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有残疾,却当了名医,他设的研究生考试题,竟然是“真人秀”

作者&投稿:肥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葛均波

全国 政协 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 健康 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8 7年起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在血管内超声技术、新型冠脉支架研发、复杂疑难冠脉疾病介入策略、冠脉疾病细胞治疗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果。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 科技 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 科技 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 科技 二等奖、上海市 科技 进步一等奖等 科技 奖项10余项,被授予“ 科技 精英”“全国 五一 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树兰医学奖”“白求恩奖章”等荣誉称号。

葛均波是一名医生,也曾是病人。

他主动伸出左臂,“你们看,我这条手臂到现在还伸不直,有点弯的。”

关于此事,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葛均波是山东五莲人,儿时调皮摔了跟头,结果断了胳膊。这个小病人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一番治疗后,没想到3个月还不见好。

其实,他在骨折后1个月拆掉石膏时,手能动但是没办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这可急坏了葛均波的母亲:“这孩子要是就这么残废了,以后连媳妇也找不到咋办?”于是,母亲打听了很多“偏方”,吃完鸽子又吃老母鸡,喝了多种草药,可就是没啥好转。

最终,他们决定去隔壁的县里求医问药。那里的老中医给葛均波服了一剂草药,在他手臂上“排摸”着,忽然嘎吱一下推了一把,就这一招,胳膊恢复正常功能了。

很久以后,考入了医学院的葛均波,才明白了这就是骨折加脱臼。可惜的是,前面的医生只接好了骨头,后面的医生接好了关节。而要彻底纠正,必须再打断手臂。就这样,葛均波留下了这个小小的“残疾”。

“医者都有仁心,但医技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的,我当然是要做一个好医生。”可以说,葛均波从医生涯的初心,就是来自这段当病人的经历。

01

爱看武侠小说

山东人有很多习惯和爱好,譬如煎饼、大葱、馒头、习武。

葛均波学过武术,但他也坦承,小时候习武并非只为强身健体,而是因为好管闲事。“练过武的人,打架的时候更有底气。”

他喜欢看书。小时候,身边能找到的小说甚至手抄本,他几乎看了个遍。

“习武+看书”,合二为一是什么?答案就是:爱看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直到现在依然是葛均波的最爱。他自豪地表示,完全可以“倒背如流”!即便这样,偶尔闲暇时他还是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美其名曰“温习人物姓名”,为此没少被太太嘲笑。

“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奇才,授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乔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

——摘自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葛均波的命运转机始于“文革”刚结束后的高考。面对命运的一次转机,他说是:“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但依然不敢抱什么希望。”

考完了,他回到村里,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一个月9块钱工资。哪知道,才当了57天的“孩子王”,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的手上。

19 79 年的秋天,葛均波离开家乡,走进医学院的大门。在山东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葛均波于 198 8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心内科攻读博士学位,其间被派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02

根永远在中国

199 3年,葛均波跟随导师艾倍尔先生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并于 199 5年担任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在德留学期间,他学术上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彼时,超声技术在医学诊断领域已经非常成熟,但将超声的探头放到血管内进行诊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这正是葛均波的工作内容之一。在此之前,医生虽然可以通过造影技术查看血管的走向,但是看不见血管内壁的情况,而超声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

意外的突破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周日。留学生们的周末活动并没有太多花样,聚会、打牌、逛街、泡办公室。那个周末,葛均波一如既往地钻进单位的资料室,病例、心脏超声图片、参考文献、论文稿件,铺了满满一桌子。

无意间抬头一瞥,他从一幅超声图像中看到了半个“月亮”。他的心“咯噔”一下。

继续翻,咦,都有半个“月亮”?他的心越发地收紧了。

一口气翻完所有图片,原来所有被诊断为心肌桥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上都有半个“月亮”,而其他的超声图像上没有!

“直觉告诉我,我可能发现了什么!”虽然是周末,葛均波还是立即联系了在家休息的老师,老师也是同样惊讶,同样兴奋。两个人经过一番讨论,形成了论文。

当全世界的医生根据“半月现象”一眼即可诊断心肌桥造成的冠状动脉缺血,可以明确与冠心病造成的心肌缺血区分的时候,当疾病的诊断效率和诊断准确性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时候,“葛”出名了。“半月现象”或“葛氏现象”成为心脏病学界流行的新名词。

