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浚字承明文言文阅读

作者&投稿:骑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本句中的“侍官”等专有名词、“及”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5. B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言常识的能力。“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6.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高祖加封他为侍御中散”为无中生有,文中提及侍御中散是他的父亲王桥。

7. ( 1 )于是在内他参与机密事务,在外参与政治事务,受到的宠爱日益深厚,朝中大臣都害怕他。 ( 2 )与其杀害无辜的人,还不如赦免有罪的人。

应该只斩杀首恶,其余从犯宽恕赦免,不是很好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内”意为“宫内”,“豫”意为“参与”,“隆”意为“加重”,“慑惮”意为“害怕”。

( 2 )“宁”意为“不如”,“宜”意为“应该”,“余”意为“其余”,“善”意为“好”。 【参考译文】 王睿,字洛城,自称是太原晋阳人。

父亲王桥,字法生,懂得天文卜筮。家中贫穷,依靠天文卜筮的技术来维持生计。

做官做到侍御中散。王睿年少时继承父业,但身姿像貌伟岸俊美。

恭宗还是太子的时候,看到他就认为他很不一般。兴安初年,王睿被提拔为太卜中散,不久又升迁为太卜令,兼任太史。

承明元年,文明太后临朝听政,王睿因为机缘被太后宠幸,越级提拔为给事中。不久又担任了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被赐予太原公的爵位。

于是在内他参与机密事务,在外参与政治事务,受到的宠爱日益深厚,朝中大臣都害怕他。太和二年,孝文和文明太后率百官与四方来宾去观赏猛兽,有猛兽逃出,登上楼阁之间的通道,几乎窜到了御座之上。

当时左右侍御都惊恐无策,只有王睿一人拿着武器抵御以保护高祖和太后,猛兽才退去,因为这件事,高祖和太后更加亲近和信任他了。太和三年,皇上下诏让王睿与东阳王元丕一起成为享有特权的八类大员,并永远免除他们的徭役。

太和四年,王睿升迁为尚书令,封中山王的爵位,另加封镇东大将军。后来,和尚法秀图谋造反,事情被揭发出来,受到牵连的人很多。

王睿向皇帝进言说:“与其杀害无辜的人,还不如赦免有罪的人。应该只斩杀首恶,其余从犯宽恕赦免,不是很好吗?”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因此得以免受处罚的有一千多人。

王睿经常出入内宫,太后私下里赐给他的珍宝绸缎不计其数,别人都不知道,很多都是在夜晚用有帷幕的车载着,由宦官护送到他家,前后被赏赐的钱财极多,不可胜数,加上赐予的还有田园、奴婢、牛马、杂畜,都是最好的。朝中大臣和左右因为王睿也受到赏赐,太后对外显示没有私心,所费去的钱财又以万计。

王睿患病的时候,高祖、太后每次都亲自去探视他,侍官们也前来看望慰问,来往之人络绎不绝。王睿病重的时候,向皇帝上疏说:“我有幸任职在这个治理朝政的时代,流传延续了三纪,受到先帝过分的恩顾,蒙受陛下超出寻常的宠爱。

依仗着皇上旧日给予的深厚眷爱,大胆陈述自己愚昧的管窥之见。我听说治理朝政的关键,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慎用刑罚,二是任用贤能,三是亲近忠信,四是远离谗佞,五是行使官员升降。”

王睿不久去世了,时年四十八岁。高祖、文明太后亲临丧事表达哀恸,赐给棺木葬器,令宕昌公王遇监理丧事。

封赠王睿为卫大将军、太宰、并州牧,赐予他宣王的谥号。内侍长董丑奴为他营造坟墓,准备安葬在城东,高祖登上城楼来观望他的坟墓。

京城里文士作诗和诔文来哀悼他的有一百多人。京城的男女都称赞王睿的美貌,为他创作了新的歌曲并弹琴歌唱。

曲名为《中山王乐》。朝廷下诏给乐府,诏令他们用各种乐器合奏这支曲子。

2. 文言文《陈藩传》的翻译

《后汉书 陈藩传》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

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

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

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后汉书 陈藩传》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

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

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后汉书作者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

3. 夫何病焉文言文翻译

夫何病焉?——又怎么会感到劳苦呢?

