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郑国仲离家18年,1947年返乡探亲时,老母亲:长官您找谁

作者&投稿:莘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果你离家很多年,你的父母还能认出你吗?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会不会出现父母认不出自己的事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如果父母真的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作为子女是什么感受呢?那大概是世间最大的无奈与心酸之一吧。

在1947年的湖北省黄安县( 今红安县 )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担任中野三纵副司令的 郑国仲 zhòng ) 将军因为早年参加红军,此后一直没有机会回家,如今好不容易抽空回了趟家。

他走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村庄,凭着遥远的记忆走到了一家破旧的房子面前,门口有一位穿着破烂不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老太太看着眼前这个穿军装的男人,心里有些胆怯。她并不识字,也不知道这是解放军的军装,只是本能的对穿军装的人有点恐惧。

她弱弱地问了句:“ 长官您找谁?

这个老太太就是开国少将郑国仲的亲生母亲!

为何母亲却认不出儿子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都要从1929年的那个春天说起。

1913年,虽然腐朽的清王朝已经覆灭,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底层百姓的日子没有丝毫的变化,依然生活在剥削、压迫之中。

湖北黄安县,位于大别山山麓,地少人多。这里的百姓生活的更加艰苦,连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

郑国仲1913年就出生在黄安县七里坪郑家塘茅屋岗,作为家里面的长子,全家很是开心。但是没多久,家里第二个儿子降生了,家里四口人的粮食来源,靠的就是家中那不到一亩的地。

在这样的家庭,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尽管一家人辛苦耕作,可还是填不饱四个人的肚子。

郑国仲少年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对于上学,那更是想都不用想,家里这个样子怎么可能上得起学?小时候的他,过早就帮着家里承担了生活的压力,也更能明白穷苦人生活的不易。

10岁那年,他被送去学裁缝,家里希望他借此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们家的愿望,生活在那个苦难的 社会 ,大多数家庭吃饭都是问题。

对于做衣服,就算是过年也不见得有一件新的,都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普通的家庭几年都没有新衣服,他的生意可想而知。

在做了裁缝不久后,他又回到了家里干农活。看着家里贫苦的状况,他多么想改变这一切。

终于,机会来了!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

黄安县就是起义爆发的中心,很多的黄安儿女纷纷加入红军,打地主,为穷苦人做主。14岁的郑国仲也渐渐了解了红军,听说了“ 革命 ”二字,知道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他向往那个“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种 ”的 社会 。

他也想加入红军,可是他只有14岁,父母怎么也不同意。他只能羡慕地看着堂哥 郑国尚 加入红军,送他前往部队。

1929年初春的一天,郑国仲正在地里干农活,他突然见村子里几个年轻人偷偷摸摸的,四处张望,见没什么人就往村子外跑。他叫住了他们几个,问他们干嘛去?

那几个年轻人赶紧让他不要说话,跑过来悄悄地跟他说:“ 红军在那边村子招兵,我们几个打算去参加红军。

郑国仲一听,立马丢下锄头就说:“ 我也去!

他们几个就一起偷偷地往前跑,跑了没多远,郑国仲突然停下来。他想起自己还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就偷偷地跑去当红军,家里人肯定会担心的。

他又怕父母像之前那样不让他去,可参加红军毕竟是一件大事,这样自己不告而别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在一番思想斗争下,他一咬牙,一跺脚,下了决心。

他怀着深深地愧疚往家的方向鞠了一躬,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往前跑了。

郑国仲的母亲在家里做好了晚饭,正等着儿子回来吃饭,等了半天却还没见个人影,天都要黑了。父亲只好去地里找他,却只看见了一把锄头,这让父亲大惊失色。

回到村子里后,夫妇二人向邻居询问有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却发现村子里几户人家的孩子也都不见了,村子里顿时就乱了。

直到一个村民从外面回来才跟大家说:“ 我看到了你们的孩子,他们都去参加红军了。

郑国仲参加红军后,立刻就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因为当时黄安的国民党军队还比较强大,红军游击队只好在山区开展游击斗争。

国民党军队和一些地主武装对红军可谓是恨得牙痒痒,巴不得立刻剿灭,在这段时间内,红军的伤亡比较大,部队的减员也多,剩下来的人可以说都是在鬼门关捡了一条命。

面对这样惨烈的战况,郑国仲没有退缩,不仅一点也不畏惧,打的战斗越多,他越勇敢。

从1929年参加红军到1934年长征,由于他出色的表现,不仅在当兵的第一年就入了党,而且从一个新兵,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在红军开始长征前,他已经是红四方面军一位21岁的团长了。

1935年3月,为了给中央红军减轻压力,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后来红四方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郑国仲对长征的艰险有深刻的体会。他们三爬雪山、三过草地,这其中的困难以及牺牲非常人所能感受。

