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剔银灯》赏析原文

作者&投稿:景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国志》,不禁笑话起曹操、孙权、刘备来。他们用尽权谋机巧,不过是枉费心力,只闹了个天下鼎足三分的局面。与其像这样瞎折腾,还不如什么也别干,索性和刘伶一块儿喝他个醺醺大醉呢。下片则化用了白居易《狂歌词》的诗意,人生一世,总没有活到一百岁的。小的时候不懂事,老了又衰弱不堪。只有中间一点点青年时代最可宝贵,怎忍心用来追求功名利禄呢!就算作到了一品大官、百万富翁,难辞白发老年将至的命运!全篇纯用口语写成,笔调很诙谐,似乎是 *** 裸宣扬消极无为的历史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一派颓废情绪。实际上它是词人因政治改革徒劳无功而极度苦闷之心境的一个雪泥鸿爪式的记录。胸中块垒难去,故须用酒浇之。愤激之际,酒酣耳热,对老友发牢骚、说醉话,颇有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难言况味。

  这是一首很另类的词作,尤其是出自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笔下,更让人颇感意外。本词几乎全用白话写成,文字通俗易懂。上阕主要是说,昨夜读《三国志》,笑话曹操孙权刘备等三国英雄,他们机关算尽,枉费了一世心血,只落得个天下鼎足三分的结果。与其这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像刘伶那样沉迷在醉乡里闲适自在。下阕更是消极。人生一世,都没有超过一百岁的。小的时候糊里糊涂,老了又衰弱无用。只有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最可宝贵,怎能忍心耗尽来它追逐功名利禄呢?即使位极人臣或者腰缠万贯又能怎样,能不让白发爬上你的额头吗?

  全词笔调清新活泼,似为戏言,读来却令人心情沉重。这是那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家范仲淹吗?这是不是宣扬消极无为、及时行乐的颓废人生观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吧。

  词人一生,无论在地方抑或在朝廷任职,即便做到执政大臣,都敢于指斥时弊,为民请命,追求“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无愧于天下”。但这样一位仁人志士,却屡遭打击陷害,几度被排挤出京。庆历三年(1043),词人回朝当上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应诏上《十事疏》,主持新政,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改革。仲淹殚精竭虑,一心想革新朝政,富国强兵,。可惜,由于仁宗皇帝的始从终弃,守旧势力的顽固强大,祖宗家法的掣肘限制,导致了庆历新政功败垂成。词人于庆历四年再次被排挤出京,受命宣抚河东、陕西。从黄叶飘零的萧瑟秋天一直到白雪皑皑的冬季,先后行经交通不便,备极艰辛的极边地区。就在仲淹勖勉王室、艰难跋涉之际,王拱辰等守旧势力策划了“奏邸之狱”,将苏舜钦等改革派新进英锐“一网打尽”,矛头直指时相杜衍和参知政事范仲淹。不得已,仲淹自请罢执政,,庆历五年,又被罢免了原兼任的四路帅臣,仅以给事中的身份改知邓州。试想,仲淹舍身为国,孜孜以求,一身正气,却不被理解,反而迭遭小人排挤打击,能不委屈,能不寒心吗?

  本词副题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为什么要向欧阳修倾吐衷肠呢?原来欧阳修早就是范仲淹政治上的知音。仁宗时“景佑党争”,欧阳修就坚定的站在范仲淹一边。时以吏部员外郎任开封府的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权相吕夷简擅权市恩,便向仁宗上《百官图》,又上《帝王好尚论》等四论,批评朝政。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权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将仲淹贬黜出京,当时余靖等正直朝臣上疏替范仲淹申辩,而谏官高若讷却讨好吕夷简,说范应当贬官。欧阳修痛恨谏官高若讷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竟不分是非,行为卑鄙,于是写了《与高司谏书》,斥其一味迎合权相是落井下石,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欧阳修也因此被贬夷陵。政治上的风雨磨难,高尚人格的互相吸引,革新朝政的共同追求,使范欧二人最终成为相濡以沫的盟友。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新政,反对者攻击改革派引用朋党。此时已奉调回京的欧阳修任谏官,为了回击反对派的无端指责,支持庆历新政,又写下了着名的《朋党论》。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同仇敌忾。

  本词大约写于这几年二人在朝共事同受打击之时。新政失败,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情,使他们自然产生相似的感受。弄清了这一点,再来读这首词,我们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它是词人因毕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极度失望、苦闷乃至沮丧的反映。在心头郁积已久的愤懑总得找个宣泄的出口吧?于是,愤激之时,酒酣耳热,对着同遭厄运的老朋友发发牢骚,说说醉话,有何不可?

