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一派有多少个朝廷册封的天师??

作者&投稿:濯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教正一派一至六十二代天师~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徒称其为“张道陵”,尊奉为“张天师”。

张陵博通“五经”, 24岁时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26岁即任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但他向来喜好黄老清静养生之道,立志修炼形轻举,隐于北邙山、龙虎山等处。后来听说蜀人比较纯厚,容易教化,并且名山较多,于是在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道。一天半夜,太上老君降诏张道陵:“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啊!于是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由此他造作道书二十四篇,在巴蜀及汉中等地建立二十四治,正式创立正一盟威道。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第二代天师:

嗣师张衡 字灵真,生年不详、卒于179年。年少即博学,隐居多年,不愿为官,精修道法,很少与外界往来,名声显重于朝野,天子想召他任黄门侍郎,他不应召,继承张陵遗志,后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传印剑给子鲁,而后得道升仙而去。

第三代天师:

系师张鲁 字公祺,生年不详、卒于二一六年。他的事迹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先被益州(今成都)牧刘焉拜为督义司马,后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取汉中,得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策略三十余年。后迫于曹操的威逼,为使汉中百姓免于涂炭,而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赏赐有加,让他率家眷、信徒迁往中原,拜他为镇南将军,并封为阆中侯。道门中人称他为“系师”。

第四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汉末至西晋。曹魏皇帝曾封他为都亭侯,张盛没有接受,后来带着祖传的经书、印、剑、符箓等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建茅屋而隐。从此龙虎山成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庭之地。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天师:

张昭成字道融,生卒年不详。年少就学道不懈,精通道教出神之术,端坐于家中,能察知数百里之外的事情。活至一百一十九岁升天而化,羽化时面色如生。而他墓前生出灵芝百木,有时能看见白鹤往来,很是神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第六代天师:

张椒字德馨,生卒年不详。博通儒书,擅长治鬼降魔之术,以符箓传度世人。皇帝数次征召他,都未接受,常游鄱阳湖。居在龙虎山时多有神异之迹,活到一百余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天师:

张回字仲昌,生卒年不详。年幼时曾问“道是何物?”他见旁人不能答,便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时,他父亲想让他读儒书,他回答道:祖上的书不读,读其他书有什么用?张回善辟谷导引之术,能日行数百里,后隐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第八代天师:

张迥 字彦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朝齐高帝年间。极富天赋,年幼时即得道。他丰姿俊美,德量天成,严格尊奉六时香火,一生不怠。善于治病驱邪,都能应验,世人对他十分敬仰。年九十岁而解化升天,当日满屋飘异香,经月不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第九代天师:

张符字德信,生卒年不详。熟读经史子集,能过目不忘。擅长道门符箓法术,显贵于当时各界、四方人士都敬仰他。于九十二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天师:

张子祥字麟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隋朝年间。年少时曾读儒书,官至洛阳都尉。后弃官回到龙虎山潜心向道,常行服食炼养之术,能吐丹于手掌之中。后从学者数百人,他分派弟子到四方,广传道法。岁一百二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第十一代天师:

张通玄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四时不出。有一年发生瘟疫流行病,只见他把木标放置水中,过往的人饮水后即可治好病疫。人们用钱财帛物感谢他,都坚决不接受。岁九十七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天师:

张恒字德润,生卒年不详。对经史能过目不忘。唐高宗召他到京城,问其治国安民之道。他回答:能无为则天下可治,高宗大喜。他擅长变幻之术,岁九十八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第十三代天师:

张光字德昭,生卒年不详。一生立志于修道,曾于次子(名梧字君明)居山中石室长达三十余年。后还家传授经箓,擅长辟谷术。岁一百0四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第十四代天师:

张慈正字子明,生卒年不详。天资聪颖,擅长易道,一生乐善好施,接济贫穷。曾隐于山中修道多年。承袭天师位后,只有每年的三元日才出山传授经箓,朝廷屡次想召他为官,都被推掉。活于世间一百余岁而羽化,化时人们听见来自天界迎接他的仙乐之声。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第十五代天师:

张高字士龙,生卒年不详。气宇轩昂,生性豁达,好饮酒并且能饮一升而不醉。后唐玄宗召见他,命他在京师设坛传箓,一日酒后把天师印遗忘在长安酒家,有一个少年尽全力想拿走此印,但都不能动弹,第二天天师返回,笑而取走天师之印。玄宗赐他金帛,免租税,册封汉祖天师号。唐肃宗时曾赐香币建醮、赐张天师像于山中。唐德宗时降赐供养,供养金镀银香、炉香,及黄金器物。活到九十三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玄崇德玄占真君。
第十六代天师:

