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我们断除味欲,是对酸甜苦辣的执着吗?为什么不能香华涂身?放下利望,命望人活着还有意义吗?

作者&投稿:银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是什麽?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麽?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缺意义,便会像行尸走肉一般,何必要生活着受苦。假使生存而没有价值,不仅生存的本身变成多馀的赘物,而且也白白地浪费了世界的许多资源。人生的目的,凡夫是来受报还债,菩萨行者是来修道还愿。人生的意义,则因人的身体难得,而又能够知善知恶,能够为善去恶。人生的价值,是在能够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多积功德,增长福慧。

我曾听到一位母亲叹着气说:「像我这种女人,出身寒微,目不识丁,存活在世上,既没有用处也没有意思。」当时,她有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听到之后,似乎觉得有点恐惧,马上对他的母亲说:「妈妈,千万不要说这种话,我很需要你,对我来说,这世界上你是最重要了!我不能够没有妈妈!」母亲听后,便体会到,她在小孩的心灵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便感到虽苦犹乐,非常安慰,这也就是她对人生价值观的确定。

1、动物本能形态的人生观

告子曰:「食色性也。」也就是说,饮食、男女,乃是人的本能。不论是文明人或野蛮人,都会有其求生的本能,便是饮食;也都会有传宗接代的本能,便是生儿育女。渴望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不能没有饮食,同时在生理成熟之后,渴望得到配偶,便有男女的夫妇生活。这被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跟其他动物如狗、猫、老鼠甚至鱼类等均十分相似。所以,人类生活的目的,若止于此,便是最低层次的人生观,那跟一般动物的本能相同。

很多人对人生的目的感到茫然,认为人生是件无奈的憾事。既然接受了生命,便唯有凡事听天由命,苟且偷安地活下去。基本上,这还是属于动物本能层次的人生观。一般人往往也会产生这些念头而不容易察觉。当然谁也不喜欢承认,自己是属于这个动物本能形态的层次。但是,我经常会被问及:「阿弥陀佛,师父,我为什麽要在这世界上活受罪?」「我为什麽这样苦?」「师父,我前辈子欠的债究竟有多少?到底什麽时候才能还清?」许多人知道自己有苦恼,却找不出为什麽要生活的根源,但也无法摆脱生命的负担,既不能心甘情愿地活下去,又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活下去。

2、痴迷的人生观

很多人误解地认为,人生就是为了无止境的追求满足感而打拼,所以只有乱打瞎拼,懵懂一生。

(一)为了保障自我的安全而打拼

许多人由于缺乏安全感,渴望获得保障,纷纷利用积蓄金钱、投资房地产、购买股票等以作为安全的保障。以为拥有的财产越多,便越有保障。为了自己的将来,或者是儿孙们的生活无虞,花费一生的时间,努力打拼,汲汲营营,以至终老。然而,有形的财产及权位,能否真正为人带来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却大有疑问。

唐朝时候,有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官居太守,慕名道林禅师(人称鸟窠禅师)住于秦望山中的树上,因而前往拜访。当他见到禅师高居树上,便喊道:「小心啊!禅师住处太危险了!」禅师却不以为意,倒劝白居易自己小心保重,而说:「太守的危险更甚于我哪!」白太守心中诧异,自己身居高位,是一位地方首长,所到之处均受到保护,不明白禅师的用意,故问禅师:「弟子位镇江山,有什麽危险?」禅师答道:「应当小心地、水、风、火四大所成的身体,天天跟你捣蛋,生老病死随时轮候,贪瞋痴慢疑,经常与你作对,岂不危险?」白居易听后,十分同意禅师的说法,因为只要是在无常生死的范围,从那儿来的安全保障!

(二)为了追求名、利、权、位、势而奋斗

每当人在贫穷的时候,极渴望获得财富。当一朝拥有家财万贯之后,便又希望得到名气,随后是追求势力、权力、社会地位等的增长。如果能够达到一呼百应、望重一方的地步,便认为是不枉此生。但是,欲望的标准不断地提高,难以满足。由望重一方而盼能够望重一国,乃至望重世界,拥有越多的同时,越渴望得到更多。于是,一生的时间,便投注在这无穷无尽的追求之中,不断拼命奋斗,只是为了满足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三)为满足虚荣心而争夺

许多人的另一种烦恼,是时常与人比高低、争长短。由于好胜心的驱使,每当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时,便心生懊恼,不断地鞭挞自己,强迫自己拚命努力,以致于疲于奔命,为的就是要跟人家一较高下。一旦失败,便自怨自艾,痛苦不堪,一生陷于自我的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得胜之时,狂傲骄纵;失败之后,怨天尤人。不论成败,都是在烦恼中打滚。

也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盼望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虽然收入不太富裕,却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名牌衣服,坐名贵的轿车,戴贵重首饰,以做炫耀;也有些人,富得穷不得,赢得输不得,明明已处困境,还在死要面子,这叫作打肿了脸来冒充胖子,那又何苦来哉!

(四)像一只愚笨的狗

总括以上所说的,都是痴迷的人生观。事实上,很多人身陷于这一层次,竟然不能自知自救。情形恰似一只愚笨的狗,围绕着一株像直径尺把粗的树干打转,发现树身那边有条狗尾巴,本来是它自己的,却误以为是来了一只野狗,于是不断地追逐,心想非得逮住它不可,结果却把自己很可怜地累死了,更可怜的是,尚不知道它是为什麽就这般累死了!

4、智者的人生观

智者是指有原则、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例如大艺术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哲学家、大宗教家等。

(一)艺术家的人生观

艺术家把生命投注在美的时空之中,既美化自己,同时也美化环境和世界。从内心的体验到环境的改善及改变,内外浑然一体。他们体会到整个宇宙,无非是一件完整的、完美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呕心沥血,极尽艰辛。每当作品完成后,或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完全投入于一种近乎完美的境界,十分陶醉。但是,由于仍然未能离开贪瞋等烦恼的困扰,故当回到现实世界里,面迎人事的纷争,情感的纠缠,他们的心灵,便马上变得跟丑陋的烦恼相结合,往往难以接受现实人间的生活,甚至无法与别人相处。

台湾曾有一位武艺及画艺非常杰出的高人,但是他的家庭不美满,事业不顺利,生活并不愉快。当他在练武作画的时候,能够浑然忘我,淋漓尽致,浸润于宁静、和谐、优美的境界中,但总不能老是练武作画,所以这种经验是时常间断而不永恒的,也无法以此来排除内在的烦恼。因此,除了艺术生活,便终日以酒为伴,直到他生命的结束。可知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虽然美丽,却是幻起幻灭的美丽。

