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互保”及其评价

作者&投稿:柞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南互保的历史评价~

对于“东南互保”的性质,传统老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而现代则有其它观点认为,在当时之条件下,张之洞等人的行为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实力之作用 。雷颐:如此“怪象”充分说明清政府中央控制力的迅速减弱,因为在如此重大问题上,地方大臣竟敢而且能够联手抗衡朝廷。然而,正因为他们使浑身解数抗衡朝廷几近疯狂的决策而“东南互保”,使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为数不多的新式工商业最集中之区局面大体平静,免于战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同时也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更强烈的深入。 王尔敏: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戴玄之:庚子拳乱,实近代史上一大奇迹,由于东南互保,始使风雨飘摇的中国,幸免瓜分之祸。糜烂仅限于大河以北,东南半壁未睹烽烟。 吴文星:东南互保订约运动的倡行,是当时上海中外官绅盛宣怀、沈瑜庆、汤寿潜、蔡钧、沈曾植、余联沅、何嗣焜、福开森(J. C. Ferguson)、汪康年、赵凤昌等在盛宣怀的领导下,欲使张(之洞)、刘(坤一)等以实力镇压叛乱,维持地方秩序,向洋人承诺保护教堂,拒阻洋兵入侵东南各省之作为合理合法化的活动。

更不是个事,保什么,怎么保定后再说吗。

网页链接

在朝廷与各国正式宣战之前,以刘坤一、张之洞为核心的东南地区督抚感到大局已难挽回,于是开始大胆筹划以“保境安民”为主旨的“东南互保”。张之洞、刘坤一多次与外国驻汉、驻沪领事馆和有关洋人联络,一再表示决不愿与洋人开战,坚决保护洋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持一方平安的主张。英国担心他们无力保持局势稳定,提出可以派军舰进入长江协助,但为张、刘拒绝,表示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保持长江流域稳定。同时,张之洞还致电一些驻美、日大臣,要其劝说两国仿效英国,不对中国东南动武,“共保东南大局”。在刘坤一、张之洞的指示下,早有此意的盛宣怀在东南官员之间、在中外之间四方联络,积极奔走,成为“东南互保”的穿针引线者。李鸿章、袁世凯也对东南互保表示坚决支持。

就在东南督抚开始与列强接触、谈判的关键时刻,6月21日慈禧向各国“宣战”的消息传来,同时,朝廷还在20日、21日先后下达令各省督抚“联络一气保疆土”和“招义民御侮”的谕旨。

刘坤一、张之洞知道事关逆旨抗上,非常担忧,而盛宣怀也担心宣战上谕一旦公开,谈判将功败垂成,立即建议刘、张令各电报局不准公开宣扬此谕,只能“密呈督抚”。

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对盛的主张表示支持,刘坤一派沈蔼苍,张之洞委托陶森甲为全权代表,会同上海道余联沅与在沪各国使节交涉。盛宣怀担心清朝驻外公使探到宣战诏书后立即回国,他认为这无异于宣战,所以建议他们不要“下旗回国”,而驻外公使们也极力赞成东南互保、不赞成“宣战”。6月22日,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上奏,以东南无义和团义民,不能执行宣战谕旨为由,要求解散义和团,保护使馆,公开表明了他们与朝廷截然相反的立场,举起了东南互保的旗帜。

但当时东南地方官僚内部意见并不完全统一,原来支持义和团的山东巡抚、于1899年末担任“长江水师巡阅使”的李秉衡,在1900年5月下旬行抵江苏省会所在地苏州,虽然他在江南五省的总督巡抚联名反对招抚义和团,并在发往朝廷的电文上名列首位,但他却主张炮击长江上的外国军舰,并从苏州赶到江阴炮台,做炮击准备。盛宣怀得此消息大惊失色,他知道如果炮击长江外舰,东南互保将功亏一篑,立即电告刘坤一、张之洞。此时恰逢朝廷要各地督抚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北上增援,如有疏失,唯各该督抚是问。刘坤一借机以李秉衡“威望素著”为由,令其马上从江阴赶到两江总督所在地南京,命令他带兵北上保卫朝廷。李素忠诚,立即带兵北上,刘坤一就此名正言顺地排除了东南互保的一个“障碍”。

