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这句文言文

作者&投稿:松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解释一句文言文~

我认为楼上最后一句不太妥:
应该这样:
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就应当远离小人之流的假朋友,重用君子之流的真正的朋友,那样天下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1.沛公第二天跟这几百人马来见项羽。
2.祸患经常是有小事引起的,有勇又有谋的人经常被他的钟爱之人(或物)所耽误,怎么就只伶人是这样的呢?

正确的是:1、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请详见以下说明:

不若华夏之无也,这句话见于《论语》的《八侑第三》,原句为“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南怀瑾对此的解释是“蛮族落后的地区,虽然有君主,但是不如殷商,国家虽然亡了,但是文化还传承下来。”(《论语别裁》)当然,读《论语》就不能不去读宋儒对此的注释,《论语集注》中说: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尹氏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亡,非实无也,有之,不能尽其道也。”可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夷狄尚且有君主,不象中原,有了君主就和没有一样。”
为什么这么解释呢?第一,古汉语的“不如”是“不好像”的意思,有一个互相比较但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意思,而现在的“不如”就是“A比B差”的意思,这个是不同的。同样的例子,比如“妻子”、“具体”等等。第二,本篇讲的就是“礼”,大家可以去看看原文,孔子把君臣礼仪看的很重,所以按照上下文的意思,他不会突然跳出来去介绍夷狄的君主能否去统治诸夏,那样思维的跳跃性也太大了。第三,这个注释是宋朝人写的,那时侯华夷之辨很严重,如果孔子有这个意思,宋朝的儒生应该很方便的应用,并且将之强化为意识形态,可是他们还是这样解释了,说明原文意思确实如此。
那么,下面再了解一下几个概念,主要就是“夷狄”和“诸夏”,我们知道儒学社会企图建立以伦理控制为特征的华夏秩序。华夏秩序观的最基本内容是其文化优越观。在华夏秩序的理念中很早就有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包括油然而生的文明优势观和对这种文化担待的自觉。这种文化自觉的最早形态表现为夷夏之辨的观念的形成。所谓夷夏之辨,就是要辨明夷狄(未开化民族)与诸夏(中国)之间的不同。其实,夷夏之辨的重要标准说开来就是儒学社会的伦理关联、伦理控制,接受了这个标准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对担待华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上国奉行“以小事大”的原则,就可以并入文明的系列。“夷夏之辨标准的实质就在于其是否建立起伦理控制的君主秩序。”(陈劲松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春秋时期的诸夏和夷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早的诸夏是黄河下游东部和黄河中游南岸的国家,包括齐、鲁、卫、曹、郑、宋等,后来又有黄河中游北岸之国家——也就是晋——加入,其时晋人自称:“居深山之中,戎狄之与邻。”然晋国内乱,只有齐国可以抵挡北方蛮族的进攻,于是有了孔子的“微管仲”的话,此时南方的楚、吴、越,西方的秦都不是诸夏的成员,而楚更自称“蛮夷”,要雄心勃勃的统一中国。再然后,楚加入诸夏,后,吴、越等南方国家加入,自战国秦孝公后,秦人也加入诸夏团体,由此,中国大一统的雏形确立。
对此,钱穆评论说:“其大势为文化先进诸国家逐次结合,而为文化后进国家逐次征服……同时文化后进国家而亦逐次为先进诸国所同化”,“在此进展中,诸夏结合之团体亦逐次扩大。”(《国史大纲》上卷P65)
可见,夷狄与诸夏,纯以文化先进与否所区分,孔子也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 子路》)

此语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所说的,人们常见的误解,一是把“夷狄”理解为偏远地区或者中国以外、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二是把此语理解为中国傲视天下,是目空一切,认为其他民族都不如中国。这种误解的产生,是因为不知道孔子编订的《春秋》中所说的“夷狄”是指缺乏道德礼义的地方或某些人,这是与孔子学说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解释不同的;其次,不是因为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类象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夷狄”和“诸夏(中国)”不是西方形式逻辑中被“定义”出来的“概念”,而只是中国思维方式中用来代表一类事物的“名”,有这个“名”就必须要有与之相搭配的“实”,有其“实”也就可以用这个“名”,否则都是“名不副实”。把此语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诸夏。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这就是说,道德礼义比君王的存在更重要。

这里涉及到一个华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夷夏之辩”。“夷狄”一词从它的源头来说,指的是中原以外的民族,但是,在孔子编订的《春秋》之中并不是指这些偏远的民族,而是一个道德文化方面的名词,也就是说,是用把道德礼义水平低下的地方叫做“夷狄”,把道德礼义水平高的地方叫做“诸夏”,或者叫做“华夏”,如果中原地区道德礼义水平不高,同样也叫做“夷狄”,中原之外的地方如果道德水平很高,也叫做“诸夏”。如果有了道德礼义,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优秀的民族,即使这个民族没有君王,也同样是优秀的;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这个民族就不是优秀民族,即使有君王,也没有什么可取的。道德礼义比君王更重要。在孔子的“三世说”之中,社会的文明程度低的是“据乱世”,道德礼义水平不高;文明程度较高的是“升平世”,道德礼义水平较高;文明程度最高的是“大同世”,道德礼义水平最高。华夏文化复兴就是要建立这样的“大同世”社会。

把此语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礼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夷狄;如果有道德礼义,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诸夏。没有道德礼义的地方即使有君王,也不如有道德礼义的地方没有君王。”这就是说,道德礼义比君王的存在更重要。

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
这个是正确的

1、夷狄这样文化落后的民族尚且有君主,不象华夏大地连个君主都没有。 2、夷狄这样的民族虽然有君主,却赶不上诸侯纷乱无君的华夏民族。 到底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呢?


