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研究要点

作者&投稿:陈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矿系统研究要点~

关于成矿系统一词在中外矿床学文献中多有引用,但成矿系统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却很少涉及。笔者以系统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在进行大量矿床实际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系统论的六个要点,包括下列内容:
1.成矿系统的内涵与结构
成矿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即“成矿系统的结构”。一个成矿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四部分:
1)成矿要素:矿源、流体、能量、时间、空间。
2)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的发生、持续和终结。
3)成矿的产物(结果):由不同矿种和不同成因类型组成的矿床系列,以及由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组成的异常系列。
4)矿床形成后的变化、改造与保存。
从狭义上看,成矿系统的内涵只应包括前三者,即上列的1,2,3,也即:源-运-储的过程。作者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也作为成矿系统的内涵之一,即:源-运-储-变-保,显然这是一个广义的成矿系统的概念。
之所以如此考虑,是因为①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对绝大多数矿床来说,其形成历史久远,成矿过程我们在今天是观察不到的,只能从对今日保存下来的矿床地质特征去“再造”其形成过程。②从找矿工作看,绝大多数的找矿对象是“经过变化了的矿床”,只能从矿床的现存环境和其现状去追踪它的原貌、进一步去找到它。因此,作者是运用时-空一体的思路,将成矿系统及其演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也即“成矿系统及演化”的概念。
成矿系统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控于多种地质因素。因此,成矿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就包括三部分:①成矿环境;②控矿因素;③成矿系统本身。而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和成矿系统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具有四维特征。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结构可表示如下图(图1-3,图1-4)。

图1-3 成矿系统及其演变的结构图


图1-4 成矿系统“源-运-储-变-保”模式图

在2009年作者又将成矿系统论概括为:成矿环境、成矿及保存过程(源、运、储、变、保)、资源-环境效应三个方面,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成矿系统的理论基础。
2.成矿系统的层次划分
关于成矿系统与构造体系、成矿区划三者的层次划分及对应关系,姚书振、翟裕生(2010)提出以下方案:
成矿全球系统—全球构造-全球成矿网络
成矿巨系统—大地构造-成矿域
成矿大系统—区域构造-成矿省
成矿系统—大型构造-成矿带(区)
成矿亚系统—中型构造-成矿亚带(区)
成矿子系统—矿田构造-矿田
由上述各层次可见,成矿系统是区域尺度的,它们与相应尺度的区域构造和大型构造体系(构造动力体制)相匹配。因此,成矿系统也常称为区域成矿系统。
以上诸层次中的关键是成矿系统的划分。作者试以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的类别(翟裕生,1999):
1)伸展构造成矿系统,有裂谷、伸展盆地、变质核杂岩———包括岩浆型,SEDEX,VMS等成矿系统。
2)挤压构造成矿系统,有岛弧、陆缘岩浆弧、造山带、推覆构造———包括岩浆型、热液型、变质型成矿系统。
3)走滑构造成矿系统,有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系(含拉分盆地)———包括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统。
4)隆升构造成矿系统,地幔柱、地壳热点、底辟构造系等———包括岩浆型成矿系统。
5)沉降构造成矿系统,盆地、拗陷带等———包括沉积成矿系统、生物成矿系统。
6)韧性剪切带成矿系统,结晶基底的韧性剪切带,包括热液型金矿床等。
7)特殊的成矿系统:包括大型陨石撞击成矿系统,如加拿大肖德贝里的古陨石坑及相伴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在每一成矿系统类别中,按含矿建造和成矿作用分别命名各具体的成矿系统,如岩浆成矿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成矿系统、变质成矿系统、生物成矿系统、风化成矿系统等。
成矿系统命名涉及成矿系统的层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成矿空间域(尺度);
②成矿时间域(时代);
③构造环境;
④成矿建造与成矿作用;
⑤成矿系列(亚系列)。
现以秦岭及邻区的成矿系统划分为例(姚书振,2006),说明成矿系统的命名原则(表1-1)。
3.成矿系统的发生———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
成矿作用是一类特殊的地质事件,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普遍机制(翟裕生等,2001)。多因耦合:指在一定条件下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成矿作用涉及地质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诸多因素,地质因素中又包括构造的、地层的、岩石的等;物理化学因素中又包括温度压力、物质组分及行为等。多种有利控矿因素在一定时-空域中耦合是成矿发生的重要条件。
临界转换:各种控矿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呈现出临界状态,常造成控矿因素和成矿参数的转变(转折),包括突变、渐变。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是很多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例如,在构造的转折、交汇、复合部位,温度、压力、流体性状等参数常发生突变,导致成矿作用发生。
以断裂带中的热液充填型矿床为例,在一个地区具备矿源、流体、通道等各项成矿因素时,一旦(短暂的)出现了突变、突发、质变、临界状态等地质运动(如岩石断裂、构造地震、流体沸腾、流体混合、火山爆发等),强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原在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含矿流体被激发出来,沿着突发断裂产生的真空或扩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快速大量地运移,在断裂的减温、减压空间中停积和沉淀出大量成矿物质,从而形成热液矿脉,如果断裂反复发生多次,热液充填多次,则可形成规模更大的复合矿脉。
4.成矿系统的产物(结果)———矿床和异常构成的矿化网络
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地、物、化、遥异常)都是成矿系统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矿化网络”。矿化网络表现了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由成矿系统产生的各矿床类型和有关异常的时空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反映。
矿化网络的结构系指该网络中各矿床类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它包括:①时间结构;②空间结构;③物质结构。深入研究这些结构特征,对认识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均有重要意义。
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方面:①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②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③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④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⑤各类矿床被改造情况。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值得重视研究。
5.成矿系统的后来演变———矿床的变化与保存
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它们在地质历史中产生,又最终在地史中消亡。大部分矿床在形成以后都经历了后来的变化过程,有的消失了,有的规模减小了,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发生了矿床类型的变化(如岩金→砂金)。因此,矿床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矿床的“来龙去脉”,即研究矿床形成、变化、破坏或保存的全过程。这是现代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开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表1-1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区域金属成矿系统