1936年,郑国仲胜利到达陕北,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他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面对日军在华北的蚕食,民族危机不断严重,可是 蒋介石 依然发动大军前来围剿红军,这让国人以及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都很痛心。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发动了西安事变。红军和国民党军队逐渐开始停火,展开谈判。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在华北抗日前线,郑国仲当时是在129师385旅769团担任营长,师长是 刘伯承 ,团长是 陈锡联 。一开始打仗,他们团就打了一个漂亮仗,那就是阳明堡战斗。

当时忻( xīn )口会战正在进行,为了策应国民党军,769团见日军飞机接连起飞,判断日军机场就在附近不远,于是决定炸毁敌军机场。

发现敌军在阳明堡停了几十架飞机后,陈锡联当即决定炸毁它。1937年8月19日夜,行动开始。

769团一个营主攻阳明堡机场,经过一小时的激战,炸毁了日军24架飞机和守备部队一百余人。

郑国仲率领部队负责阻击来增援的部队,战斗开始不久,代县的一个装甲车队就出发前来增援,被郑国仲狠狠地挡在前进道路上,不得前进一步。为部队打下阳明堡机场以及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参加了多次战役后,郑国仲得到升迁。1940年8月,时任769团团长的郑国仲在狮脑山战斗中与敌激战七个昼夜,堪称一次经典战役。

1940年,日军为了消灭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实行所谓的“ 囚笼战术 ”。 彭德怀、左权 经过商议决定发动一次大的战役,打破敌人的牢笼,于是也就有了百团大战。

在百团大战刚开始时,我军占领了正太铁路西段的咽喉之地——狮垴山。8月21日,日军开始进攻狮垴山,遭到我军打退。随后日军从阳泉出动了大批军队投入战斗,郑国仲率领769团与敌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中,日军出动20多架飞机,还灭绝人性的释放毒气弹,可是郑国仲部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至26日,日军增加到1500多人,可日军还是没有占到便宜。

为了避免与敌纠缠,发生不利情况,郑国仲率领769团当晚撤出战斗。这一仗,歼灭敌人400余人,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胜利立下了首功。

八路军总部和129师的首长对这一仗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把捷报连续四天向全国通报,介绍了狮脑山战斗的情况。彭德怀还说道:“ 守卫狮脑山的部队非常的英勇顽强!

1940年10月初,百团大战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了,第一、第二阶段都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胜利。日军的交通线受到了极大地破坏,碉堡也被我军摧毁了不少,人员损失惨重。

按照日军以往的惯例,一旦遭到失败,一定会开始报复。要是失败得越惨,报复得也就越严重。彭德怀自然明白这一点,在第二阶段基本结束之后,他就命令部队开始休整,总结之前作战的经验。

日军的报复随后就展开,1940年10月6日起,日军调集了数万人开始进行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气急败坏的日军下令实行“ 三光政策 ”,即杀光、抢光、烧光。

到了一个村子,不仅见人就杀,还抢光居民家里的所有东西,能吃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破坏,居民的房子全部烧掉,因此,在当时有很多的村子被整个毁掉。日军此举就是想让八路军得不到老百姓的援助,成为一支孤军。

八路军见日军如此丧心病狂,决定再次展开反击,为那些死难的乡亲们报仇。10月19日,彭德怀下达了第三阶段“ 反扫荡 ”的命令。

彭德怀在战场巡视期间,见一个又一个原来富庶祥和的村子变成了一片焦土,内心痛苦不堪。他决定一定要打出几个胜仗,灭掉日军的威风。

于是也就有了关家坳战斗。

当时,日军冈崎大队约500人在根据地乱闯,竟然发现了我军的黄崖洞兵工厂。这个兵工厂是为我军生产了大量的弹药,重要性不言而喻。

彭德怀急忙命令386旅前去支援,这支部队见我军大批部队前来支援,立刻就开始逃窜,逃到了关家垴附近。

彭德怀立即下令消灭这一股部队,周围的部队立即开始对这股日军进行包围。郑国仲的团也是主攻的部队之一。

关家垴的地形比较复杂,那时一块高高的山岗,北面是悬崖,东西也是陡坡,只有南边可以作为进攻的方向。这样的地形可以说是易守难攻,日军在上面布置了重火力,同时周围还有其他的日军前来增援,因此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

郑国仲负责率领769团从西北面发起进攻,这一面是一个接近20米的陡崖,他们借助一些攀爬工具向上时,被日军发现,一时被压制在壕沟处。由于地形狭窄,后续部队也无法进攻。

后来还是129师师长刘伯承发现了克敌制胜的方法,他通过望远镜发现了那一块地质似乎比较疏松。

他问郑国仲:“ 那一块壕沟的斜坡是土质的吗?