谈到这个发现,葛均波回忆说,其实早在“半月现象”发现之前的 199 4年,他发表的论文附图上就有“半月”的图片,并且发表在美国最好的心血管杂志《循环》上,但当时并没有觉察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关于这个发现,葛均波承认他的运气很好,但是他更相信运气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他也常常说,“很多发现并不是想要去发现,只是偶然有一个灵感。”

——摘自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

获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并非葛均波在德国期间感触最深的经历。

在一次使馆教育处召集的各个协会负责人会议上,葛均波遇到了一位同乡,此人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后来去了日本和德国。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折叠的电视。

葛均波听说后建议:“你的发明可以在国内生产嘛。要不我们老是在别人后面跑,这样我们不就一下子赶上了?”那位同乡告诉他,自己已经跟公司签订了一个商业保密协议。即使不在这个公司工作,若干年之内也不能把技术泄露给外公司。

同乡的话对他触动很大,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服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是他想得最多的话题。

葛均波回忆当时情景说:“我在德国的学习与工作都比较顺利。10个月之后,我的业绩得到了导师艾倍尔教授的认可。他陪我去劳工局等部门申请从医执照、工作许可证件。在他的支持下,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后来,我向艾倍尔先生郑重提出自己想回祖国去工作的愿望。”

艾倍尔先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后,脸涨得通红。他甚至有点恼怒了:“简直不可思议,我为你办妥了一切,你的主任职位甚至连德国专家都想竞争的,可是你现在却要放弃,离开我……你好好考虑一下,明天再找你。”

第二天,葛均波对导师说:“我十分感激您,艾倍尔先生,如果没有您为我创造的条件,我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成就。但是,我打个比喻吧!如果您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总不希望她一直陪伴着您,更希望她嫁个好人家吧。女儿未来的荣耀也将是您的光荣。因此,您一定不会反对我回祖国去效力的。”

艾倍尔先生回答道:“我昨天回去与太太商量过了,你在我家住了三年多,我太太也实在舍不得你走。不过,我昨天终于想通了,我想自己想得太多了,我得为你想一想,我将保留你的办公室,如果你今后遇到不如意的事,仍然可以回这儿。”

2002年,当葛均波到德国访问时,艾倍尔先生依然保留着他的办公室,连 电话 机都按原样摆放着。德国人冷峻的外表与热情的内里使葛均波感慨不已,但是他明白,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

03

医者的仁心仁术

——摘自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199 9年,葛均波以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身份回国,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名医生。虽然这里是他的母校,但彼时,在同事们眼里他依然是个外来的“和尚”,觉得他杀杀小白鼠、做做试验、发发英文论文还可以,在临床上的表现就很难说了。

一次抢救休克病人的过程中,大家怎么也找不到可用来插管的深静脉血管,葛均波说:“我来!”插管在国内的手术流程里属于麻醉师的工作范畴,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承担后果。葛均波完美实现。

大家说:“好像这个医生也不是只会杀老鼠。”别人治不了的病葛均波能治,别人处理不了的问题葛均波能处理。半年左右的时间,他得到了同事和病患的认可,而他自己也渐渐找回了那份久违的感觉。

得益于精湛的技术,葛均波就像是战场上的突击队长,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断获得突破,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支持中山医院第一次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技术;国内首次采用高频旋磨术打通完全堵塞的冠状动脉、国内第一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第一例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国际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等。

当葛均波这个名字成为行业内“最高难度”代名词的时候,他又展示了另一面。

给年轻医师更多的机会,传授更多经验,是葛均波从医至今身体力行的准则。“一个人做不完所有手术,唯有提高医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才是最终惠及病患的可行之路。”

身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葛均波带教徒弟的首要标准就是“看他像不像一个医生”。一场研究生复试中,葛均波通过“设套”方式,出了一道“ 真人 秀”题目。

当天,参加面试的准研究生们,被通知在医院门诊集合,然后由老师带队前往图书馆。就在人都到齐,准点出发之时,一名从学生前面经过的“患者”突发急病,倒地不起。此时,带队老师称“我去找人帮忙”,便回避现场。留下这些学生,以及这个由医生假扮的病人。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自行前往图书馆的面试处,只有两名女生决定,相互帮忙将“病人”抬往急诊室。

令学生们万万没想到的是,5道面试题中的第一题便是:刚才见到门诊有人发病倒地,你是怎么处理的?准时面试的学生只能如实澄清,因为怕迟到误点,只好离场赶来。尽管那两名救人的女生因此耽搁了面试,却得到了导师们额外的加分。