张应韶字治凤,生卒年不详。一生博学经典,精通道术,后隐居于龙虎山龙须井上,擅长辟谷之术,能百日不进食。善吹铁笛,与妻儿耕作自娱。后坐化于龙须井上,年约九十余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第十七代天师:

张颐 字仲孚,生卒年不详。先任贵水尉,后弃官携妻儿归隐山中。为人至孝,强调先行忠孝之道,而后成就仙道。后无疾而化,年八十七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第十八代天师:

张士元 字仲良,生卒年不详。少时博习群书。居在上清乡应天山四十余年,当时山中多老虎,人们不敢拜见他。他只是三元日时才下山传箓,每当大风大两时,人们就看见他乘坐黑虎往来于众山峰之间。应天山至今还保留他的众多遗迹,今山南有丹合,山北有绪经石,黑龙井、碧莲池等。年九十二岁而化于家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第十九代天师:

张修 字德其,生卒年不详。生性淳朴、节俭,曾携妻儿耕作于野外,很少与人交往。擅长符法治病,无不应验。弟子赠送他的礼物,都散布给贫穷之家。后端坐家中而化,享年八十五岁。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朗化昭庆真君。
第二十代天师:

张谌(chen) 字子坚,生卒年不详。少时即博学,为当时大儒,善于草隶书,精通道法,擅长辟谷之术。唐武宗与唐懿宗时曾赐其封号。后还龙虎山中,一天大醉而化,岁一百余。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洞其守德真君。

第二十一代天师:

张秉一 字温甫,生卒年不详。其母于梦中见一神人脚履金色巨龟下降,后来感到有妊,十五月后才产下他。据说他目光如电,能于夜间看见东西,常背剑行走于山中,斩妖除魔。曾积累千金,每遇旱涝之年,就用千金买谷,救济百姓。岁九十二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冲玄紫极昭占真君。

第二十二代天师:

张善 字元长,生卒年不详。少时就不沾荤,年纪稍长即学道,游遍名山大川,三十余年后才回到龙虎山,后就足不出户,岁八十七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第二十三代天师:

张季文 字仲哇,生卒年不详。擅长符箓,五代时,受其经箓的人甚多,人们用铁环券把他所受的符箓包起来,以免他受到破坏。年八十七岁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第二十四代天师:

张正随字宝神,生卒年不详。生性淡薄高雅,为人爽直淳朴。家中并不富裕,但却乐善好施。后真宗皇帝召见他,并专门为他建授箓院,并敕改真仙观为上清观,赐号真静先生。年八十七岁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虚度教妙济真君。

第二十五代天师:

张乾曜 字元光,生卒年不详。生性静默寡言,立志内修。后仁宗听说他有道,于天圣八年(公元一0三0年)五月召见他并问其养生治民之事。答道:朴行以简易,则天下和谐。宋仁宗厚奖他,赐号澄素先生,岁八十五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玄普济湛寂真君。

第二十六代天师:

张嗣宗 字荣祖,生卒年不详。一出生左手就有印文,袭教后,以神异而著称,后仁宗召见他,请求为国祛灾避祸,祈祷有应。曾奉敕迁上清观于山的南面,擅长吐纳之法,岁七十八时面貌仍如童颜,赐号虚白先生。岁八十一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普化妙梧真君。

第二十七代天师:

张象中 字拱震,生卒年不详。出生后三个月能走路,五个月后就能说话,少时聪颖非常,博通经史,尤精道术。十三岁时受宋仁宗召见,并赐坐应答,宋仁宗对其非常满意,特赏赐其紫衣。后归隐圣井山,得道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第二十八代天师:

张敦复 字延之,生卒年不详。学识甚佳,声如洪钟,当时名流多敬景仰他。后奉圣命为宋神宗设蘸于内殿,并被赐号葆光先生。岁五十三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大极无为演道真君。
第二十九代天师:

张景端 字子仁,生卒年不详。性情恬淡,绝各种嗜欲,笃志于玄学。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一一0八年)赠葆真先生,岁五十二而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太极清虚慈妙真君。

第三十代天师:

张继先 字嘉闻,号条然子,赐号虚靖先生。公元一0九二年十月二十日生於蒙谷广。五岁之前尚不能说话,五岁时,某日听到鸡鸣声,忽然笑而赋诗:灵鸡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九岁便嗣教。后徽宗皇帝四次召其入宫问其道法异同和外丹黄白之事,他劝皇上不要沉湎于外丹黄白之术,应以修德治国为重。继先天师一生著述颇丰,如《心说》、《大道歌》、《虚空歌》备受后人称颂。继先天师是当时的大儒,曾被赐封为虚靖先生。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虚靖弘梧妙道真君。

第三十一代天师:

张时修 字朝英,生卒年不详。平素学习儒术,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于是恬然隐退,一心向道。而六十一岁而化于龙虎山故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第三十二代天师:

