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慕名利的名人事例(100左右)?

作者&投稿:汝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淡泊名利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我很喜欢一句话:以人为镜,可以正己修身。我们可以通过他人的人生经验、品质精神来修正自己,这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下面,就给大家分享3个淡泊名利的名人给大家,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提升我们的智慧和修养。
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
人物介绍: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淡泊名利的事迹: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蝇头小利或者大笔的不义之财都不值得出卖人格。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去阿谀奉承趋炎附势那些有权势的人,为官清廉才能受民众的爱戴。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或富贵或清贫,都由自己做主。

2、于谦——明朝贤臣、民族英雄
人物介绍: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淡泊名利事迹:为官做人当“两袖清风”


于谦为官清廉,深受老百姓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当时,太监王振自“三杨”去世后便开始掌权,作威作福,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便是“两袖清风”的起源。
我们读书时代耳熟能详的《石灰吟》就是于谦的作品,“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表面写的是石灰的形象,其实也是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也是作者为官清廉的追求。
3、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介绍:袁隆平(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德安人,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于1960-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淡泊名利事迹:生活简朴,专注科研


袁隆平的生活非常节俭低调,不住豪宅、不坐豪车,穿的衣服也很很接地气,一件上衣也就十几元,皮鞋100元左右,开的车是10万左右的国产奇瑞。即使他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功,但他并没有就此享受生活,追名逐利,依然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农田里。他90多岁的时候,理应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却依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国家奖励他的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他十几年都在路边滩剪发。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科学界“巨富”,但生活依然简朴,他最看重的是脚踏实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把这份坚定的意志,传递给儿子。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获得怎样的荣誉,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功名之下不忘初心。袁隆平把金钱名利看得很轻,他把各种奖项获得的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当天,他还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的朴实纯粹、高尚情操书写了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精生,成为了令人敬仰的“大写的人”。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3位淡泊名利的伟人!大家都对哪些淡泊名利的伟人有了解呢?欢迎底下留言分享哦!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迹(一)
  陶渊明

  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

  莱特兄弟

  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 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关麟征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不慕名利是许多杰出人物的特征。下面是一些名人的例子。
1. 王冕:王冕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和诗人,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他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不慕名利,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画作的价值和他的名声不成比例,他的作品现在仍然是艺术市场的热门。
2. 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他因对官场的厌恶和不慕名利而离开官场,隐居乡间,过着平凡的生活。他的诗作《桃花源记》表达了他对没有纷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篇文章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3. 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的两位王子,因不愿意继承王位而放弃了他们的王族身份。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嗟来之食,成为了中国古代不慕名利的典范。
4. 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但被奸臣所害,被元朝俘虏。他拒绝了元朝的的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不仕,最终被处死,他的忠诚和气节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佳话。
这些名人的故事都表明,他们不追求名利,甚至拒绝名利,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和道德的完善,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更高尚的人生价值。

大海之所以浩瀚,是因为有无数的河流注入他的身体,河流汇入大海,就要适应海的咸味、海的波澜。同样,一个新员工进入一个好的公司也要适应、融入公司的环境、制度、文化,最终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力量。新员工进入公司,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在此期间,新员工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公司的事业及企业文化,理解接受公司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由于新员工和企业处于相互熟悉磨合的过程,或多或少地要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如果这种心理困惑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会给今后的日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很快就会跳槽。因此,新员工遇到心理问题时有必要在试用期间乃至今后工作中及时向领导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的环境。想克服这些障碍,不是没有办法的: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期望。究竟自己对公司的期望是什么?而这个期望又是否合理呢?我们的期望,往往建基于旧有的文化观点,跟眼下身处的社会往往有很大的分别。所以,要随时修正自己的期望,以便适应一种新的生活体验。第二,要乐于聆听、观察和发问。对于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地方,要多聆听别人的意见,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抱有勇于发问的精神。第三,新员工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工作,一定要能够给自己定好位,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善待自己,注意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工作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好高骛远;不断学习、创新,随时保证知识的更新;强化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尽快融入集体和同事中;及时归纳总结,从总结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做到厚积薄发,练好基本功,抓住机遇,尽快成长起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员工需要完成的另一个角色转变就是从“新”向“老”员工的角色转变,这是一个对新环境、新工作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新”作为起点到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阶段的开始,新人培训是一个了解职位和业务流程,配备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调整新员工进入工作状态的全过程。第四,新员工应摆正心态。态度决定一切,多做事,不要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斤斤计较。积极、有效地既求助于他人,同时又给予他人支援,这样能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又能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吸取别人的经验,很快进入角色。求助别人没有什么不光彩的,求助是参与群体奋斗的最好形式。别人不会因你的问题多,而嫌你笨,多数人都喜欢你向他请教,多熟悉一份业务对新员工未来成长极为有利。乐于助人将得到大家的喜欢。也不必为多做分外的事情与同事搞的不愉快。如果封闭自己,怕分工不划算,想单打独斗,搞出点明堂来,往往是不现实的。实践是提高水平的基础,它充分地检验了一个人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新员工十分重要。只有实践后善于去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色。有一句明言:“没有记录的公司,是迟早要跨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不也是如此吗?多数新员工都是从基层做起。成功学家罗素塞吉说过:“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最好的出头之道是:“第一,找个职位;第二,守紧口风;第三,多多观察;第四,保持忠诚;第五,使老板相信,你少不了他;第六,彬彬有礼。”只有凭借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于个人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实干中体现出来的贡献度。新员工也许会感受到公司没有想象的公平。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只有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才是均等的。只要不懈努力,让你的主管了解你,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做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第五,想成功就要丢掉速成的幻想,现实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做任何一件事对于新员工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都不是多余的。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把自己锻炼成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业骨干。关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积极投入到工作中,适应了岗位工作的员工就会成为优秀员工。机遇偏爱踏踏实实的工作者。作为一个新员工要勤于动脑、动手,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欣赏新生活,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束缚,适应公司的环境、制度、文化,磨炼自己,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