附录

【原文】

金眉生《六幸图》序

往岁客有问于余者曰:“子何著书之多也?”余告之曰:“盖得力于三无。其一无钱。余郭无一亩之田,家无一岁之储,笔砚耕耨,岁食其入,仅足而无余。以故目不能识秤星,手不能拨算珠,终日终年一编而已,此得力于无钱者一也。其二无官。余三十岁始入承明庐,未四十即释官而归,嗣后不复出,无衣冠褦襶之苦,无簿书填委之劳,此得力于无官者二也。其三无能。余有生以来,人间可谓多事矣,干戈遍于海内,冠盖交于海外,贤士大夫苦其心思,劳其筋骨,敝其唇舌,犹若不足以胜之,而余闭一生而坐,无过问者。此得力于无能者三也。”

乃今观六幸翁之自纪,其一为贫,即余三无之一也。而君悉数其幸事以至于六,则视余三无倍之,多乎哉!君之幸乎。余读书苦不能记忆,偶得一义,不笔之明日遂失之,而君读书无不能记,余所不及者一也。余未通籍以,伏处三家村中。罢归后,又杜门不轻见一客,故落落寡交游,而君羔雁满天下,余所不及者二也。虽然,君之不及余者亦有一焉,余无能,而君多能也。君自朝章国典,以及河渠、盐务、水利、荒政,与夫寰内之形势,城外之情状,无不犁然于心,如示诸掌,名公钜卿咸就君而谘访焉,得失可否,待一言而诀。君坐是不得安居于家,一岁日月,舟车者半,视余之偃蹇曲园中者,迥不侔矣。君得无幸者六而不幸者一乎?或谓余曰:“子惟无能也,故以有事为苦,若才大如海者,虽处盘根错节,从容谈笑,绰有余裕,夫何病焉?”余曰:“若然,则君之多能又一幸矣。天使君耳目无恙,犹以为幸,况赋君以绝人之才智乎!今而后,请益君之六幸为七幸。”

(有删改)

【注释】

1、承明庐:汉朝承明殿的旁屋,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以入承明庐指代在朝做官。

2、衣冠褦襶:暑天衣帽穿戴整齐地拜会客人。褦襶nàidài:暑天拜会别人。

3、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见时的礼物。

【参考译文】

以前有客人问我说:“你怎么著书这么多呀?”我告诉他说:“这大概得力于三个没有。一是没有钱。我在城外没有一亩田地,家里没有可供一年生活的储备,靠着辛勤笔耕的收入供给每年的生活,仅仅够用而没有剩余。所以,我的眼睛不认识秤星,手也不会打算盘,整天整年手里只拿着一本书,这就是得力于没有钱了。二是没有做官。我三十岁才开始在朝廷做官,不到四十岁就辞官回家了,此后就不再出来做官,用不着大热天衣帽整齐地去拜会客人,也没有一堆官府文书等待处理的辛劳,这就是得力于没有做官了。三是没有能耐的三点。我出生以来,人世间可说是发生了很多事,战火在全国各地蔓延,官吏在海外各国交涉,贤能的士大夫们用尽心思,筋骨经受劳累,弄得唇舌疲惫,还好像不足以胜任。而我关在一个房间里坐下来,没有人来拜访询问。这就是得力于没有能耐的三点了。”

现在看到六幸翁的自纪,其中一项是贫穷,这就是我三个没有中的一条。而六幸翁一一列举他的幸运之事一直到六项,比起我的三个没有来多了一倍,先生的幸运之事真多呀!我读书时苦于不能牢记,偶然领悟到一个旨意,如果不马上记下来第二天就忘了。而先生读书没有不能记住的,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一点。我没做官前,隐居在三家村中,辞了官职回来以后,又关起门来不轻易会见客人,所以孤独而很少结交朋友,而先生的朋友满天下,这是我比不上的第二点。虽然这样,先生也有一点比不上我,我没有能耐,而先生很有才能。先生自朝廷典章、国家典则,一直到河渠、盐务、水利、救灾以及国内的形势、国外的状况,心里没有不清楚明白的,讲起来就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你看一样。知名的大官都到先生这里咨询,一件事情得失如何,可不可以做,都等着先生一句话最后决定。先生因此就不得在家安稳地生活了,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坐着车船到处奔波,和我在曲园中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大不一样。先生难道不是有六幸而有一不幸吗?有人对我说:“你就因为没有能耐,所以认为有事做是劳苦,如果是才能大如海的人,即使处理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从容悠闲、不慌不忙的,又怎么会感到劳苦呢?”我说:“这样说来,先生富有才华又是一幸了。上天使先生耳目没有毛病,犹且算是幸运的了,何况赋予先生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呢?从现在起,请增加先生的六幸为七幸吧。”

