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作者&投稿:苍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研究构造控矿因素有什么重要意义~

  构造体系复合控矿极为普遍,而交接复合几乎对所有矿产都有重要控制作用,断裂交接处应力集中造成岩石破碎,有利矿液进入而成矿;褶皱交接形成叠加褶皱可导致矿层加厚或矿质再富集而成富矿。大型拗褶带复合则成为含油气区及聚煤盆地有利部位。断裂归并则因先存破裂易释放应力,裂隙反复启闭利于导入矿液。包容复合应侧重研究被包容之较老构造的控矿特征,并沿其展布方向追索。重叠复合以坳陷重叠部位对煤等沉积矿产形成有利。无论何种方式复合控矿,均需确定成矿构造体系,据此方能判断矿床、矿体的展布趋势,而另一构造体系则提供矿质聚集的特殊条件。这是运用构造复合控矿规律找矿的关键,已为众多矿产的成功预测所检验。

成矿预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4种:①地质类比法和就矿找矿法。矿床或矿田存在本身表明了多方面控矿因素的最佳结合。研究总结已知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和控矿地质因素,以作为类比并推断未知地区成矿可能性的依据。找矿经验表明,这两种方法对矿区外围找矿和开拓新区都有显著效果。②统计分析法。用数学地质方法进行矿产统计预测。它是在地质-成矿现象数字化和定量化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数学模型来实现的。它定量地研究各种找矿信息,找出各种信息最有利成矿的数值范围,建立主要找矿信息与矿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定地量显示预测结果。常用的统计分析法有概率统计和多元统计等。③矿石建造(见矿石)分析。稳定的矿物共生组合即矿石建造是一定地质建造的自然组成部分,同种类型矿石建造组成的矿床有着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和机制。厘定各种类型矿石建造及其相应的地质建造以及它们形成的地质背景,在预测实践中很有成效,特别是与不同火山建造、火山-沉积建造、与基性-超基性岩建造有关的各种矿石建造的预测中效果较好。④矿床模式研究。它是在矿床类型典型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方法,其途径是将某一类矿床的关键性地质因素(如成矿地质背景、矿质来源、矿液运移途径、矿石堆积环境等)的共同特点加以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即矿床成因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中进行预测,能客观地表征矿质富集地段,并划出相应的远景区。

影响弧间裂谷中成矿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影响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热液系统与火山盆地系统。前者包括热源(岩浆)、物源(火山岩系)、水源(岩浆水和海水)、含矿热液活动通道及沉积空间等因素;后者包括火山构造背景、火山岩相特征、火山机构形成演变以及不同级别的盆地系统诸因素。对后者,叶庆同(1991、1992)、段克勋(1983)、侯增谦(1991、1992、1995)等人已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本专著主要侧重火山热液系统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裂谷火山-沉积盆地热液成矿系统

1.热液蚀变类型及展布

30年前,矿床学家意识到热液蚀变岩与VMS矿床之间的关系。目前,一致的看法是蚀变岩筒直接位于块状硫化物矿体之下,代表了富含金属流体在海底通道。然而,VMS矿床形成包括流体来源、流体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流体在蚀变岩筒上部排泻3个环节。只有把上述3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真正了解VMS矿床热液系统,而矿床、矿带中火山岩蚀变带是研究热液系统的“化石”。按照上述思路,笔者侧重对呷村矿区呷村组火山沉积岩进行了蚀变填图,认为呷村矿床成矿热液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为不整合蚀变岩筒,直接位于块状矿下部,代表着成矿流体在海底卸载的通道;二为似层状蚀变带,位于蚀变岩筒之下方,为流体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场所。另外,先于似层状蚀变带和蚀变岩筒形成之前,矿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透入性的区域低温蚀变。

(1)区域透入性低温蚀变(第1种蚀变类型)

系指矿区范围内火山岩系在低温条件下发生海水-岩石反应产物。蚀变岩石广布整个矿区,蚀变矿物组合为伊利石+石英+高岭石+方解石+水白云母。

(2)似层状蚀变带(第2种蚀变类型)