工程定位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不但要深入剖析工程在路网中的实际价值及意义,分析工程建设的环境与条件,还应该切实结合区域经济建设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运用下面两个方式:防止运用过低的技术标准,进而导致公路在没有实现交通寿命时,交通量就提早呈现饱和状态,进而要采取扩建的方式,或是要采取同一通道新建的方式;防止技术标准过高。应该用超前的眼光对待满足铁路施工特性的问题,但是要是过度超前,又会使事物发展的实际规律受到影响,进而使施工资金非常紧张,最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及发展。2.重视工程的功能。在实际实施中,一定要重视技术标准和运用功能之间的贴合程度。不能出现技术标准过高的现象,应该重视路网对交通的调节作用及价值,拟建工程技术标准一定要符合路线走廊自然环境的实际承受性能,否则就会使工程量增加,并且会提升项目造价。估算、概算、预算的编制.制定投资估算的时候,应该重视铁路建设项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若要让估算结果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及科学性,就应该再实际深入分析项目开展的各个方面,还要和综合指标的项目含量进行比较,必要时还应该进行有效的调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的制定应该具备良好的精确性,但只有运用科学的计价基础,才能使项目造价真正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2.制定概、预算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计算各阶段的工程量,并且应该严格根据工程量计算原则来开展。在铁路项目概预算制定结束后,一定要借助造价分析进行验证。把概、预算的实际结果,基于架构构部位,得出相应的经济指标,并且剖析指标和项目标准、工程量之间有没有存在矛盾;将指标和其它工程同类架构的指标展开横向对比,分析其规律及原因所在,剖析这些规律及关系的合理性。假如存在不正常突变的现象,就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找出原因所在,并且剖析设计环节的不足,和制定预算时的缺陷,最终运用有效的措施解决。


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尤其是在当时社会形态下,世俗眼光将沈琼枝定位为江湖之盗时,杜少卿也极力赞扬她奋勇反抗,不慕名利,不甘心被人玩弄的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杜少卿的可贵之处。三、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杜少卿在当时社会制度等级严明的环境下,追求自由的生活,但十分注重孝道。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郭孝子,杜少卿十分推崇他二十几...

陶渊明的故事 5个小故事
1,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2,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

中国古代名人从小为理想奋斗成功的事例
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2、班超投笔从戎——因社会现实而改变 东汉时,有一个叫班超的著名人物。他从小就很有志气,立志要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

古代有哪些不慕名利的名人 不慕名利的中国名人
1、陶渊明。陶渊明辞弃官职,居住在一个宁静的村庄,因此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周敦颐拒绝官场腐败,才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王冕淡泊名利,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佳话。他们都学会了拒绝名利与金钱的诱惑,他们是我们的楷模,因此流芳千古。2、...

居里夫人认真工作,淡薄名利的事例
看重名利的人,它至高无上;不慕名利的人,他只如粪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547181958 2008-10-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

不慕名利的意思
基本释义:意指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禄。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近义词:高风亮节、坦荡无私、与世无争、清心寡欲。反义词:爱慕虚荣、好逸恶劳。造句:陶渊明那种不慕名利的隐士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到。

不慕名利的名人事例(100左右)?
陶渊明。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对上联 下联是“不慕名利显美德” 急急急!!_百度知 ...
箪食瓢饮乐于志,不慕名利显美德。

不慕名利的名人事例(100左右)
陶渊明。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 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大约生于365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 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求为梦想而努力的名人事例 100字
1、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要...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古代有哪些不慕名利的名人 -
藏沈乙胺: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而去 成为文人不慕名利的典范 孟浩然 采访使韩朝宗约他一同入京时却又说 业已饮矣,身行乐耳 遑恤其它 也被视为此种典范 李白有 迷花不事君赞他 林和靖 终老孤山 梅妻鹤子 竹林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哪些名人不慕名利在你的记忆里,还有哪些人具有''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富贵''的高洁人格?试说说他们的事迹或名句. -
藏沈乙胺:[答案] 居里夫人,获了很多奖还在努力钻研.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古代有哪些不慕名利的名人
藏沈乙胺: 个人很推崇于谦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名人故事简短的最好50 - 100字 -
藏沈乙胺:[答案]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名人谦虚故事最好是现代的,简明一点,100 - 300字左右2个以上,每个例子100 - 300字左右 -
藏沈乙胺:[答案]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古代名人事迹 每个100字左右 -
藏沈乙胺: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名人的故事 要短的 100字左右的啊 -
藏沈乙胺: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名人小故事100多字 -
藏沈乙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7812236789: 名人故事100字 -
藏沈乙胺: 郑板桥的诗、书、画闻名于世,号称“三绝”,人们争相购买.扬州有个富豪特别喜欢郑板桥的书画,但因他为人刁诈,郑板桥非常讨厌他,不给他作画写字.这个富豪为了抬高身价,显示自己的威风,出重金购买郑板桥书画,但始终没有搞到手. 有一天,郑板桥出郊外漫步,见路旁新设一座酒店,店内有一位老者自称“怪叟”,他见郑板桥到来,十分殷勤,马上给端上狗肉来款待.郑板桥平日最爱吃狗肉,一见大喜,便饱餐一顿.付钱时,店家分文不收,郑板桥过意不去,便当场作了几幅书画赠给店家.事过之后,郑板桥才知道上了当.原来这位“怪臾”,是那富豪派人装扮的,自己的画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富豪之手.后来郑板桥常提及此事,说他因爱吃狗肉而上了当,用以警戒世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