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日在对待西方近代文化、科技、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作者&投稿:谷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学习西方的态度有何不同~

日本学西方是全方位的,中国学西方几乎学的是西方士大夫以上阶层,对西方下层是不去深刻了解的,一直到今天,对西方世界的认识都是模糊地,看看本地的媒体就知道我们对西方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多么的没有量化。日本把西方当老师学,且深谙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中国把西方当神圣或妖怪去学,不是顶礼膜拜失去自我不敢超越,就是大家批评洗澡水孩子一起倒。

这个得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讲起,


一、相同点

1. 背景相同。两者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亚洲地区。经过1840、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53年美国军舰闯入日本浦贺港事件后,中日两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相继被打开,面临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日本农民日益贫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中下级武士因经济地位下降对现实非常不满,使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2. 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中国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日本明治维新以巩固天皇政权,殖产兴业,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

3. 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


二、不同点

l. 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地方掌握实权的总督和巡抚。掌握中央实权的慈禧太后在支持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犹豫徘徊,致使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后,由明治天皇掌权,二者形成合力,进行大刀阔斧、全方位的改革。

2. 具体措施不同。(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毫无建树,根本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建立新的体制。(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民用企业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官办企业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机构为封建衙门式管理。大权操在封建官僚手里,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则垄断了某些行业,且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出国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 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幕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障碍。

4. 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

5. 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制度,最终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


启示


它对于当今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也有着借鉴意义。
其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现代化的各层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没有政治现代化做保证,单纯技术层面的现代化终归要失败。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急于经济现代化,而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政治现代化,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没有同步进行,从而丧失了机遇。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其二,认识推进政治现代化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政治改革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再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流血冲突。洋务派护“中体”而采“西学”,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变动,就遭到强烈反对,使洋务改革举步维艰。邓小平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也是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做出的重要决策”。所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又要保持稳定,维护大局。

日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是选择性的.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早期曾严厉禁止和打击基督教的传播,国家条理里甚至有检举传基督教可获奖励的条款.后来该条款虽然被取缔,但依然对基督教很排斥,直到二战结束.另外,日本对西方的马列主义也完全不接受的.传统文化信仰,汉字,茶道,和服,料理,个人道德和集体主义,忠君思想等依然深刻传承在日本普通百姓生活中.虽然二战失败,神道信仰依然是日本国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中国近代历史,由于从满清三百年文化殖民统治中过来,汉人长期作为三等公民被排斥在朝廷主流之外.到清末汉文化传承本身已奄奄一息.甚至大幅倒退,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已降到零.中华文化的极端虚无主义思潮泛滥,加上西方列强在多次对中华发动战争后发现中国无法用武力征服(尤其如义和团运动让洋人发现简单武力对付中国是无用的),改为文化殖民的方式,培养中国人内部的所谓"革新派,海龟派"假洋鬼子"开始,并通过所谓"学术交流","学术历史文化研究"等,对中华文化泼污批判否定,忽悠中华自残,不断打击中华自信心,在破坏中华自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输入种种来自西方的病毒和垃圾,并忽悠操控中国人自己掀起一次次的文化运动,文化革命,自残自宫.到文革结束为止的中国,自己的传统服装早已丢失,儒家释家道家,传统文化早已被彻底铲除,道德已经不知为何物.之前极左时期甚至有人想消灭汉字改为拼音字母代替...中国人现在是世界上最不了解最彻底丢失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你看看全世界,有哪个民族连自己的服装都彻底抛弃的?无论欧洲,阿拉伯,印度,日本..对西方的一切,无论好坏,近代中国都全盘接受...西方任何淘汰的消不了的垃圾产品和所谓"新事物",在近代中国这些假洋鬼子败家子这里都能迅速"被"流行.

楼上的“侵略”二字值得玩味。
西方文明在文艺复兴后,资产阶级兴起。取代了封建帝国主义,把“人”从封建君主和宗教势力的压迫下解放了出来。从而大大激发了生产力的进步。在资产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西方社会主流后,西方社会无论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都领先东方的封建帝国主义。
于是,在西方文明强势的崛起后,势必会对落后保守的封建帝国主义形成压迫和冲撞。在撞击中,那些本土文化保守性不太强势的国家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如日本等。但在中国,由于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文化一贯性造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性非常顽强。所以,以资本主义为主流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撞就更激烈而且残酷。中国文化很难诞生资本主义也很难接受资本主义。以儒家为首的中国农奴伪封建文化一只就排斥先天就以自由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更别说资本主义后续的平等博爱的可能动摇这种奴隶封建主义根基的思想了。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在中国有苗头,就被掐死在襁褓里。而到了清末那也不是主动产生资本主义。本土的资本主义不如说是官僚经济主义。所以,和日本比起来。中国的的文化土壤里更缺少产生资本主义的因子。而日本的封建主义其实是弱化的,从战国到幕府,到明治时代,都是松散的封建。但因为是个岛国,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凝聚性。当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传到日本后,很快的就被泥团一样的日本文化吸收。而中国却是顽石一块。

