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科举最年轻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谁?

作者&投稿:殷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的科举制度由来已久,其中科举中最年轻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哪些人?~

最年轻榜眼和探花不知道是谁,但是最年轻的状元是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

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
中国科举历史最年轻的进士之一:朱珪
最年轻的秀才:张居正,12岁中秀才
历史上连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孟宗献献。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黄观、商辂。
清:3人,王玉壁、钱檠、陈继昌

扩展资料:
科举
《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清代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无实了),又称为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生员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是廪膳生员,有一定名额,由政府提供津贴和生活日用的学员;其次是增广生员,也有一定名额,为候补廪膳生之属;新“入学”的称为附学生员,为增广生之预备。每年由学政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参考资料:科举制度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状元(殿试第一名)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探花(词语概念)_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榜眼_百度百科

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

中国科举历史最年轻的进士之一:朱珪

最年轻的秀才:张居正,12岁中秀才

历史上连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孟宗献献。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黄观、商辂。

清:3人,王玉壁、钱檠、陈继昌

扩展资料

科举制是如何排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各代表什么含义?

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普通的应试教育,从小学的素质教育,一直到大学的高等教育,考试一直存在着,那么在古代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考试的制度被称为是科举制。那么是谁开创了科举制的先河呢,我们就要聊到是武则天。

从唐朝的时候武则天时期就非常的重视科举,自唐朝一直到清朝末期科举制度一直存在。不变的是框架,变得只是其中考试的门类而已。

一般来说,科举制度首先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进行笔试,最后肯定要进行面试,那么面试在现代来讲是个很普通的词,但是在古代并不叫面试,而是叫殿试,殿试就是由皇帝作为主考官来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都是通过殿试来进行综合打分,因为笔试成绩都很优秀,那么就要看一看谁在面试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进而由皇帝选出优胜者。这一次考试会评选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类统称为是三鼎甲。

第一个名称“状元”的由来。在现代人们不管是大考小考都需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准考证,古代的人也不例外。但是那个时候不被称为是准考证,而是由考生自己向官府书写的一份名状。

等到考生科举制度的考试结束之后,考官会进行一个评分,然后把考生的试卷成绩和考生自己书写的名状进行对应,最后作为成绩的总排序,这样成绩和人就对上号儿了。

“榜眼”这个称呼,其实最开始并不是特地的指第二名,而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统称。第三名在以前可没有仅仅指“探花”。以前考试的成绩出来之后要张贴皇榜昭告天下,那么第一名状元就好像是我们过年的时候贴春联的横批一样写在这个榜的榜首。

最上方最中间的位置,那么第二名和第三名呢,就好像是左边和右边的对联儿一样写在左右两边,统称为是“榜眼”。通过“榜眼”这个字面意思,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榜眼”就好像是人的眼睛一样。所以呢,你看第二名和第三名在左右两边像人的眼睛一样,由此人们就说,“榜眼”是从这儿来的。

“探花”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指第三名,而是所有的考生在前几名里面考得比较好的就统称为是“探花”,他们考完之后呢,皇帝就会大大的赏赐,让他们骑马游街,或者是在皇宫的花园里面转悠转悠,赏一赏花,采采花,所以人们呢就把他们称为“探花”。

但是越往后发展,大家发现“探花”和“榜眼”分不清楚了,那不太好,所以还是第二名被称为“榜眼”第三名慢慢的就叫为了“探花”。一直到南宋末年,这三种称呼才被确定下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探花

百度百科-榜眼



历史上连中三元者共有15位。
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孟宗献献。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黄观、商辂。
清:3人,王玉壁、钱檠、陈继昌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
根据专家考证: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也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时只有17岁。宣宗皇帝大喜过望,设宴并赐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并赐锦衣一件以彰荣耀。
莫宣卿,幼家贫,父早丧,聪明勤奋。七岁便会吟诗,少年时即以“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莫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一诗闻名乡里。
也有其他两位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当时年龄都不满18岁
中国科举历史最年轻的进士之一:朱珪
最年轻的秀才:张居正,12岁中秀才
最年轻的举人:杨廷和,13岁中举人

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孟宗献献。
元:1人,王崇哲。
明:2人,黄观、商辂。
清:3人,王玉壁、钱檠、陈继昌

最年轻的榜眼应该是秦损,九个月的时候中的榜眼。

周瑜十三岁当都督,甘罗十二岁当宰相。


历史上科举最年轻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谁?
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中国科举历史最年轻的进士之一:朱珪 最年轻的秀才:张居正,12岁中秀才 历史上连中三元者共有15位。唐:2人,崔元翰、张又新 宋:6人,孙何、王曾、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金:1人,...

