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资料

作者&投稿:父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华罗庚的有关资料~

  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勇气!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令人难忘。早在 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成绩、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表现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 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华罗庚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选择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早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康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人老了,精力要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华罗庚深知年龄是不饶人的。1979年在英国时,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可以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决心书”,以此鞭策他自己。在华罗索第二次心肌梗塞发病的,在医院中仍坚持工作,他指出:“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昼多做工作。”生病就该听医生的话,好好休息。但他这种顽强的精神还是可贵的。

  总之,华罗庚的一切论述都贯穿一个总的精神,就是不断拼搏,不断奋进。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三个月。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罗庚是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和数理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由于他在科学研究史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取得非凡的成绩,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在坎坷中,他勤奋苦学,立志成才,为祖国及世界的数学研究做出无法估量的贡献。 童年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中。父亲华瑞栋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经过商,后来破落了。回家乡开了一爿小杂货铺,靠惨淡的小本经营养活一个妻子和女儿。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岁。中年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然而他幼年时,却不是父母所指望的那样,肯于乖乖地呆在箩筐里,他非常顽皮、爱动,是一个肯动脑子的孩子. 少年 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因成绩不好,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注1]。而后,他进入了刚刚创办的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注2]。华罗庚的才能这时就已初露锋芒。他的启蒙老师李月波是位很好得数学教师,是他引导和培养了华罗庚对数学的兴趣,为初中三年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华罗庚初三那一年,又有一位老师王维克注意到他是一个肯思考且有新意的学生,更注意培养他。 1925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窘迫,供不起华罗庚到省城去念高中,他进入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念书,以为将来能谋求个会计之类的职业,但一年后还是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青年 1927年华罗庚回到了家乡,帮助父亲在小杂货铺里干活、记帐,同时努力钻研数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作生意,打算盘,记帐,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他的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他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辛酸地说那正是我应当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了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清水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注3]顽强自学到十八岁,华罗庚和一位同年龄的姑娘吴筱元结了婚。这一年的秋天,金坛瘟疫蔓延,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寒症。在母亲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总算活过来了,却留下了终生的残疾--左腿关节变形,瘸了。病愈后,他外出谋生一瘸一拐地出现在家乡街头时,人们见了怜悯地说年纪轻轻就变成了这样,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听了这些议论,他心里很难受,经过认真思索,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他想我别无他择。干别的工作要到处跑,或者要设备条件。我选中教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仅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五十页的微积分。但是,有志者事竟成,华罗庚终于在十九岁那年写出了著名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不能成立的理由”。当时清华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注4]看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惊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教员在清华工作,此人是华罗庚的同乡,向熊庆来谈了华罗庚的身世。一九三七年秋季的一天,熊庆来派人拿着招牌到北京火车站把华罗庚街道清华大学,把他安排在图书馆里担任助理员。这时华罗庚只有二十一岁。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的一生中一个重要转折,它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进了清华大学,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旁听。最先感兴趣的是研究数论,在这方面他一直得到熊庆来的鼓励。熊庆来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论文就是在莱奥那德·狄克逊指导下工作的关于堆垒素数论中的华林问题。我国数学家早在一三零零年就对数学家做出过有价值的贡献,其中包括 二项式系数的巴士卡三角形,逼近多项式根的方法,解四次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的技巧,关于同余式组的解的中国余数定理”。但是,到了明朝就停滞不前。本世纪开始,我国数学家开始吸收西方数学的精华,并继承古代数学家的传统,开始发表论文。本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论文逐渐增多,首先是在数论和难”分析的领域里。