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意味着大清已对东南汉族权臣失去控制了吗?为什么慈禧不追究?

作者&投稿:茆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当八国联军气势汹汹扑向北京的时候,南方各省督抚却大搞“东南互保”,和列强达成了互保协定,作壁上观。即使列强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参与互保的督抚们仍然按兵不动。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清王朝在战后竟然对汉人督抚的行为没有反应,到最后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而且还褒奖他们守土有功。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汉人督抚在南方大搞“东南互保”,为何清王朝却保持了沉默?



其实,不是清王朝想沉默,而是无可奈何。首先,当时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和威信大大下降,特别是南方地区,几乎成为了汉人督抚的天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督抚势力崛起,南方几乎成为了汉人督抚的天下。尽管清王朝试图卸磨杀驴,在湘军攻破南京后,开始着手派人去南方管理诸省事宜,但却发生了刺马案。清王朝派去接管南方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地方派刺杀了。由于忌惮湘淮等派系的地方势力,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刺马案标志着清王朝对南方诸省开始失去实际上的控制。



此后,随着淮军和楚军等派系势力的增强,清王朝的大权落到了李鸿章为首的北洋和左宗棠、刘坤一等人为代表的南洋手中。八国联军侵华前,南方诸省包括北方的山东等地都成为了汉人督抚的势力。这些汉人督抚虽然平时矛盾重重,但在对待清王朝的态度上却是非常团结。当慈禧向列强开战时,他们已经预见到了战争的结果,都认为慈禧疯了,所以他们很快抱成了一团。两广总督李鸿章表示:“此乃乱命,粤不奉诏。”张之洞则表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不奉召,其他总督更是不愿出头,全都默不作声,并和李鸿章、张之洞暗通曲款,集体抱成了团。八大总督中只有云南总督声援了下慈禧。不过也仅仅是声援而已。



就这样,在盛怀宣的穿针引线下,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他们与参战国达成协议,一致决定东南互保,集体按兵不动。直到列强占领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各地督抚也没有什么动静,导致清王朝威信扫地,从此地方督抚更不拿清王朝当回事了。而清王朝已经丢掉了北方的老巢,慈禧太后仓皇西逃躲到了陕西,所以根本无力也顾不上追究这些地方督抚的责任。



这些地方督抚势力庞大,又有洋人撑腰,清王朝根本不敢动他们。慈禧反而对他们非常恐惧,生怕他们造反,同时清王朝还要指着他们和洋人斡旋,让慈禧和光绪重返北京掌权。所以清王朝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反而褒奖他们守土有功,好让这些督抚放心。

正是因为清王朝对督抚们的“宽容”和“谅解”,所以慈禧一行才得以安然的重返北京,清王朝也因此得以苟延残喘。不过虽然清王朝得以延续,但其实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清王朝失去了威信,地方督抚势力已经尾大不掉,清王朝根本动不得他们。尽管清王朝试了几次,试图削弱地方和汉人督抚势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结果还是被野心勃勃的袁世凯篡了权,夺了天下。




东南互保是什么?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与清廷之向心和离心两个合力的产物。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

“东南互保”及其评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明智选择,南方各省官员“保中华不保大清”与满清朝廷“保大清不保中华”构成鲜明对比,这是一次中华进步势力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颠覆,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巨大...

慈禧太后为何没有处罚实施“东南互保”的汉人督抚们?
若不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一帮大臣的“东南互保”,清朝或许在八国联军侵华后也彻底完蛋了,慈禧虽然糊涂,但她也明白“东南互保”这个举动看似悖逆她的懿旨,实则为大清保留了最后的家底。 参加“东南互保”的大臣都是清廷统治得以延续的得力重臣,处罚他们,势必会造成朝局震荡,无异于自取灭亡,从这点来...

清末所谓“东南互保”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向洋人宣战。这一封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仅是李鸿章,紧接着,东南很多省份,比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湖北等等一些地方总督都写了与李鸿章内容大体相同的一封信给朝廷,表示不去勤王。而且表示如果皇帝驾崩就让李鸿章担任大总统。后来清朝战败,而这些大员也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东南保护约款意义
然而,这一协议的实施也带来了副作用。地方督抚的权力因此增强,而清廷的权威则受到了严重削弱。这显示了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变化,以及清廷在面对危机时的妥协和无奈。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8月20日),清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罪己诏”,承认了“东南互保”的合法性,要求直省督抚加强边防,维护...

