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和淮军,再没有被重用过?

作者&投稿:子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打败太平天国的居然不是清政府军?我一直以为淮军和湘军是政府军。~

政府军是八旗和绿营。八旗军约20万,绿营约60万。
理论上八旗相当于野战军,绿营相当于警察+武警。但是由于制度等等原因,战斗力全是渣。
例:鸦片战争上万军队几个小时被英军击败,而且伤亡只有几十个人。安全意识很强,逃跑能力很强,火器能力远低于明末,白刃战的能力近似于零。
根本不是有宗教疯狂的太平军的对手。

由于政府军太渣了,更由于太平军以推翻清庭为目标,所以只能允许地方自行募军。
湘、淮、楚军,待遇远高于政府军,军纪更严明,训练、组成方法更合理,所以战斗力远高于太平军。曾李左等人,不是军人出身,但能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长速度飞快。

在那个时代的战争中,勇气、纪律才是胜利的关键。

以下是个人瞎推的,属于开玩笑。
100名八旗=70名绿营=20名太平军=10名湘淮军=6名北洋军

这三只部队辉煌的时间不太一样,曾国藩的湘军构建于太平天国刚建立的时候,基本完成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任务;后来他的学生(也可以说是部下,都是幕僚)李鸿章和左宗棠分别构建了淮军和楚军,成立时已经是太平天国的晚期,两支军队都参与了太平天国最后的剿灭。后来太平天国残余实力创建了捻军,湘军作战不利,捻军就主要由淮军负责消灭;而楚军则后来随左宗棠参加了平定新疆的战斗。
从成军历史来看,淮军与楚军都是湘军的分支,但是湘军是彻底的地主武装,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很快腐化,没打败捻军,甲午战争史更是仗都不会打了;淮军和楚军成军较晚,理念稍微新一些,因此反而是后期清政府的主要武装(淮军更主要一些);但甲午战争中淮军和北洋海军一样,基本被消灭,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楚军的地位低于淮军,但最终结局不详,应与淮军差不多。

1854年的春天,曾国藩从湖南挥师向北,湘军水陆两师共一万七千余人,战船一百多艘,如此庞大的队伍就驻守在湖南首府长沙,准备与气势正盛的太平军作战。前期作战湘军吃了很多亏,后期经验渐渐丰富,连战连胜,常常追着太平军打,最终攻入天京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淮军作为湘军的一部分也是不甘示弱,根据《清史稿》记载:“1862年淮军刚刚建立,立刻就被拉去对付处于巅峰时期的李秀成部队,最后竟将李秀成军打的损失惨重”。太平天国运动平定以后,淮军又转头对付捻军,并迅速将其扑灭。

可是仅仅只经历了二十来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湘军和淮军却不敌日军,从朝鲜一路被日军追打到东北,淮军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从当初的强势平定太平天国,到后来被日军打败,中间仅仅只隔了二十来年,是什么导致湘军、淮军战斗力的下滑呢?

湘军和淮军是私人武装,被朝廷忌惮

大清入关以后,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满人自己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八旗军,人数大概是二十万;另一个是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人数大概是六十万。

这两个部分是清政府的正规军,是要吃朝廷饷银的。随着大清入关时间日久,八旗军安与享乐,战斗力下滑严重,甚至有时候要靠绿营军作为主战部队。

再往后,绿营军也开始没落,打仗需要另外招募地方私人武装“练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曾国藩等汉人地主组成的湘军、淮军才是主力军。

但是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私人武装,士兵们只知道长官,不知道清廷,这其实就是军阀。清政府对此也十分忌惮。

清政府对湘军和淮军的打压

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都是私人武装,直接隶属于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汉人地主,并不效命于大清,说起来跟唐朝的藩镇割据有点像。

在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以后,湘军和淮军可以选择推翻清政府,重新建立汉人的政权,但是当时曾国藩已经是一个老人了,自己的后代也没有自己的才略,所以曾国藩不想冒这个风险了,而且为了避免清政府的猜忌。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主动解散了湘军“吉字营”一大半的兵马,“霆军”更是全部被解散,要知道“吉字营”和“霆军”是湘军主要的攻坚部队,战斗力非常凶悍,现在都被打压,湘军基本上只是一个空壳了。

李鸿章的淮军因为边境危机结局稍微好一点,但是也没能逃过大规模的裁军,没有了当年的雄风。可以这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日军作战的湘军和淮军根本就不是之前那支凶悍的部队了。

武器装备和作战体系,落后于时代

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不久,新疆又出现了分裂危机,清廷于是放缓了对湘军和淮军的裁军,尤其是淮军,甚至主力部队都得到了保留。