郑国仲回答:“ 是黄土坎。

刘伯承想了一会,灵机一动,说道:“ 挖暗道,通上去!

郑国仲仿佛一下开窍,拍一下大腿,说道:“ 好办法!

随后,他就立即组织部队开始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另一面派人在壕沟下开挖暗道。就是靠着这个办法,才打下了阵地。

这一仗几乎歼灭冈崎大队,后来日军大批部队前来援助,八路军才不得不撤离战斗。

郑国仲在这些战役中不断成长起来,慢慢成为一个铁血战将。

郑国仲的一生大大小小参加了不下百余场战斗,但是对他而言,最为凶险的还是1942年掩护八路军总部的十字岭突围。

在之前的百团大战以及反扫荡的战斗中,日军受到了沉重打击,对我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很是头疼,想要消灭我军。对于八路军的首长,他们更是想除掉,特别是彭德怀、左权等人。

1942年,华北最高司令长官 冈村宁次 命令手下制定一份消灭彭德怀以及八路军总部的计划,即“ C号作战计划 ”。这份计划就是要找到八路军的总部,然后予以打击,击毙彭德怀。

这个计划有一支名叫“ 益子挺进队 ”的部队,他们假扮成八路军,在根据地搜索八路军总部位置,经过一番探查,他们大致确定了一个方位。

随后日军就调集了几千人开始向八路军总部包围过来,情况十分危急。这个时候,八路军总部身边的兵力很单薄,大部分的兵力都分散开了。

总部的身边除了一些警卫部队,就只有郑国仲的769团。此时的总部,不仅有彭德怀、左权、 罗瑞卿 等八路军的重要首长,还有 杨秀峰 等知名人士。如果突围的话,一旦遭到日军包围,有一个人牺牲也是不得了的,所以突围的压力很大。

彭德怀和左权面对这样的情况,紧急开会讨论,最后一致决定,趁着敌人现在分几路包围过来,从包围的间隙中冲出去。

而掩护总部首长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郑国仲的肩上,彭德怀找到郑国仲给他下达了掩护的任务。郑国仲当即表态:“ 保证完成任务!我769 团一定掩护总部安全突围,就是拼到了最后一个人也不屈服。

郑国仲根据左权制定的转移路线,首先率领部队占领了战略要地十字岭。十字岭位于河北省涉县和山西省辽县交界处,因为形状像一个“ ”字而得名。这里的地形十分险要,占领这个位置能让我军进退自如。

日军自然也明白这个位置的重要性,立即派遣大批军队前来围攻,还派出飞机轮番轰炸,郑国仲率领部队死死扛住敌人的进攻,成功掩护总部突围。但不幸的是,在突围过程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掩护部队时中炮牺牲。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 少小离家老大回 ”,如今这也符合郑国仲的遭遇。

1947年,刘邓大军率领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部队一路南下,已经是中野三纵副司令员的郑国仲看着离家越来越近,不禁想抽空回家看看。

在部队离黄安很近时,郑国仲向部队首长请了一个假,表示自己速去速回,首长理解他的心情,批准了他的假。

郑国仲飞马跑在乡间的小道上,看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听着耳边传来的小鸟叫声,这一切仿佛都那么的不真实。

想着自己1929年16岁离家参加红军,到如今已经18年了,自己也从少年变成了中年。自己这些年一直没有家里人的消息,越往家的方向走,心中越多了一分胆怯。

他不知道家里父母怎么样了?他们会不会责怪自己当年没说一声就离家从军?这么多年的战乱,他们是不是还在村子里,又或者已经……

这些问题困扰着郑国仲,他不愿再去想,只想着先赶紧回去看看,不自觉地再抽了马一鞭。

当他赶到老家七里坪郑家塘茅屋岗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看着这个离开了18年的村子,变化已经很大了,郑国仲的心里五味杂陈。

他凭着以前的记忆,在一排房子间走来走去,慢慢走到了一间破旧的屋子前,他停了下来。

这个屋子外面坐着一位穿着破旧衣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见村子里来了一个牵着马、穿着军装、腰间装着枪的一个当兵的,看着还是个不小的官,她出于恐惧本能的往后退了几步。

郑国仲望了一眼这个老太太,感觉没什么印象。 此刻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 父母还在不在呢?

他把马栓在附近,来到这个房子面前,慢慢向这个老太太走去,准备问一下这个老太太了解一下情况。

老太太见这个当兵的大官向自己走来,有点胆怯地问道:“ 长官您找谁?