张守真字遵一,生卒年不详。其母曾于梦中食仙人所赠之果,并告其母说生子当主阳平治都功印。一生纯素守静,恬淡寡欲。宋高宗召他进京设蘸,神灵有异应。后对弟子说:我与神人有青城之约,说完而化。在位三十六年,宋孝宗时赐授正应先生。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第三十三代天师:

张景渊 字德莹,生卒年不详。宋乾道年间随父入朝面见皇上,宋孝宗对他非常优待,以御笔更改其名改名为景渊。天师生得仪冠轩伟,眉宇间透出仙风道骨之相,颇有正一道派之风格。袭教后,受其 符箓者较多,并多有灵验。皇子魏王镇守浙江,生得重病,召其为魏王治病,景渊以咒水治之而使其病全愈,众人更加景仰他了。一天召弟子说:我的仙期到了,于是无疾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真太素冲道其君。

第三十四代天师:

张庆先 字绍祖,生年不详,卒于一二0九年。庆先天姿闲雅,生性静默,神异焕发,道俗宗响,人们均认为他是真正的正一先生之后裔。于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一二0一年)承袭三十四代天师之位。袭教后常以真纯自守,以俭素持家,慈仁待人,一衣食赠贫寒之士。至宋嘉定二年(公元一二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有道人来拜见他,结束后便告众弟子说:我与此道人有约,于七日后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第三十五代天师:

张可大 字子贤,生于一二一七年,卒于一二六二年。可大十三时,承教三十五代之位,他丰神秀异,性识不凡,四方前来请求参受他的法箓的人数达到万人,数次被皇帝征召入京师。后数次设蘸求退海潮、祈天降雨、禳退蝗虫、保卫边疆等事。后人尊称为观妙先生。于宋景定四年(公元一二六三年)以印、剑付次子宗演,到四月初十日羽化,年四十六岁,在位三十三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第三十六代天师:

张宗演 字世传号简齐,生于一二四四年,卒于一二九二年。十九岁时袭天师之位。性格恬静,少时聪颖。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江南后即召见他,对他礼待有加,特赐他玉芙蓉冠,织金无缝服,命令他主领江南三山符箓道教,先后为皇室设蘸祈福。元世祖曾命他取其祖天师所传玉印、宝剑观之,并对众大臣说:朝代更换了不知多少代,可是祖天师的剑印一脉相传,从未间断,可见天师之家具有神明相佑护啊!宗演天师岁四十八而羽化,在位二十九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第三十七代天师:

张与棣 字国华号希征子,生年不详,卒于一二九四年。少时渊默寡言,洞明三教,擅长诗文,对儒释道都有体悟。袭天师之位后,即受皇帝召见。元成宗登基后,召他在醮于圆殿和长春宫,命令他主领江南三山符箓道教。不久坐化京师崇真宫。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体玄弘道广教真人。

第三十八代天师:

张与材 字国梁号广微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一六年。生性仁厚,善于赋诗作文作画,尤其擅长大字草书,至今在陕西户县的重阳宫尚留有他书写的“天下祖庭”碑。后于至元三十一年加授正一教主,领三山符箓道教。元武宗即位,召见他,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后归于龙虎山,在位十二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大素凝神广道明德大真人。

第三十九代天师:

