的名声,有这样的事!

济阳县18881856018: 卫鞅曰文言文翻译 -
贰河必喜: 1.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1.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如下: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

济阳县18881856018: 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开头是“孝公既用卫鞅,”……结尾是“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
贰河必喜:[答案] 现在(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害怕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秦国的计算方法,还真不知道是多重).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

济阳县18881856018: 求《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商)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以明不欺. -
贰河必喜:[答案] 商鞅想要实行变法,担心天下人议论怀疑自己.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能搬...

济阳县18881856018: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译文 -
贰河必喜:[答案] 原文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济阳县1888185601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
贰河必喜:[答案] 1.B 2.D 3.D 4. ①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②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济阳县18881856018: 商鞅变法 -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及译文 商鞅欲变法那句 -
贰河必喜:[答案]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济阳县18881856018: 商鞅变法 文言文即注释 以明不欺 明是什么意思? -
贰河必喜: 明的意思为表明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