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人尽可夫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古人是如何使用的?

作者&投稿:全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传下来的“人尽可夫”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典故呢?~

“人尽可夫”现代指女子可以和任何男人上床,当成自己的丈夫看待,主要用于形容作风不检点的女子,是个毫无疑问的贬义词。不过,这个词本来的意思并非如此,该词出自于《左传·桓公十五年》,本意是说丈夫的地位无法与父亲相比,是指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间选择了父亲。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郑庄公死后儿子争位,宋国干涉祭仲成为权臣
祭仲本名祭足,但因其字仲,因此史书多称其为祭仲,他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臣,深受郑庄公的宠信。郑庄公在位时期,祭仲曾替其迎娶邓国女子邓曼,生下太子忽。

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夏,郑庄公去世,祭仲本就与太子郑忽关系亲近(郑忽救援齐国时,齐僖公曾想将女儿嫁给他,但被郑忽拒绝,祭仲曾以太子继位需要大国支持而劝其接受),再加上郑忽本就是太子,因此祭仲便拥立郑忽顺利继位,是为郑昭公。
然而,郑庄公除了太子郑忽之外,还娶了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了公子郑突。而雍氏家族在宋国地位很不一般,不仅深受宋国百姓的尊重,而且极受宋庄公的宠信。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郑忽之后,便派人将其引诱到宋国抓了起来。

祭仲被捕之后,宋国便以其性命和进攻郑国相要挟,要求其拥立郑突回国继位。虽然彼时宋国和郑国国力不相上下,但郑国不仅国君新立,且公子吕、子都死了、暇叔盈、颖考叔等名将均已去世,而宋国的名将南宫长万却仍在,祭仲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宋庄公。
与此同时,宋庄公又找来了郑突,表示可以拥立他回国继位,但继位之后必须给宋国一些好处,公子突怎么可能不答应。于是,祭仲便带着公子突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是为郑厉公,而郑昭公郑忽则早已在得知消息后逃到了卫国。

祭仲本就是郑国重臣,如今又拥有了拥立之功,再加上他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雍氏之子雍纠,因此祭仲很快便得以在郑国专权。
郑厉公派雍纠杀死祭仲,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间做出抉择
郑厉公眼看国中大权均由祭仲掌握,对此极为忧虑。郑厉公四年(前697年),郑厉公与祭仲的女婿雍纠商议之后,决定派雍纠去杀死祭仲。雍纠思来想去,便准备在郊外宴请祭仲,然后趁机或将其毒死,或埋下伏兵将其诛杀。

君臣商议已定,雍纠便返回了家中,将在郊外宴请岳父的事情告诉了妻子雍姬(姬不是名字,是古代对于妇女的美称),让其回家告诉岳父祭仲。雍姬本也没有怀疑,但在返家途中却越想越不对劲,回到家便问母亲道,“父与夫孰亲?”
其母回答道,“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是说,天下的男子都可以作为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这如何相提并论。

于是,雍姬便找到了父亲,对其说道,“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意思是说,雍纠宴请岳父,却不选在家中而选择郊外,这其中必有蹊跷,因此告诉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多加小心。
祭仲于是派人调查,不多久便得知了郑厉公和雍纠设计谋害自己的事情,于是派人杀死雍纠,并将他的尸体摆在周氏的池塘边示众。郑厉公则装载着雍纠的尸体逃离了郑国,恨恨的说道,“如此大事,竟然和一个妇人商量,真是该死。”同年夏天,郑厉公逃到了蔡国,而祭仲则重新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

如上所述,“人尽可夫”这个词语本身只是在阐述父亲和丈夫谁更重要的问题,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原本是不带有贬义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语的意思却逐渐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最终演变成了特指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的贬义词。

“人尽可夫”表意是指“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在现在多指没有贞操的女子,多用于羞辱她人。该成语源自《左传·桓公十五年》,与守身如玉是一对反义词。

但是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并非是侮辱之意,也不是一个负心女子辜负痴情丈夫的戏码。据《左传》,祭仲专权,郑伯担心他权势大了之后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想要让自己的女婿雍纠将之暗中处理了,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她听到这则消息后,惶恐不已,在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父亲中必须做一个选择,因为高速父亲也就意味着背叛了丈夫,而不告诉父亲那么自己就是不孝,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暗中处置。于是犹豫的雍纠之妻就去问自己的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重要呢?”她的母亲回到道:“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就是“每一个其他的男人都可以作为自己的丈夫,而你的父亲只有一个,这还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呢?”言外之意就是父亲更重要一些。最后,雍姬终于将事情告知了自己的父亲,祭仲知晓后便处置了雍纠。

张爱玲作为近代的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非常看重男女平等的观念,这些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她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因此张爱玲对此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任何人,在这阶段中的未婚者,我都人尽可夫。”她这一论断在当时可谓极为大胆,也体现了她积极主张破除封建观念。