(二)科学家的人生观

科学家将生命投入在万物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之中。能够观察到极大的宇宙是无边际的存在,同时,亦观察到极小的质与量也是空无边际的存在。这种无内无外的全体,便是整体的存在。

科学家的理论,指出我们这世界都是物质世界,往大看,大至宇宙,浩瀚无边,是无限的;往小看,细微的质量与能,细小得几乎并不存在,也是无限的。整个地球的生命,便由这一切的无限结合而成。与佛法所讲「诸法空相」、「色即是空」的理论十分接近,但仍不足以代表佛法所见的世界真相。因为,如单纯以科学的角度看,仍未能解释为何人类要投生这个物质世界和死后将往何处,也无法彻底解释因果不可思议,因缘不可思议。因此,很多科学家接触到佛法就比较容易接受佛法和亲近佛法。

(三)政治家的人生观

大政治家可以为了救国救民而奉献时间、财产,乃至自己的生命。为了政治理念的实现,可以全心全生命的投入。他们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只想到人民的幸福,他们已能放下自私的小我而为成全全民的大我。可是,政治理念的不同,便是政敌,往往会拼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政治理想,跟现实世界总有距离。

(四)哲学家的人生观

哲学家把生命扎根于他们所发明和坚持的理念。理念是通过逻辑的思惟而证明其合理可信。哲学家的发现,例如唯神、唯心、唯物、人文主义、存在主义、现象论,如今又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均能与哲学家自己的生命结合为一。换言之,他们的哲学理念就是他们的人生观及宇宙观。

他们为了自己的理念而生存,他们的生命亦因他们的哲学理念而有了意义。当他们一旦生命消失,他们的理念仍能留存于世上,继续推动下去,那就等于是他们的生命,进入了宇宙的不朽。

可是,自古以来,伟大的哲学家们,虽然丰富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但由于受到时间的考验,哲学家的理论也不断的被改进,甚至被彼此否定,以致逐渐演变成为仅是历史上的哲学名词。

(五)宗教家的人生观

宗教家是将生命来迎接永恒全能的神,并跟对于神的信仰结合为一,人生是由于神的恩赐而来,也当服从神的意旨及安排,期待神的宠召而升天国,永远与神生活在一起。神是创造者,人是创造物,起于神而归于神。人与神既是彼此合一的,也是互相个别的。在人世间总是残缺的,唯有回到天国,才是完美永恒的。此即弥补了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等生命观的缺点。一神论的宗教家认为,人虽与神在一起,然人应各有其永恒的独立人格,否则不免失之以人生个别价值的失落及自我立场的空虚。

正因为如此,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们,多会接受宗教信仰,伟大的哲学家们除了唯物论者,多少也会有其宗教信仰的倾向,纵然不信特定人格的神,也会相信泛神。

5、踏实的人生观

踏实的人生观,也可以说是禅的人生观。此当先从肯定自我开始,然后提升自我,到达消融自我。

(一)肯定自我

这是说明我们的人生必有一定的目的、意义、价值。也就是自信、自知、自我的立场肯定,人生何为?生命何用?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自己为什麽要到这世界来走一趟?人生为什麽会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事实上,若能承认我们既是为了受报而来,也是为了还愿而来,就会发觉到人生本身就是原因的事实,是很有内容的,是值得珍惜的。

受报的意思,是我们除了这一生之外,过去还曾有过很多的一生又一生、一段又一段的生命过程;从过去无量世来所累积的种种罪报及福报,来到今生,然后延续下去,再到来生又来生。跟许多的过去世相比,我们于这一生之中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限。同样地,所接受到、遭遇到的也极为有限。在现在生中,接受过去带来的罪报及福报,同时又制造了不少的恶业及善业,准备继续受报。

当我们知道了今生是由于许多过去世果报的累积,便能解释为什麽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之中,所付出的与所接受的,并不一定相称、相等、相平衡了。有些人,虽然付出的努力不多,却能荣华富贵,集于一身。相反地,有些人虽然不断努力,勤奋不懈,为善不在人后,才智不在人下,却是命途多舛,身世坎坷,甚至潦倒一生。因为,这一生的受报,不论好坏,都是为了对其过去多世以来的一切行为,尽着回收及补偿的任务,有的是你还他人的债,有的是人家还你的债。

小时候,我的心中曾有疑问:「为什麽在众多兄姊之中,只有我一个天生的体弱多病?到底是妈妈不公平还是另有原因?」学佛之后,我知道,这都是自己带来的。当我在一九八八年回中国大陆探亲,与家人团聚时,我的三哥对我很羡慕,认为我是全家人之中,最有福气和最了不起的一个。后来,我告诉他有关我的生活:每天喝的是白开水,吃的只是青菜豆腐;每天只能有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我没有假期,乃至生病之时,也得抱病工作;我没有私人的钱财,乃至到了美国也没有一张床铺。三哥听了便又觉得他比我更有福气。因我相信,无量世来,我积欠众生的一定很多,有力偿还时能够及时偿还,也是一大福报。

人在一生之中,总会为某一件事,或向某一些人,做出若干许愿和承诺,也有一些是没有特定对象的许愿和承诺,类似的许诺,从无量生以来,不知已有多少。因此,人生在世,除了为了受报,也是为了还愿。受报是为了克尽责任,还愿是为了实践承诺。偿债比较痛苦,还愿是心甘情愿的;偿债是被动的受到逼迫,还愿是主动的慷慨施舍。有人处处占你的便宜,时时缠着你不放,你便可通过佛教的观念,最好是作还愿想,其次也作还债想;还愿是践诺守信,还债是负责尽责。有悲愿救济众生是菩萨行者,有担当偿还宿债是有德的贤者。能作如此观想,遇到逆境现前时,心中便不会自怨怨人了。

(二)提升自我

这是教我们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提升成为一个贤者和一位菩萨。在提升的过程当中,首先当放下自我利益而提起众生的利益。普通人在不甘愿的情况下吃亏,往往感到烦恼痛苦。假使我们能以菩萨的心作为榜样,或是以自身来学习着修行菩萨道,便会知道,菩萨为了众生,会做无限的付出,而不执着回馈;菩萨为了众生的利益,便不计较自己为何吃亏,也不在乎自身为何受苦受难。无限止地付出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乃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了。把一切利于众生的事提起,且不再在乎自己的损失,也不会引起烦恼,那便是菩萨的智慧。当你全心乃至全生命的付出之后,你已增长了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岂不就是自我的提升吗?

