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怎样写商鞅三见秦孝公的故事

作者&投稿:徵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商鞅看到秦国的求贤令以及之前的境遇,终于下定决心要去秦国谋一番大业。
经过三个月遍访秦国的穷乡僻壤之后,他通过秦孝公身边的景监,第一次面见了秦孝公。
秦孝公以大礼待见,没成想商鞅高谈阔论尧舜的治国之道,说白了就是“仁治”,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这种治国之道早就没用了。
秦孝公没等商鞅说完,就中断了会谈,匆匆离去。第一次会面除了商鞅,其他人都是失望至极。
二见:再谈王道
作为中间人的景监,因为第一次会面的尴尬场面,让他郁闷至极,但是商鞅却再次请求他安排和秦公的第二次会面。
处于之前建立的信任,景监再次帮商鞅约定了第二次和秦公的会面。
结果,这一次,商鞅又说了一堆无用之道,比如儒家,道家的治国之道,跟个解说员似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兴秦之策,听得秦公最后说:先生若有精神,就去做别的事,治国一道,不谈也罢。
第二次会面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气的当时景监脸都绿了,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只有商鞅,乐开了怀!景监看不明白他的用意,直呼他是不是有毛病?!

三见:终谈霸道
虽然景监被气的不行,在商鞅的恳求下,他最后一次请求秦公再见一次商鞅。

秦孝公也是个好脾气啊,古往今来有哪个帝王有这般求贤若渴的好性子,足见他的真诚。

这一次,商鞅显露他的真才实学。

他和秦公的谈话都是抛砖引玉的环环相扣,商鞅一步步铺垫,终于确认秦公就是他要找的明君。

于是把他早早就准备好的《强秦九论》,秦孝公被商鞅的治国之道折服了,取消了原本的洗巡,打道回府,开始了几日几夜不眠不休的座谈会。

第一次见到秦孝公,商鞅言辞恳恳,孝公却昏昏欲睡,没听进商 鞅的一言半语。 事后,秦孝公责备景监,


秦惠王车裂商鞅的三见孝公
到秦国之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商鞅三见秦孝公,和他谈论了治国之道。在陈说了成霸业之道与强国之术后,秦孝公对商鞅已是非常的赏识了,他立即决定任用商鞅治理秦国。在商鞅与孝公讨论政事时,秦孝公虽然被商鞅提出的霸业之道所吸引,但心中不无疑虑,因为通过和商鞅的交谈,孝公知道要...

商鞅洽秦文言文答案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 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 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

读商鞅的故事有感
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酝酿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

秦孝公三次接见商鞅,为何最后选择霸道的治国思想
对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造成直接影响。句话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的秦帝国,没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改革,或许统一天下的就不是秦国了。其实当年商鞅去秦国见秦孝公的时候,前两次见面并没有打动秦孝公,直到第三次才获得秦孝公的赏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秦国颁布求贤令后,商鞅来到秦国,通过自己...

商鞅变法的故事150字左右
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酝酿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

秦孝公和商鞅谈了三次才重用他,他们都谈了哪些内容?
周朝也是经常使用这个方法来治理国家,特别是在西周的时候,使用这个方法也是延续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的统治。同时秦孝公的老祖宗们,也都是采取的这个王道治国来治理国家。虽然这个方法让秦孝公感到有些意思,但是这也不是他需要的方法。最后就是到了第三次,商鞅于是就拿出了最后霸道治国的方法,这个方法...

商鞅为何三见秦孝公才被录用?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商鞅从秦孝公兴趣全无的反应中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秦孝公想听的,不是帝道,也不是王道,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霸道”?于是,第三次面试,摸清了秦孝公心思的商鞅,这回有底气多了,张口就问:“当今天下四分五裂,犹如一盘散沙,主公想不想开疆扩土,让秦国坐大,成就霸业...

遇见之商鞅和秦孝公
于是,商鞅来了。商鞅是卫国人。学法家思想,钟情于以法治天下。他的到来,为秦国带来了改革的春风。可是人们习惯了穿旧鞋子,总担心新鞋子会硌脚。新法也一样,也同样受到了贵族阶层的抵制。怎样让新的法令尽快推行下去呢?商鞅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

商鞅简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史记》(三)——列传•商君(卫鞅)(1)商鞅在秦国变法
秦惠王即位后,商鞅被逼叛乱,最终事败被车裂灭族。 商君,卫国公室庶出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先祖原本姓姬。公孙鞅年少时喜欢刑名之学,曾在魏相公叔座府中做过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但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好公叔座患了场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探视他的病情,说:“公叔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国家社稷可...

福州市18469933064: 秦孝公善于纳谏的例子 -
频佳华适: 商鞅能在让秦孝公睡着和发火的情况下连续三次见他(第三次已经让他开心,第四次就不算了),这已经说明秦孝公能听宠臣景监的正言(不是听乱言.听乱言太容易了).然后商鞅要做什么秦孝公基本上都同意了.这也算是善于纳谏吧.相反的太子、公子虔、公孙贾等人也进谏反对新法,都被秦孝公拒绝了.善于分辨不好的谏言也是善于纳谏.

福州市18469933064: 商鞅其人其事? -
频佳华适: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卫鞅之“卫”即氏於国,商鞅之“商”即氏於居或氏於官,又“诸侯之子曰公...

福州市18469933064: 商鞅是怎样辅佐秦孝公的?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频佳华适: 商鞅对秦孝公的辅佐:1、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2、实行一系列变法:A、颁布法律,制定什伍连坐制度,轻罪用重刑.B、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法.D、...

福州市18469933064: 从商鞅三见秦孝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
频佳华适: 通过商鞅三见秦孝公,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劝说人,也是一门学问,要求我们察言观色,洞察所劝之人的心思.要想使人听从自己的见解,就要弄清楚别人在想什么,找到一个共同点,否则就会象商鞅前两次一样,无法打动打别人,别人也就不会接受我们的见解,同样,我们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就不会实现.

福州市18469933064: ...完成后面小题.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既死,公孙鞅闻... -
频佳华适:[答案] 1.B 2.D 3.D 4. ①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②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福州市18469933064: 哪一条措施为商鞅最后结局埋下伏笔? -
频佳华适: 杀鸡取卵急功近利商鞅为推行自己的政治变法和霸道主张,极端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年仅29岁.当时,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22岁,刚登基为王.《...

福州市18469933064: 翻译《史记商君列传》 从“公孙鞅乃随西入秦”到“遂灭商君之家 -
频佳华适: 翻译: 卫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

福州市18469933064: 请简要描述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
频佳华适: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

福州市18469933064: 卫鞅是怎样宴擒公子卬的?
频佳华适: 公元前341年5月,齐国大将田忌,奉齐宣王的命令,联合了宋国的军队,在魏 国的东侧,向魏国发起了进攻.这时的卫鞅也坚决果断地启奏秦孝公,要求出兵讨 伐魏国,...

福州市18469933064: 司马迁是怎样编写史记 -
频佳华适: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之后,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