(据姚书振,2006)
早期形成的矿床在后来变化中,可能有后期成矿系统的叠加,因而造成矿床的物质组成、构造结构、形态产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多期性和复杂性,成矿系统叠加现象比较常见,其所产生的多成因矿床值得关注。
6.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
前已述及,地质事件常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所产生的矿床同样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应。矿床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矿床除地质、资源属性外,还有环境属性。对成矿系统的产物“一分为二”地看,既包括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又含有无价值甚至有害的物质成分。例如,金属矿床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如Hg,Cd,As,U等在矿床开发过程中,将会在水、土、气中扩散,损害矿山的生态环境。
因此,成矿系统研究不仅要“探宝”,还要“减灾”,即关注并参与矿山环境整治。矿床研究主要是提供岩矿石鉴定测试中和矿山水文地质研究中获得的有关有害物质的含量、赋存状态、扩散方式、途径、范围等资料,可作为整治矿区环境和改善公共卫生的科学依据。
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保效应可概括如图1-5。

图1-5 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

总之,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矿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研究成矿环境、成矿控制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以及矿床保存条件和成矿后的变化过程。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以及历史分析对于区域勘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已获得明显的成效。

(一)推动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
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万千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动力、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整体加以研究,这有利于全面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矿床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推动矿床学研究进一步从现象到机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局部到整体,因而是提高矿床学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发挥矿床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功能
成矿系统是整个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定功能是成矿物质的高度浓集。这种浓集显示了自然作用的神奇,高度成熟的有机质集中在人体大脑中使人类成了万物之灵,而金属、非金属元素的高度富集产生有用性质而变成了贵重的宝藏。每一个成矿系统都发生在一定地质时代和特定的地质环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地质环境的“化石”“地质记录”的示踪作用。例如,南非古元古宙含金铀砾岩型矿石中碎屑状黄铁矿的出现可以作为当时大气圈中缺氧的证据。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但在过去,有关矿床和成矿作用的信息和观点多只限于应用在找矿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而忽视了将这些有用信息应用到地学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去,这对于整个地球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加强成矿系统研究,有助于辩证认识成矿系统与其他地质系统的关系,有利于矿床学和其他学科的互相影响、渗透和促进。
总之,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现了现代矿床学和矿产勘查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发展趋势。以系统观和历史观为研究思路,以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为服务目的的成矿系统研究尽管目前还处在初步阶段,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讨,但它将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成矿系统一词在中外矿床学文献中多有引用,但成矿系统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基础却很少涉及。笔者以系统观和历史观为指导,在进行大量矿床实际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系统论的六个要点,包括下列内容:

1.成矿系统的内涵与结构

成矿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即“成矿系统的结构”。一个成矿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四部分:

1)成矿要素:矿源、流体、能量、时间、空间。

2)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的发生、持续和终结。

3)成矿的产物(结果):由不同矿种和不同成因类型组成的矿床系列,以及由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组成的异常系列。

4)矿床形成后的变化、改造与保存。

从狭义上看,成矿系统的内涵只应包括前三者,即上列的1,2,3,也即:源-运-储的过程。作者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也作为成矿系统的内涵之一,即:源-运-储-变-保,显然这是一个广义的成矿系统的概念。

之所以如此考虑,是因为①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对绝大多数矿床来说,其形成历史久远,成矿过程我们在今天是观察不到的,只能从对今日保存下来的矿床地质特征去“再造”其形成过程。②从找矿工作看,绝大多数的找矿对象是“经过变化了的矿床”,只能从矿床的现存环境和其现状去追踪它的原貌、进一步去找到它。因此,作者是运用时-空一体的思路,将成矿系统及其演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也即“成矿系统及演化”的概念。

成矿系统都是发生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控于多种地质因素。因此,成矿系统的研究框架中就包括三部分:①成矿环境;②控矿因素;③成矿系统本身。而成矿环境、控矿因素和成矿系统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们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具有四维特征。成矿系统及其演化的结构可表示如下图(图1-3,图1-4)。

图1-3 成矿系统及其演变的结构图

图1-4 成矿系统 “源-运-储-变-保” 模式图

在2009年作者又将成矿系统论概括为:成矿环境、成矿及保存过程(源、运、储、变、保)、资源-环境效应三个方面,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成矿系统的理论基础。

2.成矿系统的层次划分

关于成矿系统与构造体系、成矿区划三者的层次划分及对应关系,姚书振、翟裕生(2010)提出以下方案:

成矿全球系统—全球构造-全球成矿网络

成矿巨系统—大地构造-成矿域

成矿大系统—区域构造-成矿省

成矿系统—大型构造-成矿带(区)

成矿亚系统—中型构造-成矿亚带(区)

成矿子系统—矿田构造-矿田

由上述各层次可见,成矿系统是区域尺度的,它们与相应尺度的区域构造和大型构造体系(构造动力体制)相匹配。因此,成矿系统也常称为区域成矿系统。

以上诸层次中的关键是成矿系统的划分。作者试以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的类别(翟裕生,1999):

1)伸展构造成矿系统,有裂谷、伸展盆地、变质核杂岩——包括岩浆型,SEDEX,VMS等成矿系统。

2)挤压构造成矿系统,有岛弧、陆缘岩浆弧、造山带、推覆构造——包括岩浆型、热液型、变质型成矿系统。

3)走滑构造成矿系统,有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系(含拉分盆地)——包括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统。

4)隆升构造成矿系统,地幔柱、地壳热点、底辟构造系等——包括岩浆型成矿系统。

5)沉降构造成矿系统,盆地、拗陷带等——包括沉积成矿系统、生物成矿系统。

6)韧性剪切带成矿系统,结晶基底的韧性剪切带,包括热液型金矿床等。

7)特殊的成矿系统:包括大型陨石撞击成矿系统,如加拿大肖德贝里的古陨石坑及相伴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在每一成矿系统类别中,按含矿建造和成矿作用分别命名各具体的成矿系统,如岩浆成矿系统、热液成矿系统、沉积成矿系统、变质成矿系统、生物成矿系统、风化成矿系统等。

成矿系统命名涉及成矿系统的层次,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成矿空间域(尺度);

②成矿时间域(时代);

③构造环境;

④成矿建造与成矿作用;

⑤成矿系列(亚系列)。

现以秦岭及邻区的成矿系统划分为例(姚书振,2006),说明成矿系统的命名原则(表1-1)。

3.成矿系统的发生——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

成矿作用是一类特殊的地质事件,多因耦合与临界转换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普遍机制(翟裕生等,2001)。多因耦合:指在一定条件下多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成矿作用涉及地质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诸多因素,地质因素中又包括构造的、地层的、岩石的等;物理化学因素中又包括温度压力、物质组分及行为等。多种有利控矿因素在一定时-空域中耦合是成矿发生的重要条件。

临界转换:各种控矿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呈现出临界状态,常造成控矿因素和成矿参数的转变(转折),包括突变、渐变。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成矿参数的临界转换,是很多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例如,在构造的转折、交汇、复合部位,温度、压力、流体性状等参数常发生突变,导致成矿作用发生。