(三)消融自我

这是从有修有证,有施有受的层次,更进一步,做到完全没有「自我中心」的存在。从佛法的立场说,称为「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门。「空」是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施的事物;「无相」是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愿」是无四愿:无众生可度,无烦恼可断,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这是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叫作无功用行,虽其度尽众生,却不以为有众生可度或已度者。

此于一般人而言,很难做到,但何妨心存向往,试着练习,当你付出之时不是为求回馈,付出之后不再挂在心上。对社会大众做了任何多大的贡献,要想像着那是社会大众共同的福报所感;相反地,由于有了让你奉献的机会,你应感激社会大众成就了你的道业。虽然这是道业,你也不要觉得这是你做的一项功德。若能如此,你虽尚未实证「无我」的境界,却是有助于你的自我的消融。

(四)超越的人生观

超越的人生观,指的是已经彻底得到解脱的圣人。现举出如下的一则禅宗公桉来说明。

洞山良价禅师曾说:「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接着又问:「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麽生去?」后来有人将此告知石霜楚圆禅师,石霜便云:「何不道,出门便是草。」万里无寸草处不离处处都是草。超越了有草及无草,才能脱离执着的烦恼。

《维摩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又云:「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又云:「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既不落于左,也不落于右,即左即右,非左非右,才能不受束缚而左右逢源。

《六祖坛经》云:「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心念不受外境所污,每一念都能明净无染,离主观也离客观,心中无一物牵挂,便是超越的人生境界。正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心无所求亦无所得,才有大智慧的显现。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李果嵩居士整理录音带成稿,再经圣严法师亲自修订成文)

