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有哪些

作者&投稿:豫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民歌有哪些~

1、八月桂花遍地开(安徽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中国全国多个省份传唱的民歌,采用《八段锦》曲调,是为庆祝苏维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
2、三十里铺(陕北民歌)
《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优秀陕北爱情民歌。它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根据陕北地区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它的诞生地,也就是陕北绥德县城东30华里的满堂川乡“三十里铺”,这首后来成型的民歌也就以“三十里铺”命名了。
3、杨柳青(江苏民歌)
《杨柳青》是群星演唱的一首扬州民歌,收录于专辑《地方民歌·戏曲系列 太阳出来喜洋洋(中国民歌少年合唱)》。
4、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又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是四川康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经吴文季、江定仙编曲,由喻宜萱1947年4月19日在南京演唱。此后《康定情歌》在全国流传,而且声名远扬海外,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5、浏阳河(湖南民歌)
《浏阳河》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首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超女周笔畅的一首《浏阳河2008》又为这首老歌赋予崭新的内容。
《浏阳河》这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多年来一直为人传唱,熟悉的旋律穿透几代人的岁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传世之歌诞生之初却仅仅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曲调旋律也和大家所熟知的不一样。

拓展资料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七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2.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7.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毛主席、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
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冯福宽作词,刘烽作曲,独唱原唱者为贠恩凤,后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
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该歌曲是一首以陕甘民歌作为表现形式颂扬红色政权的歌曲。

3、《浏阳河》是一首中国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1951年。这首歌自创作以来,广为流传,分别有多位演唱家,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以不同方式及风格进行演绎,超女周笔畅的一首《浏阳河》又为这首老歌赋予崭新的内容。

4、《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5、《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中国全国多个省份传唱的民歌,歌曲采用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歌词经加工修改,最后定为四段。歌词一共有10段。是为庆祝苏维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

1. 茉莉花 2. 花好月圆 3. 恰似你的温柔 4. 青藏高原
5. 东方红 6. 南泥湾 7. 在那遥远的地方 8. 爱的奉献
9. 走西口 10. 草原之夜 11. 康定情歌 12. 你的眼神
13. 赞歌 14. 长城长 15. 红蜻蜓 16. 军港之夜
17. 弯弯的月亮 18. 十五的月亮 19. 好日子 20. 摇篮曲
21.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2. 十送红军 23. 敖包相会 24. 掀起你的盖头来
25. 红河谷 26. 阿里山的姑娘 27.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28. 乌苏里船歌
29. 月光下的凤尾竹 30. 牧歌 31. 敢问路在何方 32. 我爱你塞北的雪
33.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4. 我的太阳 35. 四季歌 36. 信天游
37. 梦驼铃 38. 鸽子 39.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0. 出塞曲
41. 阿拉木汗 42. 北京的金山上 43. 北国之春 44. 蒙古人
45. 小河淌水 4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47. 洪湖水浪打浪 48. 半个月亮爬上来
49. 妈妈的吻 50. 新疆好 51. 被遗忘的时光 52. 北风吹
53. 浏阳河 54. 友谊地久天长 55. 珠穆朗玛 56. 思乡曲
57. 蝴蝶泉边 58. 美丽的姑娘 59.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0. 边疆处处赛江南
61. 三十里铺 62. 好人一生平安 63. 游子吟 64. 九九艳阳天
65.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66. 紫竹调 67. 谁不说俺家乡好 68. 夜半歌声
69. 长城谣 70.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71. 童谣 72. 兰花花
73. 草原夜色美 74. 月亮走我也走 75. 龙船调 76. 采蘑菇的小姑娘
77. 想亲亲 78. 星星索 79. 少年壮志不言愁 80. 在银色的月光下
81. 深深的海洋 82. 人说山西好风光 83. 三套车 84. 小白菜
85. 铃儿响叮当 86. 秋水伊人 87. 纺织姑娘 88.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89. 回娘家 90. 毕业歌 91. 凤阳花鼓 92. 黄土高坡
93. 乡恋 94. 走进西藏 95. 对花 96. 请到天涯海角来
97. 洗衣歌 98. 花儿与少年 99. 八月桂花遍地开 100. 采槟榔
101. 采红菱 102. 沂蒙山小调 103. 渔光曲 104. 小背篓
105. 太阳岛上 106. 毛主席的光辉 107. 送情郎 108. 高天上流云
109. 七子之歌 110. 伏尔加船夫曲 111. 森吉德玛 112. 孟姜女
113. 二月里来 114. 牡丹之歌 115. 辣妹子 116. 冰山上的雪莲
117.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18. 青春舞曲 119. 草原恋 120. 达坂城的姑娘
121. 天涯歌女 122. 下四川 123. 红豆词 124. 马儿啊你慢些走
125. 跑马溜溜的山上 126.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27. 黄河黄 128. 月牙五更
129. 大地飞歌 130. 拉网小调 131. 马铃儿响来玉鸟唱 132. 小放牛
133. 逛新城 134. 红莓花儿开