以断裂带中的热液充填型矿床为例,在一个地区具备矿源、流体、通道等各项成矿因素时,一旦(短暂的)出现了突变、突发、质变、临界状态等地质运动(如岩石断裂、构造地震、流体沸腾、流体混合、火山爆发等),强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原在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含矿流体被激发出来,沿着突发断裂产生的真空或扩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快速大量地运移,在断裂的减温、减压空间中停积和沉淀出大量成矿物质,从而形成热液矿脉,如果断裂反复发生多次,热液充填多次,则可形成规模更大的复合矿脉。

4.成矿系统的产物(结果)——矿床和异常构成的矿化网络

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地、物、化、遥异常)都是成矿系统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矿化网络”。矿化网络表现了在一定地质环境中由成矿系统产生的各矿床类型和有关异常的时空结构,它是成矿系统的具体内容的反映。

矿化网络的结构系指该网络中各矿床类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它包括:①时间结构;②空间结构;③物质结构。深入研究这些结构特征,对认识成矿规律和指导找矿均有重要意义。

对成矿系统的深入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着重在以下方面:①各类矿床的发育程度;②各类矿床的空间关系;③各类矿床的时间关系;④各类矿床的成因联系;⑤各类矿床被改造情况。这些都是矿床学和找矿预测研究的基础内容,值得重视研究。

5.成矿系统的后来演变——矿床的变化与保存

矿床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它们在地质历史中产生,又最终在地史中消亡。大部分矿床在形成以后都经历了后来的变化过程,有的消失了,有的规模减小了,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发生了矿床类型的变化(如岩金→砂金)。因此,矿床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矿床的“来龙去脉”,即研究矿床形成、变化、破坏或保存的全过程。这是现代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开发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表1-1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区域金属成矿系统

(据姚书振,2006)

早期形成的矿床在后来变化中,可能有后期成矿系统的叠加,因而造成矿床的物质组成、构造结构、形态产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多期性和复杂性,成矿系统叠加现象比较常见,其所产生的多成因矿床值得关注。

6.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

前已述及,地质事件常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所产生的矿床同样具有资源-环境双重效应。矿床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矿床除地质、资源属性外,还有环境属性。对成矿系统的产物“一分为二”地看,既包括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又含有无价值甚至有害的物质成分。例如,金属矿床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如Hg,Cd,As,U等在矿床开发过程中,将会在水、土、气中扩散,损害矿山的生态环境。

因此,成矿系统研究不仅要“探宝”,还要“减灾”,即关注并参与矿山环境整治。矿床研究主要是提供岩矿石鉴定测试中和矿山水文地质研究中获得的有关有害物质的含量、赋存状态、扩散方式、途径、范围等资料,可作为整治矿区环境和改善公共卫生的科学依据。

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保效应可概括如图1-5。

图1-5 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

总之,成矿系统研究体现了矿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研究成矿环境、成矿控制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以及矿床保存条件和成矿后的变化过程。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以及历史分析对于区域勘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已获得明显的成效。




煤矿综采现场管理研究?
负责生产设备的主要相关人员收集现场实时反馈的数据信息后马上进行实地考察和比较,在发现任何不利于现阶段施工现场的情况及障碍后,必须马上召开研究会议,对这些设备所能达到开采能力的强弱、开机率的易难、达成度的深浅等重大要点进行分析和敲定,以便作为在采购时的修改依据和凭证。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深部过程、浅表环境与成矿系统
由此可以认为,同一成矿系统,在不同深度条件下,可能形成同一类矿种但成因类型不同的矿床,表现为成矿多样性和可比性,有如矿物学中的“同质异象”。了解这一点对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和深部找矿是很有意义的。起源于深部过程又涌现在地表的重大事件以地幔柱及其产生的大火成岩省(LIP)最为突出,这是...

矿床成矿系列及其主要特征
一、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矿床是受单一或多种成矿地质作用在特定的成矿环境中形成的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特殊地质体。矿床的形成往往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成矿物质聚集、运移和沉淀的过程,而且还常常遭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和改造。此外矿床的产出和发现还受到矿床的保存条件、勘查技术、找矿理论水平等多种因素...

成矿系列研究简史和现状
她明确指出,含矿建造是稳定的矿床组合,而不仅仅是狭义的、具体的矿石建造。就其含矿建造的定义,是相当于成矿系列或矿床成矿系列的。西方地质学家较少运用成矿系列,而多用成矿系统一词,如热液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等。当前,成矿系列研究在我国已广泛深入地展开,矿产勘查单位、研究院所、大专...