  朋友您好:我很同情你的不幸和遭遇,愿意承担你心灵的一切痛苦,同时把消除痛苦的妙法送给你。这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希望您能接受。
  一、人们痛苦的根源
  抑郁症者一般有下面一些表现:性格脆弱、思想封闭、情绪低沉、郁闷不乐、孤独无助、少言寡语、空虚自卑、任性固执、郁闷不乐、多愁善感、忧思焦虑、失眠多梦、恐惧多疑、悲伤厌世、惊异胆怯、焦躁不安、暴躁愤怒……等等多种情况。除了注意饮食、中西医药物治疗以外,侧重谈一谈心理疗法。产生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有种:经济拮据、住房原因、失业问题、恋爱坎坷、婚姻不幸、家庭暴力、夫妻矛盾、工作压力、身体生理、疾病缠绕…等等都是诱发抑郁的因素。近年来中国自杀的数量不断上升,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小者带来一个家庭的不幸,大者带来社会和国家的不安定。不分国籍、不论年龄、不管身份、也不分贫富、性别……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和痛苦,只不过痛苦的时间上有长短之别;程度上有轻重之分罢了。没有钱无法生存是痛苦;钱少了有很多东西买不起;钱多了又担心失窃,无法花出去也是痛苦。男人有男人的烦恼,女人有女人的痛苦;大人有成年人的苦闷,儿童有儿童的苦恼。再加上家庭和社会大小环境的影响和诱惑,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真是让人防不胜防,难以抗拒。简直我们就像在痛苦的海洋里游泳,不知何时沉入海底。人生痛苦,苦不堪言那!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负面情绪;人生最宝贵的是快乐的心情!
  总之,人类的痛苦不外乎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和身体疾病三个方面的痛苦。而这三个方面痛苦还是心灵上的痛苦最多、最复杂、持续时间最长、最难以解除。而物质层面的和身体层面的痛苦还和精神层面的痛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说:怒伤肝,悲伤肺,惊喜伤心,恐伤肾。物质影响精神,情绪反作用于身体,处理不好,恶性循环。那么究竟什么是痛苦呢?其实所谓的痛苦就是万事万物在我们精神层面中的一种认识、一个定位而已。我们认为它是痛苦,就感觉它是痛苦;我们认为它是幸福,就感觉它是幸福。有的人并没有很多钱,但是也活得很潇洒自在啊!所以有些看似痛苦的其实是虚假的;有些所谓的痛苦其实是幸福;是由于我们不知足和心理的偏差而误认为痛苦。你看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富人自杀,有多少歌星跳楼,难道他们缺少金钱吗?不缺。他们缺少健康的心理;缺少解开痛苦的钥匙;缺少与人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如此说来,那么痛苦就是客观事物在我们意识里的一个心理定位、一种精神感觉。如果我们把它定位在痛苦的层面,那他精神就痛苦;如果把它定位在幸福的层面,那他就是幸福,而不管它本身的精神取向和别人什么看法。所以痛苦和幸福的决定因素是我们的心态如何,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心态如何,也就是我们的生命目标、生命目的和人生的核心价值观?
  一般人的生命目标、生命目的都是以自私自利、自我贪得、自我获取为目的,来划自己的生存、生活的人生轨迹。世俗的层层迷雾遮住了人们的双眼和心灵,这就是造成人们痛苦的总根源。人生百年,活在世间,就像住在旅馆一样,生带不来,走带不去。在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当别人和自己看法、观点、见解不一致时;或当别人和自己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便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陷于无限的痛苦之中,以致恶性循环,不能自拔。一个人长期处于痛苦、悲伤、愤怒、焦虑……黑暗之中,身体必然会生出疾病来。接着又陷入病痛之中,为了治病又要花掉很多钱,物质层面的痛苦又接踵而来。真是人生之苦,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直想一死了之、呜呼哀哉!所以,我们明白了痛苦的根源,想要解除痛苦,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断除迷惑;断除迷惑才能断除欲望;断除欲望才能断除邪行;断除邪行才能断除痛苦;断除痛苦才能得到快乐。在心理最黑暗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光明就在眼前,那怕看到一丝光明都会挽救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啊!人身难得啊!尤其在人们的心情极度焦灼,情绪极度浮躁、心态极度脆弱的今天更是如此。愤怒只能恶性循环,仇恨只能再造新的痛苦;痛苦只能再生烦恼。欢喜一笑泯恩仇啊!消除人们心灵的痛苦便是救人一命啊!拔除一切大众的痛苦就是大爱;把快乐、幸福、健康毫不吝啬地施舍给大众,把自己生命的全部给予大众就是大爱,一切思维和行为都以大众的苦乐为生命的圆心,这就是快乐人生的境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会感觉有几个人好像专和自己作对,过不去。是不是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和自己的心灵过不去。我们的心往往在热爱和仇恨之间;在宽容和嫉妒之间;在平和和愤怒之间;在快乐和痛苦之间徘徊,有时偏于后者是吧?我们的心总感觉世界不公平,总感觉对方全错了,是吧?从因果规律来看,这个世界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都有一定的因缘关系。现在世界上的一切法律都是从构成前因后果的必然要素来判定是否有罪。其实痛苦也好,烦恼也好,一切不顺心的事情也好,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爱心不够所造成的痛苦。要经常提示自己:我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我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是世界上最有爱心的人,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二、消除痛苦的方法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没有明白道理;没有认识宇宙的真相、事物的规律;没有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人的本性;没有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封闭固执的观念、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及以自我为核心的价值观所造成的。始终处于和大众一种对立、乃至对抗的状态,殊不知和一个人对立就是和大众对立;就是和宇宙对立;就是和自己的心对立。这样,只能离我们的快乐越来越远了。原因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问题:不满、忧郁、浮躁、愁苦、埋怨、怨恨、伤害、仇恨、愤怒……甚至出现了杀害之心。再深一层说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自我、执着于私心、执着于名利、执着于多年形成的固有的死板的僵化的从一个视角、从一个方向、从一个立场思维的方法和习惯。甚至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大有鱼死网破之势。好像有人牵着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鼻子往痛苦的深渊里狂奔,我们做不了自己心的主人啊!所以事后反思感到很后悔吧,当时自己的心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一样,根本就刹不住车。当一个人走路时,前面是一片火海、一座高山或者是一口深井,请问大家,他还会往前走吗?肯定不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钻牛角尖,固执于一条死路而不放,结果还是痛苦临头,自己种苦因;自己尝苦果。其原因除了自私自利之外,就是多年死板、僵化、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造成的。此时此刻,能回心转意——改变自己的心就是“悟”!中国人很智慧,你看悟字的写法,不就是我的心吗?谁能把控自己的心就是有觉悟的人啊!改变的越快,越及时,就是悟性很高了。能够自己主动的改变自我就是自觉。当然,在别人的提示下,觉悟了那也很好啊!怕的是执迷不悟啊!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还在黑暗之中,还在和大众作对,还在和世界作对,还在和自己的心作对,身心还不和谐,还不能和大众融为一体,那真是痛苦一生啊!中国每年自杀的28.7万人,轻微的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有些。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有蔓延、扩大的趋势。世界上不是很多人带着一生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吗?这些寻短见的人,其一没有想到白发人送黑发的时候悲痛欲绝。你一走了之,父母的心也跟你一起死了。你忘记了是母亲3、4百斤的乳汁——那可是母亲的血浆之恩还没有报答啊!其二你想一想你的爱人、孩子、(或恋人、)朋友…的感受吗?亲为哀泣、友为泪涟,你的亲人一生没人照顾了。其三你对不起自己啊!人生的美好和快乐你还没有真正看到啊!你只是看到人生的负面和消极。我在网上看到最小8岁、10岁的小孩想自杀。有一个16岁的男孩,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和他茹苦含辛过了十几年,小男孩说:我再看看妈妈、姥姥最后一眼,每天就永远地走了。真是觉而不迷,醒而不惑。我当时如万箭穿心一般,十分痛心,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般滚落下来。我真替这些过早凋谢的花朵感到惋惜!今天所讲的都是肺腑之言,都是心灵深处的交流。依我看来,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挽回心灵的迷茫和黑暗了。我们理应十分珍惜,生命难得啊,可不要白来人间一趟,空手而归啊!所谓的超越不是我们大脑的作品,而是我们心灵的升华,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一念之间——七秒钟就可以完成的。可是有的人七十年心态都没有提升啊!真遗憾那!
  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要检查自己啊!”所以当遇到痛苦时,千万不要找对方的毛病,不管对方的心态、目的如何,哪怕一丁儿点正确都没有呢;这是苍天出的一个考题,来考验我的心态来了,我应该怎样正确回答这道题呢?我们明白了处事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再不犯以前的错误了,不但不能走到和大家对抗的地步,还从此打开了幸福快乐的大门。每天都清净自在、幸福吉祥、快乐欢喜,那该多好啊!这可是从地狱到天堂、从自私到博爱、从自利到利他、从凡夫到圣人的一步大超越啊!世间所有的烦恼、痛苦、磨难都是上天来提高和磨炼我的心志、来塑造的人格我而出的人生考题。所谓“人格”就是做人要及格啊。只有通过自己的痛苦,才能更加体会别人的痛苦,才能扩展自己的大爱、打开自我的心胸、磨练我的意志、擦亮我的慧眼、成就我的人生、铸就我的光辉前途。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和感恩。我能广博无私地爱天下一切人,包括我的一切对立面;我的心胸如大海,比大海还广阔,我的心胸如宇宙,和宇宙融为一体,和天地合而为一,能装得下天下一切事物,能包容天下一切人,能容纳日月星辰!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最大的是我们的心;最小的还是我们的心。一念之间我们就觉悟了;不再固执错误就是觉悟;看透人生就是智慧;能够宽容一切人就是快乐。
  一切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在没有明白道理之前,我们的心性好比一头没有驯服的野马,横奔乱踢,根本不听话;经过慢慢驯服,渐渐地能让人骑了,再经过驯服能拉车上套了,但是还经常踢人尥蹶子;再经过不断地长时间地反复驯服,终于主动上套拉车不踢人了,而且驯驯服服,俯首帖耳。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很痛苦的驯服过程,我们要驯服老虎一样驯服自己的心性,其实我们心性的磨炼也是如此这样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名贤记》里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古文观止》说“天将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昔西伯(周文王)拘羑(you)里,演《周易》;孔子厄(饿)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jve才)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现实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就是我们千锤百炼心性的大熔炉,人人都逃避不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论是君王还是平民;不论是富人还是乞丐;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除非你不在地球上生活,跑到外星球上一个人生活。凤凰在烈火中涅槃,心性于熔炉里光明。如果不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入手,到后来恐怕一生的结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看在我们大家都不是外人,都是真实不虚的亲人的份上,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大家!那怕能理解一点都能一生受用无穷啊!
  《太极图》里面有两条阴阳鱼,头尾相接在游动着。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其一是说任何一个事物有阴阳两个方面;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身体为阳,精神为阴;想法为阳,结果为阴;理想为阳,收获为阴;看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追根溯源,阴阳这就是构成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的基本要素。
  其二说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对的;彼此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互为依存的共性,这个道理用内行话说是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讲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矛盾又不矛盾的关系。
  其三说阴阳鱼头尾相连,是在不停游动着状态。整个宇宙,这个世界,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的心态……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从以上方面我们得到那些人生启迪呢?
  其一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一定从两个方面,千千万万不要一点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利害、成败、得失、取舍的两种或多种可能性。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往往有人专牛角尖,一条道跑到黑,结果是如何,大家去想象吧。所以说,人活的不仅仅是物质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昂的精神、快乐的心情、健康的情绪啊!
  其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人与人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关系,就会把我们对立、对抗乃至敌对的心态转变过来。这样你欢喜,我快乐,那该多好。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要想自己快乐先让别人快乐。
