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拉文纳战役

作者&投稿:於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介绍一下佛提屋斯~

希望对你有帮助,你所指的佛提屋斯,应该是埃提乌斯吧,或许是音译有区别,不是再追问。 埃提乌斯 弗拉维斯 埃提乌斯 (Flavius Aetius),或者简称埃提乌斯(公元 396 - 454),西罗马帝国末期的罗马将军。他常被称为——有时是与伯尼法斯伯爵一起——“最后的罗马人”。 早期生涯 埃提乌斯,四世纪晚期出生于莫西亚行省的Dorostolus。他的母亲是意大利人(其姓名已不可考),父亲名叫高登提乌斯,可能是日耳曼裔,曾是西帝国的骑兵统帅,后为阿非利加行省总督。埃提乌斯早年曾做过几年人质,先是在哥特人阿拉里克那里,后是在匈奴王卢阿的营帐中。正是在匈奴人那里,他学到了日后能够击败他们的知识。 埃提乌斯,伯尼法斯和普拉茜蒂娅 425年,为了支持试图自立为帝的Joannes,埃提乌斯首次雇佣匈奴军队共60,000人,带领他们进入意大利,但当他到达拉文纳时,Joannes已在三天前被击败并被处死。依靠着手上的匈奴大军,埃提乌斯获得了皇帝的母亲兼摄政者普拉茜蒂娅的谅解,并得到了高卢行省的士兵统帅职位。 在高卢,埃提乌斯于阿尔战役中击败了西哥特人,迫使他们退回阿奎塔尼。接着,他又前去巩固莱茵边防,在诺里库姆打败了日耳曼人的进犯。同一时期,可能部分是因为埃提乌斯和其他罗马将军的陷害,正在阿非利加的伯尼法斯伯爵失去了普拉茜蒂娅的宠信。 伯尼法斯最后重新获得了普拉茜蒂娅的宠信(但在此之前他曾在阿非利加发动叛变并召来了汪达尔人),于432年被召回意大利并授予贵族头衔。埃提乌斯相信普拉茜蒂娅打算要除掉自己,于是起兵对抗伯尼法斯,两人在里米尼附近展开了会战。伯尼法斯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但他本人却身受重伤,于一个月后死去。埃提乌斯逃亡到达尔马提亚,在匈奴人的帮助下,迫使普拉茜蒂娅于433年恢复了他的权力。(为此匈奴人获得了潘诺尼亚的土地作为报酬)。 埃提乌斯的功绩 从433年到450年,埃提乌斯都是西帝国的实际支配者。在恢复权力后,他继续专注于高卢。436年,勃艮第人试图借巴高达骚动(一群无法无天的暴徒)之机侵占更多领地。作为回应,埃提乌斯召来了匈奴人干涉,致使20,000勃艮第人被杀。这场大屠杀便是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原型。443年,埃提乌斯将剩余的勃艮第人迁移到日内瓦湖南部的Savoy。整个440年代,埃提乌斯基本都在忙于应付主要由巴高达运动引起的高卢与西班牙地区的麻烦。他将阿兰人安置于Valence与奥尔良一带,以便控制布列塔尼周边的动荡局势。 451年,阿提拉带领着匈奴大军侵入高卢,连续攻陷了数个城市,直逼奥尔良。就当居住在这里的阿兰人即将被阿提拉击败时,埃提乌斯和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赶来解救了城市。匈奴人放弃了围城,撤退至开阔地带,451年9月20日,匈奴及其联军同罗马、西哥特以及阿兰、法兰克、勃艮第人的联军在卡塔伦尼亚平原的沙隆展开了大战。尽管从战术上讲,沙隆之战并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它对埃提乌斯和罗马来说依然是个伟大的胜利,阿提拉被迫撤回到莱茵河后方,从此再也没有来威胁高卢。 暗杀 453年,埃提乌斯使瓦伦提尼安皇帝将女儿小普拉茜蒂娅许配给自己的儿子高登提乌斯,但由于埃提乌斯曾经支持与自己作对的Joannes,又认为埃提乌斯要使自己的儿子取得皇位,这使瓦伦提尼安感到了威胁。罗马元老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姆斯和侍从官赫拉克留斯借此鼓动瓦伦提尼安设下了暗杀埃提乌斯的阴谋。454年9月21日,当埃提乌斯来到拉文纳宫廷参加财政会议时,瓦伦提尼安亲手将他杀死。一名目击者比喻说:“皇帝用左手砍断了自己的右手。” 马克西姆斯指望获得埃提乌斯的位置,但却被赫拉克留斯抢在了前面。为了报复,马克西姆斯安排了埃提乌斯的两个朋友,奥普提拉和萨斯提拉——两人都是匈奴人——去暗杀瓦伦提尼安三世和赫拉克留斯。455年3月16日,当皇帝检阅玛提厄斯军营并准备观看箭术练习时,奥普提拉突然刺向了皇帝。当受惊的皇帝转身去看是谁在袭击他时,奥普提拉又捅下第二刀将他杀死。同时,萨斯提拉上前杀死了赫拉克留斯。士兵们大多是埃提乌斯的忠实追随者,他们站在一边,无人上前援救皇帝。

