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呢?

作者&投稿:杭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

在古代中国,对有用的温度才计量。主要表现在“看病治病得出的人的体温计量”;“武器及农耕需要的金属物品的冶炼温度计量”;“以及看天吃饭农耕为主的天气温度计量”。
中医学发展的人体体温计量:
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的基础,而其实对于人的恒定体温,中国人也早就发现了,这就是现代医学设定的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而古代中国人也就将这健康人的体温设为标准温度,以此评断体表温度是高还是低,即中医所说的“发热”与“发寒”。在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了测体温诊病:“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这里的“尺热”和“尺不热”,就是指是否发高烧。中医把脉的主要方法是医生用手指点测病人位于手腕的脉搏,分为“寸”“关””尺“,也就是“望闻问切”中的切。而其中的“尺”就是古代医生能通过这个部位的端脉来测定体温,因此而得。相传“望闻问切”指法最早是战国名医扁鹊所创,其著作《扁鹊内经》和《难经》中就有记载。因此自先秦起,人的体温衡量就已经在中国有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而正常人的体温也成为一种温度计量的标准。
到了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始记载有用人体“腋下温度”作为计温标准的记载。《齐民要术》是一部中国古代综合性的农学著作,其中典型的有“作豉法”,即制作豆豉翻晒的时候,就是以腋温为标准的,即“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为佳”,“候:看如人腋下暖,便翻之”。所以,腋温也是中国古代温度计量的标准之一。
金属冶炼的计温:
中国古代的金属及武器冶炼技术都成熟较早的,而从“冶炼”两个字中就能看出,冶炼要用到水和火。对于水的温度计量没有特定,但是冶炼对热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古人对于一把好的宝剑,宝刀的锻造,加火热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讲究的,因此出现一个专用名词“火候”。
火候古人又称为“火齐”,是借燃烧时火焰的变化来推测温度高低的技术。不过这只能是一种“目测法”及“经验计量”,《荀子·强国》中提到了这种方法,强调要铸造出精美宝剑,得掌握恰到好处的温度,即“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古人得出经验,在冶炼金属火热的时候,当火焰没有了杂色并呈现青色了,那就是温度最高的时候,成语“炉火纯青”讲的就是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关于手工业技艺著作《考工记》中就记载有火焰呈不同颜色时候的冶炼操作规则,也就是说通过火焰颜色来定高温计量,不同火焰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
这种经验经过现代科学验证,还是相当精准的,因为不同物质的汽化点不同,金属加热时会生成不同焰色的气焰。战国时期的金属主要是青铜器,其主要成分就是铜、锡、锌等,火热到不同程度的时候颜色确实不同,当火焰青色的时候就是其中汽化点最高的铜到了可以浇筑的时候了。
农作物耕种的气候计温:
中国古代是农耕大国,农作是看天吃饭的,而对气候、温度等变化的关注则是必然的。而古人通过时序轮换及自然气象的变化,来判断和预测气温的走势,这种方法称为“物候”测温法。“二十四节气”就是以此标准的体现。
例如“小暑”到了,人们就知道将进入高温天启,“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例如这个夏天很热,那么秋冬气温就偏高,“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等。其他判断热的有“夏至无云三伏烧”、“夏至无雨三伏热”等;而判断冷寒、低温的则有“冬至暖,烤火到小满”、“霜前冷,雪后寒”等。

下面是正确答案,请采纳吧。
中国古人是如何测量温度的?
核心提示: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首次将西方温度计概念带入中国。因此,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

■ 清顺治年间传教士南怀仁制作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在现代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西方人发明的温度计尚未传人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测知温度高低的?从史料来看,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寒、冷、温、热的“温度”概念,先秦时期观察“瓶中之冰”、南朝已使用“腋下温度”,还通过“火候”“物候”来测定超高温、预测未来气温趋势等。像“春暖花开”“天寒地冻”,最早都是古人推测气温变化的词语;而“炉火纯青”,则表明温度已达到1200℃……
“冰瓶”,中国最原始的“温度计”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于1593年发明的。清顺治年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首次将西方温度计概念带入中国。因此,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已出现了一种可以观察温度变化的“瓶子”:瓶子中装上水,如果水结冰了,气温即低于零下,进入寒冬了;如果冰融化,则气温回升。这种瓶子称“冰瓶”,也叫“水瓶”,可谓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温度计,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
冰瓶到底是什么形状的测量工具?现代考古中尚未发现实物,但从文献上可知,先秦时中国人已在使用。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这样的说法:“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这是古人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冰—水”的形态变化,来推测温度下降和升高的技术。
至于这种“瓶子”到底是不是一种“温度计”,文献中没有具体交代。可能正因为如此,冰瓶这种原始温度计未被现代学术界重视和认同,被误认为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器皿。

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关于温度计量,现在的人们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用温度计就可以简单查看,而测量的单位无非就是“摄氏度”和“华氏度”。但是在没有温度计的中国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计量温度的呢?