在呷村矿区有两类似层状蚀变带,即绿帘岩带(绿帘石化带)和硅化带(图4-29)。

绿帘岩带产于玄武岩层中,沿走向延伸不小于2.5~3 km。斜长石斑晶常被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交代使其仅存板状外形,未完全蚀变者可见残存的钠长石聚片双晶。辉石斑晶亦因强烈绿帘石、绿泥石化仅存等轴粒状外形。基质由细小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斜长石、白钛矿、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蚀变强烈。在变形和蚀变强烈的玄武岩中,有较多的石英-绿帘石脉和石英-方解石脉穿插。似层状硅化带呈似整合状产于呷村组长英质火山岩中,在两个层位中均能见到。下部似层状硅化带位于呷村组第二旋回第一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中,硅化带沿走向延伸约2km。上部似层状硅化带出露于呷村组第二旋回第三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中,蚀变带沿走向延伸>2 km。英安流纹质火山岩和流纹质火山岩中硅化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英安岩中长石斑晶因硅化呈蠕虫状展布,整个岩石具强烈的硅化及绢云母化;②流纹质火山岩中石英呈团块状、似脉状分布,此外岩石尚可见绢云母化;③英安-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或角砾凝灰熔岩的角砾自身有明显的硅化及钠长石化。

图4-29 呷村矿区热液蚀变带空间分布

(3)蚀变岩筒及展布(第3种蚀变类型)

蚀变岩筒与热液成矿作用密切相关,蚀变带呈环带状发育,形成直径约0.5~1 km的蚀变岩筒(图4-29)。在下矿带,垂向分带清楚,自下向上绿帘石带、绿泥石带和绢云母-石英带依次发育。绿帘石带向下渐变为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硫化物脉系。绢云母-石英带则环绕网脉状矿体产出。在上矿带,蚀变范围扩大,侧向分带明显,自网脉矿体向外依次发育石英-钡冰长石带和绢云母-石英带,蚀变岩筒顶部往往被“硅帽”覆盖,钡冰长石[w(BaO)为6.5%~19.6%]强烈交代钾长石斑晶和基质,呈斑晶假象和基质出现于蚀变核内。绢云母大量(含量高达20%)产于绢云母-石英带,并交代绿泥石。

2.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

(1)成矿流体来源

现代海底观察和古代VMS矿床研究均表明海水对流的成矿模式普遍适用于VMS矿床。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蚀变岩筒(流体向海底运移的通道)及其上部的块状矿体成矿流体H、O组成接近于海水(δ18O≈0‰),成矿流体的盐度也接近于海水。然而,许多古代和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流体δ18O‰值达到5‰~10‰(Ripley等,1979;Munha等,1986;Beaty等,1982;侯增谦等,1999)。笔者对呷村矿床蚀变岩筒中的细脉、网脉状、角砾状矿石的石英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其δ18O值也很高(表4-30)。

VMS矿床成矿流体富δ18O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岩浆或变质流体与海水一道参与成矿作用;②同位素遭受氧化的同生流体(来源于海水)被挤出并加入到成矿热液中;③在高温、低水/岩比条件下,海水发生同位素交换作用可变成富δ18O的流体;④海水与高δ18O火山岩或沉积岩发生交换作用;⑤页岩的超渗透作用;⑥封闭盆地中海水的快速蒸发;⑦热液沸腾作用。岩浆(δ18O=6‰~8‰,δD=-60‰~-80‰)或变质流体(δ18O=5‰~25‰,δD=-40‰~-60‰)与海水的混合使得混合流体δ18O值升高,δD值较低(相对于海水而言)。第②、③、④几种作用使得热液δ18O值的变化比δD值的变化大得多。第⑤、⑥、⑦种作用导致残余流体中富δ18O,但δD变化为δ18O变化的4~8倍(Munha等,1986)。

表4-30 蚀变岩筒中石英和流纹岩全岩氧同位素数据

呷村矿床高δ18O流体很可能为岩浆流体和海水的混合流体。尽管岩浆脱挥发分形成的流体与海水属于不同范畴,但黑矿型矿床对流成因模式的普遍被承认使我们不难理解岩浆流体与海水的混合作用。当温度升高,化学成分已发生变化的海水向深部火山岩穿透、下渗时,在海底和高侵位侵入岩(或次火山岩)之间常形成似层状硅化带(流纹岩中)和似层状绿帘石化带(玄武岩中)。当温度和化学成分不断变化的海水由似层状蚀变带向火山通道或火山机构裂隙系统运移时,它们常交代火山岩形成蚀变岩筒。与此同时,来源于岩浆脱挥发分形成的岩浆流体也会向火山机构裂隙系统(低压带)迁移,与成分不断演化的海水发生混合。