清政府也非常重视淮军,相对于湘军,淮军还是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甚至一度组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洋舰队。但是因为体制落后和不思进取,当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舰队除了在吨位方面稍占优势,其他的航速、机动性、火炮威力和射程都落后于日本海军。

更要命的是很多部队分属于湘军和淮军两大阵营,战斗中别说互相配合了,能不内斗都是万幸,这样糟糕的作战体系也难怪被日军击溃了。

清政府软弱无能,导致军队缺乏斗志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军队的各项硬指标都不如日军,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极大的勇气和日军进行持久战,可是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生怕人民掌权推翻自己的统治,所以不敢发动人民,一味的委屈求全,向列强谄媚,这样的领导怎么能带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所以我们知道了湘军和淮军其实不是清政府的正规军,本质上其实是汉族地主自己组织的私人武装,这样不受控的武装组织,清政府一定会坚决打压,不能让其维持战斗力。而且湘军和淮军虽然名义上属于一部分,但实际上却是两个政治派别统属的,作战过程中互相掣肘,毫无配合。这样的一支军队面对已经实现近代化的日军又如何能取胜呢?



因为统治者为了防止他们的名声过大,架空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再重用这些军队。

这是因为平定太平天国后已经没有多少内患了,所以湘军和淮军用不上了。

因为这两支军队都在汉人手中,引起了朝廷的猜忌,怕威胁到自己的通知,所以后来没有重用他们了。


两个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政府因依赖汉人湘军和淮军平定太平天国,导致汉人在朝廷中的权位上升,满族对军队的控制力下降。清政府也因此产生了效仿西方、推行改革的想法,促成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的一些主张和行为,如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男女平等的思想,对后来...

曾国藩率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为什么不趁机夺了清朝江山?
在攻陷南京,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的实力达到了鼎盛。当时的曾国藩手握几十万骁勇善战的湘军,天下的督抚大多是他的门生,掌握着实权,在打败太平天国后,他的声望也达到了巅峰状态,就连投降的李秀成也表示愿意招揽太平军旧部投靠湘军。当时,很多人对曾国藩进行了劝进,想让他称帝,然后率领湘军北上打败...

平定太平天国后是谁劝曾国藩不要造豪华住宅?
是徐文长劝曾国藩不建造豪宅 曾国藩(1811-1877)是一位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毁之者称之为元凶,誉之者称之为圣贤。他从湖南一个山野走出,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其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值得后人研究与玩味。相比他的军事才华以及用人与为人之...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何没有起兵称帝?
明朝吕坤的《 *** 语》中说:"人之念头,与气血同为消长。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曾国藩在消灭太平军后已经50多岁了,在和太平军的战役中,又几经...

曾国潘平定太平天国后,到底有没有能力推翻清王朝?
曾国藩建立的湘军,可谓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之后,曾国藩的势力也是空前大涨,他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但是作为忠君爱国思想的代表,曾国藩虽然有能力推翻清王朝,但是他肯定不会去这样做的,因为不管是从曾国藩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清军遗留的问题来说,曾国藩都是不会推翻清王朝...

平定太平天国后,慈禧问了个什么问题,曾国藩为什么料定大清50年内必亡...
平定太平天国后,慈禧问了个什么问题,曾国藩料定大清50年内必亡 导语:在我们的印象中,清朝统治者腐朽无能,给我们带来了战乱的时代,带来了最屈辱的时代。但是清朝依然有一位大臣被评价为"第一完人"或者"圣人"。这个人就是曾国藩。他对清朝,一生都在为清朝的事业鞠躬尽瘁,而他的前半生也亲眼看到...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原因有三
而曾国藩对清朝最大的贡献便是组建湘军,经过多年的「 ”屡败屡战”后,最终攻灭了太平天国,为清朝立下盖世功勋。 令人产生疑惑的是: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他手握重兵,并掌握江南多地军政大权,为什么没有称帝取清朝而代之? 曾国藩不仅不称帝,他在镇压完太平天国后,还主动解散了湘军,并...

揭秘: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何要编造谎言
天京攻破后,御史贾铎在京城发难,奏请朝廷命曾国藩将太平天国的金库查明,报部备拨,这是对曾氏兄弟极为凶狠的一着,使他们几乎没有招架的办法。当时,太平天国的大量金银珠宝在幼天王等仓皇逃命的时候,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湘军入城后,对这些积存已抢劫一空,不可能再“报部备拨”了,就是少有劫...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手握重兵为何不称帝?
因此,在平定太平天国叛乱之后,曾国藩主动向朝廷申请裁军,打消当朝慈禧太后的顾虑,还自己一个安稳的退场。其次说曾国藩无法称帝。做皇帝不仅仅要有自己的军队,还有一个稳固且中心的班底,曾国藩的手下的确有许多能人异士,譬如左宗棠,李鸿章等等。但这些人骨子里的思想与曾国藩一样,都是忠于清王朝统治的...