在古代中国,没有科学一说,只有实用技术,温度计量和描述同样如此,对有用的才计量。主要表现在“看病治病得出的人的体温计量”;“武器及农耕需要的金属物品的冶炼温度计量”;“以及看天吃饭农耕为主的天气温度计量”。

中医学发展的人体体温计量

中医把脉

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的基础,而其实对于人的恒定体温,中国人也早就发现了,这就是现代医学设定的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而古代中国人也就将这健康人的体温设为标准温度,以此评断体表温度是高还是低,即中医所说的“发热”与“发寒”。在中国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了测体温诊病:“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

这里的“尺热”和“尺不热”,就是指是否发高烧。中医把脉的主要方法是医生用手指点测病人位于手腕的脉搏,分为“寸”“关””尺“,也就是“望闻问切”中的切。而其中的“尺”就是古代医生能通过这个部位的端脉来测定体温,因此而得。相传“望闻问切”指法最早是战国名医扁鹊所创,其著作《扁鹊内经》和《难经》中就有记载。因此自先秦起,人的体温衡量就已经在中国有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而正常人的体温也成为一种温度计量的标准。

到了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始记载有用人体“腋下温度”作为计温标准的记载。《齐民要术》是一部中国古代综合性的农学著作,其中典型的有“作豉法”,即制作豆豉翻晒的时候,就是以腋温为标准的,即“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为佳”,“候:看如人腋下暖,便翻之”。所以,腋温也是中国古代温度计量的标准之一。

金属冶炼的计温

金属锻造

中国古代的金属及武器冶炼技术都成熟较早的,而从“冶炼”两个字中就能看出,冶炼要用到水和火。对于水的温度计量没有特定,但是冶炼对热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古人对于一把好的宝剑,宝刀的锻造,加火热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讲究的,因此出现一个专用名词“火候”。

火候古人又称为“火齐”,是借燃烧时火焰的变化来推测温度高低的技术。不过这只能是一种“目测法”及“经验计量”,《荀子强国》中提到了这种方法,强调要铸造出精美宝剑,得掌握恰到好处的温度,即“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古人得出经验,在冶炼金属火热的时候,当火焰没有了杂色并呈现青色了,那就是温度最高的时候,成语“炉火纯青”讲的就是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关于手工业技艺著作《考工记》中就记载有火焰呈不同颜色时候的冶炼操作规则,也就是说通过火焰颜色来定高温计量,不同火焰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

这种经验经过现代科学验证,还是相当精准的,因为不同物质的汽化点不同,金属加热时会生成不同焰色的气焰。战国时期的金属主要是青铜器,其主要成分就是铜、锡、锌等,火热到不同程度的时候颜色确实不同,当火焰青色的时候就是其中汽化点最高的铜到了可以浇筑的时候了。

农作物耕种的气候计温

中国古代农耕

中国古代是农耕大国,农作是看天吃饭的,而对气候、温度等变化的关注则是必然的。而古人通过时序轮换及自然气象的变化,来判断和预测气温的走势,这种方法称为“物候”测温法。“二十四节气”就是以此标准的体现。

例如“小暑”到了,人们就知道将进入高温天启,“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例如这个夏天很热,那么秋冬气温就偏高,“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等。其他判断热的有“夏至无云三伏烧”、“夏至无雨三伏热”等;而判断冷寒、低温的则有“冬至暖,烤火到小满”、“霜前冷,雪后寒”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在没有引进温度计概念情况下对计温的一些方法,主要还是用在了实际运用上的。而相对于很多词汇,在使用上也是有特指的。例如“火、旺、冰、冻”一般指的是物体,“烧、热、寒、冷”则一般指的是人。

感谢您的阅读。




温度计是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温度计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已经有了一种称之为“天热”,“天寒”等的描述温度的方式。而最早的温度计,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汉朝时期的温度计,使用的是未经处理的竹管,将水装入其中,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欧洲温度计的发明 在欧洲,人们对于温度的测量一直很感兴趣。早在...

温度计是谁发明的
1. 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2. 温度计的发明历史悠久,但其确切的发明者并不容易确定。3. 在中国古代,温度描述包括“天热”和“天寒”等,汉朝时已有温度计的雏形。4. 汉朝的温度计使用未经处理的竹管和水来测量温度。5. 欧洲科学家在16世纪开始研制温度计,意大利物理...

温度在中国古代怎么叫?
中国古人没有定量的温度标度概念,只有相对固定的“基准点”,例如“封河”,“开河”等自然现象相当于记录了温度。中国人似乎早已知道水在一定压强下的沸点和冰点是恒定温度的,但是并没有由此导出一套线性标度。但是,如果把古人对于气候\/气象\/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记录汇总起来,还是可以知道我国古代的气温...