6月23日,盛宣怀、余联沅、陶森甲和沈蔼苍四人通过总税务司赫德的帮助,同驻沪各国总领事举行正式会谈,商讨东南互保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方针。谈判内容有保证东南地区外国人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有要列强约束各自军队和船只水手的内容。盛宣怀唯恐夜长梦多,6 月24 日又电告李、刘、张,劝他们在未正式接到朝廷宣战上谕之前赶快与各国领事订约,主要内容是“ 挽救时局” ,“ 与各领事订约,上海租界准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商民人命产业为主;一面责成文武弹压地方,不准滋事,有犯必惩,以靖人心” 。他进一步分析了形势:“北事不久必坏,留东南三大帅以救社稷苍生,似非从权不可,若一拘泥,不仅东南同毁,挽回全局亦难。”此电一是提出了东南互保的基本原则,二是以救社稷苍生、尽力挽回全局等“大义”打消李、刘、张等地方大员对抗旨的顾虑,使这种战时地方公开不服从中央、明显抗旨的行为具有某种“合法性”。李、刘、张阅后表示同意。

从最早接触、谈判开始,外国官员对中国地方官员能否违背朝廷旨意保护外国人生命财产安全大有疑虑,直接问即使订立条约互保安全,但如果贵国大皇帝又有旨来杀洋人,是否又遵旨照办?中方代表谎称此次订约系奏明办理,一再强调是奉旨办事。

经张之洞、刘坤一指派,上海道余联沅为代表、盛宣怀为帮办于6月26日在上海正式就“东南互保”与上海各国领事谈判。会议通过了盛宣怀草拟的《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保证东南和平的《东南保护约款》,又称《中外互保章程》,共9款,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严拿土匪,保护各国商民和传教士产业;各口岸已有外国兵轮的,仍照常停泊,但水手不得上岸,如果不与中国督抚商允,各国不得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兵轮不得在吴淞及长江各炮台附近停泊;各国兵轮不得往上海制造局、火药局一带游弋停泊,而中方保证制造局军火专为防剿土匪和保护商民所用。


《中外互保章程》在上海签订后,刘坤一、张之洞分别致电驻欧、美、日使节,要求他们向所在国的外交部递交东南互保条文,陈以利害,促成在上海的谈判。地方督抚,直接染指、参与本应是中央政府才有的外交权,直接向驻外使节发指示,这也是督抚权力扩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东南督抚紧锣密鼓地商议东南互保,彼此沟通既要迅速,又要保密,电报起了重要作用。早在1880年10月,经过李鸿章十数年不懈努力,清廷终于允准他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李鸿章任命盛宣怀为总办。天津为“总局”,上海“副之”,盖因上海电报分局为南路各局总汇,并且上海也是外国在华电报的汇集之地。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二十年来电报线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电、电线、电报局都是团民眼中最主要的“洋”物,必须铲除。在此期间,北方的电报通信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直隶、京津线路破坏尤其严重。直隶线路的破坏,使北京与武汉、西安的通信不畅。京津线的破坏,后果更加严重。因为该线路连通北京天津,又通过海底电线接通上海,是清政府对外通信联络的主要通道。但北方各省严控义和团的只有山东袁世凯,在山东境内保护电线电报局,还能保持线路畅通。这样,朝廷与东南诸省的许多信息,彼此都要通过袁来转达。

当宣战上谕正以“六百里加紧”的传统方式传送全国各省,山东巡抚袁世凯是除直隶总督外最早接旨的。接旨后,他用电报率先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盛宣怀四人通报了中外决裂的消息。此四人得到消息后,开始了东南互保的谋划。电报局总办盛宣怀严令各电报局封锁宣战谕旨,并且规定东南督抚之间的密切商议一律用密码转盛本人,保证了各省官员电报信息传递的秘密性和安全性。如果没有电报这项新技术,或电报被朝廷掌控,东南互保也很难成局。

东南互保正式成立后,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以及陕西巡抚端方等均对东南互保表示赞同,远远超出了长江流域的互保范围。

