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朱熹在中国教育史上的突出贡献

作者&投稿:闾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熹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认为“天地之性”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文学著作 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认为“天地之性”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美学思想
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影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文学著作 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一是编著《四书集注》;二是提出自己的读书六条;三是培育众多人才;四是把人一生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


朱熹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他的学说很受后来的统治者欢迎,朱熹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收了许多弟子,还建造书院,朱熹当时建立的白鹿洞书院和修复的岳麓书院,如今都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宣讲古代的“四书”是学者必读的经典书籍,使得“四书”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后世的科考也必定从中选取考点。以上这两点在...

朱熹宋朝著名的什么什么集大成者其诗作有什么等?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

朱熹一生修复和创建了许多书院,其中在建阳的是哪两所?
朱熹的教育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具有道德修养、追求真理的人。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德”,即培养人的德行,其次是“亲民”,即培养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3、朱熹的影响力和地位 朱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教育史上...

朱熹有什么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1、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3、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4、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

朱熹的著作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虽然观点不同,却从此结为好友,使“鹅湖之会”在中国学术史上成为千古美谈。淳熙五年(1178年),宰相史浩推荐朱熹知南康军,朱熹屡辞不许,遂于次年赴任。到任不久,当地发生旱灾饥荒,他全力救灾,减轻了灾害的损失。还于任内倡导教育,重建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宋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

朱熹是个怎样的人 有人说他道貌岸然
提到朱熹这个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句古语。这句话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从而让我们对朱熹这个人产生了错觉。觉得他是一个封建腐朽思想的代表,压制人的思想,践踏人权的代表。但事实上怎么样,就需要去历史考证。以下所说都是取材于正史《宋史.朱熹列传》以及民间相传《中国古代艳史...

朱熹思想何时被奉为正统?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地位仅次于孔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

书院制·书院兴衰及其原因的研究·北宋初的著名书院
近世学者在古人研究基础上又有新见。盛朗西《中国书院制度》据《文献通考》和《玉海》称:“宋初海内大书院实有六:石鼓、白鹿、应天、嵩阳、岳麓、茅山是也。”陈东原《中国教育史》亦从盛说,称“宋初的书院,著名实有六个,皆起私人之创建”。陈登原《国史旧闻》中说:“所谓四大书院,毋宁为...

朱熹的思想是什么?朱熹的主张思想是什么
朱熹的思想是理学思想和格物致知论。思想主张如下:1、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2、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3、理在人身上就...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论朱熹在教育史上的贡献,是论述题,不是简答,越全越好~ -
中叔贴倍乐:[答案]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对我国古代做了哪些贡献? -
中叔贴倍乐:[答案] 朱熹是宋代儒学大家,他对儒学最大的“贡献”应该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注解了儒学的经典著作,他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对儒学客观的说是彻底的把儒学变成了统治者钳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的题目内容和答案就是全部要以朱熹...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的资料(50字) -
中叔贴倍乐: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住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的主要思想啥 -
中叔贴倍乐:[答案]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故乡 点击数:3245 文章录入:枫韵 ]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福建南平龙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巨星. 朱熹曾任秘阁修撰等职,广注典籍...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的身份. -
中叔贴倍乐: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諡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关于朱熹的资料 -
中叔贴倍乐: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的介绍 -
中叔贴倍乐:[答案] 朱熹(1130~1200) 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朱熹给人启迪的事迹? -
中叔贴倍乐: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

黑龙江省15126894786: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
中叔贴倍乐:[答案]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拥有正统地位 朱熹继承发展儒学为理学,主张格物致知,巩固儒学(唐朝佛道兴起,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为儒家经典作注,即后来八股文考试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