温度用文言文怎么表示
古人以寒、冷、凉、温、热、烫等术语所表示的温差范围。如:宋代陈旉在论及洗蚕种的水温时说:“调温水浴之,水不可冷,亦不可热,但如人体斯可矣。”元代王祯在论及养蚕的最佳室温时指出,养蚕人“需著单衣,以为体测:自觉身寒,则蚕必寒,使添熟火;自觉身热,蚕亦必热,约量去火”。

古代的天气最热是多少度?
温度计是16世纪发明的 所以古代是不可能用量化来衡量温度 不过古人顶盔冠甲 说白了 就是忍 这是清代权贵子孙讲的 古代很多逻辑和习惯 现在人理解不了

穿越到古代,如何制作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或液位温度计。将青铜板条、铅板条固定在一起,盘城螺旋一端固定,一段弄个指针。以冰水混合物做零度,沸水做100度,然后均分刻度。古代有水银。玻璃可以用石灰石、纯碱、石英以制作,将水银封装在玻璃管内,利用冰水、沸水做刻度标定。

以前是怎么计算温度啊?
也只能测量相对的冷热程度,实际上类似伽利略等人发明和使用的那种没有固定点而且温标是任意的空气温度计。而17世纪欧洲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温度计的改进和使用,他们对温度计的玻璃泡和管子尺寸与液体含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对此,西方传教士未能及时介绍到中国来。

霜降至,寒气浓,古人判断气温下降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呢?
这一体系也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 里面蕴含了非常多悠久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沉淀。不仅仅可以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同时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非常大的重要作用。从现在来看,每一个节气其实都代表着一个温度的变化,一年有4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里面就有六个节气。通过这种时节进行交替...

古人如何对温度进行观察和运用?
至迟从11世纪起,官方就已经习惯记录冬至后9个九天当中每日的天气,这叫作“数九寒天”。在明清时期,人们常把这些日子的天气每天记录下来。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在清代汇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4卷之多。现在,人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气候的温度变化情况。体温又是古代最恒定的“温度计”。因为...

最古老的气温记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气温记的?
现代的气温计是直接发明的,和古代气温计没关系。现代气温计最早是1593年伽利略发明的,他发现液体热胀冷缩,所以用一个玻璃泡装了水,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液面高,从而定义出了不同温度下的液柱高。这就是现代温度计的雏形。后来一个叫费迪南的,把水换成了带颜色的酒精;另一个法国人布利奥则是用水银...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中国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怎么计量温度 -
姬显参芪: 在古代中国,对有用的温度才计量.主要表现在“看病治病得出的人的体温计量”;“武器及农耕需要的金属物品的冶炼温度计量”;“以及看天吃饭农耕为主的天气温度计量”. 中医学发展的人体体温计量: 传统中医以“望闻问切”为诊断的基...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在古代没有温度计,人们是如何控制温度烧制陶器或瓷器的? -
姬显参芪: 由于古时候没有温度计,所以人们全是凭经验,看火焰的颜色来确定温度,比如暗红色:600摄氏度左右. 深红色:700摄氏度左右. 橘红色:1000摄氏度左右. 纯橘色:1100摄氏度左右. 金橘色:1200摄氏度左右. 金黄色:1300摄氏度左右. 金白色:1400摄氏度左右. 纯白色:1500摄氏度左右. 白蓝色:1500摄氏度以上. 天蓝色:一般冶炼达不到此程度.另外就是用火照来检测温度,每检测一次窑内温度是,就用长沟勾出来看一下,反复监测,就可以精确的掌握要内温度,一般烧一窑要用很多个火照,目的就是精确的监测窑内的温度.谢谢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中国古人如何测量温度说明文 -
姬显参芪: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古代人可以测气温吗,怎么测呢 -
姬显参芪: 温度只是一个人定的概念而已,古代没有这个概念你怎么测?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古代怎样测定温度变化? -
姬显参芪: 对温度的观察、测定更有多种方法,在节令、体温,以及冶炼和制陶等工作中,各自摸索出一套观测温度的方法. 古人对自然规律缺乏了解,认为反常节令是上天对帝王卿相失德的“告诫”.所以,要把节令记录下来,写到官修的史籍中去以占验吉凶.同时,对一些特定日期例如冬至时的气候状况,古人也比较注意记录. 至迟从11世纪起,官方就已经习惯记录冬至后9个九天当中每日的天气,这叫做“数九寒天”.在明清时期,人们常会把这些日子的天气每天都记录下来. 有关这方面的记录在清代汇编的《古今图书集成》中,有4卷之多.现在,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气候的温度变化情况. 占卜图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古人是怎么判断温差的? -
姬显参芪: 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古人以寒、冷、凉、温、热、烫等术语所表示的温差范围,会随人而异,有极大的主观性.即使如此,古人还是找到了一些较为客观地判别冷热程度的办法.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只能凭自己的感官去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等.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的温度概念.还有通过观察水的结冰与否来推知气温下降的程度.如《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就记载:“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这种做法被后世人们所认可.汉代的《淮南子·兵略训》就有几乎同样的记载:“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这是因为,通过观察瓶中水结冰或冰融化,确实可以大致知道气温的寒暖变化.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温度在中国古代怎么叫? -
姬显参芪: 粗略地说,温度是指冷热的程度.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常凭自己的感官的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没有温度计人们怎样测量温度
姬显参芪: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镓的沸点很高...

木垒蒙古自治州18690965716: 古代中国怎么计量温度 -
姬显参芪: 某一年.淮河结冰.大寒. 诸如此之类的描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