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单手长剑的鼻祖:古罗马骑兵长剑

作者&投稿:戴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战场上的“剑”!~

  古希腊的青铜剑hoplite sword(形状如LZ附图), 古罗马的铁剑gladius都属于短剑, 刀刃长度大约50cm, 基本上是单手剑, 直身, 单脊, 双刃, 三角形尖锋. 刀脊较厚, 刃口不甚锋利, 突刺为主, 砍劈效果并不理想. 在战斗中作为失去长枪后的辅助武器, 有时甚至每人携带两把, 用于投掷. 比较典型的就是庞贝式短剑Pompeii Gladius. 另外就是罗马骑兵用的长剑Spatha, 长度80~100cm, 但是砍劈效果同样不太理想, 而且受当时冶炼技术的限制, 这种铁剑的质地较软, 后来成为将军佩剑, 装饰意义更多了.

  但是凯尔特人(如高卢人,不列颠人等)使用的大剑Claymore, 确是不折不扣的双手剑, 长度超过1M, 剑身宽阔, 刀柄可双手握持, 刃口锋利, 挥舞起来威力巨大. 形制较古老的大剑, 会在剑刃根部靠护手的位置包裹皮子或布料, 战斗中可以握持住, 这样在必要时可以保持出剑的灵活性, 获得更多的优势; 后期的大剑, 会在剑镦(手柄末端的圆头)中灌入铅, 以平衡剑身的重量, 这样单手握持使用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就讲述了威廉·华莱士领导凯尔特人(苏格兰人)抵抗日耳曼人(英格兰人)的故事, 它使用的就是一把双手大剑, 剑刃根部包有苏格兰花呢(格子布), 保护手掌.
  总的来说,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使用单手剑较多; 而背部森林和山区的原始部落, 如凯尔特部落和日耳曼部落, 使用双手剑较多, 或者是单/双手两用剑.

  罗马军团主要的武器是盾牌和标枪, 而不是长矛. 罗马人不重视弓箭手, 标枪是主要的远程武器. 标枪有两种, 分为轻型的pila和重型的pilum. 两种标枪的枪头都很细长, 用木铆钉连接长柄, 投掷出去后很容易撞弯或者折断而不能再使用, 防止敌人反掷回来.
  pila较轻, 投掷距离较远, 在接战初期用于第一轮齐射, 扰乱敌军;
  pilum在长柄中央加装了一铅球, 冲击力更大, 但是距离较近, 在接近敌人后再投掷, 给予致命的杀伤. 即使敌人用盾牌防御, 最终也会因为扎满沉重的标枪而难以使用.
  一般军团步兵各携带pila和pilum一支, 两轮标枪过后, 拔出短剑准备肉搏.

  长矛方阵是希腊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hoplite phalanx使用, 马其顿方阵正面宽度可以达到300人,共8层, 一个方阵最多可超过2000人. 跟对方步兵方阵冲击时, 后面的人用盾牌顶前面的人, 以增加冲击力. 重步兵方阵只能防御正面的攻击, 行动迟缓, 根本不能克制骑兵, 只是防御骑兵正面冲击的效果比较好而已.
  罗马人使用的是灵活的百人小队centurii 80~120人不等, 中间留有移动的间隙, 可以轮换和机动, 对付个方向的攻击都较好. 而且可以组成"乌龟阵"testudo, 盾牌连接成一个堡垒, 正面侧面甚至上面都密不透风, 但是乌龟阵不是防御骑兵冲击的, 而是用来抵御对方弓箭手箭矢的.
  罗马军团的各种战术, 都是围绕大盾scutum来展开的, 可以说, 没有大盾就没有罗马军团.

  ~~~~~~~~~~~~~~~~~~~~~~~~~~~~~~~~~~~~~~~~~~~~~~~~~~~~~~~~~~~~~
  罗马在意大利半岛决不是最强大的一个,但是最终却战胜各个敌人, 称霸欧洲, 源自其不断学习的精神和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罗马人最重要的老师, 是凯尔特人, 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高卢人".

  在身材魁梧的凯尔特人面前, 希腊罗马等南欧人种就显得很矮小; 而且凯尔特人中, 有部分嗜血的战士, 几乎不穿着盔甲, 露出蓝色纹身, 大声咆哮着投入战斗. 罗马人在早期根本抵御不住这些"蛮族"的进攻, 罗马城被攻破, 洗劫一空.