  其三认识了世界在变化,是说我们的思维要跟着变化;绝不是随波逐流,改变我们的做人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这点千千万万不要误解。比如你的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突然间路况发生了变化,前面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物,你会怎样处理?肯定要减速刹车,或者调头回来,或者绕道而行。可是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的思维、我们的心理往往转不过这个弯来。人们之所以苦恼就是没有看破这个世界啊,没有完全认识自己啊!坚定不移的做人理念、原则和处理具体细节问题的灵活性相结合,我们就会减轻许多烦恼和不必要的痛苦。其实烦恼、痛苦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关键是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一个恰当的处理方法。正所谓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上善若水”就是说人世宇宙间最高级的最好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方法像水一样:处在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状态。水是什么形状、水的道路在哪里、水什么态度、什么心理?直道不通,迂回前进。条条大道通快乐,何苦要专牛角尖?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我们要欢喜地接受他。第二要从本质上、从阴阳两个方面认识它、看透它;不要被它的假象迷惑。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心态的转变,深一点说是我们的心性的把握!什么叫把握当下?把自己每一时每一刻的“心”把握住了,就是圣人。第三转化它。转化是转化自己的“心”,而不是改变对方。为自己,我自己的私利,这一念之间就是打开地狱之门的开关;为他人,为他人的利益,这一念之间就是打开天堂之门的开关。这一转化就是地狱天堂两重天啊!这一念的转化就是快乐、就是自在、就是从凡夫到圣人的升华。自己的心改变了,再看对方不但不生气,反而心存感恩、感激、感谢之情。知足感恩正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是大家给了我们生存的条件和空间,给了我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人民是我们的真正的亲人。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生存在人世间。如果能人人感恩、事事感恩、时时感恩,那么幸福、快乐、吉祥、自在永远在我们身边。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欢喜,那我们就是快乐的人。我真诚地希望天下所有人都幸福、快乐、平安、吉祥!
  在人生的旅途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痛苦、很多磨难。唐僧取经,历尽81难,难难要人命。经历了严寒就不怕冷了,经历了痛苦就不觉得苦了。只有大爱才能解除痛苦;只有理解才能消除烦恼;只有宽容才能溶化仇恨。人生就是从迷惑到醒悟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不了解自己到认识自己;从不了解生命到认识生命;从了解生命到彻底认识生命,不断提升做人的层次,提高人生的境界。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阴阳结合在一起才是和谐。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阴阳两个方面对立起来,这就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为地制造矛盾和对立,我们的心能平静吗?这个世界能和谐吗?所以我们看问题千万不能一点论,一定要两点论,进而从多个角度来看同一个事物,要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这样就不会太执着、太固执了。
  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一个水杯,把人生的痛苦看成十吨食盐的话,一个小小的水杯能装得下十吨食盐吗?显然不能。如果把我们的心放大到一百立方米的游泳池,就能装得下十吨食盐了,虽然浓度变淡了,但是仍然很咸。如果再把我们的心放大成太平洋呢?那么再多的食盐放进去也不会感到一点咸味了。我们的心量放大了,就是广阔无边的大海我们都能承载它,更何况人生这一点点烦恼和痛苦呢?我们的心胸像大海,每一个痛苦像稍纵即逝的一朵浪花,都会留给我们最灿烂的微笑和最美丽的光彩!只有苦与甜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就是品味世间百味。这就是我对大家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我真诚地希望天下每一个人远离痛苦,得到快乐,走向辉煌!
  人生每一分的痛苦和快乐都是人们心田里的一颗种子,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分收获,都是人生历炼的一种成熟,都是整个人生必然的成果!细细品味人生经历中的每一分痛苦和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一种享受。我愿意替任何一个人承受他的每一分痛苦,我更愿意和任何一个人分享我的每一分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无边无际的大海是我的心量,博爱是我永恒不变的的心房,我和大地合而为一;我拥抱蓝天,日月星辰是我最光明的无量细胞,我是蓝天,我是白云,我是春风,我没有任何障碍,我在宇宙中自由的翱翔,我和蓝天融为一体。在时空坐标里我找到了我自己,——这就是我真正的根,真正的家园!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分是痛苦还是幸福;不论是荆棘还是鲜花……这都是我们美好生命家园的应有的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我永远不会浪费生命,我们生命的全部价值就是帮助大家尽量地消除一切痛苦;送给大家精神快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消除烦恼痛苦的有效方法是用人生名言,经常提示自己、开解自己、暗示自己、提醒自己、解锁自己——也就是醒悟的过程。逐渐培养自己的大爱心、理解心、知足心、感恩心、谦让心——这就是打开快乐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其实生活并不缺少幸福和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幸福和快乐的慧眼和爱心!谁来打开?只能是自己,我代替不了。我只是把道理说给你,把开锁的方法交给你,具体行动必须是我们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开锁必须关锁人。贪欲心、嗔恨心、傲慢心、怀疑心、名利心、嫉妒心、仇恨心、伤害心、报复心、杀害心生起的时候——就是打开了烦恼痛苦的大门、打开了心灵死亡的大门、打开了地狱的大门!上面讲的一开一关就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一念之间。境由心造,境由心转。真是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啊!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由此可见明白做人的道理多么重要。
  谨慎处理好与家人、亲属、朋友、邻里、同事的关系。尽量多谦让一点,多包容一点,多从对方考虑事情,那就一切事情好解决了。坚持长期做下去,快乐、吉祥就在我们眼前。我想大家在不远的明天都会得到这个快乐、吉祥的法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烦恼在帮人中消失,快乐于奉献里诞生。这样就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找到了生命的本源,找到了自己幸福快乐的根本!
  三、调整心态、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1、不断学习,懂得怎样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大爱之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提升自己做人的层次和境界。当一个人有了大爱心、大胸怀、大视野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随之消失了。我最阳光、最有力量、最有勇气、最有信心!
  2、经常帮助他人,多做好事,会得到心灵深处的快乐;这种快乐会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改变人的命运。
  3、和知心的朋友倾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效果好的话,一次交流,可以消除累积内心的多年烦恼痛苦,迅速开启心灵之窗。从“山穷水尽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4、热问题,冷处理。遇到发怒时不要急于处理问题。此时容易不理智。
  5、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可能就有好的答案了。
  6、调整生活、休息习惯,不做无意义的事情。如赌博,游戏等。早睡早起。每天不得少于5小时的睡眠。
  7、适当锻炼身体,多到郊外、水边散散步。发火是身体阴阳不平衡,以水调火,多喝点水,都是有效方法。
  8、少吃或不吃肉类和油炸食品;多吃含水量大的蔬菜类食物。尤其不要饮酒,抽烟,这些东西使人伤失理智、损害身体。
  9、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开锁。中医说:怒伤肝,悲伤肺,惊喜伤心,恐伤肾。心平气和不伤身。
  10、多听听舒缓的优美的音乐,可以调节心情。
  11、每天早晨读一段有益的座右铭。如: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我何必为这点小事而烦恼:我要用爱心融化自己,融化整个世界。
  12、每天起来唱一首有益身心健康的歌曲。
  13、每顿饮食不要太饱,吃到6到7层就可以了;吃得多了胃肠负担重,大脑缺血会昏昏沉沉,容易办糊涂事。
  14、每天静坐一会,把身心倒空,会得大智慧,处理事情非常理智。
  15、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不要太固执、太死板;既要有原则性,还要有灵活性。
  16、多征求、多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三思而行。
  17、每天晚上全身放松,双腿盘坐,双手合十,大拇指、食指相对,其余三指相扣,双目微闭,余光轻看食指尖,困意来时搓搓手,治疗失眠有特效。闭目静坐一会,反思一天或一周的言行,那些错误,那些不合适,需要改正。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有道理的。
  18、自己的身心自己做主,不要追潮流、赶时髦;潮流、时髦有很多是经不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是错误的。
  19、人生要过三关:财、色、权。要淡泊名利,贪欲是万恶之源。
  20、从孝敬父母,为父母洗脚、伺候父母开始,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看看网上《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大有益处,可能改变一生的烦恼和痛苦。
  四、收获快乐的箴言
  千言万语,最关键的是把我们人生的立足点转变过来,从为自己的小圆里跳出来,跳到为大家的大圆里,就一切都圆满吉祥了。之所以痛苦不堪,就是我们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太重了。把自己的私利放下,把自我放下,我们就有了大心量、大思维、大视野、大宽容、大爱心、大快乐。我们一辈子看不破这个人世间的大道理,放不下自我,就一辈子快乐不了;今天明白做人的道理,今天快乐;明天明白做人的道理,明天快乐。谁都渴望快乐、谁都想拥有快乐,其实快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快乐就会回归到他的原点。三秒钟,也许就能将心情切换到快乐频道。受到挫折时,说一声:我决不垂头丧气,我最自信,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挺起胸膛,快乐就会在心头生长;觉得悲观,前途渺茫时,花上三秒钟喊一声:我决不自卑,让忧伤与空气为伴吧,也许就能提醒自己从悲观情绪中清醒过来,换一种眼光看待世界。要生气发火的时候,说一声:我何必要为这一点小事情而发怒?然后停顿三秒钟,也许就能化解一次大的灾难。朋友,请您把握这每一个一念之间,把握好每一个三秒钟,您就离神仙不远了。
  大家算一笔账,每一个人都有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父亲、祖父和自己同一个姓氏,但是母亲、外祖父、外祖母和自己大都不是一个姓氏了。按此几何倍数(1-2-4-8…)推理,上溯推到31代累计为21亿474万3647人,推到33代累计为85亿8993万4591人,这也就是说,推算到31代时,全中国的人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推算到33代时,全世界的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祖先了;这就是宇宙的大道理。人生在世,连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祖先……都不爱,还能爱谁呢?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博爱天下每一个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延续了几千年炎黄子孙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永远不倒的基石;就是华夏儿女腰杆挺直的真正脊梁!宇宙和大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天下一切大众都是我们的亲人;阴阳规律告诉我们:命运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开启快乐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就是大爱心;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我们人类的命运也在变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辩证法告诉我们:人类长期形成的僵化的固有的死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需要改变!以大爱之心,做利人之事!孜孜不倦地向外寻求是永远找不到快乐的;只有深层次地挖掘自我的心灵,才能找到真正离苦得乐的金钥匙!这就是真正离苦得乐的唯一方法!快乐即在弹指间,转变心灵过难关。爱心开辟新世界,幸福吉祥喜无边。“大爱为怀,天地助你成功!”以上这些生命箴言,是无数生命血的代价换来的,供各位借鉴。真心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爱心编制出美丽、光彩的人生光环;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美好愿景;都活得快乐、幸福、阳光、吉祥如意!
  唯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凡是从正面思考、换位思维、知足感恩,就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获得人生的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人生?曲曲折折是人生;痛苦快乐是人生;酸甜苦辣是人生。谁都改变不了的现实;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与其逃避还不如面对。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朋友和我一起高喊:我最坚强、我最勇敢、我最自信、我顶天立地、我能战胜一切障碍!我真心希望天下每一个人都能打开自我封闭已久的心灵之窗,让灿烂的阳光照进来,享受幸福之中的烦恼;痛苦之中的快乐,享受人生的美丽多彩。让我们像一只英勇无敌的海燕,迎着暴风雨飞翔着歌唱;歌唱着飞翔!经受过严寒的考验才能享受到美丽的春天;经历了暴风雨才能欣赏到绚烂的彩虹!敬祝朋友平安幸福、笑口常心!