张嗣成 字次望号太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四四年。于元延枯四年(公元一三一七年)袭天师之位。元仁宗时授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元至治年初元英宗再次召见他,见皇上于明仁殿,当时京城干旱,诏祷雨崇其宫大应,秋苦雨祷而下,冬天的雪即下,皇上大悦
第四十代天师:
张嗣德 号太乙,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五二年。生性宽厚爱人,善于诗文书画。元至正四年(公元一三四四年)嗣教,后九年后天下发生兵乱,嗣德天师命弟子招募兵丁保护乡人,邻村的乱之兵秋毫不敢犯乱乡民。曾授封为太乙明教广玄体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在位九年,后微疾而化。
四十一代天师:
张正言 字东华,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五九年。相貌神清,沉静寡言。袭天师之位,当时正是红巾军起义、多事之秋、时势维艰之时,与中央的联系极为不便。后元顺帝通过浙江行身间接派使节封赐其为“明诚凝道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在位八年,后微疾而化。
第四十二代天师:
张正常字仲纪号冲虚子,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三七八年。少时聪颖宽厚,雅好老庄,有志于仙道秘法。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一三七七年),授予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总领江南道派事务,赐以银印,视正二品,免龙虎山各种租赋徭役,特设玄幕之职。明太祖洪武二年朝廷拨款修葺龙虎山天师府第。正常天师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羽化,明太祖亲自拟制祭文,并派使臣前往龙虎山致哀。
第四十三代天师:
张宇初字子旋别号耆山,生于公元一三四0年,卒于公元一四一0年。幼时聪颖,少年老成,学识渊博。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嗣教,授以“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的称号,总领道教诸派事务,后多次受到朝廷召见。宇初天师博学诸子,遗世著作主要有:《岘泉集》十二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文》四卷等诗书文论多篇,为世人所尊重。明永乐八年,宇初天师羽化。
第四十四代天师:
张宇清 字彦玑 别号西壁。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四二七年。少时极富天赋,七岁即能作诗,后广泛猎于秘要、儒经、子史诸学,有《西壁文集》流传于世。于明永乐八年嗣教,当年即受皇上征召入朝,并于朝天宫设立斋蘸,皇上赐他以冠服圭佩等物,被册封为“正一嗣教清虚冲素光祖演道崇谦守静洞玄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在位十六年,于明宣宗宣德八年羽化。
第四十五代天师:
张懋丞 字文开号九阳。生于公元一三八七年,卒于公元一四四四年。为人恬淡雅静,不为名物束缚。四岁时即学禹步,天上渐有隐隐雷声响应。后多次被朝廷召见,掌天下道教事。在位四十八年,岁五十七而羽化。
第四十六代天师:
张元吉 字孟阳号太和。生于公元一四三五年,卒年不详。自幼明敏绝人,尤喜好诗词。年方十一岁就受到皇帝召见入宫。明成化三年加封为正一嗣教体玄崇默悟法通其问道弘化辅德佑圣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皇上在大善殿召见他,赐给正一嗣教大真人府金印,又赐玉印各一颗,御书大真人府四字,在位六年后端坐而化,享年三十七岁。
第四十七代天师:
张元庆 字天锡 别号贞一又号七一丈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五0九年。生时有异征,博学能文,擅长诗书。赐封正一嗣教保和养素继祖守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务。明弘治十一年冬,皇上命其祈雪于朝天官,明日下大雪。众人敬仰他。在位二十六年,无疾而化,于江西金鸡县长生观。
第四十八代天师:
张彦硕 字士瞻号湛然,生于公元一四九0年,卒于公元一五五0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赐封为正一嗣教怀玄抱其养素守默葆光履和致虚冲静承先弘化大真人。明嘉靖二十九年岁六十一而化。
第四十九代天师:
张永绪 字允承号三阳,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五六五年。明嘉靖二十八年赐授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务,明嘉靖四十八年设保国安民大蘸于朝天宫,赐以蟒衣玉带等物。在位十六年,无疾而化。
第五十代天师:
张国祥 字文征号心湛,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六一一年。生时即有异容,气质不凡。明万历三十九年被赐封正一嗣教凝诚志道门元宏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务并赐“元坛印”,赠太子少保,命其编撰《万历续道藏》,为保存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做了重大贡献。在位三十四年,无疾而化,葬于江西金鸡县明阳桥。
第五十一代天师:
张显祖 字九功。生卒年不详。赋性仁慈,好礼仪,习谦和,喜读书,擅长精进不懈。明熹宗天傲六年,承教天师之位。明思宗崇祯九年当时饥荒,散粟济灾,受施不少。当时年八十一岁,朝廷赐封正一嗣教光阳祖范冲和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务,加封太子少保,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诰赠其为光禄大夫。岁八十一无疾而化。
第五十二代天师:
张应京 字韶震。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六五一年。明思宗崇祯九年承教天师之位。当时皇子有病,命应京祈祷,没几日皇子病就好了。清顺治帝命应京天师续理道教事务,仍赐以一品官秩。后于扬州琼花观羽化。清康熙四十二年赐封他“光禄大夫”之号。
第五十三代天师:
张洪任 字漠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六六七年。少时即好学精通秘岌。清顺治八年承教天师之位,后被召请入宫。清康熙六年朝廷赐以光禄大夫,在位十六年。岁四十三微疾而化。
五十四代天师:
张继宗 字善迷。生于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公元一七一五年。十四岁承教天师之位,后入朝面见皇上,清康熙赠以“大上清宫”的匾额。在位三十五年,岁四十八羽化于扬州琼花观。
第五十五代天师:
张锡麟 字仁祉,号龙虎主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七二七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承教天师之位,召见畅春园,赐庭宴,并赐香扇锻足,清雍正皇帝授光禄大夫,在位十二年后羽化。
第五十六代天师:
张遇隆 字辅天 号灵谷,生卒年不详。生得英俊挺拔。穷究道门秘法和儒家经典,勤恳不懈。后改为正五品,悠然于山林,不知何时羽化。
第五十七代天师:
张存义,字方言,号宜亭。生于公元一七一二年,卒于公元一七七九年。资质聪敏,十五岁承教天师之位,赐秩正三品,在位十三年,岁二十八而化。
第五十八代天师:
张起隆 字绍武 号锦崖又号体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七九八年。相貌魁岸,性格沉着多智,能文善诗词,与四方名士交游。一生多受皇帝赏赐。在位十九年而化。
第五十九代天师:
张钰字佩相,号琢亭,,生卒年不详。风度端凝,善言辞,性格直率无伪,敦厚待人。每遇旱捞时,就为民祈祷。清德宗光绪三十年诰赠光禄大夫。后无疾而化。
第六十代天师:
张培源 字育成,号养泉。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八五九年。清道光九年承教天师之位。善用铁符治病。光绪三十年诰赠光禄大夫。在位三十年,无疾而化。
第六十一代天师:
张仁晸,字炳祥,号清岩。生卒年不详。生性冲和,研精秘典,以孝闻名。清同治年间承教天师之位,光绪三十年,诰赠光禄大夫。岁六十三无疾而化。
第六十二代天师:
张元旭字晓初。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一九二四年。精通道法、擅长文章。光绪三十年嗣位,曾补述五十代至六十一代天师传,在位二十一年,无疾而化。
第六十三代天师:
张恩溥,字鹤琴、号瑞龄。生于公元一九0四年,卒于公元一九六九年