我补充几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与日本的处理是不同的。由于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是自成一体的,所有文化向心力比较大。而日本作为次文明国家以吸收别国文明来发展,所以接受新思想的比较快。
但由于中国被满人与西方列强羞辱数百年,所以近代的思想界就对中国自己的文明优劣产生了疑问,以至于相当一批人认为中国要脱胎换骨的把旧思想统统消灭掉,才能真正复兴。文革就是其中最极端的例子,文革之后由于旧思想被冲击而新思想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就出现了西化的倾向。
不过还是那句话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向心力比较大,所以应该不会全面西化。

当西方文明以和平手段侵略时,中日2国都以蔑视的眼光对待西方文明。
当西方文明以战争手段侵略时,中国仍旧以蔑视的眼光对待西方,然而日本却睁大了眼镜的洞察西方文明,最后胆大的向西方学习,改变了贫穷落后的局面,而我们由于闭目塞听则在世界上更加的被边缘化了


关于中日在对待西方近代文化、科技、宗教等各个领域的不同态度的比较...
日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是选择性的.比如日本明治维新早期曾严厉禁止和打击基督教的传播,国家条理里甚至有检举传基督教可获奖励的条款.后来该条款虽然被取缔,但依然对基督教很排斥,直到二战结束.另外,日本对西方的马列主义也完全不接受的.传统文化信仰,汉字,茶道,和服,料理,个人道德和集体主义,忠君思想等...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文明的扩张各自做出了什么反应
而此时的中日两国面临同样的命运,在外面临西方侵略威胁,在内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两国统治者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由于改革的领导者、性质、内容等各方面的不同,能够跟上历史潮流的日本走上富强之路,

19世纪60年代中日俩国面对西方文明咄咄逼人的扩张 各自做出了怎样的反...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2、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比较:(1)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

在西方重压下,一八九五年前的中日两国分别作出了怎样不同的反应_百度知...
日本地理位置独特、面积小、人口少,有助于他们迅速传播和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有利于凝聚民族向心力,对外作出一致的回应;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不利于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内地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难以改变,不利于对外迅速作出一致的回应。

中日近代改革的比较
此外,大和民族面对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力促团结,结合成一股影响力远胜于传统守旧派的强大势力,也确立排除改革障碍的决心;加上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进行各方面学习(相对于洋务运动)的彻底性,并改变政治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最终使日本得以快速崛起。中国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所进行的戊戌变法,虽然...

结果两方面比较中日两国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而日本学习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由于中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尝试摸索中前进,而且我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发展起来相对缓慢。但日本学习美国的资本主义,那时美国已是世界上经济第一大国,所以日本少走了几十年的发展道路。

1840年以来中日学习西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态度不同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
洋务派急功近利,着急于经济现代化,而对自己有一定认识的政治现代化,缺乏实质性的举措,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没有同步进行,从而丧失了机遇。所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其二,认识推进政治现代化任务...

求老师解答: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
回答:(1)在保持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国家实现近代化转型。评价:有利于日本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科技及文化知识,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工业文明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近代化道路,并取得了重大成功;但也保留了封建忠君思想,对以后日本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2)原...

中日学习西方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关键 最基本 的 是 生产力 的 存在方式 中国集权国家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不发达 对外国缺乏交流的动力 而日本不同 日本社会政治势力复杂 加之农业经济的不稳定 造成 经济地区不平衡 在幕府的限制 下 很多自治藩都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而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 幕府对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 和对 农业经济的限制...

近代史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分析近代两国差异和当今两国关系趋势?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大化改新中的全盘中化,明治维新中的全盘引进西方文化,将西方先进技术引进国内产业,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国内天皇制相结合而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君主立宪制,使日本统一于以天皇为中心的统治阶级之下。一、改革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在改革前,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国内人民起义不断和...

乾安县19516238646: 19世纪近代面对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中日两国在认识上有何差别?这一差别对19世纪下半期两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慕平克塞: 认识那会有差别,关键是没有意识.

乾安县19516238646: 中日俄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与学习实践 -
慕平克塞: 中国与日本作为亚洲大国,在当今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面对外来的侵略,中日两国都历史性地选择了改革自强,分别实行“同光新政”与“明治...

乾安县19516238646: 中日分别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看法 -
慕平克塞: 咱们国家对传统文化已经不是很重视了,就算重视也只是嘴上功夫,不会再深入发展了,但是对外来文化很重视,而且会一味的膜拜和模仿.日本对传统的文化很重视,对外来文化也重视,但是他们能做到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不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我这不是说自己的国家什么,只是实话实说,我的同学在日本都深有体会

乾安县19516238646: 比较日本跟中国,对西方帝国主义和西方工业的反应.(Compare?
慕平克塞: 中国与日本现代化进程的比较 19世纪中日近代化几乎同时起步,但结局截然相反,原因主要有: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相对有利、中国的顽固势力强大而幕府势力...

乾安县19516238646: 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启示?? 要全面分析...谢谢....500字左右...跪谢 -
慕平克塞: 一 起步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这一阶段,主要是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政治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

乾安县19516238646: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
慕平克塞: 主要文化差异:第一,语言文字.目前日文中只有部分汉字且为繁体.第二,服装.目前日本人仍然注重在重大节日时穿着民族服装,而中国人少着汉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