断除的是欲望,不是事相,这个要清楚;练的是心,不是事。事上有,但心上没有,所谓“如如不动”;不涂脂抹粉(香华涂身)是怕有执著,执著于这些东西,我们最大的执著就是“我”,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以为这个身体是“我”,其实不是的,“我”是指自我、真性、神识,不是这个肉壳子。“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让我们远离的意思,是怕我们起执著,是怕我们贪染,是怕我们造因,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要搞错了本意,所谓要解“真实义”。你看菩萨在世间教导众生帮助众生,那是哪个行业都有,哪怕屠宰、色情、强盗等行业,为什么呢?不住于心,事上有,心上没有,道理在此!我们喜欢钱财、喜欢美色、喜欢名利、喜欢美食...这都会造因,下地狱还账的因,所以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不要这样做,就是怕我们到时候受罪的时候来到眼前,就一切都晚了;有句话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是因为菩萨看的清楚,我们糊涂看不清啊!另外,我们不涂脂抹粉会咋样?会丑死吗?少吃一口肉会咋样?会饿死吗?少得一点钱财会咋样,会穷死吗?少一点名望会咋样?会孤寂死吗?不会吧!既然不会,我们为什么不减少或者断除呢?---末学粗陋浅薄,认识未必全对,还望各位善知识及师兄指正!

