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是什么时候盛行

作者&投稿:广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陶艺就是陶瓷艺术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我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陶器,而其它地区则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

“六王毕,四海一“。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

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画面铺天盖地,色彩富丽绚烂。

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是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当代陶艺还是江苏宜兴比较有名。宜兴的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叶。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蠡墅羊角山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宋代紫砂古窑址和早期紫砂器残片及器皿,佐证了紫砂出现的最早年代。北宋诗人梅尧臣的诗中就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以及“雪贮双砂罂诗琢玉无瑕”等句。但直到明代中叶,紫砂陶才开始盛行。据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记载,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民间紫砂艺人供春,是把紫砂器推进到新的境界的第一人。至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良、元畅和时朋,称为“四大家”。四人作品,赵、元、时三家都承继供春的古拙风格,而董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壶的名艺人,独以文巧见长。四大名家以后有李茂林和时大彬,李善于制作小圆壶,作品不务妍媚而时见巧思,他还对紫砂的烧成工艺作了重要的改进。时大彬是时朋之子,是供春之后最著名的紫砂代表人物,所制大彬壶名重天下。时大彬收了许多徒弟,以李仲芳、徐友泉最为杰出,三人都行大,因而又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 到了明代末年,陈仲美、沈君用、惠孟臣等所制紫砂壶尤为精美,民间视为神品。当时,紫砂产品由葡萄牙商人带到欧洲,被称为“红色瓷器”。清代,紫砂工艺迅速发展,产品的式样和风格比明代更为奇特,新品种也不断增加,如紫砂花盆及各种陈设和雅玩。其中有借鉴花果造型和仿古铜器式样的茶壶,还有用各种粉彩山水装饰的紫砂壶以及花生、荸荠等各式果品造型的紫砂。由于壶艺精进,常被宫廷皇室选为贡品,并向欧洲、日本、东南亚及南美各国出口。其中最著名的是清初陈鸣远,善制茶具雅玩,作品新颖,雕镂兼长,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争求鸣远碟”的赞句。嘉庆、道光年间,有杨彭年、杨风年兄妹,都是名家,制壶雅致玲珑,巧夺天工,艺林视为珍品,杨氏的一件“风卷葵壶”至今藏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堪称经典之作。特别是嘉庆年间金石家陈鸿寿(曼生)出任溧阳县宰,自绘壶式18种,即曼生18式,由杨彭年制作,用竹刀在壶坯*画,所刻铭文有篆、隶、楷、行诸体,使紫砂造型装饰工艺别开生面,进入新的境界,由此“壶随字贵,字依壶传”,开创了文人名士直接参与紫砂创作之先河。与杨彭年同时的还有一位名匠邵大亨,制壶以浑朴见长,精美绝伦,达到紫砂工艺成就的高峰。 清末民初,紫砂名匠辈出,杰出的代表人物有黄玉麟、俞国良、程寿珍、范鼎甫、范大生等,精品迭出,各擅胜场,一些作品在国际展览中获得奖项,较有影响的是由蜀山利永公司选送的紫砂器,首次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头等奖。1926年选送的多式茶壶杯碟,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特等奖。1932年,是紫砂业特盛的一年,年产值已占宜兴陶瓷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并直接接受日本、东南亚等国的订货。是年,朱可心、程寿珍、俞国良、吴云根、范福奎等紫砂艺人的“云龙鼎”、“掇球”、“仿古”、“传炉”等作品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获优秀奖。1935年,擅长制壶,又精雕塑的范鼎甫之紫砂雕塑“鹰”,荣获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金质奖。到抗日战争前夕,由于日本政府不断提高紫砂进口的关税率,并在常滑等地仿制紫砂陶,加上1934年大旱,人民购买力减弱,紫砂生产逐渐衰落。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由于物价波动,销路呆滞,技工流散,整个紫砂业几乎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 1950年11月,紫砂业恢复,成立了紫砂产销联营处,产品打开了销路。1954年起,将流散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生产,筹建改造原有生产设备和工场。1955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老一辈紫砂艺人在致力传统工艺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同时,还不断培养新的技艺人员。任淦庭是专门从事紫砂刻画、装饰工艺,技术全面的艺人,书法雅健,装饰画面以山水花鸟为主.他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现代紫砂雕刻艺术作出了贡献。吴云根成型技艺高超,擅长于制作方圆壶形与竹子类壶型,风格朴实稳重,他制作的提攀觚菱壶、大型竹提壶、线云壶、双色圆竹段壶等多次选送国内外展览。王寅春是一位多产的艺人,所制茶壶线条挺括清晰,口盖准缝严密,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裴石民善制文房雅玩,如水盂、杯盘、炉鼎等,他因分别为紫砂宗师供春的树瘿壶配盖及项圣思的大桃杯配托盘而享盛名,其作品风格厚重,气势沉稳,在紫砂艺苑里独树一帜。朱可心所制茶壶常以自然花树为题材,如报春壶、松鼠葡萄壶及翠蝶壶、云龙壶等,上世纪70年代,为适应出口的需要,他分别以松、竹、梅、柏、桃为题材,设计了同一造型多种装饰的系列茶具。蒋蓉是解放后的第一位女工艺师,至今健在,现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以陈设观赏为主,兼有实用类,所制花生、核桃、瓜子、菱角、板栗等象形果品,早在50年代就被选为国家礼品。顾景舟是宜兴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制壶施艺严谨,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紫砂沿革、古陶鉴赏均有较深的研究,他的代表作品“提璧茶具”、“雪华壶”、“上新桥壶”等,工艺精巧,朴茂雅致,博得海内外人士的很高评价。在老一辈艺人的严格督导下,一大批中青年紫砂艺人也脱颖而出,他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产品的造型、色泽和装饰手法等,设计创作了许多名、优、新、特产品,为紫砂园地锦上添花。截至2004年底,经主管部门批准,宜兴有各级技术职称的工艺人员.755名,其中高级职称55名。现在,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等国家级大师,李昌鸿、何道洪、周桂珍、鲍志强等陶艺大师,以及一批著名的省级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仍然活跃在紫苑艺坛,言传身教,为紫砂事业培养新人。 宜兴紫砂是陶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优异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凡的艺术品位,已经独秀于陶瓷艺术之林。


