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十万火急!!!

作者&投稿:道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爱莲说表达的是什么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者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与美学情趣,并把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花的自然特点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以莲的形象描写来表达自己。

一、作品出处

《周元公集》

二、原文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扩展资料:

周敦颐主要成就

一、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

“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在《太极图说》中,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

“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二、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周敦颐认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之教。

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十分重视儒学经典,始终将“诚”放在育人最显要的位置,反复阐述,在《通书》中“诚”字的出现就高达20次之多。

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特别注重启发原则。

三、社会政治思想

可以归纳为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

一是德治。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修圣德,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修而万民感化。重师道。周敦颐认为,使天下人从善而不为恶,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师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推礼乐。周敦颐认为:“礼,理也;乐,和也。”礼的实质在于理,“理”的本意在于治。

二是刑治。周敦颐的刑治思想体现在他的德刑观和慎刑观上。在周敦颐看来,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指出圣人以天道为法则,主要是以政养万民,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他主张“慎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敦颐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一共两段:

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因此,“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

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赋予了莲花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赋予了莲花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赋予了莲花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



以莲的形象描写来表达自己。

一、作品出处

《周元公集》

二、原文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扩展资料:

周敦颐主要成就

一、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

“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在《太极图说》中,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

“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二、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周敦颐认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之教。

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十分重视儒学经典,始终将“诚”放在育人最显要的位置,反复阐述,在《通书》中“诚”字的出现就高达20次之多。

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特别注重启发原则



帮你查了一下: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象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象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一共两段:

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fcfabbf0cccec3fdfc03233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fcfabbf0cccec3fdfc03233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fcfabbf0cccec3fdfc032330"/>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因此,“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爱莲说》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作用是开篇记叙引题,写世态炎凉;继而描写,突出形象;卒章议论,在于赞美。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志。

写作手法:一是巧用比喻,把菊花比为“隐士”,把牡丹比作“富贵人”,把莲花比喻成“君子”二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全文三次用菊花、牡丹衬托莲花。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慨叹世上没有几个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

《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描写莲花的: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赋予了莲花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赋予了莲花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赋予了莲花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7%88%B1%E8%8E%B2%E8%AF%B4/2196218?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爱莲说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十万火急!!!
以莲的形象描写来表达自己。一、作品出处 《周元公集》二、原文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什么是中心思想?主旨和中心思想是一个意思吗?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赞扬高洁伟岸、不同流合污,不趋炎附势,一身正气,坦坦荡荡的君子,而讽刺那些寻欢作乐,贪污腐败,巴结权贵的封建官僚,世俗之辈。此为中心思想。而主旨是以花喻人,赞美拥有君子气度的莲花,暗讽世俗官僚般的牡丹。此为主旨。而主题则是赞美莲花。《博弈圣经》中心思想的定义...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啊? 高手请进门`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

爱莲说的主要内容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原文如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爱莲说》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爱莲说》摄取了佛家思想的外壳,寄寓着理学的道德标准,其主旨,是为周敦颐心目中的“理君子”造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说君子处尘世,不蒙尘垢,修身洁行,不妖不媚。“中通外直”,是说君子不受“俗染”,“净虚动直”。“不蔓不枝”,是说君子不受“惑染”,不入歧途。...

爱莲说中点明中心主旨的语句是
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 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

爰莲说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莲花那种洁身自好的品质的喜爱。

《爰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喜爱莲花的思想感情,同时说明了作者对莲花的看法:君子应该身处污浊环境却不同流合污和君子应有庄重,质朴,不炫耀的品质。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莲说散文诗
一、莲说 一朵花拔高了绝不止人间天意。一朵花偶露池塘,也要三万颗星辰陪伴。花瓣上的姓氏无人猜透,你藕般出手,也斩不断紧密相连的??情丝。平日里没有惊雷,也无需闪电。只需村姑般冒出头来喊一声,十里八乡的少年就都赶来。还要对他们说: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心连着心,即使浮萍一样漂泊。也...

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十万火急!!! -
轩廖麦角: 帮你查了一下: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 -
轩廖麦角:[答案] 作本文主要讲了:陆地上有很多花,可“我”只喜欢莲花的事.赞扬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啊?高手请进门` -
轩廖麦角:[答案]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
轩廖麦角:[答案] 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对贪慕名利,追名逐利的否定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人物思想情趣以及中心思想 -
轩廖麦角: 人物思想情趣:周敦颐把自己比作荷花,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与修养 中心思想:周敦颐赞扬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主要内容主要的 -
轩廖麦角:[答案]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 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中心思想?
轩廖麦角:赞扬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得品质,也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黄陵县17686201738: <陋室铭>与<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分别是啥?
轩廖麦角: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世俗,乐于淡泊的人生情趣和昂扬炽烈的进取精神,以及孤介不阿,清峻高洁的思想品位,被世人争相传诵. 《爱莲说》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黄陵县17686201738: 《两小儿辩日》的写作手法?《爱莲说》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
轩廖麦角: 两小儿辩日: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爱莲说:我们不能和黑暗同流合污,就是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作手法:将菊花和牡丹于莲花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洁身自好!

黄陵县17686201738: 爱莲说的重点 -
轩廖麦角: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