各个朝代的册封圣旨内容一般是不同的,但大体格式上都是类似的。
册封妃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钦承宝命,绍缵鸿图,霈纶綍之恩,诞敷庆赐。朕之嫡福晋钮祜禄氏惠玉德才兼备,名门佳媛,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先皇赞之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敬慎持躬,树芳名于椒掖。人品贵重,性资敏慧,训彰礼则,幽闲表质。仰承先皇遗命,册封为中宫懿贤贞敬皇后,赐居坤宁宫凤仪殿。钦此!
册封王爷/郡王/贝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谦虚有礼,温文尔雅, 能文能武,逸群之才。着即册封____,钦此!
册封官员: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苏州知县XX,为官清廉,政绩斐然,特加封为知府,黄马褂加身,以示皇恩,钦此!
册封状元: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年××恩科殿试××(某地)才子×××高中榜首状元及第,,特此诏示天下,举国同庆,钦此!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右图为明代正统年间圣旨。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扩展资料: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参考资料:圣旨-百度百科

师共六十四位:

  第1代天师张道陵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张鲁汉献帝元武宗建安廿年至大元年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汉献帝元顺帝建安廿年至正十三年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张应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张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张士元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张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张谌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张秉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张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张季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张正随宋真宗元顺帝大中祥符五年至正十三年赐号真静先生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张乾曜宋仁宗元顺帝天圣八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澄素先生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张嗣宗宋仁宗元顺帝至和二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白先生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张象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张敦复宋神宗元顺帝熙宁元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光先生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张景瑞宋徽宗元顺帝大观二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真先生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张继先宋徽宗元武帝元 顺帝崇宁四年至大元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靖先生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31张时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张守真宋孝宗元顺帝乾道六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正应先生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时修长子
  33张景渊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太道真君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张庆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张可大宋理宗元世祖嘉熙三年至元廿八年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张宗演元世祖元世祖元成宗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元贞元年赐封嗣汉天师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张与棣元世祖至元廿八年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宗演长子
  38张与材元成宗元成宗元武宗元贞二年大德八年至大元年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张嗣成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明太祖延佑四年泰定二年至元三年洪武三年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张嗣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张正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张正常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元年洪武五年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张宇初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永乐四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张宇清明成祖明宣宗永乐八年宣德元年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张懋丞明宣宗明英宗宣德四年正统六年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正常三子,娶王候刘基侄女为妻
  46张元吉明英宗明太宗明宪宗正统十年景泰六年成化三年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张原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张彦羽页明孝宗明世宗弘治十四年嘉靖五年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原庆长子,娶王候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叠山书院
  49张永绪明世宗明世宗嘉靖廿八年嘉靖三十年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赐伯爵祭服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张国祥明神宗明神宗万历五年万历三十五年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张显庸明熹宗明思宗清圣祖天启六年崇贞元年康熙四十二年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赠太子少保追赠光禄大夫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张应京清世祖清世祖清圣祖顺治六年顺治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追赠光禄大夫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张洪任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攻继宗清圣祖清圣祖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赐乾坤玉剑授光禄大夫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张锡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殛年雍正五年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张庆麟张昭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九年雍正十三年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锡麟二弟锡麟三弟
  56张遇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乾隆七年乾隆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追通议大夫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张存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张起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清仁宗清穆宗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同治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重修宗谱赠通议大夫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张钰清仁宗清德宗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张培源清穆宗清德宗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张仁政清穆宗清德宗清德宗同治元年光绪十六年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张元旭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民国三年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其中有55位受封真人, 4位追赠官号,清末至今的历代天师皆无册封