4. 霍光等请皇太后废昌邑王帝位奏 急求 全古文 翻译

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见告皇太后,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情况。皇太后就坐车驾临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各宫门不准放昌邑王的众臣子进入。一会儿,有皇太后的诏令召见昌邑王.众大臣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在殿前听诏。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应当废黜。皇太后下诏说:“同意。”霍光叫昌邑王起身下拜接受诏令。

大将军霍光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责道:“王的行为自绝于天,臣子等无能而胆怯,不能杀身以报恩德。臣子宁肯对不起王,不敢对不起国家。希望王能自爱,臣子今后长时期内不能再见到尊敬的王上了。”霍光流泪哭泣而去。

5.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白话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6. 求翻译五篇《梦溪笔谈》的古文,原文也要

【原文】上亲郊庙①,册文皆曰“恭荐岁事②”。

先景灵宫③,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④于南郊。予集《郊式》⑤时,曾预⑥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

求其所从来,盖⑦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⑧、太庙则皇帝亲行。

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⑨。

至天宝九载⑩,乃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

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注释】①郊庙:指郊祀和庙祀,即祭天和祭祖的活动。

郊,南郊,古代帝王于冬至日,在都城南郊的圜丘(圆形高坛)举行祭天的仪式;有时郊祀也指合祭天地的活动。②恭荐岁事:于岁时祭祀恭恭敬敬地进献祭品。

③景灵宫:宋代皇室奉祠本朝历世帝、后的处所。仿道家宫观形式,供奉已故帝、后的画像。

真宗大中祥符间始建于皇城东南,后来不断扩大建筑规模,每帝为一殿,皇后亦另为一殿,又有诸多附属建筑,并画功臣像陪祀。祭奠时,于皇帝用道家仪,于皇后用家人礼。

南渡初暂寓其宫于温州,后复迁建于临安。④有事:指祭祀。

⑤《郊式》:指宋神宗熙宁初年沈括等奉敕编修的《南郊式》。原书详考礼制沿革,重定南郊大礼仪式及一应事务程序,总为一百一十卷。

因当时王安石以宰执总领其事,故《宋史·艺文志》著录为王安石撰。⑥预:参与。

⑦盖:承接连词,表示推论缘由。⑧太清宫:唐代在京师建立的祭祀老子的庙观。

唐王朝李氏自称为老子的后裔,高宗时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时命各地普建玄元皇帝庙,在京师者称为“玄元宫”,后改名为“太清宫”。

⑨正祠:指列入朝廷议程的规定性祭祀活动。此处意谓当南郊祭天时,太清宫、太庙之“奏告”及诸神庙之“祭告”皆为临时性的辅助祭祀,只有郊祀才是按常规进行的正式典礼。

⑩天宝九载: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改“年”为“载”,至肃宗至德三载(758)复改“载”为“年”。【译文】皇上亲临南郊祭天、太庙祭祖的典礼,写在典册上的祷祝文字都称“恭荐岁事”。

先到景灵宫荐享,称之为“朝献”;然后到太庙行祭,称之为“朝飨”;最后才到南郊祭天。我在编集《南郊式》时,曾参与讨论,每每怀疑这三项典礼的次序:如果以先祀者为尊,则祭天的郊祀不应在祭祖的庙祀之后;如果以后祀者为尊,则景灵宫之祀又不应在太庙之前。

考察这种次序的由来,它原是有所因袭的。按唐朝的旧制,凡是祭祀上帝,则对众多神庙都预先派遣使者祭告,只有太清宫、太庙的祭祀,皇帝才亲自参加。

所有典册祷祝文字都称:“定于某月某日,到某处行祭,不敢不祷告于神灵。”太清宫、太庙的祭祀称为“奏告”,其余诸神庙称为“祭告”,只有南郊之祀才是按规定进行的正式大典礼。

至天宝九载,却又下诏说:“所谓‘告’,本是在上位者对下属谈话的用词。今后太清宫的祭礼应该称为‘朝献’,太庙的祭礼称为‘朝飨’。”

自此以后,“奏告”的名目就不用了,太清宫、太庙的典册祝文遂皆与按规定进行的郊祀大礼无别。正衙法座【原文】正衙法座①,香木为之,加金饰,四足,堕角,其前小偃,织藤冒②之。