蚀变岩筒流纹岩全岩δ18O值变化于10.5‰~13.1‰,比周围长英质火山岩低。在热液平衡交换反应期间,绿泥石较其他蚀变矿物相对富集δ18O。在显生宙蛇绿岩套中,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富绿泥石蚀变矿物集合体中δ18O值明显偏低,日本黑矿的绢云母-绿泥石带中全岩δ18O值为6.7‰±1.3‰,比周围蒙脱石带(11.1‰±2.5‰)和沸石带(16.9‰±2.7‰)低(Green等,1983),甚至在太古宙Amulet矿床蚀变岩筒中δ18O值较周围网状—破裂带和未受热液蚀变火山岩低,究其原因,被认为与蚀变岩筒中绿泥石含量较高有关(Beaty等,1982)。另外,蚀变岩筒形成温度很可能大于(至少不低于)周围蚀变岩石形成温度(Heaton和Sheppard,1976)。从水/岩反应理论推断,在高温水/岩反应情况下,岩石的δ18O值往往是较低的。

(2)成矿物质来源

呷村矿床脉状、网脉状矿石δ34S∑S为-0.2‰~+0.5‰,块状银多金属矿为+1.1‰~+3.6‰,块状重晶石矿为+4.0‰~+6.5‰,即从网脉状矿到重晶石矿,δ34 S∑S值逐渐增大,表明深部矿体硫来自岩浆,浅部硫为岩浆和海水的混合来源(叶庆同等,1991)。重晶石矿与碳酸盐岩呈连续沉积过渡也支持了这一看法。铅同位素组成落在岛弧铅范围,反映了火山岩浆来源(叶庆同等,1992)。矿石铅模式年龄为189.4~196.0 Ma,与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相近,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矿石铅的岩浆来源。

侯增谦等(1996)研究了矿区范围内长英质火山岩样品Cu、Pb、Zn物质变化。应用似层状硅化带和蚀变岩筒内256件不含矿的长英质岩石加权平均成分和蚀变前原岩成分,估算了整个蚀变岩筒及外围岩石的平均物质变化,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上部似层状硅化带内岩石,平均获得37×10-6含量的Cu、230×10-6含量的Pb和380×10-6含量的Zn,最大的物质变化出现在石英-钡冰长石蚀变核内,约1000×10-6含量的Cu、2000×10-6含量的Pb和600×10-6含量的Zn在热液蚀变中加入到蚀变岩筒内的单一岩石中;②在下部似层状硅化带内,不足10×10-6含量的Cu和40×10-6含量的Pb被淋滤,Zn变化不定,变化量很小,约30×10-6含量的Zn被淋滤;③ Ba类似于Cu、Pb、Zn,亦大量地加入到蚀变岩筒中,远离蚀变岩筒,Ba亦不显示明显的亏损。总之,Cu、Pb、Zn物质变化表明它们强烈地加入蚀变岩筒内,并在蚀变岩筒核部形成脉状-网脉状矿体。在下部似层状蚀变带内,Cu出现轻微亏损,暗示Cu可能部分淋滤自长英质岩系。Pb和Zn在下部似层状硅化带明显亏损,Pb的亏损量高达40×10-6,而Zn则为30×10-6,证明矿床下部的似层状硅化带,在水/岩反应中可能提供了大量Pb和Zn物质。

3.蚀变带同位素地球化学

对似层状蚀变带开展H、O同位素示踪研究,是追索热液蚀变系统特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尤以O同位素示踪最为常见。首先,我们对有关的理论作一概述。

水/岩反应引起的岩石δ18O值变化可用下列方程计算(Taylor,1971):

三江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与成矿系统

式中i和f分别表示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r和w分别表示岩石和水,X代表岩石或水中氧原子数/岩石和水中氧原子数,代表最终状态时岩石和水之间同位素分馏系数。如果水/岩反应期间岩石和水之间转换水数量忽略不计(即),岩石的δ18 O值可用下式表达:

三江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与成矿系统

式中w/r为水/岩比,代表岩石和水中氧原子比例。对大多数系统而言,w/r大约为水/岩质量比的2倍(Ohmoto和Rye,1974)。

应用(2)式时最为困难的是值的确定,因为岩石由多个矿物组成。矿物-水分馏系数为平衡分馏系数或动力分馏系数,通常情况下使用斜长石-水平衡分馏系数即-3.53(O'Neil等,1967)来代替岩石-水分馏系数。

将上面代入(2)中,得出

三江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与成矿系统

(1)似层状绿帘岩带的成因

呷村矿区蚀变玄武岩氧同位素值δ18O变化于+9.9‰~+11.0‰(表4-31),比较均一。同新鲜玄武岩δ18O值(+6‰)相比较,呷村矿区蚀变玄武岩为高δ18O玄武岩。

