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李政道有哪些矛盾

作者&投稿:茶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振宁为什么和李政道闹翻~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的原因仍不清楚。在杨振宁的一生中,李政道是一个重要而不可避免的人物。自1946年以来,两人合作了16年,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后来的学者会记得,他们的合作关系在现代物理科学史上相当罕见。然而,自1962年以来,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这在国际科学史上和中国科学发展中成为一大遗憾。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最想看到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肩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是在1962年之后,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杨振宁:这是一场悲剧。这场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这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解释,也不是我今天应该在镜头前讨论的。我想我们后面会有人来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学习之后,所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记者:中国有句古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想看到你们两个和好。杨振宁:是的,这也是我现在决定不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这是因为每个人显然都很自然地希望我们和好,但是我们不能再和好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停止讨论。记者:合作有问题吗?但是杨先生的经历不一样。

杨振宁:你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非常复杂。生活和个性有着巨大的差异。事情没那么简单。我想我的决定是现在。我不会公开讨论这件事。(外部声音)虽然意见不一,但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的原因仍是一片迷雾。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两人在各自的物理研究中都有许多与他人合作的经验。除了与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杨振宁三大成就中的另外两个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也与他人分享,但却没有重蹈杨李之争的覆辙。
事实上,杨振宁曾于1982年在1962年5月的《《纽约客》》杂志上公开了这个问题,引用了伯恩斯坦的文章《宇称问题侧记》、李政道的文章《弱相互作用的历史》和富兰克林的文章《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未发现》。他想为自己的均等非保守理论赢得更多荣誉,诋毁李政道的人文和学术水平。结果,李政道在1986年被迫打破沉默,发表了《破缺的宇称》和《往事回忆》,驳斥了杨振宁的谎言。之后,杨又沉默了。为什么?


我想他知道他认为至关重要的证人,他的导师吴大猷,以及许多其他知道内情的重要证人还没有死。随着辩论的继续,真相将变得越来越清晰,他自己的形象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糟糕,完全暴露了他的阴暗面。杨振宁主动攻击了两次,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相反,他被李政道曝光,不得不再次闭嘴。如果事实真的站在杨振宁一边,我不相信杨振宁会闭嘴!他现在闭嘴了,因为和李政道争论只会让人发现他贪婪无耻的真面目,而且他也无法在中国人面前下台。