“回娘家”、“茉莉花”、“走西口”、“南泥湾”、“康定情歌”、“敖包相会”、“阿里山的姑娘”、“阿拉木汗”、“浏阳河”、“洪湖水浪打浪”等等,数不胜数。

中国民歌,Chinese folksong

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有3个基本特征:①始终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民歌的作者和传唱者是劳动人民,他们通过编唱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幸福,同时也以民歌抒发感情,美化生活,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历史。②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创作是在演唱、流传过程中进行的。一首民歌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几代人的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有的脱胎为新的民歌;有的经历了千锤百炼,变得更美、更完善。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歌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③民歌的形式简明朴素、短小精干,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在它的形式中积淀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自然的艺术美。

民歌的历史 民歌的产生远早于文字和乐谱。从《诗经》所载周初至春秋中叶流传在北方的民歌,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可表明中国民歌在2400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后,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小令、明清的俗曲、小曲等等,都曾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

在目前所收集到的传统民歌中,有不少曲目可以找到较久远的历史。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其歌词最初传唱于南宋建炎年间,至今仍有2、3种曲调在民间传唱;明代冯梦龙所收集的吴地山歌,其中有不少歌词现仍在江浙农村流传;明末清初所流行的俗曲,如《银绞丝》、《剪靛花》、《鲜花调》等,至今仍在各地广泛流传,变体甚多;清李调元在《粤风》中所记的一些歌词,在南方的汉、壮、瑶、苗等民族的民歌中还可听到。此外,在琴歌、昆剧音乐以及其他戏曲、曲艺音乐中还保存着大量明、清以来的音乐材料,对于研究民歌的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

民歌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传统民歌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大致有以下几类:

反映社会矛盾的 包括诉说被剥削之苦、抨击社会时弊、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等多种内容。如江苏南部、宁夏等地的《长工苦》、福建永定的《黄连树上结苦瓜》、湖南西部的《上金寨》、《小弟歌》、陕西北部的《脚夫调》、河北的《四保揽工》、山西的《为什么穷人富人相隔千里迢迢》等。

反映生产劳动的 包括各种号子、秧田歌、放牧歌、采茶歌、采莲歌、赶脚歌等等。

反映爱情生活的 包括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旧时中国的青年没有恋爱自由,农村姑娘用精心绣制的物品作定情信物赠给恋人。因此《绣荷包》、《绣花鞋》、《绣香袋》、《绣手巾》、《十绣》等民歌几乎遍布全国。

反映日常生活的 包括描述各种家庭关系、小女婿、童养媳、孤儿寡妇、婆媳妯娌,以及纺纱织布、裁衣做鞋、挑水做饭、育儿催眠等家务劳动和探亲串门、风俗习惯等多种内容。

歌唱传说故事的 包括流传在民间的各类历史人物、戏剧、话本、神话传说、新闻趣事、古迹名胜等多种内容。歌者往往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嬉游逗趣的 包括各种问答歌、游戏歌等娱乐性较强的民歌。有许多问答歌,还起着教育儿童、竞测智力、传授知识的作用。

中国民歌的音乐特征 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 单声部民歌数量较多,壮、苗、侗、瑶、畲、高山等少数民族有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民歌,汉族某些劳动号子中也有领、和相叠的多声部织体。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领和结合等形式,其中以独唱居多。领和结合的形式主要出现在号子、田秧山歌以及部分舞歌中。其中有的是徒歌形式(如大部分山歌、号子和小调中的儿歌、摇儿歌、谣曲等),有的仅有锣鼓伴奏(一部分田秧山歌、劳动号子和舞歌),有的有旋律乐器伴奏(如小调中的时调、舞歌等)。

节拍 大体有自由节拍和规整节拍两种。前者多见于山歌和部分儿歌、吟唱调,后者多见于小调和号子。此外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初步规整化的节拍,大多见于小调中的谣曲和一部分谣唱性的山歌。在哈萨克、藏等少数民族民歌中,有自由与规整两种节拍的复合形态。规整节拍中,以娺、婵等居多,庒、婰、殷拍和混合复节拍如戸、弯等,以及更多变化的复杂节拍都可见到。在有些少数民族民歌中,节拍不仅成为歌种的特征,而且成为该民族民歌的鲜明标志,如朝鲜族、维吾尔族民歌等。

音阶、调式 最常见的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五声性(即以五声为基音)七声音阶。有些地区有构成这一地区民间音乐独特风格色彩的特殊音阶。如陕西北部和中部有清角音和清羽音构成的七声音阶(当地戏曲曲艺艺人称为“苦音”调式)。湖南中部、东部地区有以微升徵和微升商音装饰的特殊音阶。此外,有些少数民族民歌还有自己独特的调式音阶。在汉族民歌中,徵调式最多,宫调式、羽调式次之,商调式再次之,角调式最少。