表4-31 呷村矿区全岩氧同位素组成

那么,高δ18O的玄武岩成因由什么作用引起的呢?从总体分析,影响蚀变岩石δ18O值的因素包括矿物共生组合、蚀变温度、水/岩比和热液流体δ18O值。硅化作用使得热液流体和原生矿物(尤其斜长石)之间发生同位素物质交换,直接结果导致新鲜火山岩富集δ18O(Taylor,1974;Paradis等,1993),而绿泥石蚀变使得全岩δ18O值有所下降,这是因为绿泥石比其他蚀变矿物贫δ18O(Taylor,1979;Friedman等,1977),至于蚀变矿物绿帘石对全岩δ18O值的影响,Paradis等(1993)对火山岩中绿帘石-石英脉和绿帘石-石英杏仁体中绿帘石的氧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其δ18O值变化于4.9‰~5.8‰,比新鲜玄武岩值(+6.0‰)略低,可能反映绿帘石对玄武岩的δ18O值变化影响不大。呷村矿区全岩氧同位素值很显然为上述几种蚀变矿物联合影响的结果,考虑到蚀变矿物绿泥石含量较绿帘石和石英的含量小得多,我们认为蚀变玄武岩的高δ18O值主要由硅化作用引起。

图4-30 水/岩比、温度和全岩δ18O值之间关系

在硅化过程中,水/岩比也是影响全岩氧同位素δ18 O值重要参数。显而易见,讨论水/岩比对全岩氧同位素值影响时,宜与温度一并讨论。假设δ18 Oi水=+6‰,δ18 Oi岩石=6%,岩石-水分馏系数-3.53(O'Neil和Taylor,1967),大量实验证明,在水/岩比>1,温度约 250~350℃条件下(图 4-30),才能形成高 δ18 O值的玄武岩(9.9‰~11.0‰)。这样的温度范围接近蚀变玄武岩中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值(240~390℃)。因此,>1的高水/岩比是形成似层状绿帘岩带的一个重要参数,似层状绿帘岩带为岩浆流体与玄武岩发生水/岩反应的结果。

岩浆流体参与成矿的重要贡献在于成矿流体盐度超过海水盐度,众多学者把高盐度流体看作岩浆流体属性。据蚀变玄武岩中石英包裹体冰点温度计算出流体盐度变化于2.0%~10.7%[w(NaCl)](表4-32),可能表明岩浆流体特征。岩浆流体另外一种属性就是极度富气(CO2等)。从蚀变玄武岩中石英两相气液包裹体气液相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4-33)可以看出,液相中CO2含量(摩尔比)变化于30.8%~47.3%,CH4含量(摩尔比)变化于10.6%~11.7%,H2S含量(摩尔比)变化于8.9%~14.0%,高含量气体成分被认为由岩浆脱挥发分所形成。

表4-32 玄武岩中蚀变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参数

表4-33 玄武岩中蚀变矿物石英的流体包裹体拉曼探针分析

(2)似层状硅化带的成因

在前面我们讨论成矿流体时已经指出,先于成矿之前,呷村矿区经历了区域透入性低温海水蚀变,其结果产生高δ18O火山岩。因此,现在的似层状硅化带全岩δ18O值由前述第1种类型蚀变和第2种类型蚀变叠加产物。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确定第1种蚀变引起的全岩δ18O值。因而,我们无法根据全岩δ18O值来判断似层状硅化带的流体成因。但是,我们能肯定的是,似层状硅化带重要贡献在于为成矿提供物质库。由于它的存在和发育,使得火山岩中成矿物质被萃取并随流体向蚀变岩筒运移。从这个角度来看,似层状硅化带的形成可能与富二氧化硅的流体加热到340~500℃有关,因为在340~500℃温度区间,二氧化硅溶解度降低(图4-31,假设溶液气压<9×107Pa)。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温度范围根据纯水溶液实验结果推测而得。基于以下3点:①似层状硅化带形成的流体不可能为纯水;②蚀变岩筒形成温度可能大于(至少不低于)周围蚀变岩石形成温度;③从同火山热源至最上部流纹岩,氧同位素值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我们推测似层状硅化带形成温度不超过300℃。