这一问戳中了郑国仲的心事,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郑国仲走进屋里,见里面有一位老伯正在低头烤火。这个老伯见一个穿军装的走进来,客气地打着招呼,心里也存着一丝的戒备。

借着火苗,郑国仲见这个老伯好像有几分熟悉,可是这个老人和父亲的身材相差有点大。他和这位老伯攀谈起来,询问村子的情况,以及他们在这住了多久之类的问题。

他没有一眼认出这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同样也没有认出他来。

郑国仲将自己以前是这个村子的人,以及参加红军的经历告诉了这个老伯。 当他说出自己以前的小名,这个老伯激动地一下站了起来,双手抓着他的肩膀,眼睛里含着泪,叫了句:“ 儿啊! ”

听到这句话,郑国仲一下没缓过来,母亲听到这句话赶紧从门口走了进来。郑国仲再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老人,“ 扑通一声 ”就跪了下来,叫了句:“ 爹!娘!儿子回来了 !”

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场面十分感人。三人情绪平复下来后,郑国仲将当年自己不告而别参加红军,到现在已经是解放军副司令的事大致讲了一遍。

二位老人听得喜极而泣,既心疼儿子这些年当兵打仗吃的苦、受的伤,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郑国仲在家待了一两天就又回到了部队,临行前他把自己随身带的补贴都交给了父母,还对父母说:“ 爹,娘。等到解放了,我一定回来接你们,让你们好好享福。

郑国仲此后就跟随着刘伯承、 邓小平 一路打仗,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在建国后,他奉命在青岛组建海军基地,他克服了从陆军到海军的转换困难,学习海军的专业知识。 1955年,郑国仲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在1959年, 朱德 董必武 视察葫芦岛海军基地时,对郑国仲称赞有加,说他有作为、不简单。

1992年1月11日,郑国仲将军走完了他79年的人生旅程。 他这一生跟随党,忠于党,革命信仰坚定,是一个有着60多年的老党员。

谨以此文献给作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将军们!




开国少将郑国仲离家18年,1947年返乡探亲时,老母亲:长官您找谁_百度知...
郑国仲负责率领769团从西北面发起进攻,这一面是一个接近20米的陡崖,他们借助一些攀爬工具向上时,被日军发现,一时被压制在壕沟处。由于地形狭窄,后续部队也无法进攻。 后来还是129师师长刘伯承发现了克敌制胜的方法,他通过望远镜发现了那一块地质似乎比较疏松。 他问郑国仲:“ 那一块壕沟的斜坡是土质的吗? ” 郑国仲...

渡江战役后,20年后回家探亲的开国少将,老母亲:同志打哪来?
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一家三口痛哭过后,郑国仲终于放下了放在心里多年的大石头。因为还需要战斗,所以郑国仲并未多留,便留下了所有的津贴,又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后,再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然后赶回了队伍当中,继续参加战斗。抗战胜利后,对抗战做出突出贡献的郑国仲,受到表彰被授予了少将的军衔。...

渡江战役后开国少将路过老家,20年未归,老母亲问同志从哪来,什么情况...
郑国仲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并探望了他的父母,但是二十年来,父母无法在他们面前认出这个孩子,老母亲颤抖着说同志,你从哪里来。1913年,一个名叫郑国仲的小村庄诞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郑国仲的家人的小男孩非常贫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依靠裁缝来维持生计,但是那时裁缝才能够吃饭,...

16岁少年偷偷参军,18年后成副司令返乡,母亲:长官,你找谁?
郑国仲开始四处打听着关于革命,关于工农红军的事情,他渐渐认识到,这是一支真正能为百姓做主的队伍,他一定要去参军,可看看身边不安哭泣的母亲,他只能先将心中的冲动压下,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 在1929年春天的一个中午,刚满16岁的郑国仲正顶着烈日在田里忙活,他轻轻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站起身打算松快下,突然听到...

武山县18826228058: 开国将军中现在还有活着的吗 -
闻霍派汀: 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 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健在的18名老将军均为开国少将.健在的18名开国少将中,1955年授衔的有6人,1961年授衔的有5人,1964年授衔的尚存7人.上述18名开国将军中,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今年也已95岁高龄.

武山县18826228058: 10位开国独臂将军的传奇人生是怎么样的呢?
闻霍派汀: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1614名开国将帅中,唯有10位独臂将军独具风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武山县18826228058: ...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40、1955年9月27日,        原红七军、红八军将领被授予共和国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 A、16位    B、18... -
闻霍派汀:[答案] C

武山县18826228058: 至今为止55年授衔的老将军还有谁活着呢,元帅 大将 上将 我知道已经都去世了 中将和少将还有多少呢 -
闻霍派汀: 少将至2009年3月建在165位. 元帅、大将、上将已经没有了! 至于中将和少将,人太多了,不清楚! 没多少了吧

武山县18826228058: 跟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将领有哪些?
闻霍派汀: 是国民党军队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

武山县18826228058: 请问中国十个大将是哪十位,还有开国时一共封了多少将军
闻霍派汀: 粟 裕 黄克诚 谭 政 萧劲光 王树声 陈 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海东 张云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