曲式 大多为单乐段结构,篇幅较短小,乐句与唱词句式大多相符。乐段内各结构部分大多以对称关系为基础,功能清晰。有些表演性较强的小调,常将几个不同的曲牌联缀演唱,构成二乐段的或多乐段的套曲,前者如《闹五更》,后者如《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等,它们已带有曲艺音乐的表现特点。此外,许多田秧山歌和劳动号子,由于劳动条件的需要,以致篇幅较长,结构较庞大。

衬词和衬腔 这是为中国民歌所常用的一种特殊的歌曲表现手段。衬词最初来自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当民歌的曲调发展受到一般唱词陈述的束缚时,便往往利用衬词使旋律得到更大的发挥。配唱衬词的片断叫做衬腔,衬腔有大有小,构成完整乐句的衬腔,称为“衬句”。

民歌的分类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民歌与其他民间音乐的关系 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来自民歌,有不少歌舞至今仍以民间歌曲形式流传。如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利川花灯中的《瓜子仁调》(又称《龙船调》)、四川秀山花灯中的《黄杨扁担》、江苏扬州的《荡湖船》、陕北秧歌中的《夫妻逗趣》、山西晋中秧歌中的《交城山》等。有的民歌虽经初步加工,具有某些舞蹈特点或曲艺音乐的情节性,但仍可看到它与原来民歌的密切联系。如内蒙古、山西二人台中的《走西口》、湖南花鼓戏中的《双川调》、山东花鼓中的《鸳鸯嫁老雕》等。

曲艺音乐中联曲体的曲种,如单弦曲子、南阳鼓子曲、四川清音等的主要曲牌,大多是明、清乃至宋、元时期在北方流行的时调小曲;天津时调、扬州清曲、湖南丝弦等的主要曲牌,大多来自至今尚在当地民间流行的民歌。主曲体的曲种,其基本曲调的形成大多与当地民歌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河北木板大鼓音乐,是在河北城镇叙述性较强的民歌音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河南坠子的前身“莺歌柳”,最初也是当地的民歌。戏曲音乐中古老的永嘉杂剧(南宋时期形成)的音乐也是在“里巷歌谣”、“村坊小曲”、“畸农市女顺可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地盛行的花鼓戏、滩簧戏、花灯戏、采茶戏以及越剧、评剧、黄梅戏等,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民族器乐与民歌的关系更为密切。民歌借助器乐伴奏丰富自己的表现力,器乐从民歌中吸取旋律素材加以发展。有的器乐曲直接承用民歌的曲调,如河北、东北地区 “吹歌”中的许多曲牌;有的则是从戏曲、曲艺音乐或古曲中脱胎而来,它们也与民歌有间接的渊源关系,如各地流行的丝竹曲牌《银绞丝》等。

反过来,其他民间音乐对民歌也有积极的影响。如戏曲、曲艺形成之后,其演唱、编曲技术等得到了专业化的发展,节拍、调式、曲式结构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这对扩大民歌的题材内容、丰富民歌的表现手段、提高民歌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作用。

中国民歌的新发展 20 世纪初,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各根据地产生了许多革命民歌。5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社会条件、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歌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新的内容和新的精神风貌。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新民歌中得到真实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新民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新民歌音乐的创作大致有 3种情况:①用现有的民歌曲调填上新词,曲调基本不变,只在演唱处理以及速度、调高等方面作某些改动,这是最简易的一种。革命战争初期的新民歌和民间歌手的创作中,大都采用这种创作方法。如《五卅运动》一歌,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将《孟姜女》调填上工人斗争内容的新词而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的。②较完整地沿用现有民歌的曲调骨架,将其曲调作局部的变动,以适应新内容的表现需要。如抗日战争时期产生在陕北根据地的《绣金匾》即是在当地民歌《绣荷包》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③许多专业作曲家遵照某民族、某地区民歌的典型特点写出的具有浓郁民歌风格的歌曲,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广为传唱。如:冼星海的《二月里来》、刘炽的《新疆好》、欧阳谦叔等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然而在习惯上,不将其列入中国民歌的范围。


有哪些歌颂祖国的民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东方红》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歌唱祖国》5.《社会主义好》6.《团结就是力量》7.《我们走在大路上》祖国颂歌 8.《祖国颂》9.《我的祖国》___影片《上甘岭》插曲 10.《唱支山歌给党听》11.《党啊,亲爱的妈妈》12.《妈妈教我一支歌》13.《我爱...

