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论语·宪问》的全文和介绍吗?

作者&投稿:闵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尤人……”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
一、原文:春秋 孔子《论语·宪问》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二、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扩展资料
一、《论语·宪问》简介
《论语·宪问》为古代文学作品。宪问篇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二、后世影响
《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一、原文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古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衤卑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视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告,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二、翻译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与文子一同担任国家的大臣。孔子听到这件事情,说:“这就足以将公叔文子谥为‘文’了。”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
  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有道,做官拿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贪欲都没有的人,可以算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这可以说是很难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逸生活,就不配做士了。”
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鲁君在鲁国替臧氏立后代,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不相信。”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与文子一同担任国家的大臣。孔子听到这件事情,说:“这就足以将公叔文子谥为‘文’了。”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
孔子又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子张说:“《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孔子说:“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我也是从别人那儿看到的,仅供参考!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古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出自——春秋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原文: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有哪些
——朱熹《答巩仲至》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4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4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4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儒家经典励志名句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进展的规律了。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

论语里关于自强不息的诗句
——《周易·乾·象》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论语中的成语 以及原文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6、【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

孔子不能说谎话的名言名句
解释: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译文:说话信用诚实,行为坚定果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解释: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辱。出处:《论语·宪问篇》:“子曰:...

论语中的名言有那些
《论语·述而》【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

关于文明礼仪的论语诗句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释】: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3. 关于“文明礼仪”的诗句有哪些 1、不学礼,无以立。 ——...

自怨自艾什么意思
自怨自艾的意思是:本义是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出自:《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及出处
——《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论语·宪问 - 搜狗百科
郅浩地榆:[答案] 文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注: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
郅浩地榆:[选项] A. 人本主义 B. 经世致用 C. 重道轻器 D. 积极入世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上下文如下:《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 -
郅浩地榆:[答案] 这难道不是阐述了对立面来对自己进行修正,完善吗? 这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罢了.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求全句解释!谢谢!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郅浩地榆:[答案] 文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求全句解释!谢谢! -
郅浩地榆: 文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毅者不畏惧,是因为勇毅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一则自责,二则勉人.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郅浩地榆: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篇》 【翻译】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解读】 本章谈“德...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以德报怨文言文和翻译 -
郅浩地榆: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慎独自律,修己安人意思 -
郅浩地榆: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事情有隐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

伊通满族自治县1555708607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原文大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致归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 -
郅浩地榆:[答案](1)春秋时期(1分) (2)措施: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对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每小点2分) (3)结果: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