图4-31 纯水溶液中SiO2溶解度、温度和压力之间关系

(3)氧同位素分带及流体驱动力

底部玄武岩至最上部流纹岩全岩δ18O同位素值见表4-31。从表4-31和图4-32可以看出,玄武岩全岩氧同位素值变化于9.9‰~11.0‰,均值为10.4‰;第一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δ18O变化于14.2‰~16.9‰,均值为15.2‰;第二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δ18O变化于15.6‰~17.5‰,均值为16.7‰;第三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δ18O变化于16.6‰~17.2‰,均值为16.9‰。尚需指出的是,第三亚旋回GG62号样品位于成矿后断裂破碎带中,其δ18O值较低(13.4‰),未参与计算,手标本上GG62号样品片理化明显,镜下绿泥石和绢云母含量较高。

全岩氧同位素值区域分带特征已被许多学者报道。深海钻探揭示蚀变玄武岩上部(沸石相)全岩δ18O值达到12‰,而深部绿片岩相蚀变玄武岩δ18O值仅为4.7‰~7.7‰(Stakes and Taylor,1992;Alt等,1987)。Samail蛇绿岩套枕状玄武岩δ18O值变化于10.7‰~12.7‰,而下伏席状岩墙δ18O值为4.9‰~11.3‰。Green等(1983)报道了日本黑矿全岩氧同位素分带,从绿泥石-绢云母带→蒙脱石带→沸石带,全岩氧同位素不断升高。Taylor和South(1985)研究了加利福尼亚West Shasta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全岩氧同位素特征,得出了从同火山侵入岩顶部火山岩至最上部火山岩,全岩δ18O值升高。Paradis等(1993)对加拿大魁北克Noranda北部地区块状硫化物氧同位素分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Flavrian Lake深成岩顶部至最上部火山岩,火山岩δ18O值不断升高,尽管火山岩剖面中岩性变化较大。

VMS矿床上述同位素区域蚀变分带显然受温度梯度控制,而热液流体微环的驱动力几乎一致,认为来源于同火山深成岩。基于呷村矿床从下部玄武岩→第一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第二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第三亚旋回长英质火山岩全岩δ18O值不断升高,加上前述似层状蚀变带展布及成因,我们推测矿床热液系统的驱动力为火山岩下伏深成岩或同火山热源。

图4-32 呷村矿区长英质火山岩全岩氧同位素组成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在甘孜-理塘断裂带中,金的成矿作用与其断裂构造系统关系甚为密切,该构造系统包括不同构造时期在不同的深度层次中所形成的不同规模和级别的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并以不同特征的糜棱岩带、脆性碎裂带及断层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邹光富(1993)在其中划分出了5种类型构造作用,并把它们归为韧性和脆性。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前者包括热源(岩浆)、物源(火山岩系)、水源(岩浆水和海水)、含矿热液活动通道及沉积空间等因素;后者包括火山构造背景、火山岩相特征、火山机构形成演变以及不同级别的盆地系统诸因素。对后者,叶庆同(1991、1992)、段克勋(1983)、侯增谦(1991、1992、1995)等人已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本专著主要侧重火山热液系统对成矿...

构造控矿因素
地质构造是地壳变动中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它导致了地幔及下部地壳物质向地球表层的运动,它不仅是岩浆上侵的传输通道,而且也是含矿热流体汇聚和上涌的传输通道,因而它与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控岩和控矿两个方面。 (一) 控岩作用 矽卡岩矿床与岩浆岩的亲缘关系表明,构造的控岩作用对于矽卡岩型矿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成矿作用主控因素
屋素拉矿段、罗布日俄么矿段和曲翁嘎日东拉矿段的大多数金矿体和金矿化点都赋存于屋素拉—曲翁嘎日东拉断裂带的次级断裂中,本区中酸性岩枝、岩墙、岩脉以及石英脉甚至中基性火山岩也主要见于该断裂带中。因此,NEE向展布的屋素拉—曲翁嘎日东拉断裂带是本区最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肖润,2005)...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婚姻并不幸福的父母,为什么也会催婚?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矿田中碱性斑岩的热液蚀变广泛而强烈,实际上很难见到未蚀变的斑岩体。热液蚀变最发育部位是在岩体的内接触带,向岩体内部热液蚀变有减弱的趋势。在外接触带,热液蚀变是叠加在角岩化砂板岩之上的,随角岩化的减弱,热液蚀变的强度也明显变小。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阳起石-次闪石化、碳酸盐化、...

