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游戏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作者&投稿:当涂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学前游戏论”的名词解释:就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生活、得出结论、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种道理。

二、“学前游戏论”内容:

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5、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如嵌插圆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较各种木条(宽窄、厚薄、长短不同)和立方体(大小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嵌板(三角板、圆板、五边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发声盒、铃和音乐教具,写字及计数材料,等等。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8、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 

9、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K.Gross)。格鲁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新生儿或幼儿动物在遗传上继承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本能,这些不完善的本能最初不能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生活,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帮助儿童加强日后所需的本能。 

10、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11、内部动机: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2、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13、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最早发生的不成熟的角色行为表现为角色的动作。这种角色的动作最早在婴儿阶段发生,但往往是一种自我模仿。 

14、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15、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16、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7、活动区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18、自制玩具:自制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原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二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制作玩教具,以补充现成玩教具的不足或缺陷。

19、教学游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 

20、角色意识: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也能够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学前教育的游戏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一、“学前游戏论”的名词解释:就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生活、得出结论、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种道理。二、“学前游戏论”内容: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

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的基本思想什么?
马卡连柯认为让学生进行劳动是组织和培养集体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品质、发展其智力和能力、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时,就通过劳动教育,使大批染上了不良习惯的儿童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通过这些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

学前游戏论学前游戏论的课程内容
学前游戏论的课程内容概览在学前游戏论的课程中,我们首先探讨了游戏的核心理论与基本原理。第一编:基本原理 第一章: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 我们首先明确了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强调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 接着,深入解析了学前游戏的显著特征,理解游戏在孩子生活中的独特角色。 然后,讨论了游...

学前游戏论学前游戏论课程简介
《学前游戏论》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导向,深入剖析了幼儿园游戏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技巧。课程内容包括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策略,为学前教育实践者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课程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之上,全面探...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如下:1、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合理安排游戏。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不同的时间段、时间点游戏安排,一定要保证在运动量合适的情况下,最大地开发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2、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习惯。学前儿童游戏计划实施的制定,是将游戏...

学前游戏论里的游戏指导是什么
2.观察游戏 观察游戏的进程是教师将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后续的游戏介入连接起来的桥梁。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了解是否需要增减游戏时间、游戏材料和游戏地点是否合适、幼儿是否具备相应的经验。3.介入游戏 根据游戏类型的不同以及幼儿在游戏中表现水平存在的差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介入游戏。教师...

前苏联的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什么本质
★前苏联游戏理论研究的典型特征是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 茫然发呆.★最初象征性游戏开始发生1-1.5岁. ★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促使我们在促进和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

学前教育学中早期游戏理论与现代游戏理论有什么联系?
早期心理发展专家Lev Vygotsky就提出一种观点,他认为游戏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源,游戏帮助孩子锻炼出许多基本的社会技能,并不断强化这些技能。通过早期的儿童游戏,孩子逐渐培养出自我意识、家庭观念、社会角色等概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游戏是促进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媒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身体发育正...

学前教育题谁是游戏论的拓荒者呢
是李姗泽。拓荒者直接意思指的是开拓荒地的人,引申到游戏领域在拓荒者前加上“游戏理论”就是游戏行业中的开荒人,表敬称,指在以前大家没有开发、开展。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一、“学前游戏论”的名词解释: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生活、得出结论、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种道理。二、“学前游戏论”内容:1、角色扮演: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视为一种象征性动作。2、机能性角色: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

当阳市18672355628: 学前教育游戏论 -
荆廖托安: 顺应,应该指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心理反应的特点)及幼儿所处的实际环境. 角色认知:应该指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认识角色的身份、特点等.

当阳市18672355628: 我国的学者认为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
荆廖托安: 1、游戏是主体在环境中自主自愿,并伴随着愉悦地心情来获得经验,而非对其进行练习. 2、游戏的本质属性是主动性,它是由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地,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地增长,儿童的骨骼和肌肉都日趋健壮,...

当阳市18672355628: 幼儿期的幼儿游戏是什么?
荆廖托安: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下:第一,幼儿的...

当阳市18672355628: 学前教育教学有哪些理论 -
荆廖托安: 包含了教育基本概念,正确的儿童观,家庭教育,托儿所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各年龄班教育的特点,监护人的责任等都有详细介绍.基本活动--游戏 基本原则--独立自主性,发展适宜性,保教结合,综合性,启蒙性,活动性.基本方法--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语言法,移情法,角色扮演,环境体验,行动操练,发泄法,表扬鼓励,批评惩罚等十种常见教学方法.

当阳市18672355628: 如何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
荆廖托安: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的通常都有这样的感受: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是较其它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

当阳市18672355628: 如何理解与践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 -
荆廖托安: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

当阳市18672355628: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谁主张游戏性的教育 -
荆廖托安: 福禄倍尔.福禄倍尔高度评价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力图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阳市18672355628: 把游戏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荆廖托安: 1 、学前儿童生活的背景允许其有一段游戏期 学前儿童与成人相比, 有一个长长的生理准备期, 需要受到成 人的保护和照顾. 社会越向前发展, 学前儿童就更加被排除与成人的 劳动之外.儿童在成人提供给他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条件之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