天师共六十四位:

第1代天师张道陵唐玄宗唐僖宗唐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元宝七年中和四年熙宁元年大观二年嘉熙三年元贞元年崇祯年间封太师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封正一靖应真君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张鲁汉献帝元武宗建安廿年至大元年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汉献帝元顺帝建安廿年至正十三年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张应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张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张士元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张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张谌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张秉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张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张季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张正随宋真宗元顺帝大中祥符五年至正十三年赐号真静先生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张乾曜宋仁宗元顺帝天圣八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澄素先生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张嗣宗宋仁宗元顺帝至和二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白先生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张象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张敦复宋神宗元顺帝熙宁元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光先生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张景瑞宋徽宗元顺帝大观二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真先生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张继先宋徽宗元武帝元顺帝崇宁四年至大元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靖先生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31张时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张守真宋孝宗元顺帝乾道六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正应先生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时修长子
33张景渊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太道真君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张庆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张可大宋理宗元世祖嘉熙三年至元廿八年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张宗演元世祖元世祖元成宗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元贞元年赐封嗣汉天师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张与棣元世祖至元廿八年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宗演长子
38张与材元成宗元成宗元武宗元贞二年大德八年至大元年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张嗣成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明太祖延佑四年泰定二年至元三年洪武三年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张嗣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张正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张正常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元年洪武五年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张宇初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永乐四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张宇清明成祖明宣宗永乐八年宣德元年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张懋丞明宣宗明英宗宣德四年正统六年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正常三子,娶王候刘基侄女为妻
46张元吉明英宗明太宗明宪宗正统十年景泰六年成化三年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张原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张彦羽页明孝宗明世宗弘治十四年嘉靖五年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原庆长子,娶王候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叠山书院
49张永绪明世宗明世宗嘉靖廿八年嘉靖三十年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赐伯爵祭服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张国祥明神宗明神宗万历五年万历三十五年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张显庸明熹宗明思宗清圣祖天启六年崇贞元年康熙四十二年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赠太子少保追赠光禄大夫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张应京清世祖清世祖清圣祖顺治六年顺治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追赠光禄大夫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张洪任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攻继宗清圣祖清圣祖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赐乾坤玉剑授光禄大夫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张锡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殛年雍正五年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张庆麟张昭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九年雍正十三年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锡麟二弟锡麟三弟
56张遇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乾隆七年乾隆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追通议大夫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张存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张起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清仁宗清穆宗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同治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重修宗谱赠通议大夫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张钰清仁宗清德宗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张培源清穆宗清德宗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张仁政清穆宗清德宗清德宗同治元年光绪十六年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张元旭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民国三年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其中有55位受封真人, 4位追赠官号(满清鞑靼狗压抑道教的结果),清末至今的历代天师皆无册封.

天师共六十四位:

第1代天师张道陵唐玄宗唐僖宗唐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元宝七年中和四年熙宁元年大观二年嘉熙三年元贞元年崇祯年间封太师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封正一靖应真君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张鲁汉献帝元武宗建安廿年至大元年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汉献帝元顺帝建安廿年至正十三年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张应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张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张士元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张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张谌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张秉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张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张季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张正随宋真宗元顺帝大中祥符五年至正十三年赐号真静先生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张乾曜宋仁宗元顺帝天圣八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澄素先生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张嗣宗宋仁宗元顺帝至和二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白先生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张象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张敦复宋神宗元顺帝熙宁元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光先生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张景瑞宋徽宗元顺帝大观二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真先生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张继先宋徽宗元武帝元顺帝崇宁四年至大元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靖先生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31张时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张守真宋孝宗元顺帝乾道六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正应先生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时修长子
33张景渊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太道真君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张庆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张可大宋理宗元世祖嘉熙三年至元廿八年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张宗演元世祖元世祖元成宗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元贞元年赐封嗣汉天师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张与棣元世祖至元廿八年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宗演长子
38张与材元成宗元成宗元武宗元贞二年大德八年至大元年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张嗣成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明太祖延佑四年泰定二年至元三年洪武三年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张嗣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张正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张正常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元年洪武五年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张宇初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永乐四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张宇清明成祖明宣宗永乐八年宣德元年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张懋丞明宣宗明英宗宣德四年正统六年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正常三子,娶王候刘基侄女为妻
46张元吉明英宗明太宗明宪宗正统十年景泰六年成化三年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张原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张彦羽页明孝宗明世宗弘治十四年嘉靖五年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原庆长子,娶王候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叠山书院
49张永绪明世宗明世宗嘉靖廿八年嘉靖三十年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赐伯爵祭服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张国祥明神宗明神宗万历五年万历三十五年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张显庸明熹宗明思宗清圣祖天启六年崇贞元年康熙四十二年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赠太子少保追赠光禄大夫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张应京清世祖清世祖清圣祖顺治六年顺治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追赠光禄大夫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张洪任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攻继宗清圣祖清圣祖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赐乾坤玉剑授光禄大夫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张锡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殛年雍正五年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张庆麟张昭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九年雍正十三年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锡麟二弟锡麟三弟
56张遇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乾隆七年乾隆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追通议大夫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张存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张起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清仁宗清穆宗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同治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重修宗谱赠通议大夫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张钰清仁宗清德宗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张培源清穆宗清德宗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张仁政清穆宗清德宗清德宗同治元年光绪十六年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张元旭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民国三年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其中有55位受封真人, 4位追赠官号(满清鞑靼狗压抑道教的结果),清末至今的历代天师皆无册封.