成矿条件、主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
下岩性段下部由正常沉积的灰岩及粉砂质泥岩组成;上部为钠长斑岩、霏细岩、石英钠长斑岩及其碎屑岩组成;上岩性段下部为一套正常沉积岩,上部为中性凝灰岩及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紫红—灰紫色杏仁状安山玢岩、安山岩、中性凝灰岩、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岩、砂质灰岩、灰黑色钙质粉砂岩夹沉凝灰岩及凝灰砾岩,为本矿床主要赋矿层...

矿床控矿因素综述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矿床(体)地质特征,认为安庆铜铁矿床主要成矿定位因素可以归纳为八个字———“一带、二富、三断、四控”,其具体含义解释如下:一带 指三叠系中、下统之间的层间虚脱带,但隐含着矿床产出的层位和中、下三叠统地层对成矿的控制的含义,是控制矿床的地层因素;二富 指成矿母岩为...

大矿、富矿的产出部位及控矿因素
2020-01-30 主要类型铁矿的控矿条件 2020-02-02 矿床控矿因素综述 2016-01-14 研究构造控矿因素有什么重要意义 1 2020-02-01 区域金矿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 2020-01-29 成矿系统主要控矿因素 2020-01-29 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2020-02-04 矿化时空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主要类型铁矿的控矿条件
2.构造控矿 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多产于向斜构造或复向斜构造(如密云沙厂铁矿、冀东迁安矿区等)中,少部分产于复背斜构造中的向斜构造内(如水厂铁矿)或其他形式的褶皱构造内。因此向斜构造对沉积变质型铁矿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 断裂构造也是控矿的主要因素之一。断裂构造一方面提供岩浆活动和铁矿物质所需的运移通道...

通州区13824014821: 什么是控矿条件 -
军阁酮洛: 构造地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地壳或岩石圈内各种变形的几何体、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分析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力学条件及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机制;研究构造的形成序列及演化历史.控矿构造特征:按成矿构造规模、级别、作用等将其划分为一级控矿构造——导矿构造、二级控矿构造——储矿、容矿构造,构造背景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背景是矿床形成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它决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元素种类、成矿类型及矿床时空分布.

通州区13824014821: 地质报告怎么写? -
军阁酮洛:[答案]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

通州区13824014821: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一些? -
军阁酮洛:[答案] ZHYZHY2007的回答,是高度概括的.但太笼统,且不全面.可以稍微具体地回答如下: 一、内生成矿条件 1、岩浆岩条件--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不同的岩性,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成矿系统.考察成矿条件时,往...

通州区13824014821: 成矿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一些? -
军阁酮洛: ZHYZHY2007的回答,是高度概括的.但太笼统,且不全面.可以稍微具体地回答如下:一、内生成矿条件1、岩浆岩条件--岩性(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不同的岩性,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成矿系统.考察成矿条...

通州区13824014821: 矽卡岩矿床及其控矿因素是什么?
军阁酮洛: 概念: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由于含矿气水热液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而形成接触交代岩(矽卡岩)及矿床,这种矿床被称为接触交代矿床,或称为矽卡岩矿床. 控矿因素:1.岩浆岩条件: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岩浆岩种...

通州区13824014821: 遥感技术找矿是怎么实现的,谢谢各位的回答,越详细越好 -
军阁酮洛: 矿产的形成、赋存及其分布,都受各种地质因素控制.其中,岩浆岩、构造、岩性(围岩或含矿地层)、地貌(外生矿床)是主要控矿因素,在遥感图像上一般都有显示. 通过遥感解译以及遥感资料与常规地质、物化探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诸...

通州区13824014821: 地质流体在成矿过程中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
军阁酮洛: 不同类型的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机制,而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构造对成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矿物质由分散到富集并形成矿床的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其 中,构造和流体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构造与流体的相互关系看, 在成矿过程中,...

通州区13824014821: 内生矿床的定义,地质类问题. -
军阁酮洛: 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气化热液作用形成.除了与火山、热泉等有关的内生矿床产于地壳表层外,其他的都产在地下一定深度,是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内生矿床的控制成矿因素包括...

通州区13824014821: 变质矿床的形成、作用和类别(三千字左右) -
军阁酮洛: 变质矿床-基本概念 变质矿床是指在变质地区,因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使成矿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以及原有矿床经受强烈的区域变质,成为具有另一种工艺性质的矿床.由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在遭受变质作用时,由于地质...

通州区13824014821: 变质岩相类型对成矿有何影响? -
军阁酮洛: 在变质地区,因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使成矿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以及原有矿床经受强烈的区域变质,成为具有另一种工艺性质的矿床.由内生作用或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在遭受变质作用时,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