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四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的文。二十五岁时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一天,清华的教授们聚到一起讨论能不能破格把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会上,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最后,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作了总结,他说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我们不要被资格所限制!”就这样,华罗庚迅速由助教员提升为助教、教授。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一九三六年夏天由该会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英国,华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学家的小组。这个小组包括英国数学家哈罗尔德·达凡波特、哈代、李特伍德,德国数学家埃斯特曼和汉斯·海尔勃洛嗯。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堆垒素数论。堆类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是这个学科中最透彻的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其中特殊的数是k次幂。问题是这样的对于给定的k,要求最小的整数s,称为g(k),方程是n=x1+x2+……+xs对每个正态数n都是可解的。1909年,在华林之后一百年,希尔伯特证明了对每一个k,这样的最小值g(k)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它的证明与其说是构造性的,毋宁说是归纳性的,所以就不必给出g(k)明确的上界。自希尔伯特之后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致力于计算g(k)的工作。例如已经知道g(2)=4,就是说每一个整数能够表示为四个整数的平方和或者九个整整数的立方和,并且这四、九的个数不能太小。对于所有的k,要找出g(k)的明确表达的试图尚未成功。尽管相信,对于所有的正整数k,除掉有限的几个外,有g(k)=ak+a-a,此处a是不超过(3/2k) 的最大整数。因为相对小的整数有时可以由特殊的表示,它包含在某些更广泛的基本结果中。g(k)定义为方程(1)对于全体充分大的n,可解的最小整数s。在计算或估计g(k)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努力,知道g(2)=4,4=s,没有找出g(k)明确的值。歌德巴赫问题就是和华林问题密切联系的一个著名难题。其中k=1,s=2或3,x要求是素数。歌德巴赫问题可表达为规定任意偶数h,能否找到素数x1和x2,使n=x1+x2”,对于s=3,则为给定任意技术n,能否找到素 数x1、x2、x3,是n=x1+x2+x3?”华罗庚在华林问题和歌德巴赫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在二十年代,哈代和李特伍德公布了一系列的论文,他们用新的解析方法解决华林问题,并指出g(k)=o(n+1),对于方程(1)要求x1>=o;……x3>=o的整数解的个数(rs(n)),他们也得到一个渐近的公式。他们将rk,s(n)表示为k,s和n的函数。为n→无穷时,加上一项(n-1+s/k),但是他们的结果仅仅是对s大的知识有效的。华罗庚在华林问题最好的成果,按照海尔勃洛恩德看法是证明了哈代--利特伍德公式对于所有s>=2+1成立。这就是华氏定理。华罗庚的这一成果,至今仍是逻辑地引导到估计g(k)一把有力的钥匙。达凡波特这样写道华罗庚关于三角积分(2)的最有效”的界,是他能够导出g(5)和g(6)的严格不等式。在达凡波特之前,对前一种情况的最强估计g(5),<28是属于华罗庚1939年的成果。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歌德巴赫问题”写了十八篇论文, 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 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 1937年夏天,日本开始全面进犯中国,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迁到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由英国回国,这期间他除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外,还兼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员、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1946年到苏联访问讲学时路径印度、伊朗等地。 华罗庚是个爱国者,回忆昆明的生活,他曾愤然写过这样的诗句寄旅昆明日,金瓯半缺时,狐虎满街走, 鹰鹯扑地费。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这位国内外富有盛名的大学教授一家七口住在两间小厢楼里, 吃饭、睡觉、读书、做研究工作都在这间小房子里,晚上用个破香烟罐子放上油盏,采些破棉花做灯芯,放上些菜油, 用豆粒大小的灯火照明,楼下就是牲口棚,牛马在支撑小楼的柱子上擦痒时,擦得小楼摇摇欲坠。不时传来马的啼鸣、牛的哼气声和猪的尖叫。华罗庚白天拖着病腿外出上课,用微薄的薪水养活全家, 晚上埋头研究。先后写了二十多篇论文,1941年完成了他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他在这本书中讨论了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和一些相关联的问题,统一并改进了他以前论文里的结果。他把这本手 稿交给了原中央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是当时没有出版。1945年下半年,他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 旅行。早在三十年代,华罗庚就与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陀夫开始通行,他们关于三角和方法的发展显著的改变了解析数论整个学科。为了褒奖华罗庚的贡献,苏联杂志《报告》从1937到1941年每年都刊登华罗庚的一篇论文。1946年四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它的《堆垒素数论》。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魏尔教授邀请访问美国。行前,上海《东方日报》记者赵浩生访问了他。他在一篇访问记中转述了华罗庚的话说在昆明为了躲警报,家住在乡下,每次跑进城里上课,整天愁这一家人的生活。如果不是不得已,决不愿意出国。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正开始和平建设,我想科学决不事太次要的问题,我们决不能等待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才开始研究科学。”华罗庚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从黄浦江畔乘坐美国将军号”前往美国的。同行的有吴大猷、曾昭伦、李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 [注1] 华罗庚《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中国青年》,7,1956 [注2] 知识分子韩大受于1922年创办 [注3] 1963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注4] 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早年曾先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14年在法国留学时获科学博士学位。1926年从法国护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研究多年。解放前,先后在昆明东南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昆明云南大学创办了数学系