中国民歌有哪些
1、八月桂花遍地开(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中国全国多个省份传唱的民歌,采用《八段锦》曲调,是为庆祝苏维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2、三十里铺(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

有哪些中国民族歌曲?
回答:1.茉莉花2.花好月圆3.恰似你的温柔4.青藏高原5.东方红6.南泥湾7.在那遥远的地方8.爱的奉献9.走西口10.草原之夜11.康定情歌12.你的眼神13.赞歌14.长城长15.红蜻蜓16.军港之夜17.弯弯的月亮18.十五的月亮19.好日子20.摇篮曲2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22.十送红军23.敖包相会24.掀起你的盖头来...

歌唱新中国和共产党的民歌
50 红卓玛 黄枰 胡晓惠词 天骄曲 51 亲亲太阳 张立国词 宋小兵曲 52 三峡的浪花(合唱) 王光池词 曹明辉曲 53 祖国(合唱) 晓光词 孟卫东曲 54 编花篮 河南民歌 55 祖国祖国多美丽 王玉田词曲 56 中国男孩 朱晓民词 王志刚曲 57 红孩子 黄新华词 郝士达曲 58 我爱妈妈的眼睛 平洋词 施...

中国民歌有哪些?
中国民歌大全:1. 茉莉花 2. 青藏高原 3. 东方红 4. 南泥湾 5. 在那遥远的地方 6. 成都印象 7. 走西口 8. 草原之夜 9. 康定情歌 10. 你的眼神 11. 赞歌 12. 好日子 13. 摇篮曲 14. 十送红军 15. 敖包相会 16. 掀起你的盖头来 17. 阿里山的姑娘 18.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9....

中国民歌包含哪些种类
如《上去高山望平川》《走西口》等。3. **小调**:城镇流传最广的民歌。特点是结构比较完整、曲调丰富、情感优美,艺术性较强。如《茉莉花》《五哥放羊》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的差异,民歌的种类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以上仅是中国民歌的几种主要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

中国民歌有哪些?
1、《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是一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毛主席、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

中国民歌有哪些?
1、《东方红》这首歌曲由李有源和公木作词,李焕之编曲,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典型代表。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是人民对领袖的真挚颂歌。这首歌曲因其简单的歌词、真挚的情感和易记的旋律而广为流传。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李若冰、关鹤岩、徐锁和冯福宽共同...

中国民歌有哪些
1. 茉莉花 2. 花好月圆 3. 恰似你的温柔 4. 青藏高原 5. 东方红 6. 南泥湾 7. 在那遥远的地方 8. 爱的奉献 9. 走西口 10. 草原之夜 11. 康定情歌 12. 你的眼神 13. 赞歌 14. 长城长 15. 红蜻蜓 16. 军港之夜 17. 弯弯的月亮 18. 十五的月亮 19. 好日子 20. 摇篮曲 21. ...

中国的民间歌谣、有哪些?
1.《小白菜》:是一首流传在我国河北等北方的一首民歌小调,它以非常优美的音乐素材和洗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幼女的形象。2.《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 、阿宝等多人传唱。3.《小看戏》:汉...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中国民歌 - 搜狗百科
姜泊施普: 1楼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中国的民歌有哪些?
姜泊施普: 1. 茉莉花 2. 青藏高原 3. 东方红 4. 南泥湾 5. 在那遥远的地方 6. 成都印象 7. 走西口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非常著名的中国民歌有哪些
姜泊施普: “回娘家”、“茉莉花”、“走西口”、“南泥湾”、“康定情歌”、“敖包相会”、“阿里山的姑娘”、“阿拉木汗”、“浏阳河”、“洪湖水浪打浪”等等,数不胜数.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我国各民族的民歌、戏曲、曲艺和传统器乐曲有哪些? -
姜泊施普: 2008-3-29 16:13 满意回答 “回娘家”、“茉莉花”、“走西口”、“南泥湾”、“康定情歌”、“敖包相会”、“阿里山的姑娘”、“阿拉木汗”、“浏阳河”、“洪湖水浪打浪”等等,数不胜数.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民族歌曲包括什么 -
姜泊施普: 中国民歌非常丰富,广度上来说,歌曲的数量很大;从深度上来说,同一种类型的民歌也是越来越具有代表性和特征.中国民歌可分几大分类: 1.从民族风格划分:中国有汉族和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因此就可以分为57个类别.. 较为著名的...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中国的古代民歌有哪些 -
姜泊施普: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代表,《孔雀东南飞》不仅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二者并称乐府双壁,也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乌鲁木齐县14788606168: 有什么好听的民歌? -
姜泊施普: 我们那时候寻找的也是民歌,最后找到一些.演出效果也挺好的.推荐给你. 《吉祥谣》《乌苏里船歌》《浏阳河》《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俊马奔驰保边疆》《熬包相会》《你的眼神》《祝福祖国》呵呵,新年快乐,希望被你采纳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