  凯尔特人的冶炼技术要领先罗马, 做工精良的凯尔特阔剑威力远比罗马短剑大. 罗马于公元1世纪征服西班牙后, 获得了当地优良的铁矿, 仿照凯尔特阔剑的优点, 大规模生产一种跟过去直剑身的罗马短剑不同的武器--西班牙剑Gladius Hispaniensis. 西班牙剑其实是钢剑, 材料远比铁剑精良, 尽管长度达到85cm, 但剑身依然很薄, 所以剑刃开得很锋利. 典型的西班牙剑, 双脊开单条血槽, 剑身扁平, 剑峰相对较圆滑, 以砍劈为主. 长约85cm, 刃长70cm, 宽5cm, 重约1.5kg, 单手使用. 后来也有采用类似技术的马刀spatha, 这样改良过的马刀, 渐渐成为中世纪骑士的佩剑.

  罗马人原来借鉴古希腊, 采用头型的青铜头盔, 虽然防御严密, 但视野和听觉都较差, 穿着的皮甲防御力也并不太理想;
  而在跟凯尔特人的交战中, 从高卢人那里学习了一种带护颊和护颈的头盔, 不但可以保护脸颊和后颈, 视野良好, 而且耳朵的位置是开放的, 听觉基本不受影响;
  罗马人在同一时间还学会了一种用铁环连接起来的甲胄, 防御力优于皮甲, 但是又不像青铜甲那样笨重, 这种被称为"高卢式战盔"gallic helmet和"锁子甲"chain mail的盔甲, 日后成为罗马帝国军团的标准装备.

  就连罗马军团最引以为傲的长盾scutum, 其实也不是罗马人的发明, 而同样是源于凯尔特部落, 也就是高卢人. 高卢人使用一种椭圆形的长盾, 长度大约4英尺(1.2m), 木质, 用蒸汽加热后压弯成型; 然后在外侧用皮革或亚麻布包裹, 上色绘制纹章; 盾心安装有青铜或铁制的金属帽, 用于保护手掌. 罗马人几乎是照抄了凯尔特人的长盾, 并渐渐发展出自己的军团战术.

  另外,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 凯尔特人是欧洲最早给马钉马掌的民族, 高卢的骑兵也远远领先于罗马骑兵. 但或许是因为罗马军团过于强大, 也或者是因为意大利缺乏优良的牧马场地, 使得罗马人反倒不太重视骑兵, 所以他的骑兵一直也不怎么样.

  罗马人能够征服高卢, 入侵不列颠, 并不是依仗精良的武器, 而是强大的后勤供给能力, 并且利用原始部落之间的矛盾, 分化和收买, 逐渐瓦解掉敌人的防御力量. 罗马军团除了在战场与敌人的部队交锋外, 越来越多的承担起血腥镇压民族起义的任务.

  转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

  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

  ),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在几次西征中蒙

  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

  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

  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

  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

  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

  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

  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

  明朝戚继光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

  比的。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

  《孙子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

  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

  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

  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

  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
  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

  ,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
  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

  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

  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

  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

  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

  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

  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

  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

  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

  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

  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

  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

  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

  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

  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

  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

  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

  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

  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

  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

  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

  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
  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

  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

  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

  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

  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

  担
  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

  ,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

  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

  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

  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

  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

  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

  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

  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

  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

  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

  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

  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

  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

  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

  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

  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

  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

  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

  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

  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

  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

  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

  ,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

  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

  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

  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

  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

  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

  ,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

  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

  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

  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

  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

  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

  (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

  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

  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

  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