东南互保”与朝廷的“宣战”谕旨显然相悖,所以张之洞、刘坤一在签约的同一天就会衔电奏慈禧,力陈苦衷,有理有据,使朝廷接受他们的所作所为。此奏由张起草,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赞同朝廷向各国宣战和招募义和团民的政策,并劝朝廷改变政策:“此次大患在与各强国一齐开衅”,“拳会仅持邪术”根本不可能以血肉之躯战胜列强的炮火。“以京师之重地,作孤注之掷,危迫甚矣。论兵力,一国焉能敌各国,不败不止;论大势,各国焉肯输一国,不胜不止”。结果必然是“各国大队直入京城,宗社乘舆,何堪设想!此臣等痛哭流涕,不忍言而不敢不言,不得不万叩以请朝廷呕思变计者也”。而且,长江沿岸只有抢劫偷盗的“会匪”“拳匪”,“并无拳会之党可招”。

在论证了朝廷面临可怕的局面后,他们自然得出为全国计、为朝廷计应实行“东南互保”的结论:“就目前计,北事已决裂至此,东南各省若再遭蹂躏,无一片干净土,饷源立绝,全局瓦解,不可收拾矣。惟有稳住各国,或可保存疆土。”由于列强在长江流域的利益矛盾严重,“在我正可就其所忌而羁縻牵制之。若鼓动一国,势必群起而攻,大沽覆辙可深鉴也,此实委曲求全之策”。他们坦承,在长江流域如果只与一国开战,有可能支撑半年,但如果说可以抵抗多国,则“臣等诚不敢故作矜夸之语,以欺君父而误国家”。“总之,能联络一日,长江以内尚可使外人无从逞志”。

他们抓住谕旨中有“各督抚互相劝勉联络一气,共挽危局”的字句,尽量将东南互保说成是符合圣旨的“联络一气,共挽危局”之举。当然,他们不能不表示:“倘各国必欲以干戈从事,派大队兵舰来江攻我营台,实逼处此,臣等受恩深重,有守土之责,自当尽力抵御,存亡与共。”最后,他们特别强调朝廷不要将驻外使臣召回,“若使臣下旗回国,即是明言决裂,自认攻毁各国人命物产,以后更难转圜,似宜仍令暂驻各国为宜”。尽量为朝廷日后议和留下后路。

6月28日,即东南互保的“章程”签订两天后,朝廷的“宣战”谕旨才在上海公布,张之洞、刘坤一向盛宣怀等保证,一切责任都由他们两人承担。






网页链接



东南互保是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明智选择,南方各省官员“保中华不保大清”与满清朝廷“保大清不保中华”构成鲜明对比,这是一次中华进步势力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颠覆,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巨大的意义:1、确保了大半个中国的稳定,有效的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成果,为中国近代发展奠定了宝贵的经济基础;2、确保了当时南方地区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萌芽,而不是倒退到满清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黑暗状态,南方各省督抚都是留洋学生的最大资助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步和此后的民族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总而言之,其确保了中国近代进步发展没有彻底被满清政府葬送。所以我想说,东南互保其实是一次爱国的不抵抗,其进步意义应得到我们每个爱中华的人肯定,当然也必然会受到”保大清”者的顽固诋毁。

防止反帝的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和防止南方人民开展反帝斗争但尽管签订了“互保”条约,南方各地还是爆发了反帝斗争。


东南互保评价
总结来说,"东南互保"的评价取决于观察的角度和历史理解。它既揭示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也反映了复杂历史环境下决策的复杂性。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后果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3]。

“东南互保”及其评价
保证东南和平的《东南保护约款》,又称《中外互保章程》,共9款,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严拿土匪,保护各国商民和传教士产业;各口岸已有外国兵轮的,仍照常停泊,但水手不得上岸,如果不与中国督抚商允,各国不得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兵轮不得在吴淞及长江各炮台附近停泊;各国...

“东南互保”及其评价
“东南互保”虽然没有西方国家侵占对北方进行抗击,表面上是保全自身,不顾北边,但其实是智智的,且不说能不能打赢,就当时的政局,国家疲乏无力,再打大话势必国家经济崩溃,就无法保住南方的半壁江山了

东南互保的历史评价
对于“东南互保”的性质,传统老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而现代则有其它观点认为,在当时之条件下,张之洞等人的行为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实力之作用 。雷颐:如此“怪象”充分说明清政府中央控制力的迅速减弱,因为在如此重大问题上...

