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观派和吠檀多不二论的区别是什么?中观是如何破斥吠檀多不二哲学的?

作者&投稿:偶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吠檀多派的无差别不二论~

意为“非二元”,即梵与我同一不二。亦称“不二论”。该派较早的和较系统的论述者为乔奈波陀(640~690)。他著有《蛙氏奥义颂》。该著作共 4章215颂,对于梵、我、幻的关系提出4点看法:①宇宙最高实体是梵,梵是绝对真实的存在;②自然界是梵通过一种称为摩耶(Māyā)的魔力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真实的表象;③我(灵魂)和梵同一不二;④解脱的最高目的是亲证梵我如一,认识灵魂的真正本性。此外,乔奈波陀还发挥了奥义书中神秘主义的“四位说”理论,即自我根据摆脱主、客观经验束缚的不同程度分为四位:普遍位、光明位、智慧位和第四位。在普遍位时,自我具有觉醒的意识,可以认知外界对象并完全受到主、客观经验的束缚;在光明位时,自我处于梦眠状态,它摆脱了外界经验的印象,但仍可觉知内在的精神对象;在智慧位时,自我是熟睡状态,完全摆脱了主、客观经验的印象,从而过渡到第四位,此时的自我完全和最高我(梵)同一不二。继乔奈波陀之后,不二论的集大成者为商羯罗。他继承和发展了乔奈波陀的学说,在梵、我关系上承认梵是宇宙最高实体、真中之真,是唯一的存在,我和梵同一不二。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吸取了佛教中观派“真谛和俗谛”、“上智和下智”的理论,提出“上梵”和“下梵”说。他认为梵本来是没有任何规定的精神实体,而一般人从下智、世俗的观点出发,给它加上了种种名言规定,如全智全能、完美无缺等,这样就产生了无规定、无差别的上梵和一般人由无明、下智而引出的有规定、有差别的下梵,甚至神也是从经验的观点来看才是真实的。商羯罗还提出修炼的目的就是通过自我克制和求知上梵,亲证梵我不二,从而获得解脱。在梵和自然的关系上,商羯罗坚持一元论的看法,认为世界是梵通过摩耶魔力幻化出来的。世界本身是虚妄的,如同梦境或海市蜃楼,但世人惑于无明,从下智看世界,错把虚妄当作真实。继商羯罗之后,筏切斯帕底·弥施罗(约10~11世纪)和室利诃奢(1125~1180)等人从不同方面评述了不二论,被称为后期吠檀多哲学。

吠檀多论,以研究奥义书为主要对象,思想渊源也可追溯到奥义书。
吠檀多论继承了奥义书“梵”与“我”的学说,并且以研究最高本体“梵”、个人灵魂“我”和现象世界这三者的关系为基本宗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这三者关系的看法不同,吠檀多论内部又分裂出许多不同的学派。主要的学派有:吠檀多不一不异论、吠檀多不二论吠檀多制限不二论和吠檀多二元论。
吠檀多哲学是以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奥义书》为依据,以“梵我”学说为基础,经过长时间发展和完善而逐步形成的。从一产生,它就受到历代婆罗门统治阶级的重视,一直在思想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8世纪以后,商羯罗对吠檀多哲学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把它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它成为印度教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因此,在婆罗门教六派正统哲学中,吠檀多论派对印度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印度最重要的哲学派别之一,其学说是印度教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六教派论的学说表现出更明显的思辩特点,反映了印度哲学思想发展的趋向。

佛教中观派和吠檀多不二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它们在佛教内部和印度教内部都有重要地位。
中观派是佛教的一个哲学流派,它的主要观点是“空”。中观派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这种“空”不是虚无,而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思维的境界。中观派通过分析事物的因缘关系,揭示出事物的虚幻本质,从而达到解脱的目的。
吠檀多不二论是印度教的一个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不二一元论”,即宇宙的实质就是“不二”,所有的现象都是同一实质的不同表现。这种“不二”实质就是梵天,所有的生命和物质都是梵天的表现。吠檀多不二论强调个体的内在经验和直觉,认为通过冥想和内在经验可以达到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状态,从而获得解脱。
中观派和吠檀多不二论的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寻求解脱的方法不同。中观派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物的虚幻本质,从而达到解脱;而吠檀多不二论则强调个体的内在经验和直觉,通过冥想和内在经验来达到解脱。
中观派对于吠檀多不二论的破斥主要是通过对于其“不二”理论的理性分析和破斥。中观派认为,吠檀多不二论的“不二”实质就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概念,因为“不二”本身就是一个概念,而不是超越概念的真理。此外,中观派也对于吠檀多不二论的“梵天”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梵天是一种虚构的概念,没有实际的存在。中观派通过对于这些概念的批判,揭示出了吠檀多不二论的虚幻本质。

婆罗门教不二论和佛教的中观根本的区别是,中观彻底空,毕竟空。吠檀多不二论类似中国道家的思想,毕竟有个我和道合一,最后修成某种精神或物质的状态。而中观,在般若系统中如《心经》说的五蕴皆空,无智亦无得,人的思想能产生的东西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括所谓的“佛”,包括所谓的“梵”。