  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c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

  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

  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

  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

  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

  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

  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

  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

  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

  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

  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

  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

  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

  ,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

  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

  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

  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

  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

  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

  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

  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

  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

  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

  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

  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

  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

  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

  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

  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

  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

  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

  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

  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

  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

  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

  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

  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

  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

  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

  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

  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

  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

  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

  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

  、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

  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

  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

  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

  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即是生活生产的管理

  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全民不分

  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

  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

  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

  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

  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

  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

  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

  命,就象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老是从丛林冒出的军

  队。何况,他们的战友是心怀狐疑的汉人。

罗马骑兵剑是一种长直剑,长度在0.75到1米之间,首先出现在公元1至6世纪的罗马帝国,后来7-10世纪期间,维京剑等剑种的产生都被认为是其衍生物。

▲仿制的罗马骑士剑

据文献记载,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短剑仍是罗马军团的典型武器。但骑兵的崛起与罗马长剑的出现与应用,重新定义了罗马人的武器系统。步战时,手持长剑的阵前士兵首当其冲,往往更容易突破敌方的防线,而骑兵也需要更长的剑。此后,罗马式长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战争和决斗中。当时为了防止骑兵的脚被意外刺伤,官方给每个骑兵配有剑鞘。

考古学上许多出土的罗马长剑或骑兵剑,都是在英国和德国发现的,其中日耳曼战士使用最为广泛。就已发现的文物来看,这些铁器时代的长剑普遍长度在710至810毫米、宽度在43至61毫米之间,而剑柄通常只有100到130毫米,同时剑刃的锥度也非常小,剑尖一般比较圆润。

▲贝加莫博物馆Civico考古展览中展出的伦巴第长剑复制品

目前可追溯的,与罗马骑兵剑隶属同一门类的也许是维京时代的剑。这些剑拥有更尖锐的剑尖和大一些的锥度,刀刃的凹槽更宽更长,剑柄形状奇特,通常柄尾部分大致呈类三角形,与手部线条相吻合。

▲在德国考古发现的罗马骑兵墓碑

▲出土的公元五世纪的阿勒曼尼长剑

虽然这种类型设计很容易被认为是“海盗剑”,这样反而突出了它曾盛行的事实。因为这种剑在使用和外形方面,都将各项指标都巧妙平衡在一起。所以在8-10世纪的欧洲大陆,这种剑遍地都是,而其中的精品通常只存在于中心地带即法兰克人的起源地。虽然许多撒克逊时期生产的剑更偏重社交礼仪元素,而维京时期的剑才是真正称得上战争利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翻译顾之,顾问西门吹牛,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欧洲单手长剑的鼻祖:古罗马骑兵长剑
罗马骑兵剑是一种长直剑,长度在0.75到1米之间,首先出现在公元1至6世纪的罗马帝国,后来7-10世纪期间,维京剑等剑种的产生都被认为是其衍生物。▲仿制的罗马骑士剑 据文献记载,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短剑仍是罗马军团的典型武器。但骑兵的崛起与罗马长剑的出现与应用,重新定义了罗马人的武器系统。步...

武侠小说里面描写剑法的动作语句?
剑茎的加长,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剑身的加长,亦说明秦剑既可作单手剑,亦可作双手剑,其劈、砍等辅助剑法也相应增强,杀伤也更大。秦式青铜长剑也从而成为后世铁剑、汉唐环首刀及日本刀的鼻祖。汉代、三国、两晋,“百炼钢”铁剑的形制基本定型,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剑长1米余,表面掺碳,刃部淬火,...

项羽用什么兵器
天子雷霆剑 汉朝以前是没有刀的,因为主要兵种是战车兵与步兵,所以武器以长兵器戈矛为首,短兵器就是剑了,在这里特别提一下,真正厉害的剑不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单手剑,而是楚国发明的“双手长剑”,屈原叫作“长狭”,威力极大。是日本剑道技术的鼻祖,很奇怪,在中国居然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可惜,...

金庸笔下谁是一剑破敌?
首先就说说张无忌,练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张无忌,可以说是金庸后期书中的第一高手了。但虽然他内功高强、武技精妙,但因为他善良正直的性格,导致他的实战能力实在不敢令人恭维,金庸书中多次写到张无忌几次遇到比他武功弱了几筹的人,最后还是给对方跑,由此可见,他的实战能力很差。笑傲江湖中隐居...

汉剑为什么叫汉剑?
然而中国对剑的研究应该开始于春秋,以青铜剑为代表,即便铁剑的鼻祖也是秦剑,为什么汉剑却成了中国代表性的剑呢?【名称】六合汉剑八面款【规格】全长:107厘米,刃长:75厘米,柄长:24厘米,刃宽3.8厘米,刃厚0.95厘米,重量:1.62千克【刃材】高锰钢【鞘材】花梨木,锌铜合金装具【适合】...

求写西方奇幻小说的一些资料材料。关于魔法、职业等,还有宫廷方面的。越...
长3英尺左右,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十字形把手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非为装饰。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手腕的平衡。自罗马帝国湮没后,这种兵器广泛的出现在各个战场上,从百年战争到红白玫瑰,从《勇敢的心》到《十字军骑士》。直到14世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甲,沉重的...

项羽使用什么兵器
天龙破城戟 霸王夺月枪 天子雷霆剑 汉朝以前是没有刀的,因为主要兵种是战车兵与步兵,所以武器以长兵器戈矛为首,短兵器就是剑了,在这里特别提一下,真正厉害的剑不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单手剑,而是楚国发明的“双手长剑”,屈原叫作“长狭”,威力极大。是日本剑道技术的鼻祖,很奇怪,在中国居然没...

荆轲刺秦时,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剑,真是因为剑太长了吗?