华罗庚
(1910~1985)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华罗庚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昆明城内恐怖万分,他于6月离开昆明赴上海, 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

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

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56年沉思在数学王国的华罗庚,他的专著《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浆。]

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华罗庚同志是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华罗庚同志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一颗恒星就此陨落.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让我们以他为榜样继续为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生年月:1910年11月12日
籍贯:中国江苏金坛人
职务:历任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
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
中国科协副主席.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华罗庚先生是中国解析数论、曲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个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行列最杰出的代表。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等。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还有10余部科普作品。

你了解 华罗庚么? 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目 录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人物生平
华罗庚个人贡献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会委员 。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 方法 ”等。 <<<
华罗庚人物生平 成长历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1922年,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 毕业 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王维克老师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 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1931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出国 求学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当时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极力推荐。 1936年,华罗庚前往,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 文章 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毅然回国 1937年,他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正教授,后来迁至昆明的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第一部数学专著。 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同年9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 1947年,《堆垒素数论》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英、日、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正教授至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 1950年春,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邀请,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并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以及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他的论文于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8年,他担任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时期 “”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造反派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69年,推出《优选学》一书,并将手稿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送给了国务院。 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 1974年,被“中央“”领导小组”副组长在法家著作注释会上公开点名,说他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是“游山玩水”。 1975年8月,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从大兴安岭采伐场地来到哈尔滨,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他昏迷了6个星期,一度病危。 “”以后 粉碎“_”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著作成果相继正式出版。 1979年5月,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 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11月,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 1984年4月,在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6月3日,应日本亚洲 文化 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
华罗庚个人贡献 华罗庚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是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开创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 科研成果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20世纪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

华罗庚简介资料_华罗庚个人资料介绍相关文章: ★ 华罗庚英文简介
★ 华罗庚英语简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华罗庚的故事 ★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 华罗庚的成功故事 ★ 数学家华罗庚的手抄报 ★ 华罗庚的故事和成就 ★ 华罗庚数学手抄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d2d64e1d428f1dca60c7657";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华罗庚,江苏金坛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民盟成员,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等。1985年6月12日病逝。

字太多了希望能再简洁一点。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去当店员。18岁时患伤寒病,造成右腿残疾。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

华罗庚是谁
1920年8月,罗庚成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此后他工学兼顾,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而用这三种国语发表十几篇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美、德、日、印度等国权威性的杂志上。23年担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员。民国25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在两年间,写了18篇论文,先...

数学名人的资料和故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

请告诉我数学家华罗庚,祖之冲,沈括和高斯的资料
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

数学家的小故事,20字左右的,急需啊。。。2个。
1、欧拉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2、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但是他并不在意别人嘲笑他。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故事: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

风水罗盘怎么使用
风水罗盘,又名罗盘、罗经、罗庚、罗经盘等,是风水大师在堪舆风水时用于立极与定向的测量必备工具。最主要组成部分有天池(也就是指南针)、天心十道(架于外盘上的红十字线尼龙绳)、内盘(刻绘有一圈圈黑底金字的铜板圆盘,整个圆盘可来回转动,习惯上一圈叫做一层。其中有一层是二十四山之方位)、...

风水罗盘使用方法
以及日月星辰、地球自然地貌的运行规律,最终成为了测定方向和地形勘察的专业工具,被风水师和航海者广泛称为“罗盘”或“罗庚”,而非“罗经”。尽管罗盘的使用方法深奥且丰富,但在这里,我们将聚焦于基础的使用步骤。深入探讨其复杂功能和技巧将需要专门的文章篇幅,但让我们先从简单入门开始:...

罗盘属于风水师必备的测量工具之一,使用有什么禁忌吗?
这些奇怪的规则当然也要遵守为上了。从出现到发展,从古代到现代,风水依然在,罗盘也依旧被风水师们珍爱。曾经有人评价:“中国风水是用现代技术无法解释的奇妙科学。”参考资料:影视剧《大风水》百科词条“罗盘”、牢记使用罗盘的禁忌——风水王少宏 ...

罗盘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罗盘学名为罗经,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舆地师及海员大都称它为“罗盘”或“罗庚”,很少称为“罗经”。罗盘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盘、三...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 搜狗百科
蓍承三辰: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数学大师,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多复变函数论的创立者,丘成桐说过,几十年来,多复变函数论的专家正是沿着华罗庚开创的道路...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的资料(关于华罗庚的资料的基本详情介绍)
蓍承三辰: 1、华罗庚,男,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毕业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2、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关于华罗庚的资料的基本详情介绍就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简介(华罗庚简介100字以内)
蓍承三辰: 生卒与经历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350字介绍 -
蓍承三辰: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知,生于江苏金坛,卒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道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1984年4月30日华罗庚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内号.容1985年6月12日应邀到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突然心脏病发倒在讲台上,送院后证实不治,终年74岁.他一生著有200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还有10余部科普作品.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简介 -
蓍承三辰: 要用一百个字来简介华先生,实在是太“简”了. 我找了些重点归纳了一下,你可以参考参考~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是谁 -
蓍承三辰: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

河曲县13669089539: 华罗庚的简历
蓍承三辰: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

河曲县13669089539: 有关华罗庚生前资料 -
蓍承三辰: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 他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