中观本空 无相 吠檀多有神论 人为梵永恒不变 一切皆是梵的变化。而且很重要的是吠檀多是心外求法 认为最高境界是梵我合一。 在楞伽经中 大慧菩萨问佛 世界是梵造的 梵是永恒的 为何世界不是永恒的 譬如人类的繁殖。 要是梵不是永恒的 那么世界应该是永恒的 因为负负得正。

所谓万道归真,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阅历,和人生见闻都会对人生有不同的体悟,佛家讲体悟自性,凡事不必太过执着。


印度教是如何在印度兴起的?佛教在印度是如何消亡的?
8~9世纪间商羯罗创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论上得到重大发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这种社会潮流影响下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爷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以及东印度出现了金刚乘和易行乘等。前一个时期的显教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逐渐融合起来作为密教的世界观而继续存在。其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

形形色色的宗教,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哪几类呢?
基本上是分为两大类:一神教,多神教。一神教, 包括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敬拜一个神,凝聚力高,入世精神帮助了他们传播远大 多神教,包括佛教,印度教,以前的希腊多神教及埃及多神教(这两个已经没落了)。虽然佛教及印度教以出世为主,不从事积极的传教,仍然有广大的信徒。这跟中国...

宗教信仰与哲学的区别???
1、定义不同。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种,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2、产生不同...

佛教为什么在印度消亡了
并没有消亡,只是现在印度教徒没有其他国家多

何为“无神论”?什么是“有神论”?两者的差异是什么?望以资料较详细解答...
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韩非发展了荀子的无神论,在否定鬼神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对“神道设教”。东汉王充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上批判天人感应的谶纬神.学,在唯物主义形神观基础上否定人死为鬼等宗教迷信。他建立了中国古代最为系统完整的无神论体.系。南北朝的范缜...

印度哲学史的现代哲学
印度现代哲学分为三股不同性质的思潮: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资产阶级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继承了中世纪印度教的传统,严守僵死的形式主义的教条,散播着旧时代的遗音。资产阶级哲学是目前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流派很多。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都追随着吠檀多主义的形式、摄取西方...

佛教在印度是怎么衰落下去的呢?谁能具体说下
8~9世纪间商羯罗创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论上得到重大发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这种社会潮流影响下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爷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以及东印度出现了金刚乘和易行乘等。前一个时期的显教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逐渐融合起来作为密教的世界观而继续存在。其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

少林市跟印度佛教的区别哪里?
8~9世纪间商羯罗创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论上得到重大发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这种社会潮流影响下开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间信仰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干高原以及东印度出现了金刚乘和易行乘等。前一个时期的显教中观派和瑜伽行派逐渐融合起来作为密教的世界观而继续存在。其主要经典为《大日经》、《金刚顶经》...

莱芜市13539189900: 吠檀多论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
逯李纯迪: 吠檀多论,以研究奥义书为主要对象,思想渊源也可追溯到奥义书.吠檀多论继承了奥义书“梵”与“我”的学说,并且以研究最高本体“梵”、个人灵魂“我”和现象世界这三者的关系为基本宗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这三者关系的...

莱芜市13539189900: 印度教的发展 -
逯李纯迪: 印度教形成于2世纪左右,奥义书集大成,六派哲学体系渐成,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而在2世纪之前又被称为是婆罗门教并且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 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

莱芜市13539189900: 印度教读圣经吗?他们读什么书?还有什么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
逯李纯迪: 印度教的经典是《吠陀经》,他们不读《圣经》.它是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结合形成的. 商羯罗是印度中世纪最大的经院哲学家,吠檀多不二论的著名理论家.他创立了不二论,即一元论学说,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商羯罗就是以这一客观唯心论的哲学理论,引导人们崇尚印度教.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并在印度建立了四个圣地和仿照佛教僧团成立了“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这在最终击败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莱芜市13539189900: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怎么样 -
逯李纯迪: 看入门教材一定要看正宗当代中国教授写的,因为这些人写东西真是旁征博引,观点中庸而不偏激,认识全面而又辩证,基本没有创新、读起来无须过多思考.这本书对了解神秘的印度哲学有入门指导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了解古代印度宗教的奇...

莱芜市13539189900: 印度教是怎样产生发展起来的! -
逯李纯迪: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

莱芜市13539189900: 不二是什么意思 -
逯李纯迪: 没有第二个 【不二】 (术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

莱芜市13539189900: 宗教概论主要讲的内容 -
逯李纯迪: 《宗教概论》的简介:从内容上讲,本书是概论的,不是别的,正是别的,正是宗教的普遍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的概念系统.就此而言,我们使用《宗教概论》这样一个书名,其目的正在于直截了当地昭示宗教学这样一门人文学科的学科内容和...

莱芜市13539189900: 什么是中观正见 -
逯李纯迪: 佛教的一切义理都在中观义中,中观义理是佛教的纲领.以下文字,可谓概括了佛法意思的大概: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而其根据,在于: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也就是缘起法.中观就是不左不右,也不落中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