转自知乎网友
李政道答记者问:
记者:李杨之争是历史,是现实。虽然,历史上类似的争论不乏其例,但终归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能不能借鉴历史,趁两位当事人都还健在,使争论有一个合理的结局?进一步想问一下,您曾为结束争论、恢复和解作过什么努力?效果如何?您认为应该怎样结束这一争论?
答: 在科学史上,一个重要贡献的产生和确定往往要经过至少两个阶段:先是“思想突破”,然后是系统性的“理论分析”或“实验证明”。 如果是通过合作而取得成功,不同合作者事后的回忆,尤其对“突破”的产生,可能会有差异。往往是二人曾在同一工作场合讨论, A的回忆觉得A先有这突破的思想,B可能觉得B先有。但,二人的回忆,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之差往往是很微小的。同一客观事情,由于A和B不同的主观立场,其回忆可以不一样。 但是,既然二人合作的成功已有公认,对科学史研究者说来,这类争论是不值得研究和分析的。
可是李杨之争则很特别。杨振宁1982年发表的和我1986年发表的回忆,在对当初1956年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什么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但是,对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是如何产生的回忆上却完全不同。两个说法在时间上相差了约三个星期,地点和情况也完全不一样。当时,这个思想突破, 立刻就受到多位很重要的实验物理学家的注意,他们并立刻做了实验和分析,而且把分析的结果写成论文发表了。之后,当时做实验的人又发表了回忆文章。 其中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均有细致、客观的记录。因此,很容易证明这两个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比较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空前的。
从前面我的回答中提到的文献和客观事实,以及当时参与宇称不守恒实验的物理学家已发表的回忆和专文记载来看, 显然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是假的。
在有了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后,宇称不守恒的系统性分析是我和杨振宁两人合作的,为此我们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奖,这荣誉是我们两人平分的。难道这还不够吗?可是,几十年来杨振宁对此一直不满足,最近又借出版这本新的传记的机会,再次不顾事实,一意要更大量地改变历史,这是不能容许的。挑起这新一轮争论的又是杨振宁。我有责任将事实真相披露出来,使大家明了,供历史检验。我认为,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是解决争论唯一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结局。
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杨振宁在对待我个人方面的一些非同寻常的表现。江才健在他的《杨振宁传》里叙述了当年我和杨振宁相识时的情形。可以看出,杨振宁在对我的看法上一开始就颇有矛盾。例如,书中说“杨振宁看到李政道以后,对他的印象很好”(见《杨振宁传》201页,下同),“李政道……个性十分的随和”(200页),但是,杨振宁又说了带着侮辱性的话“李政道是上海人,有一些地方有一点像上海的小开”(207页)。 一方面杨振宁在书中自称为我的“兄长”(201页)、“大哥”(118页)、“长兄”(507页),甚而至于自封为“长辈”(228页)、“老师”(201页)、“合作关系中……资深的一方”(236页),而我则是“小弟”(207页)、学生、合作中的被扶持对象(236页);他一人很奇怪地宣称他和我的“情谊比兄弟还要深得多”(226页),我们“共有的经验和感觉,是我们和我们的太太之间都没有的”(224页),两人的关系“比我们和我们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241页)等等,可是, 另一方面,却又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信任”(207页),进而骂我“不诚实、很愚蠢而且又居心叵测”(222页),“无知”(232页),“不道德……及居心叵测”(233页)等等;他一方面宣称“不喜欢在排名先后上计较”[40],可是事实上,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我纠缠排名次序;他一方面自称“君子交恶,不出恶声”(505页),可是实际上是,几十年来,恶声不断,而最近出版的《杨振宁传》对我更是恶言满页。我完全不理解杨振宁为什么会有这些很奇特,而也极矛盾的表现。《杨振宁传》里说,杨振宁是“有分际的君子”、“心胸开阔”、信奉“中庸之道”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为人处世的原则(434页),从上面他的这些表现,人们所看到的是什么君子之风呢?
对我和杨振宁的合作分裂,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在他过世前,向我郑重表示了他的看法。这是一件很不平凡的经过。
1946年我离开祖国后,第一次回国是在1972年。当我和我夫人回到我们的出生地上海, 一位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先生很想和我见面。
武之先生是众所仰望的数学大师。我在瑞士日内瓦曾和他见过面。1972年他已在医院里。我和去拜访时,武之先生卧在病床上,病得相当重,说话发音均颇有困难。幸好杨振宁的妹妹杨振玉女士在旁。武之先生觉得事属重要,每一句话,他说后,均由振玉女士重复。
武之先生请我去他病床旁,紧紧地将他的手握住我的手,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忍痛地向我说,振玉女士再全句重复武之先生说的话。武之先生说:“很清楚振宁和你(指我)62年破裂的经过,振宁对不起你,请你原谅。”
武之先生再次说:“你们(指杨振宁和我)是天下的奇才,为了中国下一代的学子,虽然振宁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振宁。”然后他更紧地握着我的手,反反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几句话。
我极受感动,带泪向武之先生说:“请您放心,我一定原谅杨振宁过去不应该做的事情,也一定尽力去忘记这些事情。”武之先生听了,手握得更紧了一些。
后来武之先生累了。当和我告辞时,我们能够觉得出武之先生显现出的欣慰的笑容。 回到旅馆后,和我心情都很沉重,深觉武之先生的为人正直和伟大。
不久,武之先生不幸逝世。三十年后,也已不在。可是我相信,振玉女士和那位旅行社的陪同,一定都记得这如此令人感动的经过。
之后,我一直努力遵守我对武之先生的诺言—完全保持沉默。可是没有想到十年以后,1982年杨振宁竟发表了如此不真实的文章,做出了这样新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使我1986年不得不写下《破缺的宇称》[25] 和《往事回忆》[26] 。1986年后,我又回到以前的沉默。但是去年杨振宁通过江才健著的《杨振宁传》,变本加厉地制造更多和更新的假话,使我不得不忍痛再一次打破沉默。
我十分清楚,李杨的矛盾,对中国的学术界,无论怎么说都不是一个好的榜样。1972年武之先生病危时提出的要求:“为了中国下一代的学子……”一直沉埋在我的心头。所以,多少年来,凡和杨振宁有关并有公益的事情,我都表示支持,决不抱个人成见。如1999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创办的高等研究中心大楼落成,我亲自参加它的庆祝典礼,以表祝贺。在1999年国庆前举行的友谊奖颁发大会上,我也表示了对他的谦让。2002年北京清华大学为杨振宁举行80寿辰庆祝活动时,我也请人专程前往祝贺。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外,同年杨振宁却授意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制造如此大批的、更新的假话公开地攻击我,这才使我被逼,只能又一次打破沉默。
下面是1986年我写的《破缺的宇称》的序:

“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
“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
“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 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同文的结尾是:

“我和杨的合作在二十多年前结束了。它的价值, 不需要更多的说明,就如我们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所表现出的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是,使我真正感到伤心的,是因为新近出版的《杨振宁1945-1980年论文选及注释》一书使我不得不写这篇文章。”
而现在,使我更为伤心的是,在我和杨振宁合作结束后的四十年, 杨振宁又和江才健合作出版了《杨振宁传》,使我又不得不再次破例,打破沉默,回答今天您问的这十几个问题。
事实上,对杨振宁如此这般的行为,我也完全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引自 李政道答记者问

但是 杨振宁先生的学术研究是举世无双令人瞩目的 性格缺陷和人格缺陷并不能作为抹灭其学术水平的证据 倘若通过对其人品的讨论来抹杀其在学术上的成就 也是不对的


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什么
只是杨振宁比李政道高两届,是李政道的师兄。杨振宁与李政道初次谋面即对彼此印象颇佳。杨振宁夸赞李政道为物理天才,并有意要提携这位师弟。李政道也认为杨振宁在物理领域极有天赋,属绝顶聪明之人。李政道后来李政道能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也是杨振宁的功劳。当时杨振宁在普林斯顿做访问学者,得知李政道在美国加州工作得不愉快...