  天师共六十四位:

  第1代天师张道陵唐玄宗唐僖宗唐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元宝七年中和四年熙宁元年大观二年嘉熙三年元贞元年崇祯年间封太师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封正一靖应真君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元武宗至大元年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张鲁汉献帝元武宗建安廿年至大元年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候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汉献帝元顺帝建安廿年至正十三年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张应韶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张颐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张士元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张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张谌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张秉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张善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张季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张正随宋真宗元顺帝大中祥符五年至正十三年赐号真静先生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张乾曜宋仁宗元顺帝天圣八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澄素先生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张嗣宗宋仁宗元顺帝至和二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白先生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张象中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张敦复宋神宗元顺帝熙宁元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光先生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张景瑞宋徽宗元顺帝大观二年至正十三年追封葆真先生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张继先宋徽宗元武帝元顺帝崇宁四年至大元年至正十三年赐号虚靖先生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31张时修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张守真宋孝宗元顺帝乾道六年至正十三年赐号正应先生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时修长子
  33张景渊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真太道真君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张庆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张可大宋理宗元世祖嘉熙三年至元廿八年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张宗演元世祖元世祖元成宗至元十三年至元十四年元贞元年赐封嗣汉天师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张与棣元世祖至元廿八年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宗演长子
  38张与材元成宗元成宗元武宗元贞二年大德八年至大元年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张嗣成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明太祖延佑四年泰定二年至元三年洪武三年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张嗣德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张正言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张正常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元年洪武五年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张宇初明太祖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永乐四年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张宇清明成祖明宣宗永乐八年宣德元年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张懋丞明宣宗明英宗宣德四年正统六年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正常三子,娶王候刘基侄女为妻
  46张元吉明英宗明太宗明宪宗正统十年景泰六年成化三年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张原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张彦羽页明孝宗明世宗弘治十四年嘉靖五年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原庆长子,娶王候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叠山书院
  49张永绪明世宗明世宗嘉靖廿八年嘉靖三十年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赐伯爵祭服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张国祥明神宗明神宗万历五年万历三十五年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张显庸明熹宗明思宗清圣祖天启六年崇贞元年康熙四十二年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赠太子少保追赠光禄大夫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张应京清世祖清世祖清圣祖顺治六年顺治八年康熙四十二年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追赠光禄大夫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张洪任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攻继宗清圣祖清圣祖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四十二年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赐乾坤玉剑授光禄大夫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张锡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殛年雍正五年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张庆麟张昭麟清世宗清世宗雍正九年雍正十三年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锡麟二弟锡麟三弟
  56张遇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乾隆七年乾隆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追通议大夫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张存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张起隆清高宗清高宗清高宗清仁宗清穆宗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五十年嘉庆~同治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重修宗谱赠通议大夫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张钰清仁宗清德宗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张培源清穆宗清德宗同治十一年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张仁政清穆宗清德宗清德宗同治元年光绪十六年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张元旭清德宗光绪三十年民国三年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其中有55位受封真人, 4位追赠官号(满清鞑靼狗压抑道教的结果),清末至今的历代天师皆无册封.


茅山道教属于正一派,不属于全真派。
正一派有多个分支 茅山派,中国道教主要流派之一。茅山派是南朝梁代道士陶弘景所创。正一派仍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但仍以天师道为代表,习惯上,天 师道也称为正一道,因此茅山派是正一派的一个分支。关于正一派和全真派的区别:1. 正一派兴起较早,创立人为东汉张陵,后经王重阳大力提倡...