古代六艺指哪六艺
古代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技能,且主要是在一段时期出现。就是在周朝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中国从古就是礼仪之邦,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盛行了。

中国茶艺的兴起和盛行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首先提出了“茶艺”这一概念,它区别于传统的“茶道”,强调品茗艺术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从那时起,台湾茶艺开始兴盛,通过几十年的推广,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功夫茶的泡饮在台湾地区尤为盛行,同时也影响了港澳地区,如香港的“叹茶玩紫砂”活动,体现出...

茶艺知识:中国茶艺的兴起和盛行介绍
进入80年代,中国内地的茶艺活动也开始盛行,特别是在城市茶艺馆的兴起下,茶艺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如新春茶话会、茗香笔会等,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茶产业和社会文化进步。茶艺的魅力在于其结合了艺术与生活的精髓。首先,它将日常饮茶提升为艺术,通过茶道规...

陶艺是什么时候盛行
但直到明代中叶,紫砂陶才开始盛行。据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记载,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民间紫砂艺人供春,是把紫砂器推进到新的境界的第一人。至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良、元畅和时朋,称为“四大家”。四人作品,赵、元、时三家都承继供春的古拙风格,而董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壶的名艺人,独以...

古代染布工艺什么时最盛行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了绞缬染布法,大理人称其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染色前需把布折叠捆扎,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由于色浆用板蓝根等植物制成,因此对皮肤没有任何伤害。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到处...

5到8世纪石窟艺术在中国盛行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5到8世纪正处于中国的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佛教的寺院和佛像等大量在中国出现,石窟艺术随之兴盛。

佛教艺术于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南北朝兴盛起来其原因有: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第三、统治...

陶艺是什么时候盛行?
唐朝

西方艺术模仿说盛行于什么时候
西方艺术模仿说盛行于19世纪,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历史背景是魏晋南北朝佛教的盛行。战乱频繁的魏晋南北朝,佛教深受广大平民百姓喜爱,但是佛教被广大人民接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一番斗争才被接受,因此我们说事实上佛教传入中国是一个自发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僧侣文人将深奥的佛经通俗化,并且塑造出通俗形象的宗教信仰,...

尼木县19848706553: 陶艺是什么时候盛行?
员脉都可: 陶艺的盛行是在唐代. 唐代,瓷器制作可为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有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作为陶器也成为唐代最具特色的陪葬品. 但对于今天的世界而言,陶艺也是一种年轻而又古老的艺术.因为他面向了世界,所以我认为它刚刚兴起.

尼木县19848706553: 陶瓷在哪个时代盛行? -
员脉都可: 唐代

尼木县1984870655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有哪些? -
员脉都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包括: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宋代唐三彩等.1、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六方形瓶体,造型周正,釉质肥厚...

尼木县19848706553: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
员脉都可:[答案] 我把近万年的中国陶瓷史划分为蒙昧、萌芽、建制、高峰、独秀等五个不同时期,并加以述说.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 但那只是偶然的现象,还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当商代冶炼青铜的炉火在神州大地闪烁以后,陶艺的光彩就日趋黯淡.此时,原...

尼木县19848706553: 中国陶瓷的历史作文1oo字 -
员脉都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比如陶瓷,这可是陶瓷的一大特色.中国人在很早就发明了陶器,一直到今天,上至高价收藏品,下至平时吃饭的瓷碗,形形色色玲琅满目. 郑和下西洋时,带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陶瓷.比如青瓷,白瓷,唐三彩等....

尼木县19848706553: 陶瓷业在唐朝有很大发展唐朝 -
员脉都可: 唐代陶瓷在隋代青、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最引人注目的是创烧出中外闻名的唐三彩和釉下彩.《陶录》上说“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一些制瓷中心逐渐形成名窑,如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等.由于海、陆丝绸之路的进一步畅通,促进了陶瓷大量出口,对世界陶瓷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唐代青瓷是唐代陶瓷的主流,窑址遍布南北,其中南方越窑青瓷最有名,最有代表性,主要分布于对外贸易港口明州(宁波)附近,窑场林立,大量生产,大量出口,唐、五代、北宋时盛行 唐三彩陶器是唐代陶瓷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以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希望对你有用

尼木县19848706553: 陶瓷的制作原理性能陶瓷的制作原理、性能、应用、历史及当今发展状况
员脉都可: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

尼木县19848706553: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有什么? -
员脉都可: 春秋战国时期瓷器还未出现,当时只有陶器. 先秦到汉代,除了炊具,瓦罐之类常见的生活用品外,重要陶器有: 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

尼木县19848706553: 陶瓷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朝代
员脉都可: 很早很早就有陶瓷了!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尼木县19848706553: 三陶彩是哪个朝代的 -
员脉都可: 唐朝时期,学名叫唐三彩.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