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是谁
编造了很多故事大骂了李政道一通;又例如,在杨振宁的父亲去世后,发表否定杨振宁的父亲在李政道面前讲过的话:“是振宁不对,振宁对不起你”,但是杨振宁没有想到,同时在场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位主任并没有去世,这位主任出来证明了这个讲话。

诺贝尔物理奖中国有几个
一个。中国只有杨振宁在1957年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物理领域的标杆奖项,评选非常严格,要想获得必须有突出的贡献。杨振宁当初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并加以证明,从而获得了该奖项,目前来说也是唯一一个。

杨振宁到底有哪些重大发现或者发明?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

杨振宁和李政道有哪些矛盾
例如,书中说“杨振宁看到李政道以后,对他的印象很好”(见《杨振宁传》201页,下同),“李政道……个性十分的随和”(200页),但是,杨振宁又说了带着侮辱性的话“李政道是上海人,有一些地方有一点像上海的小开”(207页)。 一方面杨振宁在书中自称为我的“兄长”(201页)、“大哥”(118页)、“长兄”(507页),...

杨振宁到底有哪些重大发现或者发明?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

杨振宁和李政道谁在物理领域的学术上贡献更大?
这里,我用了“愚蠢”这个词,是因为李政道和杨振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讲,都是我们无法企及的。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的名声日隆。20年前,在今天看来已是经典的论文中,杨振宁已经发现麦克斯韦关于电磁学的理论其实是一种精巧而又强大的被称为“定域规范不变性”对称理论的结果。杨...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的一生是怎样的?
吴健雄的实验证明杨振宁、李政道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后,轰动了整个物理学界,因而于1957年他们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克莱恩博士在授奖仪式上高度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两位物理学家由于对所谓宇称守恒定律作了精湛的研究,从而导致次原子粒子方面的重大发现……这两位获奖者所进行的研...

杨振宁究竟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的将名字写在李政道的前边,并出书丑化...

杨振宁对中国有贡献吗?
但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之后整个物理学界都在此理论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

魏都区17612419971: 请问李政道与杨振宁交恶细节?
尉迟浦碘佛: 例子很多:李政道主张建高能加速器,杨振宁反对;李政道主张重视基础科学,杨振宁力主搞应用科学;李政道创立特殊的考试办法帮助中国学子赴美留学,杨振宁就说是“丧权辱国”,等等.

魏都区17612419971: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吗 -
尉迟浦碘佛:[答案] 杨振宁和李政道一同或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后来两人在学术方面发生了矛盾,说白了就是因为学术成果的最后署名问题,从此两人不共戴天,分道扬镳

魏都区17612419971: 杨振宁和李政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
尉迟浦碘佛:[答案]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原因是迷雾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被后世学者铭记,他俩的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

魏都区17612419971: 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什么闹得翻脸? -
尉迟浦碘佛: 一、缘起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手原因是迷雾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

魏都区17612419971: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是怎样的?
尉迟浦碘佛: 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魏都区17612419971: 杨振宁和李政道去玩买车的事,为什么李说杨精于算计 -
尉迟浦碘佛: 他本来就这样的人 大家对杨的评价无非以下几条: 1.不忠:杨振宁在中美战争和对抗年代,毅然选择为美国服务,后来更是加入美国国籍,这是对国家不忠.要知道他上学可是花的国家经费,国立西南联大. 2.不孝: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此不能接受,发表声明与之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3.不义: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与合作者李政道反目为仇. 4.无耻: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结婚,违背公理良俗,涉嫌乱伦,根本就是个无耻之徒. 以上只供参考,如果真实,那么真的很恶心.

魏都区17612419971: 如何评价杨振宁、李政道的关系决裂? -
尉迟浦碘佛: 他们都肯定彼此在“宇称不守恒”上所做的工作,主要争论的焦点是谁首先发现的问题.我觉得两个人是合作关系,实在不应该计较这些,哪怕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这项的工作.事实上历史已经肯定了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这份荣誉属于一个团体.至于哪一个人在这里面的是举重若轻的,谁会跟他们计较?以其花那么多心思去“夺取”这根本不会令自己增添多少光彩的荣誉,不如坦然漠视,去开创一片新的空间.为什么两个人都要深感遗憾呢?就是从那以后,两个人都没有再创造出更伟大的成就!更可悲的是,两个人直到老了还是彼此埋怨对方,而且耿耿于怀……

魏都区17612419971: 杨振宁和李政道为什么分手?告诉我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就行
尉迟浦碘佛: “道不同不相为谋”,未取得成就时,为了获取共同利益,合作无间,取得成就后,由于利益的驱使,只能分手.

魏都区17612419971: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什么决裂?
尉迟浦碘佛: 两人开始了友好的竞赛.他们在大约两周内完成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这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两人在计算能力上不相上下,都做出了贡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