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是指哪国国君?他在哪一年使用卫鞅变法?

作者&投稿:田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公是指哪国国君?他在哪一年使用卫鞅变法?~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君主。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其毕生追求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使秦国加快了崛起的脚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卫鞅即商鞅。秦孝公在公元前356年任用他改革!

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统治者,他在公元前359年使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即卫鞅变法)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原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
  其核心思想是:“一断于法”,主要研究制度变革,提出秦国要实行“霸道”。其《商君书》是改革旧制,推行法治的思想理论源泉。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由此开始使秦国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
  然而,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证的人,我要受‘连坐’的处罚,可怜的商鞅惨死在自己制定的规定下。”这就是著名的典故:“作法自受”。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率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好重返商地,带领士兵北征郑国。惠王派重兵进攻商地。商鞅率包括家丁等兵卒进行抵抗,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商鞅被杀于郑黾池,其尸体被带回国,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意,也就没有照做了。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地主和农民生产。
  变法背景: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秦国,秦孝公在(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

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商鞅变法公元前356(也说公元前359年)

1985年

同意二楼


下面春秋版图中,哪些国国君称公,哪些称伯,为什么是这样的?
楚国并非周王诸侯,只是受其文化影响,时而臣服时而敌对。故时称王,时称公。周室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依血缘与功勋分封。拱卫在周朝国都附近的侯爵以上诸侯皆尊为公(如卫公);担任过周王上卿(即国相)的诸侯亦尊为公(如虢公);战国时期,诸侯皆谮称王 孔子著<春秋>,无道乱礼者贬其爵。如...

古代称谓公是什么意思
古代称谓公指“公爵”。公爵介绍: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国、州国、虞国。周朝的公爵只封给前朝的后裔,而周公之国鲁国只是侯爵国(鲁周公本人由于是三公之一也可称“公”,但仅限其本人,而不世袭。)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按照周朝...

周朝时期王,侯,君,公,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
公:有时指爵位,如“宋公”、“虢公”等。如果用在谥号中则是指“先公”,如秦孝公、卫武公、齐桓公等。有时也是对王朝大臣的称谓,如周公、召公等。周朝爵位为公爵的诸侯只有宋国国君和虢国国君等少数几个。侯:周代五等爵中的第二个。周朝的诸侯大多数为侯爵,如齐、鲁、燕、韩、赵、魏、...

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
是的 春秋时代列国国君一般都被称为公或者候,也有部分是君,比如秦国和楚国,他们的爵位比较低

文中的商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1、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2、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孝公:指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

东周诸侯国的君主,开始时最大的也不过是侯爵为何都称“公”呢?如秦穆...
公”,如太公(尚,第一代国君)、丁公(伋,第二代国君);而楚国自武王之后都某王,如文王、成王、庄王等。但如果在正式的场合和史官的记录中一般记录方法是:国名+爵位+国君名。如楚武王熊通,《左传》中一般记为楚子熊通,齐丁公吕伋,史籍中一般记为齐候吕籍,此外还有许男、纪男等。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些个国家啊?
后分别在前627年崤之战和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4、宋襄公(?-前637年),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春秋时宋国国君。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与楚国争霸,一度为...

春秋时期,为何其他国家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
这些流传下来的称呼,其实是国君死后,卿大夫们给国君们起的一个“谥号”,是对于国君生前的一种评价。所以春秋时代,国君们的称呼,可以用一个大致的公式:封地+褒贬+公。比如晋文公、宋襄公、齐桓公等。若问楚国跟这些称''公''的诸侯国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他们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而楚国不...

春秋秦、齐、晋、鲁、宋为何国君死后都称“公”?
周朝最初封爵,宋国为公爵;燕国、曹国、秦国为伯爵;齐国、晋国、鲁国为侯爵;楚国为子爵。而后来各国爵位还有所提升。不过这只是爵位,但是天子允许各级诸侯在国内称公,允许诸侯臣子在安葬其君时称公。这种“公”,已不是爵称,而是尊称。而且这种尊称还延续到了诸侯子孙身上,诸侯的家族就是公族,儿子...

春秋秦、齐、晋、鲁、宋为何国君死后都称“公”?
晋侯中的侯是本爵,也就是分封时的爵位,在左传等比较严格的史书中,诸侯的爵位多依本爵,所以称晋侯、郑伯等。但周天子允许诸侯在本国或死后称公,这是一种尊称。所以左传内,对本国国君则称公。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诸侯开始僭越礼制。在春秋时期,大国纷纷自称公爵。而到了战国时期,由于...

邵东县17346149110: 孝公是指哪国国君?他在哪一年使用卫鞅变法? -
智维依苏: 是秦孝公,於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於公元前350年.

邵东县17346149110: 关于初一年级的历史问题
智维依苏: 秦国国君,在公元前356年任用卫鞅变法

邵东县17346149110: 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 -
智维依苏:[答案] 我把事情大致说一下你就知道了. 卫鞅指的是商鞅,他原本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后来到了魏国,在魏国宰相公叔痤门下当门客,后来又到了秦国,在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有好的一面,就是他认为...

邵东县17346149110: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拜托了,必采纳! -
智维依苏: 卫鞅是指商鞅,孝公是指秦孝公.

邵东县17346149110: “孝公”是哪国国君 -
智维依苏:[答案]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君主.嬴姓赵氏[2],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其毕生追求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使秦国加快了崛起的脚步. 【注】: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

邵东县17346149110: 孝公是哪国国君 -
智维依苏: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期秦国杰出的君主.嬴姓赵氏[2],名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其毕生追求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施变法,使秦国加快了崛起的脚步. 【注】: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上古时期姓氏并未统一,按照先秦贵族礼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3],秦为嬴姓赵氏,故秦孝公全名赵渠梁,后世出于误解,谬称其为“嬴渠梁”,(“嬴政”一词也是这错的,汉代的书籍普遍称秦始皇为赵政[4].)《大秦帝国》剧中延续了错误称呼.

邵东县17346149110: 卫鞅和孝公指得是谁? -
智维依苏: 卫鞅指的是商鞅,因为他原是卫国人,因此也叫卫鞅. 孝公指的就是秦国国君——秦孝公嬴渠梁.

邵东县17346149110: 孝公是在哪年任用卫鞅变法的
智维依苏: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即位)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

邵东县17346149110: 文中的“卫軮”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
智维依苏: 卫鞅指的是商鞅;孝公指的是秦国国君秦孝公.

邵东县17346149110: 孝公是哪国国君,三军如何辅佐他 -
智维依苏: 秦国国君秦孝公,商君即商鞅.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