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③马上抱之,曰“驾头”。辇后曲盖④谓之“筤”。

两扇夹心,通⑤谓之“扇筤”。皆绣,亦有销金者,即古之“华盖”也。

【注释】①法座:古代皇帝的坐具。②冒:覆盖。

③内臣:太监。④曲盖:柄部弯曲的伞盖。

⑤通:都,全部的意思。【译文】正衙的法座,是由香木制成,再用黄金装饰,四条腿,圆角,它的前部略为凹陷,座面上覆盖着藤织物。

每当皇帝出巡,就让一个老太监在马上抱着它,称为“驾头”。皇上车驾后的曲盖称为“筤”,左右两柄扇子夹着筤,总称为“扇筤”。

扇和筤都绣有花纹,有的扇筤所绣的花纹还是用金线绣的,这就是古代的“华盖”。翰林之称【原文】唐翰林院在禁中①,乃人主燕居②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③皆在其间。

应供奉之人,自学士已下,工伎群官司隶籍④其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⑤之类是也。唯翰林茶酒司止称翰林司,盖相承阙文⑥。

【注释】①翰林院:以文翰及其他杂艺供奉皇帝的御用机构。禁中:皇宫。

②燕居:闲居。燕,安息。

③玉堂、承明、金銮殿:“玉堂”疑当作“浴堂”(见下条),在此亦为殿名,故与承明、金銮二殿并举。唐人以“玉堂”为翰林院之别称,此叙翰林院址所在,则不当重出“玉堂”之名,且玉堂作为朝廷机构的建筑,亦不可与承明、金銮二殿并列。

今译文权且以作“浴堂”为是。唐承明殿未详;金銮殿在金銮坡,载籍习见。

④工伎群官司:唐代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尚有医卜、技艺、方士、僧道等人,各有其分隶的官职部门。隶籍:指名籍所属。

⑤翰林待诏:宋代翰林御书院、翰林图画院皆有待诏之官,以随时待命应奉皇帝而名。⑥阙文:此指“翰林茶酒司”省去“茶酒”二字而只称“翰林司”,犹言省称。

阙,同“缺”。按:宋。

7. 文言文陈蕃传中的陈蕃说的话有道理吗

有道理。

《后汉书·陈蕃传》中陈蕃的话有:

1、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2、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解读:

1、第一次上疏,陈蕃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这几句话说出来贪官污吏导致了民不聊生,希望朝廷惩治这些人。

2、第二次上疏,陈蕃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他针对朝臣称有病不上朝办事大家斥责,国家苦难需要朝臣分忧,不理朝政的官员未被了仁义道德。




三国里面有多少个人?
丁廙(敬礼) 于禁(文则) 士孙瑞(君荣) 山涛(巨源)卫瓘(伯玉) 马磾(翁叔) 马良(季常) 马忠(德信)马超(孟起) 马谡(幼常) 马腾(寿成) 王允(子师)王双(子全) 王平(子均) 王匡(公节) 王戎(睿冲)王观(伟台) 王甫(国山) 王连(文仪) 王沈(处道)王肃(子雍) 王修(叔治) 王浑(玄冲) 王路(文舒)...

三国演义一共多少
司马徽(德操) 司马懿(仲达) 边让(文礼) 吉穆(思然)吉邈(文然) 毕轨(昭先) 吕布(奉先) 吕范(...④三国演义一共多少字?据说有64万字,有的是罗贯中写的,另一种是经过毛宗岗父子批评的。 已赞过

被母后毒死的皇帝:拓跋浚的长子和玄孙
冯太后可能觉得这个讨厌的家伙实在是耀眼得可恨,于是就决定彻底封杀他。承明元年,23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崩于永安殿,死因存疑,时言太后为之也。元诩:生母胡太后侥幸逃过一死,却让独子与世长辞北魏有子贵母死的传统,按理元诩在当上太子后,他的生母胡氏就要被处死,在当时几个大臣的力保下,才得以活命。

求三国人物的字?
甘宁,字兴 司马懿,字仲达 黄盖,字公覆 丁 仪 字正礼 丁 奉 字承渊 丁 原 字建阳 丁 谧 字彦靖 丁 廙 字敬礼 于 禁 字文则 士孙瑞 字君荣山 涛 字巨源 卫 瓘 字伯玉 马 磾 字翁叔 马 良 字季常 马 忠 字德信 马 超 字孟起 马 谡 字幼常马 腾 字寿成 王 允 字子师...