放下的是自私自利的欲望,而非放下事情不要做。

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道后,叹曰:奇哉!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放下执著了,但还有妄想分别,就成阿罗汉;放下执著和分别,但还有妄想,是菩萨的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就成佛了。
佛法,没别的,“放下”而已。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凡圣人者,都是放下了二元对立心,而成为圣者。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僧人舍家弃欲,青灯古佛,不明者以为躲避逃脱责任,而实际上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先求自己觉悟,再想法设法觉悟别人。佛教的大乘行者,他们所作的事业,不但是自他两利,而且是利他重于自利,为人急于为己。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即是有见于此而说的。

佛说法49年,竟问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如来无所说。佛又说: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对于我们凡夫,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就是“放不下”。

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把贪嗔痴等身心的各种毒素,把假恶丑放下。不是让我们把原则道义法律都放下。从未听闻佛法的人,只要懂得放下,就是个觉悟的人。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悟,无所住就是不执着,就是放下。
不执著,是心里不执著,事还照常做。这样我们做事时就会有良好的心态,不会患得患失,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情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着,这就是放下,这就是菩萨行。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比如,你放不下爱情,你就会受到爱情的折磨和挫折,你的嗔恨心就随着爱情怒火炽烧而出现了,那时候,你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你非常心痛、怨恨、孤独、寂寞、委屈、恨不得走极端的路,极其痛苦了,你的痛苦犹如地狱冷和热的痛苦,非常折磨你,这就是爱情的地狱之心;
甄嬛传里的甄嬛,就是典型例子。她本以为皇帝是真心爱她,执著心太强。没看透皇帝的心,认为皇帝既然喜欢爱她,就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啊。其实皇帝早说过:看上她,是她的福气。而她却当真了,认为爱情来了。一旦爱情不再,她就执意要离开皇帝,宁肯到尼姑庵里青灯古佛一辈子。后来看透了人情百态、世间冷暖,不执著了,就设计回到皇帝身边。

事还照常做:
比如,佛法并不否定权谋学问,而是要看我们拿这个来做什么。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能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任何一件事的成败都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如果因为这种暂时得失造成压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十国乱世时有个冯道,因曾历四朝,相六帝,被后人称为官场“不倒翁”,破中国历史以来官场记录。南师怀谨评冯道:他有三不欺: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特别声明这个人,是不能随便效法的。现在只是就学理上,作客观的研究而已。(佛家说到大菩萨境界时,才能随类化身,随缘不变) 
宋朝欧阳修说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有奶便是娘!如果说太平时代,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确实不简单。第一点,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自称“长乐老人”,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
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他本身非常正,冰清玉洁,没有嗜好,真的是学佛的。乃至他的儿子买了一条活鱼,他一看到,把儿子叫过来,就把活鱼放生了。在乱世中间拨乱反正要做到这样一个人,太难太难。
在五代这八十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千秋不忠的罪名。由他的著作上看起来,他当时的观念是:向谁去尽忠?这些家伙都是外国人,打到中国来,各个当会儿皇帝,要向他们去尽忠?那才不干哩!我是中国人啊!所以他说“狼虎丛中也立身”,他并没有把五代时的那些皇帝当皇帝,他对那些皇帝们视如虎狼。再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宽宏,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了仇人。老实说,后世的人要学冯道也学不到,因为没有他的学养,也没有他的气节。且看他能包容敌人、感化敌人,可见他几乎没有发过脾气。
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讲冯道,“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就是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佛陀教我们的目的不是断除味欲,而是最终悟入实相。这首先需要我们通过修行持定,摆脱舌根对味尘而生的味觉所生出的了别作用。你所说的所谓断除,只是必经之路,不是最终目的。
  香华凃身,是为了爱惜皮囊麽?爱惜皮囊,人便会自然而然地,为了这个皮囊必然的生老病死、这个皮囊的吃喝玩乐而忙得不可开交。不涂饰香鬘是沙弥十诫之一,既然是沙弥、是出家人,还为这个皮囊忙活作什麽?如果爱惜这个皮囊,愿意为这个皮囊忙活,何必出家,何必修行呢?
  至於人生的意义,则绝不在名闻利养,这些都是朝生暮死的东西,若执著此间,得到的时候比失去的时候少,痛苦远多於快乐。痛苦的人生,活着,也肯定具有个人认可的意义,但有谁乐意来着?

1 瘾君子问:放弃毒品,人生还有意义吗?
采花贼问:放弃采花盗柳,人生还有意义吗?
腿残人士问:放弃轮椅,人生还有意义吗?
某小贝问:离苦糖葫芦,人生还有意义吗?

试问,上述诸众,若身心健康,还需要那些依赖吗?
是身心健康更有意义,还是依赖那些更有意义?

2 为什么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因为否则可能会引起交通事故。如果您不过马路,大可以不看。
为什么汽车加油要先熄火?因为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和爆炸。如果您不开车,不存在熄火问题。
为什么进电气试验室要穿绝缘鞋?因为否则可能会轻易触电身亡。如果您不接触电气,大可以不必。
为什么饭后不宜剧烈运动?因为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您饭后已经1小时,大可以尽情运动。

为什么佛陀教诲舍离五欲?因为求无上道、证一切智、离一切苦、度一切众,需要圆满六度万行,解脱六根于六尘之中,离诸欲染,以清净心,自见本性,了达诸法。若迷于六尘,沉溺五欲乐,无以自利,无以利他,于自解脱,无以成就。
您若未发无上道心,誓度一切众生于生死苦海,那么您就如同"不过马路的人不关心红绿灯"一样,于解脱正道只觉索然乏味。又如未近考试的学生,于教科书丝毫无趣。惟到用时,方恨功少。

世间一切相,都只是一翳障目,空花乱坠而已~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间的财色名食睡,都是自己在骗自己玩儿,偏偏人们还玩的不亦乐乎,起惑,造业,受报。寂灭是真谛,贪着是轮回~阿弥陀佛。


佛教我们断除味欲,是对酸甜苦辣的执着吗?为什么不能香华涂身?放下利...
断除的是欲望,不是事相,这个要清楚;练的是心,不是事。事上有,但心上没有,所谓“如如不动”;不涂脂抹粉(香华涂身)是怕有执著,执著于这些东西,我们最大的执著就是“我”,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以为这个身体是“我”,其实不是的,“我”是指自我、真性、神识,不是这个肉壳子。“财...