拉文钠战役发生于意大利战争期间(意大利战争发生于:1494年~1559年) 15世纪末,意大利的强邻法国和西班牙,在争夺亚平宁半岛的斗争中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次战争分为三个时期,拉文钠战役为第二时期的一次战役。

第一时期(1494—1504)
  这一时期的特点基本上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1494年1月),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昂茹王朝(属于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皮埃蒙特军队(2.3万人)在阿斯蒂地域与查理八世军队汇合。陆军作战得到法国舰队保障。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国对查理八世未作认真抵抗,使其得以穿过罗马全境(1494年12月31日)。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委任和批准神职人员的职位和教职的诏书)后,于2月23日进占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和征收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面起义,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以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帕尔马附近)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法军直到1495年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在1499—1500年的几次交战中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那不勒斯王国由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而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时期(1509—1515)
  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1508年12月建立,盟员有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西班牙)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的战争开始。佛罗伦萨共和国、费拉拉、曼图亚及其它意大利国家先后加入了康布雷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作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1509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


意大利战争

领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1509年5月14日阿尼亚代洛(米兰附近)一战,击败了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日益加强引起了力量的重新组合。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神圣同盟”),目的是将法国侵略军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获悉此情况后,下令驻意法军统帅富瓦,加斯东·德转入进攻。法军(2.5万人、火炮50门)向拉韦纳推进,企图攻占该城。德卡敦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1.6万人、24门火炮)驰援拉韦纳守军。1512年拉韦纳一战,西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威尼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年底放弃伦巴第。法兰西斯一世1515年即法国王位,重新开战。法军在马里尼亚诺附近(1515年9月13—14日)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瓦永和约(1516年8月),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1521—1559)
  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爆发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从北意大利驱逐出去,继而实现南北领地的统一,他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是法国国王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兵首次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这次战役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重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占领了米兰,尔后逼近帕维亚。帕维亚一战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不承认1526年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同盟(科尼亚克同盟,1526年5月)。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意大利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战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争,占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斯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但法国出使土耳其苏丹的两位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成为1512—1544年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成同盟。法国的盟国有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1513年,法土联合舰队攻占尼斯。1544年,法军在围攻卡里尼亚诺要塞(都灵以南)期间,在切雷索莱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然而,由于罗马和英国军队攻入法国境内,法国被迫于1544年9月在克雷普签订了重申1529年康布雷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的意大利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两国被迫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其实历史意义和影响并不大。正如前面所说的“1512年拉韦纳一战,西(班牙)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这仅仅是法国的一次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将近9000西班牙军,暂时占领了拉文纳周围地区,没有因此而使整个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而后,法国又因为出征意大利的雇佣军中那些德意志士兵等四散离去,在另一场战役:纳瓦拉战役中战败,将拉文纳战役取得的暂时成果全部丢弃了。

