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四史,二十四史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雍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文化典籍的简称代表内容--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四史、二十四史~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包括: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四史,其实就是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巨著。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部史书,起自<<史记>>,结于<<明史>>,所以又称为<<钦定二十四史>>;民国时期加<<清史>>,成为<<二十五史>>;全目录如下: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25.清史(赵尔巽等撰)

一、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五经》之《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四书五经》之《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四书五经》之《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四书五经》之《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四书五经》之《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四书五经》之《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四书五经》之《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四书五经》之《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四书五经》之《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编辑]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编辑]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编辑]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编辑]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编辑]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编辑]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编辑]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一中说法,六艺就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十四史:
1.史记 汉· 司马迁
2 汉书 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4 三国志 晋·陈寿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8 梁书 唐·姚思廉
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征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个,也是文学历史价值最高的四个: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二十四史:《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四书五经六艺是指的什么?
二、五经 五经则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经典。这些经典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学、礼仪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三、六艺 六艺传统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人从小需要掌握的六种技能。其中,“礼”指礼仪规范,“乐”指音乐艺术,“射”为...

四书五经六艺指什么
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

四书,五经,六艺,指什么?
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诗,书,礼,义,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五经六艺是指什么
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书。儒学六艺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1.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2.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通常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原本应包含六经,其中《乐经》亡于秦末战火,现存仅有五经;3. 六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

三玄四书五经六艺是哪些
四、六艺 礼:礼节,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乐: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射:射箭技术,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理数、气数(...

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九流都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七谋、八略、九流分别如下:1、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4、七谋:《汉书》、《资治通鉴》、《国语》、《三国志》、《后汉书》、...

四书五经六艺是什么
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

古代的四书、五经、六艺、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

四书五经六艺都指什么书
2、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3、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

叙永县18453553698: 古代的四书、五经、六艺、二十四史指的是什么 -
智该三九: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尚书)》《礼》《易》《春秋》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六艺:(1):《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2):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南め帝♀ 2008-02-25 14:35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和六艺指的是什么?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艺是指什么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艺指什么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叙永县18453553698: 谁知道四书,五经,六艺,六书,四史各是什么?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尚书)》《礼》《易》《春秋》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六艺:(1):《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2): 礼乐射御书数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石壕吏》、...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书》《六艺》各指的是那些?中国有《四书》《五经》《六书》《六艺》,但是谁知道《四书》《五经》《六书》《六艺》有哪四书哪...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尚书)》《礼》《易》《春秋》 六书: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六艺:(1):《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2): 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六艺(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智该三九: 一、四书五经包括什么1、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艺,二十四史,七十二行”分别指的是? -
智该三九: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十四史: 1.史记 汉· 司马迁 2 汉书 汉· 班固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4 三国志 晋·陈寿 5 晋书 ...

叙永县18453553698: 四书,五经,六艺指哪些? -
智该三九:[答案]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艺事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