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中,使我们知道了想要成为圣人,必定历经艰辛。(修改病句)?

作者&投稿:段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中使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如下:
1.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
2.孔子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
语病:缺少主语。

孔子的家族祖上曾经是殷商的后裔,原本是宋国的臣民,后来宋国出现内乱,孔子的父亲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名字叫做叔梁纥,在当时的鲁国是出名的勇敢之士,叔梁纥先娶了施姓。
施姓女子为他生下九个女儿,只生下一个儿子,叔梁纥为儿子起名孟皮,但是孟皮先天残疾,他的脚患有疾病。这样一来,残疾的儿子并不适合继嗣,所以叔梁纥一直计划再娶。叔梁纥果真在晚年的时候,续娶了一个女子颜氏,颜氏非常的年轻,叔梁纥老当益壮,两人结婚后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孔子。
孔子之所以聪明,人们传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因为他拥有母亲年轻的基因,也拥有父亲成熟的基因。孔子年幼时聪明好学,知识非常的渊博,孔子继承父亲的优点,生的非常的高大,而且不仅诗书礼仪精通,对于骑射音乐也都很有研究。孔子长大后曾经做过仓库管理员,随后凭借出色的能力,在仕途上一路升迁,最后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但是当时鲁国君主受到蒙蔽,孔子因此受到打击,之后他选择游历诸国,但是所到之处其思想不被统治者接受。政治上遭受到了失败,使得孔子将精力全部放到了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公立教育的垄断性,建立起第一个私利教育学校,使得许多贫穷子弟都受到了教育。

扩展资料: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中使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修改病句?_百度...
修改病句如下:1.从孔子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2.孔子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知道了想成为圣人必定历尽艰辛。语病:缺少主语。

孔子的生平经历中一点最让你感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说说。_百度...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

孔子在一生中干了什么
综观孔子的一生,他的主要业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孔子是教育家。 孔子从近四十岁开始办学,到七十三岁逝世,一生的主要身份是教师。其中,他五十一岁做官到五十五岁辞职,这三年多期间,仍有学生在身边,由他言传身教。他周游列国,始终有一批学生相随,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随时随地教诲学生、回答学...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挫折和磨难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挫折和磨难 1. 贵族出身,但少年不幸,3岁丧父,17岁丧母,是没落的贵族。2. 壮年经历坎坷,做过很多社会底层的工作,30岁开始有名气。3. 鲁国仕途不顺,51岁时任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效法。后出任鲁国少司空,大司寇,摄相事。采取堕三都的措施,但行动受阻。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挫折和磨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

孔子一生的经历
孔子的家族祖上曾经是殷商的后裔,原本是宋国的臣民,后来宋国出现内乱,孔子的父亲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名字叫做叔梁纥,在当时的鲁国是出名的勇敢之士,叔梁纥先娶了施姓。施姓女子为他生下九个女儿,只生下一个儿子,叔梁纥为儿子起名孟皮,但是孟皮先天残疾,他的脚患有疾病。这样一来,残疾的...

孔子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这也是孔子一生当的最大的官。50岁前后主要经历:当官、讲学、著述。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因与三桓长期以来的矛盾,被迫离开鲁国,带领学生到其他国家谋求生路。史称“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家。孔子周游列国前后共14年,主要干了这样几件事情:讲学、...

孔子的成长经历与(论语)的成书有什么影响?
孔子的学习是理论跟实践相结合的,他不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而是更注重生活中的知识,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习知识道理。就拿算数来说,孔子学以致用,利用数学很好地解决了牛羊丢失的问题。帮了牧主人很大的忙,因此他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孔子到了十五岁了,他的人生目标越来越明确...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是什么意思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中的《为政》。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到不逾矩是孔子的人生写照他是一个什么过程你从中领悟...
1、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2、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的一生经历给我们的启示200字 -
项斌碳酸:[答案] .1.十有五而志于学 2.三十而立 3.四十而不惑 4.五十而知天命 5.六十而耳顺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
项斌碳酸: 读《孔子的故事》有感暑假,我和爸爸一起读了一本课外书,书名是《孔子的故事》. 这本书记录了孔子的一生,从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再到编写《春秋》,宣扬“仁政”“德政”的一系列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 的小故事,并回答明白了什么道理.400字 -
项斌碳酸: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路上碰到俩个小孩撒尿和泥,做成泥钵子往地上摔.砰的一声烂了个洞!一个小孩说看一个窟窿!另一个小孩说不是窟窿,是眼!然后就争论起来了.孔子过来问明情况,小孩说我说这是窟窿他非说是眼!圣人你说这是什么?孔子曰:是窟窿眼啊! 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件事情可以两面说,做人要圆滑一些!

茂南区18958767851: 问题: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孔子,从他的人生抉择中,你感悟出了什么? -
项斌碳酸: 孔子被称为圣人,首先就在于他在因厄不堪的情况下能够弦歌不辍,乐观人生,为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穷途末路,惶惶不可终日,孔子能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是大非面前,孔子能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积极用世而非消极避世.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七十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项斌碳酸:[答案] 孔子在《论语》中自述了七十岁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孔子用其一生学习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的修养是长期的过程,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炼,需要阅历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学...

茂南区18958767851: 寻找一个问题,从孔子的一生中,自己有什么体会? 请不要偏题. -
项斌碳酸: 孔子的一生,是感悟“行孝善慈宽仁”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凡人成为圣人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茂南区18958767851: 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
项斌碳酸: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茂南区18958767851: 读了《孔子学琴》的故事,我进一步了解了孔子是一个()的人,从中我明白了() -
项斌碳酸: 读了《孔子学琴》的故事,我进一步了解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精益求精)的人,从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观后感
项斌碳酸: 今天中午,我看了中央10套12:35播出的鲍鹏山讲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之一——圣人出世.从中我知道了大圣人孔子的祖辈经历了 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变化.在孔子前,家族是逐渐衰败的.但大家都不相信,那天子呀,就是商汤——...

茂南区18958767851: 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人和事件说明了孔子怎样的心态 -
项斌碳酸: 孔子“为学修身”一生的过程和体会,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