如何评价东南互保,是置国家于不顾,还是救国家于水火?
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

“东南互保”与李鸿章自立——历史的另一种走向
此事件史称“东南互保”。当时在北京的传教士赫德兰这样评价:很快,老慈禧意识到她闯了一个天大的娄子,李鸿章又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她命李鸿章北上,去替她擦屁股。启程时,南海知县裴景福向李鸿章请教国事,李鸿章哽咽道:第二年,李鸿章去世。这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慈禧太后,慈禧不...

如何评价盛宣怀参与东南联保 150字
盛宣怀对大清王朝是忠诚不贰的,因为有了这个政权,他才能为官而贪,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导火线也正是盛宣怀点燃的。《东南互保条约》的签定,让大清帝国彻底地无力回天,是埋下民初军阀割据局面的导火索。

为什么会出现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当义和团在天津、北京抗击八国联军时,英国为了阻止群众起来响应北方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排除其他帝国主义乘机可能在长江流域扩充势力,决定利用地方当局保护它在中国的侵略利益。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经过几度电商后,同意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澜的计划。京广铁路督办盛宣怀竭力...

东南互保本质上是挑战慈禧,抗命大臣为何没有被处罚?
”而后连同张、刘和各地巡抚,于26日与各西方列强政府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如此速战速决对于李鸿章而言的原因倒也简单,从一开始李鸿章就没指望义和团能成事,在他看来与其像北方一样去给列强当炮灰送死,不如和洋人签个协议,大家相安无事、各司其职,用稳定安宁换取清国发展的宝贵时间。(东南...

为何说“东南互保”后,大清已名存实亡?
图-参加和支持东南互保的区域 既然左右不了慈禧的决断,那就力保东南半壁江山无虞好了,于是东南各省的督抚们私自与列强达成协议,东南省份不参与朝廷对洋人的“清剿”,洋人则保证东南各省的安全,这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东南互保约款》。如此一来,战事变成了清朝北方与11国的战争,也难怪日本史学界会...

蓝山县17519523680: 清朝的东南互保是怎么回事?
有购尤尼: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 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1900年6月,慈禧太后发布宣战诏书后,通电全国,要求地方...

蓝山县17519523680: 东南互保条约主要有哪些内容?
有购尤尼: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美等帝国主义勾结中国东南各省督抚企图分裂中国的活动. 1900年,英国深恐义和团运动向南发展,危及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利益.6月指使其驻...

蓝山县17519523680: 东南互保出现是否必然? -
有购尤尼: 是!中央政府权威下降,而地方督抚的势力却得到加强,中央的政令已得不到地方的全力支持,所以1990年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使得清中央政府向十一国宣战,东南各省和各国领事馆为了东南免受战乱,而签了东南互保条约,正因为清政府的落后,中央政府的对全国的控制弱化,所以这是必然!

蓝山县17519523680: 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 -
有购尤尼:[选项] A.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B.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 南方出现分裂倾向

蓝山县17519523680: 劝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主持东南互保的关键人物是 -
有购尤尼: 主要是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出面. 盛宣怀 盛宣怀任正三品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盛反对清朝一开始支持义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电报局 将清廷召集拳民的诏旨扣压,只给各地总督看,他同时电告各总督让他们不要服从这个命令.在他的联系下,长江流域和苏杭的督抚们与列强签定了《东南互保条约》.从此中国地方行政体系开始与中央的命令脱离.

蓝山县17519523680: 满清最后的羸弱是否正常 -
有购尤尼: 是看盗墓笔记看的吧,没有,其实挺正常的,历史上到了王朝末期,朝廷都是羸弱的,你可以看看东南互保,这要是朝廷不羸弱才不正常,另外,但从收入上讲,光绪朝超过了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期.当时因为西方实行金本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1900年前后,中央财政首次突破1亿银元

蓝山县17519523680: 谁能介绍一下历史上袁世凯生平事迹 -
有购尤尼: 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曾祖父袁耀东是庠生,生子四人,袁树三是廪贡生,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教谕;袁...

蓝山县17519523680: 八国联军时是全民族抗战吗
有购尤尼: 八国联军时当然不是全民族抗战.要不然为什么不过万把人的八国联军就打下了北京城. 当时就是政府都没有一致抗战.参加抗战的政府军队非常少.大部分军队都是观望.参加抗战的大部分还是义和团这些乌合之众.东南各省的总督巡抚们实行“东南互保”.就是袁世凯在山东,也是只清剿义和团.慈喜太后已经指挥不动这个庞大的帝国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