东南互保的结局和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想说,东南互保其实是一次爱国的不抵抗,其进步意义应得到我们每个爱中华的人肯定,当然也必然会受到”保大清”者的顽固诋毁。“东南互保”活动虽然是一场本质上体现清末的妥协、退让政策的政治赌博,但在妥协、退让中也蕴含着一种抗争和抵制。评价“东南互保”应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应否认其积极...

慈禧不去追究东南互保,不怕对汉族权臣失去控制吗?
事实上,大家已经做好了清廷灭亡的准备,连如何收拾残局都想好了,一旦北京不保,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主持大局,李鸿章的幕僚还奉命邀请孙中山先生去广州共商大事。所以,东南互保的确意味着清朝对东南汉族权臣失去控制。但这并不是一步就达成的,早在东南互保之前,曾国藩组建湘军...

慈禧以光绪之名同时向11国宣战,李鸿章为何敢拒不奉诏呢?
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正因为此,战火纷飞于北方,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可以说,对于朝廷来说,东南互保意味着自己的权势基本低落。而对于东南地区来说,却有保全...

八国联军炮火下的东南互保
正是由于这样牢固的关系,晚清大臣让人鞠躬尽瘁地帮慈禧治理着国家,慈禧太后才能在风雨飘摇中驾驶着大清帝国这条破旧的大船继续航行。正是因为这种混合着倚重、忠诚、信任诸多成分的关系存在,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人才敢于实行东南互保,而他们实行东南互保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刚刚听到...

慈禧死后不到三年 清朝为什么就灭亡了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慈禧存活与否都无法改变清朝烂到骨子里的现状。那她能像东南互保之后收权那样,有针对性地延缓清朝灭亡的脚步吗?恐怕还是不能,因为局势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逼迫清朝退位的是南方革命党人控制的湖北新军,和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朝廷对这些军队的掌控早已微乎其微,这从后来摄政王...

北碚区13834143859: 满清最后的羸弱是否正常 -
吴腾鱼腥: 是看盗墓笔记看的吧,没有,其实挺正常的,历史上到了王朝末期,朝廷都是羸弱的,你可以看看东南互保,这要是朝廷不羸弱才不正常,另外,但从收入上讲,光绪朝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期.当时因为西方实行金本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1900年前后,中央财政首次突破1亿银元

北碚区13834143859: 晚清为什么没出现军阀混战
吴腾鱼腥: 清朝的君主专制体制比较完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相对较强,但清末早已经出现了军阀混战的种子,例如1900年的东南互保,湘军、淮军、北洋军、新军的各自为政等,1909年慈禧太后死后,军阀混战的格局已经不可逆转,于是,清朝灭亡之后,中国还是立即陷入了军阀混战.

北碚区13834143859: 清朝末年收回新疆?
吴腾鱼腥: 李鸿章是一个奇才.无论在经济、政治方面皆是如此. 在经济上,他创办的一些军事... 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运动. 他们竟称清朝政府的《宣战诏书》是...

北碚区13834143859: 唐朝和清朝的对比?
吴腾鱼腥: 一个是很开放的,一个是闭关锁国;一个权力落入过太监权臣手中,一个权力始终在皇族手里;一个出了女皇帝,一个出了个比皇帝还威风的太后;一个是让世界崇拜,一个是让世界侵略:一个的灭亡是战争,一个是平安退位

北碚区13834143859: 清朝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及其特点 (作者 -
吴腾鱼腥: 权臣与皇权的关系具有多面性,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权臣并非从一开始就处于皇权的对立面,相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权臣,是因为其所作所为都曾适合皇权发展的需要,并为此建市勋绩,其后恃功而骄,权力欲逐步臌胀,不断侵侵夺皇权,对皇权形成威胁,权臣的出现是中国传统社会皇帝乾纲独断的专制政体下,无从避免的一种历史现象.

北碚区13834143859: 如果你们穿越到古代去了,最想去古代当什么? -
吴腾鱼腥: 做官

北碚区13834143859: 古代过生日怎么向皇帝请柬? -
吴腾鱼腥: 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兴起于魏晋,唐宋以后大盛.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诗经·豳风·七月》有云:“跻彼公堂,称彼...

北碚区13834143859: 清朝鳌拜简历 鳌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吴腾鱼腥: 他是清朝初年的一大功臣 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顺治退位后 成了康熙帝的四大辅臣之一 也成了当时功高震主的权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