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汝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诗句中“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唯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全诗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释义: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

②尽:没有了。

③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④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释义:人一辈子能有一个真正的知己,也就足够了。),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风景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出处:《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赏析: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原文为:“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多次观察敬亭山,却仍然不厌倦。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敬亭山的深厚感情和喜爱。

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诗中的“两看相不厌”强调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以及他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欣赏山景的愉悦。“唯有敬亭山”则突显了敬亭山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传达了他对敬亭山的独特情怀。

根据诗句“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可以看出作者对敬亭山充满敬意和赞美之情。他不厌倦地多次观看敬亭山,表达了他对这座山的景色和魅力的欣赏和喜爱。以“唯有”开头,进一步强调了敬亭山在作者心中的独特地位,暗示作者对这座山的情感非同寻常。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心境开阔、情感豪迈的情感态度。

敬亭山是中国古代文人辞章中的一个著名景点和主题,同时也是许多诗人墨客倾诉情感的地方。敬亭山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诗意的意境而闻名。
在古代诗词中提及敬亭山的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该词以敬亭山作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并流露出对生命之美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之情。
因此,敬亭山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包括对壮丽自然的崇敬、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等。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产生沧桑、深思和追求更美好的心情。每位诗人对敬亭山的情感表达也可能有所不同,可以结合具体的诗词作品深入了解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


两看相不厌,唯有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释义:人一辈子能有一个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
解释: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诗表现出来的已不只是对敬亭山的无限钟爱,在诗人眼里,敬亭山完全人格化了,它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自己相看“不厌”的最亲密的朋友。诗人使用的是“只有”这样朴素无华的口语,却极有表现力,它以山之...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

两不厌的意思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问题五:相看两不厌的意思是什么?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看看原文,别想太多了。问题六:两看相不厌的意思 两看相不厌,只有敬亭山中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

德保县15066745479: 《独坐敬亭山》中作者只对敬亭山看不厌说明了什么 -
纪瑾百科: 说明了作者李白对敬亭山独特的喜爱之情

德保县15066745479: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点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纪瑾百科: 其实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只是在赞美敬亭山的美,更主要的是在赞美玉真公主.李白在京城遭奸佞谗言,被贬流放徽州,玉真公主为了追求李白从京城一直追到敬亭山,后来留恋敬亭山的美,便留在敬亭山修道,一直到死.也足以看得出她对李白的一片痴情!这首诗就是李白在惊闻玉真公主的死讯后为其所抒发的内心情感.

德保县15066745479: 独坐敬亭山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纪瑾百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无奈的情怀.但是这个孤独、寂寞并不是由敬亭山的清幽静寂而感发出来的,而是一种相对于人间繁华而遗世独立引发的寂寞悲凉(李白夙有用世之心,但终其一生难展抱负)的感怀.

德保县15066745479: 两看相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诗意是什么 -
纪瑾百科: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德保县15066745479: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诗意是什么? -
纪瑾百科: 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

德保县15066745479: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本诗描写了什么了,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了 -
纪瑾百科: 描写了天上高飞的鸟儿,万里的孤云和幽静秀丽的敬亭山.作者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

德保县15066745479: 独坐敬亭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纪瑾百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

德保县15066745479: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
纪瑾百科: 解释: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诗表现出来的已不只是对敬...

德保县15066745479: 宋词《独坐敬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
纪瑾百科: 展开全部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话用的修辞方法是( 拟人 ),这样写的好处是 (更加形象表现出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句中(相 )(两 )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 .只有两个字突出了诗人( 强烈喜爱)的感情 2、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在文中起(总领全文 )作用,与它首尾呼应的句子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德保县15066745479: 古诗独坐静亭山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纪瑾百科: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采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