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西藏人头鼓的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敏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西藏资料?~

西藏自治区概况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东西长约1900公里,南北宽约1000公里。介于东经78°27′--99°06′,北纬26°50′--36°53′之间。西藏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山水相连,南界喜马拉雅山脉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等国接壤,西部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国境线近4000公里,是中国的西南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就有人居住,改变了长期以来,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西藏高原古代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不适于人类生存这一错误说法。

〔面积〕西藏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中国第二大省区。

〔人口〕200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66.8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2.7‰。

〔行政区划〕西藏自治区设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

〔首府〕拉萨市。

〔主要城镇〕拉萨、日喀则、昌都、泽当、那曲、八一镇等。



自然条件



〔地形〕 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其中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为世界最高峰,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西藏地形地貌可分成四大片:东部藏东三江峡谷。在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之间,分别挟持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深切沟谷,山顶与谷底高差2000余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山腰森林密布,山麓田园常青,景色奇特;西北部羌塘高原。绵延成片、波状起伏,海拔4500米以上的是占全区面积2/3;藏南谷地。位于羌塘高原以南,是由雅鲁藏布江流域构成,平均海拔在3500米左右,土地肥沃,为西藏主要的农业区;喜马拉雅山地位于西藏南部,由几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据测算,海拔4000米以上地域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86.1%,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域仅见于横断山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局部河谷地区,不及全区国土总面积的5%。

〔气候〕 西藏高原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气候性质。夏季高原为热低压中心,高原内部温凉少雨,其东南部则温暖多雨。海拔4000米地区,最热月平均约10-15℃,降水量在300-600毫米之间。冬季,高原受西风带控制,寒冷而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多低于0℃,大风频繁。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西藏气温较低,热量水平不高,年平均气温,藏西北和藏南高原一般低于0℃;“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和藏东“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则在0-10℃之间;只有藏东南一角与喜马拉雅山南坡深切河谷地区,年平均温度高于10℃。年温差较小,昼夜温差较大是西藏的主要气候特征。

西藏阳光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500-3400小时之间,以西部地区最高,藏东南地区日照数最少。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在500毫米以下,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无霜期一般在120-140天左右,主要农区终霜期平均在5月中旬,初霜期在9月中、下旬。在藏北,则无明显无霜期。

〔水文〕 西藏境内外流水系的流域面积约占西藏总面积的49%,其中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在我国境内长达2057公里,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水量仅次于长江和珠江,名列中国第三位。高原内部还有许多短小的内流河,如藏北的扎加藏布、波仓藏布及索里藏布等。它们的流域面积有限,流量远逊于外流河,而且不少内流河仅雨季才有径流。 西藏地区绝大部分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次靠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在雨季,7-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一半以上;而11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小河溪一般断流。因此,在春旱时期,农田灌溉用水颇显紧张。 西藏的地下水较丰富,它与河湖等地表径流的关系十分密切,估计全区地表径流约有30%系由地下水补给。



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1998年,西藏有耕地面积343.14万亩,人均耕地1.41亩,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占耕地2/3面积以上的水浇地坡度小,土地肥沃,耕种时间长,作物产量较高。旱地多为坡耕地,坡度大,分布零散,休耕时间长,土壤质地较差,漏水漏肥,是西藏的中低产田。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西藏垦殖系数和复种指数都不高。全区平均垦殖系数仅为0.2%左右;复种指数也只有100.2%。

西藏农业用地比重大,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域面积大,砂地、冰川、沼泽、裸地、戈壁面积达55504万亩,约占土地面积的30.7%。在农业用地中,草地、林地占99.3%,而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则只有38万亩。广阔的水域(3361万亩)基本上处于未利用状态。
参考资料:http://group.bokee.com/group/subject.77.11748373555010237.html

译 名 鬼鼓/人头蛊片 名 Perng Mang The Haunted Drum年 代 2007国 家 泰国类 别 惊悚语 言 泰语字 幕 中文文件格式 DVD-RMVB视频尺寸 624x352文件大小 1CD 399MB片 长 99min导 演 Nuttapeera ChomsriSranya Noithai

人头鼓,顾名思义,即用人类的头盖骨制成的鼓,是藏传佛教的神秘法器,而吐蕃墓群出土的镶有七颗无敌法王石的真言人头鼓,作为原始苯教的宝物、藏传密宗的法器、护法神大黑天的标志更是无价之宝,正是由于它的存在,都兰吐蕃墓群已经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考古现场。