拉文钠战役发生于意大利战争期间(意大利战争发生于:1494年~1559年) 15世纪末,意大利的强邻法国和西班牙,在争夺亚平宁半岛的斗争中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次战争分为三个时期,拉文钠战役为第二时期的一次战役。
第一时期(1494—1504)
  这一时期的特点基本上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1494年1月),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昂茹王朝(属于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皮埃蒙特军队(2.3万人)在阿斯蒂地域与查理八世军队汇合。陆军作战得到法国舰队保障。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国对查理八世未作认真抵抗,使其得以穿过罗马全境(1494年12月31日)。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委任和批准神职人员的职位和教职的诏书)后,于2月23日进占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和征收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面起义,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以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1495年7月6日,法军在福尔诺沃(帕尔马附近)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法军直到1495年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在1499—1500年的几次交战中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1501—1502年,根据条约规定,那不勒斯王国由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而爆发战争。1503年12月29日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时期(1509—1515)
  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1508年12月建立,盟员有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西班牙)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的战争开始。佛罗伦萨共和国、费拉拉、曼图亚及其它意大利国家先后加入了康布雷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作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1509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
意大利战争
领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1509年5月14日阿尼亚代洛(米兰附近)一战,击败了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日益加强引起了力量的重新组合。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神圣同盟”),目的是将法国侵略军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获悉此情况后,下令驻意法军统帅富瓦,加斯东·德转入进攻。法军(2.5万人、火炮50门)向拉韦纳推进,企图攻占该城。德卡敦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1.6万人、24门火炮)驰援拉韦纳守军。1512年拉韦纳一战,西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威尼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年底放弃伦巴第。法兰西斯一世1515年即法国王位,重新开战。法军在马里尼亚诺附近(1515年9月13—14日)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士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瓦永和约(1516年8月),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1521—1559)
  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爆发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从北意大利驱逐出去,继而实现南北领地的统一,他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是法国国王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兵首次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这次战役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重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占领了米兰,尔后逼近帕维亚。帕维亚一战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不承认1526年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同盟(科尼亚克同盟,1526年5月)。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意大利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战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争,占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斯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但法国出使土耳其苏丹的两位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成为1512—1544年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成同盟。法国的盟国有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1513年,法土联合舰队攻占尼斯。1544年,法军在围攻卡里尼亚诺要塞(都灵以南)期间,在切雷索莱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然而,由于罗马和英国军队攻入法国境内,法国被迫于1544年9月在克雷普签订了重申1529年康布雷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的意大利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两国被迫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其实历史意义和影响并不大。正如前面所说的“1512年拉韦纳一战,西(班牙)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这仅仅是法国的一次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将近9000西班牙军,暂时占领了拉文纳周围地区,没有因此而使整个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而后,法国又因为出征意大利的雇佣军中那些德意志士兵等四散离去,在另一场战役:纳瓦拉战役中战败,将拉文纳战役取得的暂时成果全部丢弃了。

