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动词连用

作者&投稿:訾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初中文言文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2. 文言文名词作动词的例句能愿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③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⑤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子侍坐》)②皆白衣冠。

以送之.(《荆轲刺秦王》)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顺流而东也.(《赤壁赋》)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 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用于形容有治理 天下的经世之才.。

3. 文言文里名词作动词,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

两种情况都有(下面解释中最后一条)。下面是名词作动词的具体情况,会对你有帮助的: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4. 意动词文言文举10个例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友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者)

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当做什么

6: 或时睡顿,则杖之。——《废弈向学》

杖:名词的意动用法,用杖子打

7: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8: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9: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

10: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

5. 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只找到这些




文言文动词连用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动词(或动宾词组)作状语》古汉语基础
文言文里的动词可以充当状语直接与谓语动词连用,而不必像现代汉语那样在二者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着”。例如《过秦论》里说“从散约败”之后,六国“争割地而赂秦”。意思是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但是,状语“争”可与动词“割”直接结合,它们之间未使用结构助词。也许有人会问两个动词连用,不也常常表示...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定义和例子各一个.
简析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

文言文阅读中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活用做一般动词,什么时候作状语_百度知 ...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一、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 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 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并列关系...

文言文动词宾语的句子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

名词加介词作动词文言文
1. 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驴不胜怒,蹄之。【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

俩个名词连用,如不构成并列或修饰关系,则必有一个活用文言文的句子是...
在文言文中,两个名词连用,如不构成并列或修饰关系的话,则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或主谓关系。举例:1、前一个名词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a、使动用法。如:“生死而肉骨也。”其中,“肉骨”的“肉”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骨头生出肉来。b、意动用法。如:“幕天席地...

文言文词性活用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如题
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

文言文的的几种用法
1. 文言文中“以”的几种用法 “以”字用法归纳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

日语的动词连用形到底是什么意思。
日语的动词连用形是属于动词的活用形。用来表示中顿或后接其他成分。动词按活用规律可以分为【五段活用动词】、【一段活用动词】、【サ行变格活用动词】、【カ行变格活用动词】。1、【一段活用动词】:都是以「る」结尾,并且「る」前面的假名是在「イ」或「エ」段上。比如食べる、起きる等...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名词作动词的例句能愿动词 -
钟离淑凯莱:[答案]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邓州市13521692814: 古汉语中 两个动词连用其中一个要活用为什么词? -
钟离淑凯莱: 名词、这是文言文经常的用法.当两个动词连用,根据主谓宾,不可能有两个谓语,所以必定有一个是名词来充当宾语,但必须是后面的那个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做名词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阅读中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活用做一般动词,什么时候作状语 -
钟离淑凯莱:[答案]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规律 一、 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 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 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

邓州市13521692814: 语文 古文 能愿动词+动词 这个结构 举个例(用高二学过的古文) -
钟离淑凯莱: 因为我不知道现今高二以下学过哪些古文,不能具体说某一篇,但,古文中所谓“能愿动词+动词”这样的结构比比皆是.如:“愿为之”、“欲往”、“善言(会说话)”、“可摘星”等等.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 -
钟离淑凯莱: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

邓州市13521692814: 给我一份高中所有要掌握的文言虚词和古文词性用法 -
钟离淑凯莱:[答案] 十八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其还有一些和其他的词连用的现象.如而已,而后,而况,既而,...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中:名词动用的都有哪些字?
钟离淑凯莱: 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必有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天下缟素,今日量也.(缟素活用为动词,意为“穿丧服”)②函梁君臣之首(函活用为动词, 意为“用木匣子装着”) 2、名词后面带...

邓州市13521692814: 《送东阳马生序》整理通假字名词作状语的词名词作动词的词之、而、诸 用法整理 -
钟离淑凯莱:[答案]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 “生以乡人子谒余”,“以”是介词,“凭借……身份”. 2.假借、叩问 文言文中常常有同义词语连用的情况,就是两个意义相...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形容词、作动词有哪些? -
钟离淑凯莱: 文言中常见动词有: 能、欲、得、可、足、宜、应、肯 形容词:夷近、险远、穷尽名词做动词 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2.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 3.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 4.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 5.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 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 6.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邓州市13521692814: 文言文翻译时一个句子是否可以有两个动词 -
钟离淑凯莱: 兼语句、连动句都可以. 兼语句如有”使、令、请、派、让“的句子. 连动句就是前后两个动作按时间顺序发生或者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目的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