荆轲丶专诸是中国武侠的鼻祖。 秦王嬴政拔剑不出,除了剑太长,还有佩剑姿势以及时间的因素。 (一)先说秦代青铜剑: 剑,最早出现在青铜器冶炼十分发达的商周时代,初期的长度仅仅相当于一支匕首的长度,大约在10余厘米到20余厘米,初期只是用于防身。直到以战车为主的春秋战国时代,北方战场使用最多的都是带有长柄的戈、...

罗马人使用铁还是铜
波斯最引以为傲的军事装备,如波斯剑(大马士革弯刀的鼻祖),波斯矛,锁子甲(即著名的波斯软甲),巨型镰头战车等,都是当时世界最顶级的装备。 往后几百年间西方世界的铠甲技术进步神速,铁甲逐渐克服了延展性方面的技术缺陷成为铠甲的流。罗马铠甲为西方步兵铠甲的集大成者。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

金庸之前的武侠小说是什么样子的
金庸大师称该小说乃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除却文章和故事,诗歌作品也透露着丝丝“侠气”。李白的《侠客行》,王维的《老将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无一不是慷慨激昂、侠胆士气之作。李白行走江湖时,总要随身佩戴一柄长剑,暂且不提“落魄江湖载酒行”的杜牧,也不说“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就连温文尔雅的陆...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古罗马时期的剑(图片) 古中国 欧洲 -
将昂阿魏: 这是古罗马时代的剑,看过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也应该熟悉,这种剑的特点就是剑刃长,可以拉出比较长的伤口.同时挡隔的时候,对方的武器不一般情况下都会落在剑身中间,不容易撞开剑后,攻击到持剑者. 另外还有一种,不过百度太过...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为什么罗马士兵要用短剑? -
将昂阿魏: 二楼错了,罗马人的冶金技术要比同期中国更优秀,罗马人的短剑至少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大约公元前264-230年)就已经是铁剑了,这种剑实际上还不是“文明”的罗马人的创造,而是西班牙蛮族的武...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欧洲古代罗马军队用的那种柳叶剑学名叫什么啊? -
将昂阿魏: 匕首Pugio 步兵格斗短剑Gladius 骑兵长剑Spatha 图片自己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 再回车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罗马剑盾兵的古罗马时期的衰落 -
将昂阿魏: 公元三世纪起罗马短剑已经开始退出,罗马开始重视骑兵,使用长剑了.在君士坦丁的军事改革中,罗马传统的剑盾兵作战方式被改变,一些武器装备也由于财政问题一日不如一日,被简化甚至取消.后来军团中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雇佣兵,他们已很少使用剑盾的作战方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剑盾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文艺复兴时期的五指剑cinquedea有什么代表性? -
将昂阿魏: cinquedea,指的是15-16世纪,剑柄根处宽五指左右的短剑,是古代意大利青铜短剑“铆钉剑”的复兴.在文艺复兴时期,经过镀金和雕刻后,成为了市民外出的体面之物. 还有一个称呼:lingua di bue 意为牛舌 在青铜时代,把剑做的如此之厚,是迫不得已,铜的坚韧度太差,宽刃有利于劈砍 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样的剑完全是装饰品,是无聊的暴发户们复古炫耀的东西 当时真正实用的防身短剑是帆形锷短剑(elsa a vela),主要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制作的 骑士们喜欢的是在“双剑术”中使用的“sinistra”——即左手短剑: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欧洲人古代打仗拿什么剑 -
将昂阿魏: 西方在大航海甚至说工业革命之前的炼铁技术远比不上同时代的中国,所以元朝这么强大,一方面是因为火药,骑兵,另一方面也是也是应为武器更好.当时的西方虽说也是铁剑,但是剑体较宽,适合劈砍,类似刀,而且质地较软,容易卷刃.至于更早应该就是黄铜剑了,然后是石器时代的石器.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弯刀和长剑哪个最有杀伤力 -
将昂阿魏: 弯刀适用于砍,古代沙漠作战中,阿拉伯骑兵用来砍对方的马腿, 长剑适用于刺,是欧洲骑士们的武器,然而到了沙漠与阿拉伯骑兵作战时却显得不尽人意,所以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是不是欧洲古代的剑比中国古代的剑适合劈砍 -
将昂阿魏: 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剑长度多在80cm~140cm之间,秦王剑甚至达到180cm长度了,剑锋越长,劈砍的势能就大,力度也就大. 欧洲古代的剑,长度在50~100cm之间,只适用于小范围的劈削和刺技,所以中国古代的剑更适用于劈砍

江华瑶族自治县18282978672: 为什么在古代西方,剑没有退出战场 -
将昂阿魏: 我国冷兵器的发展时期非常长,早在公元1000多年前战争当中,我们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冷兵器了,但是受制于当时的冶铁工艺,短剑短刀,矛的数量都比较多,长剑和长刀数量比较少,太长的兵刃容易折断,商周时期的青铜兵器大多都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