西藏人头鼓,又称“顶鼓”、“皮库”,是藏族传统打击乐器之一。它的外形像是一只戴着藏装的人头,上面覆盖着牛皮鼓膜,并悬挂有绸带和绸等装饰品,颜色多为红、黄、绿等,寓意着喜庆和祥和。西藏人头鼓的制作材料包括木头、牛皮、色丰富的绸带、尼龙线等。演奏西藏人头鼓需要使用手掌、食指和其他指头等部位敲打鼓面的不同位置,以发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它通常用于情感饱满、充满节奏感的歌舞表演。 在西藏传统文化中,西藏人头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被认为是传递吉祥、祈求幸福的表达工具,也是了解西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http://www.kuailv.com/info/review/10518


谁有西藏人头鼓的详细资料
人头鼓,顾名思义,即用人类的头盖骨制成的鼓,是藏传佛教的神秘法器,而吐蕃墓群出土的镶有七颗无敌法王石的真言人头鼓,作为原始苯教的宝物、藏传密宗的法器、护法神大黑天的标志更是无价之宝,正是由于它的存在,都兰吐蕃墓群已经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考古现场。

凭祥市13898139610: 有一首关于西藏人把小孩子的头颅拿来做成人头鼓的歌曲.唱歌的是个女的,就是讲她姐姐小的时候被抓去 -
照媛金双: 朱哲琴唱的《阿姐鼓》

凭祥市13898139610: 密宗有哪些佩戴的法器 -
照媛金双: 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西藏密宗法器: 嘎巴拉 即天灵盖,怒尊所持之法器.通常以喇嘛死后的头盖骨做成,表徵空性.平通用以盛甘露,供於坛城上. 西藏密宗法器: 人皮鼓 忿怒尊或持明尊...

凭祥市13898139610: 西藏人皮鼓的由来 -
照媛金双: “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阿姐离开家去了哪里呢?“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对我说话”——原来阿姐被送去,用她的皮,做了祭神用的鼓!!! 阿姐鼓 sister drum我...

凭祥市13898139610: 请列举几样西藏的乐器 -
照媛金双: 钦 铜钦是藏族佛传佛教所特有的铜管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见臣民.据藏文史书和有些早期壁画记载,铜钦早在公元十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出现.铜钦分别用红铜、铜、黄铜和银制作.铜身分上、中、下三节, 上面两节能放在下面...

凭祥市13898139610: 求藏戏的资料 -
照媛金双: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

凭祥市13898139610: 西藏有一种和棒棒糖一样的鼓,这种鼓叫什么名字? -
照媛金双: 波浪鼓

凭祥市13898139610: 西藏人手中的怪东西 -
照媛金双: 那个叫转经筒,转经筒中有开过光的经文,一般是藏文或梵文的.也有在筒壁上刻写经文的.筒壁上有绳或金属链,最外端连一个金或银制的球,利用离心原理带动筒壁转动.转经筒每转一圈,就代表筒中的经文念过一遍.转经筒只有在喇嘛教中才使用,不但藏人用,信仰喇嘛的蒙人也用,在西藏或内蒙的召庙中,真正的转经筒装在架子上的大转经筒,一般只刻几句经文,一个架子上一排装好几个,直到把整个经文写完为止,来往的僧人或信徒,按顺序推完所有的转经筒就等于念过一遍经.你说的那种转经筒是便携式的.

凭祥市13898139610: 阿姐鼓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
照媛金双: 朱哲琴演唱 那是追求的一种境界

凭祥市13898139610: 西藏天珠的简单介绍
照媛金双: 西藏天珠详解 天珠是什么? 天珠在一定时期用特定的方法选择特定的原材料,制作的带有类似眼睛和线条以及其他宗教图案的蚀花珠先前学术界根据其工艺与视觉特征均...

凭祥市13898139610: 介绍一种戏剧,并介绍藏戏面具是什么样子的? -
照媛金双: 藏剧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用藏语演唱.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有戴面具和化妆两种演法.一般认为产生于14世纪,成熟于17世纪.演出分“顿”、“雄”、“扎西”三部分,连台演出,穿插歌舞.唱时有帮腔,伴奏主要用皮鼓、铜钹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