什么是戒七情六欲
所谓清心寡欲,是减少我们的欲望,只有减少了欲望,才能更明白自己要得到什么,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才能说明道的宝贵;如果真的说断欲,那么没有了欲,就没有了望,就没有了希望。对于我们来说,修行不就是我们的一种欲望一种理念吗?寡欲是说断绝妄想,断绝执念,断绝一切不可得之欲望,明心正己,坚持...

宣化上人:为什么学佛人要断除世间五种辛菜
这五种辛的东西,也是增加人的欲念;它不是增加正当的欲念,就增加这种淫欲的邪念头。吃五辛的东西若多了,这淫欲快发狂的,男的也离不了女人,女的也离不了男人,就特别的有一种忍受不了的性质发生。 「生敢增恚」:这个「恚」,你可也不要误解了它,这是「瞋恚」的「恚」,不是「智慧」的「...

出家人要斩七情,断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

七情六欲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些年我们都错了?
中医讲的七情六欲是指: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 六欲:是佛教用语,指人的六种欲望,即 *** 、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和人想欲,古人总结六欲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 不管怎样, 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是不用教就都会的本能。 修...

数息观的修行方法
四、味欲,就是口味,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等等,这叫味欲。五、触欲,这个主要指的是男女身体的轻柔细滑这类的感触。这五种欲望,要诃斥它、远离它。藕益大师讲到的第三个是弃五盖,摒弃五种浓垢、障碍、妨碍我们清净心的五种障碍,我们要去除掉。第一个,弃贪欲,这指的是男女的贪欲,欲火烧身啊,身体都能...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欲望,代指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什么是"七情六欲" 六根清净 是哪"六根"?
六欲: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愿望。不同学派对七情六欲内容的描述有所不同。六根清净是一个汉语成语,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出处: 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为什么学佛人要断除世间五种辛菜
《楞严经》中有关断除五辛的经文如下:“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

人的七情,六欲分别是什么?
六欲指: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质量、道路,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全在于你对七情六欲的控制程度。我们来逐项分析。七...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教中所说的「执着」是什么含义? -
隆枯健胃: 执着就是你对于已成事实的纠结、放不开,对未来事物的执念追求.佛教讲究活在当下,过分的执着是对六道轮回的贪图,很难解脱!当然,人总是得有梦想和追求的,对那些好的、利己利人的愿望坚持不解的追求没什么不好!但是不能死钻牛角尖,也不能虚无缥缈不切实际!

清镇市18979931830: 欲乐是不是真正的快乐?佛教是怎么看待欲乐的? -
隆枯健胃: 欲乐并非真乐,是贪欲得到的快乐,只是一时的快乐,而非永远的快乐.佛只教我们看破放下,没有一本经上写着让您执着,欲乐只是凡夫的贪嗔痴所造成的,对于真正的修行者来说根本没有欲.

清镇市18979931830: 人可以断七情六欲吗? -
隆枯健胃: 真正的佛教不是叫人家断七情六欲的,真正的佛教必须要能够在七情六欲里面,肯定情欲的存在、透视情欲的本质,并且在其中体验佛法.为什么?因为当体即如啊!那些感觉都是如来的法性,而众生却安立︰这是'情'这是'欲',然后逃避它.逃避它就是嗔,趋向清净就是贪,皆不离无明啊!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法里如何定义欲望及欲望的好和坏,我们应该执著于哪些,不执著于哪些...
隆枯健胃: 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欲是没有善恶的,它跟善恶结合就有了善恶,修行解脱就是从善欲出发的,这是修行人必备的条件,而恶欲就是我们常说的贪欲,是不善的,也是我们修行要断除的,所以你要分清这两个区别,不要像有的人善恶不分,以为凡是欲就是不对,那是不懂佛法的邪见.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教如何面对欲望是断灭欲吗 -
隆枯健胃: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欲望太多,佛法讲求无欲无求,有欲望就注定会痛苦,欲求而不可得,你说痛苦不痛苦.反过来,如果不贪着任何东西(相),痛苦自然也就没了.因此欲望是一定要断的.更进一步,欲望以及欲望想得到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当体即空.

清镇市18979931830: 为什么佛说我们执着是苦? -
隆枯健胃: 楼主所问,看似浅显,却是切中时弊;且听末学慢慢道来:先来了解一下“苦”:八苦之中,“五阴炽盛苦”涵盖前七种苦.这个苦与前七种苦相比不是很明显,痛苦的觉受感也很轻微,甚至感受不到.可是,这个苦却是前七种苦的根本.可以...

清镇市18979931830: 学佛人出离轮回一定要断除爱欲吗? -
隆枯健胃: 作为学佛来说爱欲,见思烦恼里面最严重的,经上讲幸亏只有一个这么大的烦恼,假如再多一个这样的烦恼,跟这个平等的、相同的,众生可能永远都在轮回,出不了三界 了,幸好还只有一个. 所以希望能够断爱欲,要从闻名下手,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的听经闻法,尤其是听这部《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就是讲名号功德,闻名就是听《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就得佛的愿力加持,就能帮断烦恼、出三界,就让我们信心不退,就能修殊胜梵行,爱欲就能断,这是靠佛力加持.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学是否能让自己禁欲 -
隆枯健胃: 各种欲望都是可以转化的. 佛教的对治方法有很多,比如:白骨观、念孔雀佛母心咒、诵持《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修禅定等.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隆枯健胃: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 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清镇市18979931830: 佛学里是怎么解释苦和乐的呢? -
隆枯健胃: 应该是这样的!苦乐只是相对而言.世人觉得苦,可佛家来讲不一定就是苦.从吃斋这一项,世人也许是每天无肉不欢.可是没有肉食,就觉得生活苦,没有口欲.如果拿到修行人那里,这吃素却是一项伟大而圆满的事情,没有杀生,没有贪图口欲,反而得到了一种解脱,是一件乐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