在医患关系更为 紧张 的当下,在“扶不扶”成为 社会 命题时,现场有医学生提问:“做医生是不是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法院?”对此,葛均波平静坦然地回答:是的,其实做任何工作都是一只脚踏进法院,因为大家在法律框架下执业,依法行医,不必心虚。学医的初心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考试。

04

蹲下来的葛均波好帅

2016年3月31日,葛均波乘坐从上海浦东飞往美国芝加哥的UA836航班参加学术会议。正当休息时,飞机广播呼唤寻求医生帮助,葛均波即刻来到该名乘客身边。经了解,该乘客一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

经过初步诊治后,葛均波评估该乘客病情暂缓,不需要飞机迫降或飞回。接下来的10个小时飞行中,葛均波每隔一段时间就检查评估该乘客的病情直至顺利抵达目的地。

葛均波对此则表示,“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医生。”

平日里,葛均波又是怎样的呢?

顾及患者乘坐轮椅行动不便,站起身搬开凳子后,亲切询问;“能告诉我,您哪里不舒服吗?”因为患者不便伸腿,一次又一次,蹲到患者的身边,只为细致查看患者腿部肿胀的情况……

每一位得到葛均波治疗的病患,都有“这位医生很不一样”的感慨。

蹲下来的葛均波,真的好帅!病患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对面需要帮助的人,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如果您是我的家人……”

看几个病例:

血压像是坐了“过山车”,时常不明原因飙升到225/ 130 mmHg,年过七旬的张女士求诊时一脸愁苦,葛均波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做肾血管CT成像并耐心讲解做该检查的原因。在问诊结束时,他再叮嘱说,“先做一下肾脏的检查,也请您放心,几乎没有治不了的高血压。”这句话让张女士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面对患者,葛均波不仅治心病,还给患者解心结。

年近七旬被诊断出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否接受手术一直困扰着王先生。在认真评估王先生出现的症状后,葛均波生动比喻,“您的病情就像是从五莲往日照运粮食,出发时100斤粮食,路上损失了30斤,但是剩下的70斤足够满足您日常生活需要,到了这个年龄只要不干重活,是否手术不重要。”问诊结束后,王先生说,“院士都说没事,我就放心了。”面对疾病,葛均波生动的讲解给他吃了“定心丸”。

“两次房颤手术,都复发了……”“心慌起来,都不想活了……”根据70岁老人讲述的病情,葛均波说,“医学讲究的是人文关怀,既然您感到如此不适,为何不接受起搏器呢?”老人说,“放置起搏器需要定期换电池,不愿再受手术之苦……”葛均波院士说,“比起现在病痛的折磨,为何不选择活得舒服点呢,人生只有一次。”随后,老人欣然接受了葛均波的建议。

门诊期间,繁忙的葛均波对每一位患者的问诊都非常仔细。严谨,这不是对某一个患者的特殊照顾,而是给所有患者的“标配”。

05

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

除了业务和科研,葛均波作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还尽心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卫生事业建言献策。

每年3月,葛均波都会在全国 政协 全会期间提交5件左右的提案,这些提案基本都与他的专业有关,如教育、 科技 投入、医疗卫生、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这样更能看到问题,也可以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二孩时代下,“儿科看病难”“儿科医生荒”愈加成为 社会 之“痛”。针对全国多地出现儿科医护人员紧缺的现状,之前有多名在沪全国 政协 委员建言,而葛均波委员独特的献策方式,是以自己的故事提醒: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慎之又慎。

“这是我不太愿意谈及的一段往事。虽然现在我是一个心血管方面的医生,但实际上我大学是儿科毕业的。为什么中国的第一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转播到TCT是我做的?就是因为我有儿科的知识。”葛均波颇为惆怅,“逃离儿科,我其实是被迫的。”

葛均波坦言:“医学上常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当时能够做一个儿科医生,我是很自豪的。”但现实残酷,当葛均波读完研究生,分配到医院时才发现,那里根本就没有儿科!这逼着他重新考研,转到内科。“我学了8年的儿科啊,当时只要有选择,我也不会改换门庭。但没有办法,国家当时的政策就是这样定的:取消儿科。”

多年后的一次校庆,葛均波回到母校才发现,连自己就读的儿科系都没有了,他非常伤心。“有个儿科的老教授自己整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他教的博士出去卖药没多久就开上了 汽车 ,老先生很不解:我究竟哪个地方做错了?”葛均波感慨,“国家的导向非常重要,现在已经有所重视,但还不够,真正把儿科办好,需要一整套措施。”比如,医学院的儿科系建立后,要想保证生源质量,就得保证有好的就业前景,否则只能降分招人,很难保证生源质量。

“更重要的一点是,与民生与百姓相关的重大政策的制定,一定要谨慎,要多征询意见。”葛均波说。




此人出身贫寒,且天生残疾,却成为历史上唯一两次考中状元之人
这个人是明朝的状元高拱。他在出身贫寒,家境贫困,且天生残疾,但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有着敏锐的思维和超凡的才华。他两次考中状元,第一次是在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第二次是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他的才华和成就为晚明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问一下有关既是残疾人又是名人的人的故事
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3枚金牌。这个奥运传奇性人物出生于1940年6月23日,是美国田纳西州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因为肺炎和腥红热,引发高烧造成小儿麻痹...