文言文中的繁忙是哪个词
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匆忙:明 沈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应召觐君王,行色匆忙,登山涉水苦风霜。”清 龚自珍 《金明池》词:“早燕子匆忙,杨花零乱,好煞年光将去。”匆促:唐 杜甫 《雨不绝》诗:“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茅盾 《子夜》二:...

百忙之中的解释
用文言文表达"希望百忙之中抽空参加":1、望拨冗莅临。这多应用于邀请领导的情况的情况。2、望拨冗出席。这个句子多应用于邀请平级者,如客户、同事,等等的情况。3、望拨冗驾临。这个句子多应用于邀请上级的情况。4、望今置诸事一旁莅临。这个句子多应用于邀请长辈、领导的情况。5、望不顾纷扰出席。...

怎样用古文言文来表达“忙”的状态?
概: 保持信心,平静,不要着急,按照自己的速度复习,不要看别人复习什么就复习什么,看自己哪里不懂,哪里比较弱。并且中考之前先把玩乐放一下,考完再说,别急着计划考完去哪里完,先把考试考完再说。不要紧张,不要被老师和家长给予多余的压力。没必要,也没好处。在大脑里面回忆一下,列一个表...

文言文写忙
1. 有哪个文言文,描写很忙的语句 文言文语句: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释义: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这句话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这篇奏章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

忙碌文言文怎么说
1. 求古文翻译"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奔赴边关,千万里行军打仗,置身于繁忙的军务中.(风尘征战间,)时光飞逝,已是跨越了重重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戎机:繁忙的军务.万里赴戎机:千万里行军打仗,军务繁忙.关山:关隘险阻,千山万水; 关山渡若飞:跨越了重重...

请帮帮我,这句文言文我看不懂啊!!!
你好!忙儿也叫忙郎 宋元时俗语,指村童 这回明白了吧。

表示匆忙的文言文
5.蹑屧niè xiè 解释:拖着鞋。 形容匆忙。 例句: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奉飞符而下逮,即蹑屧以前趋。 」其他还有不少,如怱次、怱促、狼忙、苍惶等。 2. 形容时光匆匆的古诗文句子有哪些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翻译】两人一生一...

文言文解释?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宫廷盛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燕子围绕着龙旗飞舞,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威严,龙旗作为皇帝的标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黄莺伴随着凤辇歌唱,凤辇是皇后的象征,黄莺的歌声则寓意着皇后的贤淑与美德。整句诗通过燕子和黄莺的动态,展现了宫廷...

文言文如何翻译语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

文言文经典语句及解释
1. 文言文名句 解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 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

锦州市18546416437: 帮忙解释下这句文言文什么意思?“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法.” -
才庆绒促:[答案] [译文]:听对方说的话,一定要观察他是否能做到,这是选择人才的方法.只领会他的好坏,而不过问他的行为,这是择善的方法.

锦州市18546416437: 帮忙解释这句文言文”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
才庆绒促:[答案]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这是用织绸的繁难来比喻积学的艰辛.织绸要从养蚕纺丝开始,要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一寸绸一寸绸地纺织,才能够织成一丈以至整匹的绸缎.

锦州市18546416437: 有一句古文请帮忙解释一下 -
才庆绒促: 1.白话文意思:帽子虽然破旧,依照礼制应该将其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依照穿的方法应该将其踏在地上走路. 2.此句最早出自《六韬》,商纣王的宠臣崇侯虎说过这句话;汉初文帝时的贾谊和景帝时的黄老学者黄生(司马迁之父司马谈的老师...

锦州市18546416437: 谁能帮我理解这句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才庆绒促:[答案] 学习而经常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 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不知道我就不怪他 这才是君子啊! 亦就是也的意思

锦州市18546416437: 帮忙翻译一下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
才庆绒促: 出自《国语·齐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用语言记史,生动、精练,为历代所称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士之“就闲燕”是指使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以讲求孝、敬、尊卑以维护宗族贵族统治秩序;工“就官府”是工商食官的结果,即在官府手工业作坊中生产;商以贸易,故“就市井”;而农夫的任务是耕种,所以“就田野”.

锦州市18546416437: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解释这句古文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 -
才庆绒促:[答案] 出自《论语》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原文】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 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读解】 朱熹解释说:“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论 语集注...

锦州市18546416437: 帮忙,文言文解释 -
才庆绒促: 1.又把家搬到了学校的旁边.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锦州市18546416437: 帮忙翻译这句文言文“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翻译 -
才庆绒促:[答案] 真正的君主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锦州市18546416437: 请帮我解释这句古文的含义及出处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
才庆绒促: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含义: 老子以“天之道”来与“人之道”作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效法自然界的“损有余而补不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 出处: 老子的《道德经》

锦州市18546416437: 文言文!帮忙解释一下 -
才庆绒促: 耻于让薜谭和秦青专有钦佩之至的笃厚友情,不让王吉和贡禹独占弹冠相庆的深交美名.这样,交谊之道才是可贵的.这篇短文原来整理过: 交际(十六) 单弦不能发《韶》、《夏》①之各音,独木不能致邓林之茂.达者知其然也,所企及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