《能静居士日记》被作者后人以三百元价格卖了,里面有什么?
1867年7月21日晚,平定太平天国之后的曾国藩,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后宅里,和幕僚赵烈文促膝长谈。曾国藩开门见山地说:“京城中来人说,都城里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经常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甚至于妇女也裸身无裤可穿,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曾国藩话语里的意思很明确...

沽源县19271279739: 1、汉人统帅的湘军、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实力坐大,曾国藩为何?
书全达纳: 不可能的;曾国藩科举文官出身,自幼受儒家忠君爱国影响,而且他一心想做大清中兴名臣,流放百世,临老绝不想背上叛臣的骂名,这就决定了他不太可能反抗清朝统治;第二是实力不允许,攻下南京后,湘军实力收到削弱,自己也元气大伤;而且湘军主要是南方人,聚集在苏皖浙赣四省,地盘有限,军饷筹措困难,哪还有钱去反清朝;三是清廷做好了准备,早在曾国荃攻打南京之时,清廷就已派僧格林沁南下,监视湘军,况且在李鸿章、左宗棠的也对他虎视眈眈,一旦他有异动就会立刻铲除他,左李两军的战力绝不在湘军之下;第四是内部涣散,湘军打仗的动力来自于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给士兵尽情抢掠三日,攻下天京后军官士兵早已抢掠了不少财宝,他们最大的想法就是回湖南衣锦还乡,而不是继续打仗;

沽源县19271279739: 清朝怎么就有川军滇军贵军了
书全达纳: 1、练军有以省为番号的. 李鸿章的淮军引进部分西式操练方法,装备洋枪洋炮,战斗力在中国最强. 所以清廷在同治年间下旨,各省仿照淮军和湘军体制改造八旗和绿营,组建“练军”或“防军”. 各省自己编练的练军或防军多以省名为番号,我知道的有:川军、楚军、黔军、甘军、吉军、湘军,等. 也有不以省名为番号的,如:毅军、武毅军等. 2、新军的非正式名号. 20世纪初,清朝为平衡北洋军势力,允许各省组建新式陆军. 各省的新军虽然有朝廷颁布的“第*镇”、“第*协”等统一番号,但朝野仍习惯按省籍称呼,如:川军、鄂军、滇军、桂军等.

沽源县19271279739: 清朝打败太平天国百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 -
书全达纳: 至于太平军,当时清朝贼情汇篡介绍,其实太平军没有什么武艺,但是特别齐心,打起来以死相拼,能够忍饥挨饿.一旦清军释放火器就趴在地面上,枪声稍微稀疏就敢于奋勇冲锋.但是这种战术遇到了全部配备洋枪的淮军,喜欢建设土墙,配备大量刀矛手保护火器手的湘军,显然就不管用了.因此,太平军最后数十万人也打不过10多万湘淮军.在天京20万太平军无法击败3万湘军为天京解围也是一个道理,特别是到了后期,太平军的肉搏战能力下降也非常厉害,非常依赖洋枪,但是其洋枪数量不如清军,特别是清军还有洋炮,太平军失败也就很好理解了.

沽源县19271279739: 湘军为什么要烧天京城 -
书全达纳: 湘军集团,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都发了横财,天京城破后,往湖南运送财物的船只相望于道,而清政府倒是一个大输家,清廷当时密授两江总督马新怡查明太平军巨额财产的去向,不过此后马突然不明不白的被刺杀了(电影投名状之原型),清廷权衡利弊后,此事不了了之. 湘军火烧天京城,是为了毁灭证据.

沽源县19271279739: 李鸿章组建的淮军 -
书全达纳: 李鸿章的淮军来自曾国藩的湘军,当湘军破太平天国已成定局后,朝野都在哄传曾国藩的湘军是他的个人武装,有夺取清廷政权的可能,而曾国藩前思后想不予作为,全国战事基本都是由湘军掌控,这时,要分...

沽源县19271279739: 清朝的军队为什么把清朝灭亡了 -
书全达纳: 狭义的清军指的是八旗兵,清朝灭亡前,已经找不出具有战斗力的清军了.实际上清朝末期,清政府已经无法真正的控制全国了,清朝自己的八旗军不堪一击,在剿灭太平天国时,更是没有钱,不得不让地方自筹资金,这才有了湘军和淮军.清朝...

沽源县19271279739: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进行的军事改革是什么
书全达纳: 问题不在这,清帝国的发展随时间的发展,一开始能打的,能办事的,和研究事的人... 满清的大部分正规军,全让太平天国打退了. 结果,是湘军和淮军也就是曾国蕃和李...

沽源县19271279739: 如何评价“湘军”这一地方军阀? -
书全达纳: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满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认为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