他小有残疾,却当了名医,他设的研究生考试题,竟然是“真人秀”
就这样,葛均波留下了这个小小的“残疾”。 “医者都有仁心,但医技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的,我当然是要做一个好医生。”可以说,葛均波从医生涯的初心,就是来自这段当病人的经历。 01 爱看武侠小说 山东人有很多习惯和爱好,譬如煎饼、大葱、馒头、习武。 葛均波学过武术,但他也坦承,小时候习武并非只为强身健体,...

身残志坚的名人的故事
有些人看似不完整,但是却无比完美。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一:拜伦——身残志坚的诗人1788年,拜伦出生于伦敦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下来就是跛脚,走路时一瘸一拐的。尽管他母亲费尽心血,带着他四处求医,可他的脚却一直没能治好因为残疾,拜伦经常受到同龄小伙伴的欺侮,这给童年的拜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一次,...

除了拿破仑身高一米六、乔治六世口齿结巴外,还有那些名人是身体有缺陷但...
是她的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抽象的名词。海伦幼年得病致残后,变得愚昧而乖戾,几乎成了无可救药的废物,但后来她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确实是个奇迹。可以说这个奇迹有一半是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

当代文学家中,哪个是残疾了,但还是在文学史上做出了一番贡献?中国当代...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散文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

现如今生存残疾却很有才华的名人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4(包括de 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

身体残疾却很励志的名人有哪些
身体残疾却很励志的名人故事:安意如 安意如,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她有着自我的梦想。《观音》是出自她之手的新书,这是一本关于元杂剧的赏析类作品。下笔之前,她料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与唐诗宋词不一样,元杂剧是冷门中的冷门,她坚持不懈没有放下。不仅仅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人生若只如初见》...

残疾人靠努力成功的例子3个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

中国历史上有残疾人当皇帝的吗?
后来宦官又以皇帝残疾不能主持国事为由,逼迫了唐顺宗退位。唐顺宗是唐朝二十一个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暂的,他在位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只有九个月。但是作为一个残疾人,当上了皇帝并且能够发动一场革新运动 3.晋惠帝司马衷是白痴。却因为儿子是天才而做了皇帝。但是历史总是这样的喜欢捉弄人,白痴的儿子...

东河区14749779321: 介绍一位古代靠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成就的人写一段话 -
苍万海正: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dí)生,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zī)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东河区14749779321: 求励志故事因为作文要求,所以希望知道一个有先天性残疾的伟人的励志
苍万海正: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 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

东河区14749779321: 华佗的简介 -
苍万海正: 华佗生平生平简介: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

东河区14749779321: 《草房子》第四章读书笔记 -
苍万海正: 草房子读后感1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难忘.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男女无瑕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

东河区14749779321: “百岁神医”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次发明导尿术的人,他是用什么导尿 -
苍万海正: 葱管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传说有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神情十分痛苦.孙思邈仔细打量这个病人,只见他的腹部像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

东河区14749779321: 为什么霍金是现今在生的科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有什么科学上的贡献
苍万海正: 霍金----轮椅上的天才 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美国白宫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其中... "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他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 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

东河区14749779321: 六年级练习与测试语文轮椅上的霍金 -
苍万海正: 坚强、热衷于追求知识、理性、公正、勤奋 儿童时代的霍金并不是公认的天才少年,他在圣阿尔班斯的学校里读书,成绩从未在中等以上.据他母亲回忆,他相当晚才学会阅读,在一年级的成绩是倒数第三名.但是霍金确实与众不同,对成绩并...

东河区14749779321: 百岁神医是谁 -
苍万海正: 中国唐朝时陕西有位名医,叫孙思邈(581—682),擅长治疗各种疑难 杂症,救活了很多垂危病人.他活到101岁,历史上称他为“百岁神医”. 一天,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棺材底下不断滴着鲜血.孙思邈认为这 个人还没有死,就请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