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状元,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七岁可赋诗?
莫宣卿是我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状元,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小被人视做白痴的,他到了六岁都不会讲话,可到了七岁便能够赋诗,后来高举状元,被传为佳话。莫宣卿是岭南人,岭南当时作为蛮夷之地,从隋炀帝开创了科举考试以来,250多年间从来没有出过科举状元。当地人更没有想到年仅17岁的莫宣卿...

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7岁能吟诗作对,17岁金榜题名
虽然莫宣卿不太出名,且仅有三首半诗留存于世,但他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两广第一个状元,在岭南文化史上有这不可忽视的地位。我17岁的时候还在读高中,而莫宣卿却在那个年纪就考中了状元,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你17岁在干吗呢?

历史上的状元有天才、有奇葩,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唐朝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唐宣宗钦点17岁的莫宣卿为新科状元。莫宣卿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同时也是两广地区首位状元,对岭南文化有着重大影响,有“广东第一状元”和“岭南第一状元”之称。4、最年老状元尹枢: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逾70的尹枢状元及第,是...

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是谁?大唐科举第一状头的孙伏伽
到武则天天授元年(六九○)首创殿试之例,对礼部的考试再行覆试,这才开始把按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状元之名,自始而起。从唐朝到清朝的一千三百年中,共开科考试七百四十五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六百五十三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出自大唐科举第一状头的孙伏伽...

盘点历史上的“状元之最”,都有哪些有趣的状元记录呢?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郓王,母懿肃贵妃王氏。赵楷遗传了宋徽宗的才华,天分很高。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他偷偷参加了科举考试。经过层层选拔,赵楷成功进入殿试,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可是发榜的时候,宋徽宗怕天下人说闲话,就把赵楷的名次...

知县出一上联:廿日小孩岂称大!神童的下联让知县无地自容
那么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仅仅17岁,也就是现如今上高中的年龄。此人名叫莫宣卿,同时他也是岭南地区第一状元。岭南地区就是现如今的两广地区。在历史上,莫宣卿的生平事迹记载并不多,反而是在莫宣卿的出生地以及生活的地方有很多流传。在古代的时候,两广地区是比较落后的,完全与现如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最有名的是谁?
清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张謇。·中国第一个敬畏甲骨文的学者—清光绪六年(1880)状元黄思永。·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三元”—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陈继昌。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清光绪 武状元姚大宁。清朝嘉庆年间的姚大宁,凭着一招“魁星踢斗”夺得武状元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

明朝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是谁,最后他做了什么官?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自从隋唐之后就一直是科举制度,到了明朝自然也不例外,那么每一年的科举所出的状元在当时都是人中龙凤,最终肯定是会成为高官的,可是大家关不关心在明朝时期最年轻的状元是谁呢?他最终又坐到了什么位置?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出名的文人,用尽一生也没有考取一...

古代的状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溆浦县13748044208: 科举制下的“三甲”是什么? -
锁畅儿童:[答案] 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时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1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

溆浦县13748044208: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 -
锁畅儿童: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

溆浦县13748044208: 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又称什么 -
锁畅儿童: 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又称什么探花. 原来,探花一词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活动有关.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喜庆之余,会相约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叫做杏园探花宴.此时是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时,红杏遂被称为及第花.新科...

溆浦县13748044208: “探花郎”是什么意思? -
锁畅儿童: 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探花郎应该是第三名的小伙伴的意思.

溆浦县13748044208: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
锁畅儿童: 古代科举功名顺序是: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溆浦县13748044208: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什么 -
锁畅儿童: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溆浦县13748044208: 中国古代科考的状元、榜眼、探花有什么出处? -
锁畅儿童: 状元(状元)1.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

溆浦县13748044208: 状元榜眼探花十大顺序是怎样的?
锁畅儿童: 第—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传胪不只有第四名这么叫,二甲第一名叫传胪,三甲第—名也叫传胪.从第四名开始(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名额不定,这就是...

溆浦县13748044208: 状元,探花,榜眼是怎么来的啊 -
锁畅儿童: 1 状元、榜眼、探花的来历 【间介】高考中考尘埃落定,许多被冠以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的幸运儿脱颖而出.于是有人问,为什么科举制的第一名称为状元?这个词是怎样来的? 如果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算起,到清朝光绪三十...

溆浦县13748044208: 古代科举考试最后三名应该是怎么说的呢?或者古代有什么委婉表达最后三名的词语吗?前三名叫状元、榜眼、探花,最后三名应该怎么说呢? -
锁畅儿童:[答案] 状元、榜眼等等,这说明是最后一级考试:殿试. 殿试份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甲和三甲都是一大批人,不会像今天一样有分数上的定量考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