正一派有哪些分支
“正一道祖师”张道陵:(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如今道教门派有主要是,南方正一道,北方全真道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

道教正一派是怎样的?
1.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为“正一盟威之道”。2. 元朝以后,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均被视为正一道的一部分。3. 宋朝嘉熙三年,宋理宗任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为提举三山符箓,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4. 元朝大德八年,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么不同?
1、从起源上来讲,正一源于汉朝,全真源于金朝。 2、从地理上讲,正一较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而全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在南方地区也有所穿插(全真南宗)。 3、从地位上讲,正一在古代(金元两朝除外稍可匹敌)一直处于受统治者承认的正统地位。近代随着茅山派的消失,正一派的式微,全真占据了茅山和...

正一派有哪些分支
7. 嘉靖皇帝和朱祐杬笃信正一道,并向正一道长邵元节与陶仲文请教房中术。8. 正一派道士不分住观与散居,通常戴庄子巾。9.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正一道祖庭。10.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由王重阳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创立。全真道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

道教正一派是怎样的?
都是正宗的 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赐号“观妙先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授三十八代张...

正一派和全真派有什么不同?
1、起源差异:正一派起源于汉朝,而全真派则源于金朝。2、地理分布:正一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淮河以南,而全真派主要在中国北方,尽管在南方也有所分布(全真南宗)。3、地位变迁:在历史上,正一派通常被视为正统道教,尤其在金元两朝之外,一直受到统治者的认可。然而,随着茅山派的消失和正一派...

正一派怎么划分培分
正一派为当今中国道教的两大派别之一,变称“正一道”。是东汉时期张道陵天师所创立的天师道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于元朝时期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_派而组成的一个符_大派。正一派是这一大派的总称,其中包含许多支派,如:天师派、清微派、灵宝派、三茅派、正乙派等等,均各自依其系谱传承。正一...

中国正一派有多少个朝廷册封的天师??
第1代天师张道陵唐玄宗唐僖宗唐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元宝七年中和四年熙宁元年大观二年嘉熙三年元贞元年崇祯年间封太师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封正一靖应真君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

正一派有哪几个宗学哪个宗比较好
正一道,作为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是在天师道和龙虎宗长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这一派别以龙虎宗为核心,由多个原有的新旧符箓派组合而成,其中包括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及神霄、清微、东华、天心等小派。在组织结构上,正一道相对松散,各个小宗派或因传承人才缺乏而融入大宗...

西林区18249698443: 中国道教四大天师(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贰虎康能: 1、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2、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

西林区18249698443: 道教流派有哪些 -
贰虎康能:一、早期道派(主要指符箓派诸教) -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符箓教派以正一道为代表,其他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较大的派系,宋元时期还出现过不少符箓小派.各...

西林区18249698443: 正一派有哪几个宗学哪个宗比较好 -
贰虎康能: 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在组织上,由原有的新旧各符箓派组合而成.包括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太一道、净明道,以...

西林区18249698443: 道教正一派是怎样的? -
贰虎康能: 都是正宗的正一道是宋、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全称作“正一盟威之道”.元以后为上清派,灵宝派和天师道等的总称.宋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

西林区18249698443: 什么是正一道?
贰虎康能: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陵所创.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此后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西林区18249698443: 正一派与茅山派有什么区别
贰虎康能: 正一道(也叫正一派)是中国道教后期两大派之一.是在天师道、龙虎宗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以龙虎宗为中心,集合各符箓道派组成的一个符箓大派.于元代中后期形成后,一直流传至今.茅山派,道教教派之一.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创.因于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此派主修上清、灵宝和三皇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诵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 正一派与茅山派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正一派是一个统称,它包含和整合了历史上的龙虎派、茅山派、上清派、灵宝派等多个分支教派.茅山派算是正一派的一个分支,一个小宗派.

西林区18249698443: 茅山派和龙虎山哪个正宗
贰虎康能: 龙虎山是正一派,武当山是全真派为主流.茅山在江苏省句容市,龙虎山在江西省鹰潭市.茅山法术当然是有的.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并称为正一三山,都是正一教....

西林区18249698443: 正一派有哪些分支 -
贰虎康能: 道教神仙信仰其神仙法术灵验非常符咒法术风水驱邪治鬼斩妖除邪替别人处理事情都非常实用比较注重实修正一教可以成家立业居家修道所以火居道土多所以在民间子孙庙很多大多正一道人都是有子孙后代传承法脉的所以在民间叫民间法教的一...

西林区18249698443: 为什么龙虎山的天师府要叫“嗣汉天师府”? -
贰虎康能: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历代张天师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

西林区18249698443: 天道教的势力是几个教派之中最强大的 -
贰虎康能: 从这两章来看,天道教的势力是几个教派之中最强大的,教中除了天道直系门人外还有天庭、修罗、巫人和旧有的通天门下这几个附庸的支持者,不客气地说现在任何一派都不能与其争锋,不要说灭天道这个可笑话题,天道想灭谁更是易如反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