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秦国》为题目的议论文范文?

作者&投稿:休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商鞅变法议论文~

商鞅在秦国掌权二十余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推行。惠王即位后,商鞅虽然遭车裂,但新法未变,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变强盛的巨大飞跃。

一.变法
商鞅变法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或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奖励打仗有功的,取消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整顿秦国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度,并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家的,加倍征收户口税,实行二十等爵制度,商鞅还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二.影响:
   商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使秦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天下人才汇集;军事胜利,领土扩张,国力强盛。但是商鞅变法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如燔儒书,使大量儒家文化及其他名家学派著作被毁,禁锢世人思想。重农抑商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难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实行专制中央集权导致国家逐渐僵化,失去活力,难以进入民主社会。

商鞅之所以会变法成功主要是因为:改革符合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有秦孝公对变法的支持,对商鞅的信任。
  

  总之,商鞅变法在秦国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一个“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的新秦国,出现在中国西部大地上,对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国论》观点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而《过秦论》一文,中心论点放在全文的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因此,“仁义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势异也”是结果。
这句话是从反面总结出历史教训,来劝谏西汉统治者,如果从正面讲,秦要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得施行仁义政策。
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是: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这就是说:不可失掉民心,过分迷信武力。
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归纳为两字“暴政”(残暴)。

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去掉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踏上华山修城墙,借用黄河做护城河,上有亿丈高的城墙,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滴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中等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脐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可以断言,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不是弱小得(无力抵抗),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滴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至于)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陈涉)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渊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这个是过秦论的译文 可以试试


六国论读后感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

网上对秦国统一六国的讨论话题大多倾向不该统一,这是为什么?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首诗针对的是郭沫若的《十批》,内容说是介绍以前的思想,实则就是批评秦始皇。但实际上秦始皇的功绩,到现在都有影响。反观孔子,他空有言论没有实际的业绩。无论是任何人,都不要幻想从统一,倒退到分裂的局面。

谈苏洵的《六国论》拜托各位大神
本文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作者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作者立论的根据;二是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作者撰写此文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

《过秦论》的“过”字怎么解释
《过秦论》的“过”字是动词,意为“指出...的过失”,“过秦论”则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史论”。出自:西汉 贾谊《过秦论》原文选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阿房赋》、《六国论》按写作时代顺序是?
贾谊《过秦论》 西汉;杜牧《阿房赋》 唐朝;苏洵《六国论》 北宋。《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三篇文章相同点:1、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2、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翻译 六国论翻译
”这句话意指秦国追求的并非战争,而是诸侯们的土地和资源。苏洵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剖析,指出六国灭亡并非由于武器不精良或战术不当,而是由于贿赂秦国的策略。他认为,那些割地求和的国家,实际上削弱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导致了亡国的悲剧。《六国论》通过对比,展现了秦国外交手段的狡猾和贪婪。秦国通过...

《过素论》、《六国论》、《阿旁宫赋》、《伶官传序》他作看代对应排 ...
写作背景 1、《过秦论》描述的是战国到秦朝灭亡的这一历史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逐渐解体,各国竞相改革。其中,秦国在商鞅所主导的变法下国富民强,国家实力强劲。于是秦国开始了以一统天下为目的的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短短数年时间,秦国就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人们的生活未能安定...

六国论为什么是秦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在著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的崩溃在于六国本身,而不是秦国。事实上,导致战国末期天下走向大一统的不是秦国或六国,而是对战争的厌倦。经过几个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人民痛恨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如此强大的暗流之下,秦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统一的辉煌。这...

和秦国统一七国有关的论文
无论在青铜冶铸技术上,还是在焊接、金属冷加工和装配技术上都已达到令人无比惊叹的程度,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思想方面: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清洗。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

读《六国论》有感作文
秦始皇本人的攻打六国时,也是一位厉害的君王,否则在六国团结时,他也许已经失去攻打六国的信心,但他却没有,而是可能用个个击破来对付六国的计谋,读后感《读《六国论》有感》。从这事便可窥见秦始皇的厉害。· 而对于秦始皇、秦孝公的善于人才,六国的其他君王就不是这样了。李牧帮助赵国君王连退了...

丹寨县19486076279: 论文题目:浅谈秦始皇功与过 -
溥柯素安:再评秦始皇 摘要: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帝王之一,其功过尚不能盖棺论定.历代史学家的评论也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秦始皇是独夫暴君,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通过综合前...

丹寨县19486076279: 唐雎不辱使命写一篇议论文 -
溥柯素安: 唐雎不辱使命在两千年以前,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题记 我是唐雎,是一个平平凡凡的...

丹寨县19486076279: 《过秦论》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
溥柯素安: 【主要内容】《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写作特色】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

丹寨县19486076279: 作文,议论烛之武退秦师.700字 -
溥柯素安: 烛之武何许人矣?“烛”姓至今有后吗?不得而知,但烛之武何许人矣?“烛”姓至今有后吗?不得而知,但《烛之武退秦师》足以使其英名永标史册.秦晋联合围攻郑国,临战之际,郑国公顾不得体面,向一个没有什么身份的烛之武检讨,...

丹寨县19486076279: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000字论文,, 急求啊!!!!! 万分感谢 -
溥柯素安: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大国.鲁国于公元前594年完成了“初税亩”改革,秦国于186年后才开始“初租禾” 改革.也就是说...

丹寨县19486076279: 你是怎样看待战国七雄的?可以根据《六国论》提出自己的议论加油!
溥柯素安: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

丹寨县19486076279: 帮我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论文 -
溥柯素安: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

丹寨县19486076279: 历史论文谁可以给我关于历史的论文..写人物的(是历史人物)
溥柯素安: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

丹寨县19486076279: 秦国从弱转盛的作文以蓄积与勃发为话题 -
溥柯素安: 冬小麦的种子在雪地里蛰伏一个冬季,才有春天破土而出的力量;弓箭的弦充分拉伸,才有穿墙裂石的神力;也如同南极的企鹅有了笨拙的沉潜才划出那优美的弧线,每一次蛰伏是力量的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