拉文纳,意大利北部城市。六至八世纪是东罗马帝国统治意大利的中心。拉文钠战役发生于意大利战争期间(1494年~1559年)。
15世纪末,意大利的强邻法国和西班牙,在争夺亚平宁半岛的斗争中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意大利战争是15世纪末期至16世纪中叶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与法国为争夺意大利进行的一系列战争的总称,也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与法国瓦卢瓦王室为争夺欧洲霸权而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1494—1504);
第二时期(1509—1515);
第三时期(1521—1559)。
拉文纳战役,发生在意大利战争第二时期。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神圣同盟”),目的是将法国侵略军逐出意大利。法王路易十二获悉此情况后,下令驻意法军统帅加斯东·德·富瓦(路易十二的外甥)转入进攻。法军(2.5万人、火炮50门)向拉韦纳推进,企图攻占该城。德卡敦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1.6万人、24门火炮)驰援拉韦纳守军。1512年拉文纳一战,西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威尼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年底放弃伦巴第。
加斯东·德·富瓦Gaston de Foix(1489-1512),法国内穆尔公爵,路易十二的外甥,意大利战争时期的名将,他如果不是过早的阵亡,本来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统帅的。
1511年初率军与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威尼斯共和国联军在伦巴第作战,他大胆而严格的管理军队,一改法军以前的邋遢作风,5月13日他攻占了波伦亚,击溃了由那不勒斯总督卡多纳的雷蒙指挥的围攻该城的三国军队,1512年2月在布雷西亚扫除了威尼斯军队,随后围攻拉文纳,已便诱使卡多纳来援,卡多纳果然上当,复活节的清晨,富瓦向来援助敌军营地发起了进攻。加斯东虽然非常年轻,但却是一名极有才能的将军,在之前6个月的作战中已经展现出了优秀的战略头脑。面对敌人的坚堵固垒,他没有立即投入全面进攻,而是吃准联军不会放弃工事出击,有条不紊地将部队展开,并将许多火炮拖了上来,与联军火炮展开对射。在火炮的较量上联军讨不到一点便宜,一方面法国炮队闻名天下,另一方面正在围城的法军可以很轻松地将许多攻城重炮就近投入战场,结果原本充作预备队的联军骑兵可倒了大霉,他们同时遭到正面法军以及侧面来自著名的火炮迷费拉拉公爵阿方索.戴斯特炮队的纵射而伤亡惨重,骑马的人没法像步兵那样得到胸墙和土坡工事的庇护,著名的“1发炮弹击倒了33名骑士”就发生在会战的这个阶段。这回轮到联军骑士冲动了。由于不愿意干等着挨打,联军两翼的骑士乱纷纷地成群冲出阵地,伊比利亚轻骑兵紧随在后。据说联军骑士的嘴里还高声诅咒着纳瓦罗的名字,而这位统帅没法约束住他们,因为骑十中的许多大贵族根本就不理睬他的命令。出击的联军遭到几乎完好无损的法国骑士反击并在接下来的骑兵大混战中被彻底击败,28名联军骑兵队长中的1 1名死在这场战斗中,7人被俘,余下的四散逃跑。
与此同时,战线中部的情况却对法军不利,在炮击中损失严重的法军步兵无法攻破西班牙士兵据守的工事,并在好几处都被反击赶了回去。是果断放弃追击回到战场的法国骑士拯救了这一天,由于联军骑兵的贸然出击,他们防线上的缺口再无人驻守,这样骑士们很容易就穿过了工事,从侧面和后方向自以为已经取胜的联军步兵冲去。而法军步兵得知骑士们胜利后,也鼓起勇气转身再战。失去己方骑兵掩护的联军再也抵挡不住,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撤退了,其统帅纳瓦罗被法军俘虏。不过,加斯东的阵亡给法军这一天的胜利蒙上了阴影,就在会战几乎已经结束的时候,过于自信的加斯东带着小队骑士向一支还相当完整的西班牙步兵部队发起冲锋,结果中弹落马并被拥上来的长矛兵杀死。
富瓦的军事生涯短暂,但是战略战术思路清晰,是位有魄力的军事家,他之所以在行动胜利时丧生,归咎于其年轻好盛,急功近利,从而使法国失去了赢得这场胜利的大好时机。
意大利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两国被迫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拉文钠战役发生于意大利战争期间(意大利战争发生于:1494年~1559年) 15世纪末,意大利的强邻法国和西班牙,在争夺亚平宁半岛的斗争中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意大利战争。这场战争原本是意大利的强邻为宰割和瓜分意大利而发动的,后来演变成了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
这次战争分为三个时期,拉文钠战役为第二时期的一次战役。

1509—1515年。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战争开始。1508年12月,由於威尼斯共和国借驱逐法国之机大肆扩张领土,所有反威尼斯的势力联合起来建立了「康布雷同盟」(成员包括西班牙、法国、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对威尼斯作战。佛罗伦萨、费拉拉、曼图亚及其他意大利国家也先後加入该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做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同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在5月14日米兰附近的阿尼亚代洛一战,击败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然而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壮大引起力量的重新组合。 6 d1 D" D! a/ l; m9 A' e- ^0 a, e

  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组成「神圣同盟」,共同对法作战。1512年,法军以2.5万人、火炮50门的兵力在拉文那战役击溃由1.6万人、24门火炮组成的西班牙军队。但是,由於政治形势的逆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瑞士雇佣兵投向威尼斯,法军被迫退却,并於1512年底放弃伦巴第。 1 k; @6 @7 I2 `! [+ T" z x- |2 j6 b

1512年的拉文那战役(Battle of Ravenna)中,开始时西班牙剑士曾大破持长矛的法国日耳曼佣兵 # t7 u5 a; {) N: X

法军统帅Gaston de Foix於骑兵冲锋时勇猛战死。

法国胜利

路过


古代西方历史---从古希腊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54年,矮子丕平同意将拉文纳送给教宗,而教宗则认可卡洛林王朝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确定了教皇在欧洲的地位,史称“丕平献土”。 755年,教宗开始要求丕平遵守诺言,丕平两次对伦巴底人作战并将所有赢得的土地送给了教宗,这样丕平实际上成为教皇国的创立人 768年,丕平死,他为儿子们留下了一个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欣欣向荣...

不了解拿破仑根本不懂得他究竟多厉害,我感觉他这个战争之神根本太强...
阿提拉,古代欧亚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

沙隆战役的战争爆发
他巧妙地用私下的保证缓和他的公开的宣言的锋芒,他对罗马人和哥特人交替使用安抚和威胁的手段,拉文纳和图卢兹的朝廷,互相怀疑对方心怀叵测,竟安然坐视它们的共同敌人的来临。阿契斯是公众安全唯一的保障,但他的最明智的措施却遭到了自普拉西狄亚死后在他的皇宫内蔓延的分裂活动的干扰,意大利的青年一...