拓跋浚去世后,冯太后究竟做了什么?
年仅18岁的献文帝做了太上皇。虽然献文帝做了太上皇但却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力,这让冯太后感觉威胁,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冯太后设计伏兵把献文帝擒拿强行软禁起来,随后献文帝死于永安殿。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直至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49岁的冯太后死于太和殿中。

阅读文言文慕容翰字元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江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晋 9。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恻:悲痛。 10.B(A焉1:兼词,从中2:兼词,在这里; B于是。 C若1:如果2:代词,你们; D以1:介词,因为2:连词,因为;)11。 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

段韶字孝先文言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江子一,字元贞,济阳考城人,晋 9。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江子一请求和他的弟弟江子四、江子五率领手下的士兵一百多人,打开承明门向逆贼挑战,叛贼答应了。...敕浚京城北隍,孝言监作,仪同三司崔士顺、将作大匠元士将、太府少卿郦孝裕、尚书左民郎中薛叔昭、...

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所有人物?
潘璋(文圭) 潘浚(承明) 薛悌(孝威) 薛综(敬文) 霍峻(仲邈) 檀敷(文友) 魏延(文长) 糜芳(子方) 糜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丁夫人 丁立丁封丁咸丁斐于吉 于诠于糜 士孙瑞 万彧 卫仲道 卫演 马元义 马玉马休马延马宇马良 马玩马忠马岱马钧马铁马遵 马邈 王子服 王夫人 王方王允王业 正立王必王则王伉王...

三国演义人物字号
谯周(允南) 樊建(长元) 滕胤(承嗣) 圆泽(德润) 潘璋(文圭) 潘浚(承明) 薛悌(孝威) 薛综(敬文) 霍峻(仲邈) 檀敷(文友) 魏延(文长) 糜芳(子方) 糜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1-22 展开全部 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

三国所有人物 包括字号
潘璋(文圭) 潘浚(承明) 薛悌(孝威) 薛综(敬文) 霍峻(仲邈) 檀敷(文友) 魏延(文长) 糜芳(子方) 糜竺(子仲) 濮阳兴(子元) 丁夫人 丁立丁封丁咸丁斐于吉 于诠于糜 士孙瑞 万彧 卫仲道 卫演 马元义 马玉马休马延马宇马良 马玩马忠马岱马钧马铁马遵 马邈 王子服 王夫人 王方王允王业 正立王必王则王伉王...

浉河区18862835658: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 ① 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 -
充俗天麻:[答案] 19.⑴空闲 ⑵完成 20.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21.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或相近的评价即可.

浉河区188628356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浚爱之,自幼学,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长师胡宏,宏一见,即以孔门... -
充俗天麻:[答案] (1)A 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夙:早.(2)B B.介词,把.与例句相同;A.介词,因为;C.介词,凭借;D.连词,表目的,来.(3)A “畏天恤民”为并列短语,其后断句,排除B、D;“屏”...

浉河区188628356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共子... -
充俗天麻:[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1)魏掞之写信(用书信)斥责章杰,作长揖后径自回到家中. (2)(魏掞之)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他不远千里迎接奉养,叔父去世后,魏掞之按礼节给他送葬. (3)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

浉河区1886283565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议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 -
充俗天麻:[答案] 答案:1.C;2.A;3.B;解析:(1) “第”在句中的意思是住宅. (2) 6句中,第①讲的是宽饶的学问才干和升职,第⑥句讲的是宽饶的缺点,不听取别人的劝谏.所以凡有①⑥句的都可排除.其中的第⑤句虽说的宽...

浉河区18862835658: 文言文阅读.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 文言文阅读.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 -
充俗天麻:[答案] (1) ①我;②停止 (2) 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3)“略”. (意思对即可)

浉河区18862835658: 文言文阅读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峤曰:「武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 -
充俗天麻:[答案] 王武子引用民谣来讽刺武帝,是,非,常人能办到的.

浉河区18862835658: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 -
充俗天麻:[答案] (1)B句子译为:当时京仓的主吏,因为仓廪多有漏洞,思虑久雨则米坏,请其上覆盖糠秕,因而把糠秕混杂入米中,供给内外工匠及宿卫者.谢让察知其中有奸诈,以藁秸代替糠秕,奸弊全被革除.“请覆糠粃其上”“其上”...

浉河区18862835658: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2题.(8分)濠州定远县 ① 一弓手 ② ,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
充俗天麻:[答案]小题1:C 小题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 小题1: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或:弓箭手故意说县尉要到了,让小偷和他一起到县尉马前决斗,然后乘小偷答应、放松警惕的时候,一剑刺去,最终取胜. 略

浉河区18862835658: 七上语文题糟饼的答案
充俗天麻: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糟饼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

浉河区18862835658: 【古文阅读】报恩塔 ①[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 ② ,则报恩塔 是 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 -
充俗天麻:[答案]小题1:(4分)(1)这 (2)听说 (3)方才 (4)离开(每空1分) 小题2:(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 小题3: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文言文部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