  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这首词固然宣泄了词人的愤懑,但也折射出了他内心时不我待的焦灼。这与李白那首着名的《将进酒》何其相似乃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八年仍未找到出路,于是在此诗中借题发挥,尽情倾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李白的恃酒放旷并不说明他就此沉沦,即便是这首诗亦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其自信!但人生苦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现实无情徒唤奈何。范仲淹同样如此,“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能够干一番大事的年华太少了,哪里禁得起几番蹉跎?于是,借酒浇愁,抒发其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就很自然了。

  从思想上来说,范仲淹的这种感情是有其深刻渊源的。儒家的积极用世是其思想主流,不仅如此,他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这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其作品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而老庄清净无为、随遇而安的思想也是他迭遭打击时能够舒缓压力的精神避难所。在这点上,李、范二人是相似的。再说,在当时,文人们普遍认为词是娱情遣兴的“小道”、“末技”,范仲淹有时亦未能例外,与老朋友一起喝酒聊天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应该说,这几句亦真亦幻的牢骚话倒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本色,使得他可亲可近。

  当然,范仲淹身处逆境,失意惆怅乃至发牢骚,并不意味着他永久的消沉。庆历六年,贬谪到邓州,摆脱了朝党纷争,暂时卸去了烦琐的朝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度过了三年难得的惬意时光,他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始终把关怀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赢得了邓州人民的衷心爱戴。同时,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 *** ,千古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着名诗文都写于此时。这表明,范仲淹已经走出了苦闷、沮丧的阴影,已经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是他毕生的追求。这才是立体的、全面的范仲淹。

整理:zhl201608




范仲淹《剔银灯》赏析原文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上片大意是,昨天夜里读《三国志》,不禁笑话起曹...

范仲淹读书阅读答案
范仲淹心高气大,在一首词作《剔银灯》中言:“用尽心机,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以此来嘲曹操、刘备、孙权几人,不过大约也含自嘲之意,言自己战功不显,仕途不畅。仲淹词因为骨力苍劲,清味醇人,在北宋所以为高,使得晏几道、欧阳修都不再以《御街行》词牌作词。虽然仲淹词受到以后历代词家称赞,但由于篇目有限,...

范仲淹的词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 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 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 “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 风景异”,“塞下...

范仲淹的作品风格
1、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名篇《岳阳楼记》,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2、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

范仲淹劝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词有:《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散文有:《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执政书》《严先生祠堂记》《上攻守二策状》《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邠州建学记》。

范仲淹有哪些著名的诗句?
范仲淹的诗词 《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 · 宋代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

范仲淹的作品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

范仲淹少年故事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常常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p> ...

范仲淹的生平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和《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两词,读史、咏风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格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变的一个过程。范仲淹的艳情之作(《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圆香...

范仲淹劝学文言文
词有:《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散文有:《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执政书》《严先生祠堂记》《上攻守二策状》《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邠州建学记》。

琼结县17572548703: 范仲淹《剔银灯》全文 -
汪俘尤卓: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xín)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ái)、老成尪(wāng)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琼结县17572548703: 范仲淹的剔银灯上阙是如何评论三国英雄的?
汪俘尤卓: 先看原文: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xín)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ái)、老成尪(wāng)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

琼结县17572548703: 范仲淹的词 剔银灯 ? -
汪俘尤卓: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sg

琼结县17572548703: 古文《范仲淹》翻译 -
汪俘尤卓: 版本一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

琼结县17572548703: 老公姓崔,我姓高 宝宝今年腊月十五出生请大家帮忙取个好名字 -
汪俘尤卓: 崔浩学: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

琼结县17572548703: 笑剔银灯上小楼是什么意思 -
汪俘尤卓: 仅就字面意思而言,是说一美人笑意盈盈,把银灯拨的更亮,上了阁楼. 原文出自《客中闲集》舒芬(明代)—— 为爱宜春令出游,风光犹胜小梁州. 黄莺儿唱今朝事,香柳娘牵旧日愁. 三捣鼓催花下酒,一江风送渡头舟. 嗟予沉醉东风里,笑剔银灯上小楼. 这诗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九个曲牌名入诗——宜春令、小梁州、黄莺儿、香柳娘、三捣鼓、一江风、沉醉东风、剔银灯、上小楼.作者巧妙地把这么多曲牌名集合在一起,足见功力不凡.但如果合一起来看最后一句,似乎上小楼的不见得是美人了.

琼结县17572548703: 古诗苏幕遮的诗句是什么? -
汪俘尤卓: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

琼结县17572548703: 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下一句 -
汪俘尤卓: 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下一句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译文: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感到昏沉疲倦,就用凉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读...

琼结县17572548703: 八年级下岳阳楼记课文下面注释 -
汪俘尤卓: (1)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2009年版).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开元年间,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名曰“岳阳楼”.范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