介绍一下拉文纳战役
”这仅仅是法国的一次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将近9000西班牙军,暂时占领了拉文纳周围地区,没有因此而使整个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后,法国又因为出征意大利的雇佣军中那些德意志士兵等四散离去,在另一场战役:纳瓦拉战役中战败,将拉文纳战役取得的暂时成果全部丢弃了。

东哥特王国与拜占庭的战争详细经过是怎样
在拉文纳依旧在拜占庭人手中的情况下,罗马城成为了哥特人的临时都城,“再次扮演了许久未有过的政治象征”。意大利战场失利,被查士丁尼一世任命为意大利统帅的日耳曼努斯突然病死,斯洛文尼亚人越过多瑙河并不断侵扰罗马的领地,波斯人不断在东方制造战事。拜占庭陷于不利的局面。查士丁尼任命宦官纳尔西斯为意大利统帅,取代...

帮我做下历史作业 谢了
1347年,在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中,教皇公证员科拉·迪·里恩佐被任命为罗马城的保民官,他实行了一些改革,抑制贵族们的过分行为。 到18世纪末,归于教皇名下的领土疆域达到了巅峰。这些土地包括拉丁(Latium,即今日的拉齐奥地区)、翁布里亚、马尔凯,向北囊括了拉文纳、费拉拉、波伦亚(博洛尼亚),直抵罗马涅地区。在南方,...

阿提拉的人物生平
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被吓怕,从拉文纳逃到旧都罗马,只剩下埃提乌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却很少。最后匈人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攻势,阿提拉并接见了由教皇利奥一世,元老院首席议员阿维努斯(Aviennus)及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Trigetius)等当时罗马帝国内身份最显赫的人所领导的议和使节团。在一轮相议...

匈奴没什么没有杀入英国
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被吓怕,从拉文纳逃到旧都罗马,只剩下埃提乌斯留在北部死守,但所提供的支援却很少。最后匈人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攻势,阿提拉并接见了由教皇利奥一世,元老院首席议员阿维努斯(Aviennus)及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Trigetius)等当时罗马帝国内身份最显赫的人所领导的议和使节团。在一轮相议...

张北县18447521162: 拉文纳战役 - 搜狗百科
班缸加味: 1512年,法军以2.5万人、火炮50门的兵力在拉文那战役击溃由1.6万人、24门火炮组成的西班牙军队.

张北县18447521162: 为什么古罗马末期要迁都拉文纳?(急,在线等) -
班缸加味: 410年,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再度包围罗马,于当年8月24日晚攻陷该城.随后,命令西哥特人在罗马大肆劫掠三天,这是号称“永恒之都”的罗马历史上第一次落入蛮族之手,西哥特人对罗马的劫掠和破坏行为震惊了整个罗马帝国,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为此痛哭不止.395年狄奥多西去世,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长子阿卡迪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从此,西部帝国定都拉文纳,东部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 至于为什么要迁往拉文纳,因为拉文纳地处亚得里亚海10公里的沿海平原,地理优势非常明显..这使得6~8世纪,拉文纳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中心....

张北县18447521162: 安格里瓦尔瓦战役是什么
班缸加味: 安格里瓦尔瓦战役发生在公元17年5月.指挥这场战役的双方主要指挥官分别是:日耳曼尼库斯(罗马帝国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皇储提比略的侄子)、马考曼(所谓的北...

张北县18447521162: 普拉西战役的介绍 -
班缸加味: 普拉西战役(the Battle of Plassey),发生于1757年6月23日,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战争.而孟加拉王公西拉杰·乌德·达乌拉有法国为其支持者.

张北县18447521162: 列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各阶级进行的四次重大抗争和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并说明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班缸加味:[答案] 洋务运动: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辛亥革命: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启示:农民...

张北县18447521162: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主要原因 -
班缸加味:[答案] 1.拉丁美洲独立革命是正义战争 2.有利的时机.宗主过在欧洲战争(主要是与拿破仑的战争)中遭到重创,国力大为削弱. 3.领袖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得到人民的拥护. 4.人民群众英勇顽强,团结一心,相互支援.

张北县18447521162: 你如何评价美国南北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班缸加味:[答案]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