叠加成矿研究概述
近年来侯增谦和蒙义峰等(蒙义峰等,2004;李红阳等,2008)、蒋少涌等(2008)、彭润民等(Peng R M,et al.,2007)分别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狼山成矿带的叠加成矿作用,都有新的发现。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认识到叠加成矿的常见性和重要性。成矿系统的叠加指在一定的成矿区带中,晚期的...

从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
成矿系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成矿规律,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如何将对成矿系统的认识转变为富有成效的勘查工作,这中间有很多问题要探讨。 1. 矿产勘查系统 矿产勘查系统 ( 简称为勘查系统) 是指以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以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和信息为基础,应用 GIS 等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预测、...

岩浆岩与成矿研究问题
它们或在岩体内部,或在岩体接触带及外侧,有序分布构成一个庞大的矿床成矿系列,是古中元古代岩浆成矿系统的直接产物。这一实例的启示是,对一个区域中有重要地位的大火成岩体,要全面细致研究它的成矿多样性,不只关注已熟悉的矿床类型,还要注意找寻由岩体直接、间接作用形成的其他各种矿产。在我国...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然而,VMS矿床形成包括流体来源、流体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流体在蚀变岩筒上部排泻3个环节。只有把上述3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真正了解VMS矿床热液系统,而矿床、矿带中火山岩蚀变带是研究热液系统的“化石”。按照上述思路,笔者侧重对呷村矿区呷村组火山沉积岩进行了蚀变填图,认为呷村矿床成矿热液系统由两...

区域成矿系统的变化与保存
前面讨论了矿床形成后变化和改造。扩大来看,区域成矿系统在其发生和作用结束后也有一个经受后来地质作用的改造、变化和保存的问题。由于区域成矿系统中包括多种矿床、异常及各种与成矿有关的岩石、流体和构造,因而,区域成矿系统的变化和改造就涉及更多的地质因素和更复杂的演化过程。但对其研究的思路和...

PCSTU成矿系统构成要素
PCSTU矿形成的要素包括铀源、含铀含氧流体与氧化带、砂岩运载层与储集空间、还原剂与还原作用、隔挡层与保护作用等。这些要素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发生“多种作用的耦合”才可以形成铀矿床。下一节将以研究区的两个具体地段对铀成矿系统进行探讨。铀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表现为氧化状态下的发育,U4+高度...

盘县14750477774: 请问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卢定开喉: 首先从成矿规律的概念来看,它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和.那么,实际上研究成矿规律主要要研究矿床的成矿区域、成矿时代和成矿系列.

盘县14750477774: 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包括哪几方面 -
卢定开喉: 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该矿床的成矿机理、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方向.

盘县14750477774: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一些? -
卢定开喉:[答案] ZHYZHY2007的回答,是高度概括的.但太笼统,且不全面.可以稍微具体地回答如下: 一、内生成矿条件 1、岩浆岩条件--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不同的岩性,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成矿系统.考察成矿条件时,往...

盘县14750477774: 对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的认知和理解 -
卢定开喉: 成矿预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4种:①地质类比法和就矿找矿法.矿床或矿田存在本身表明了多方面控矿因素的最佳结合.研究总结已知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和控矿地质因素,以作为类比并推断未知地区成矿可能性的依据.找矿经验表明,这...

盘县14750477774: 成矿流体来源 -
卢定开喉: 成矿流体是矿床, 尤其是2113热液矿床形成时最主要的5261含矿介质, 在矿质4102的活化、迁移和沉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1653作用. 然而, 有关热液流体的来源、流体中矿质携带的方式以及热液流体本身复杂的物理化学状态等都存在较...

盘县14750477774: 固体矿产规范哪些 -
卢定开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发 布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评...

盘县14750477774: 寻找内生矿产主要研究哪些成矿条件 -
卢定开喉: 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变质条件、围岩蚀变、地球化学条件、地球物理条件,还有大地构造和成矿规律等.

盘县14750477774: 什么是成矿作用 -
卢定开喉: http://baike.baidu.com/view/45287.htm 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 成矿作用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按成矿地质环境(见成矿地质背景)、能量来源和作用性质划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并相应地分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等 3大成因类型矿床.研究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类型对深入认识矿床形成机理、矿床分布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都有重要意义.因而,成矿作用研究是矿床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