此外,这个成语背后还有一个争论涉及到男女朋友中的“求生欲测试”。“我和你妈一起掉进水里,应当先救谁?”女朋友如果问这个问题,在法律层面上根本就不算问题,因为对于母亲,作为儿子的人是有法律义务的,而作为男朋友的人对于女朋友只有道德义务,因此,男朋友下次遇到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说,希望你成为我的妻子,这样我才对你有法律和道德上的双重救助义务。

在现代“人尽可夫”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一个女人生活不检点,对自己的丈夫不忠诚,没有羞耻感。可是,它最早的含义却是丈夫的的人选可以有很多,但是父亲只有一个。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低的,她们被要求“三从四德”,而且在家要听父亲的话,出嫁之后要听丈夫的话。对男人来说有一个千古难题:“我和你妈掉水里了,你先救谁?”其实,对女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只能在父亲和丈夫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人,该怎么选?

“人尽可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在《左传》、《史记》和小说《东周列国志》里都有记载“人尽可夫”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战国时期的雍姬,雍姬嫁给了雍纠,雍纠的表哥就是著名的郑厉公公子突,当初皇位的继承人并不是公子突,所以公子突是通过篡位当上了皇帝的。

因为公子突的皇位是篡位得来的,所以在朝堂上有很多人对他有意见,其中就包括雍姬的父亲祭仲,因为祭仲在朝堂上的权势很大,让郑厉公感觉到了威胁,所以就找到自己的表弟雍纠,两人商量,想从背地里除掉祭仲。

因为雍纠是自己的丈人,所以回家见到雍姬的时候就觉得十分的不自在,雍姬也察觉到了雍纠的异常,经过再三的追问,雍纠就和妻子说了要杀祭仲的事情。

雍姬知道之后,觉得非常为难,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父亲,如果自己不和父亲说,那父亲一定会被杀,但是如果告诉了父亲,父亲也一定不会放过雍纠。

于是。她就跑回家询问母亲:“父亲和丈夫哪一个更重要?”母亲回答:“父一而已,人尽夫也。”雍姬听后,就毫不犹豫的将雍纠和郑厉公密谋要杀祭仲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直接将丈夫雍纠抓了起来,杀掉之后悬尸街头。

后来就有了“人尽可夫”这个词,用来形容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任何男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丈夫,而自己的父亲只有一个,可见血缘关系要比夫妻关系更加牢固,不过,经过时代的变化,这个词语的意思已经和原意完全不同,这个词现在多为贬义,用于形容一个女子生活不检点。

没有资料记载,雍姬在做出选择之后有没有后悔,众人对雍姬的做法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孝女,也有人认为她害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想任何人也想不出两全之策吧。




人尽可夫成语
这个成语源于曹操的一句话:“权谋之士,当使得人尽可夫也。”后来,“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成为了当下使用广泛的表述。二、成语含义 "人尽可夫"是一个贬义词语,作为评价人或行为的用语,表明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可以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三、成语的运用 "人尽可夫"通常用于描述...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其中又有什么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其实当时雍姬的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丈夫可以从万千人之中选择,但是生身父亲却只有一个,两者之间孰亲孰疏是不能比较的。但是在历史的不断推进,这个词终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行为不端,私生活不检点的女性。后人的人对于雍姬当时的选择有很多种评价,有的人称她孝顺,为救父亲而...

成语“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与雍姬有什么关系?
当雍纠获知此讯后告知了其妻。其妻正是祭仲之女。因是,纠妻去问母亲:世上父与夫哪个重要?其母答曰:父亲,天下只一,死了便没了。而丈夫者,"人尽可夫"也。是说若是丈夫死了,还可以再从万男中再找一个,而父亲死了就再也没有父亲了。正因其母一语,雍姬便含泪舍却其夫而将厉王语雍...

关于父亲和丈夫只能活一个的问题,诞生了哪个成语?
帮助人们走出当下困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的发生着改变,对于很多成语就有了其他的看法, 很多成语被别人误解成其他意思,有的本来是褒义,最后却成了贬义词,就像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这个成语: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是什么故事?
这个成语最初并没有妇女不守妇道之意。雍姬在自己父亲以及夫君立场发生冲突时不知该偏帮谁,于是就二人的亲近程度询问母亲。而她母亲亦是从血缘亲近这一层面为她进行解答,从而有了“人尽可夫,父一而已”的回答。就血缘亲近程度来说,天下可做夫君之人确实要远远多于可做父亲之人。

“人尽可夫"是历史上哪个故事?女主角又是谁?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与春秋时期郑厉公游说祭仲女婿谋害祭仲一事有关,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祭仲之女雍姬。“人尽可夫”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不守妇道的女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左传》。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大小诸侯国林立,郑国是其中之一。这个诸侯国传承至郑庄...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主人公是雍姬,她救了父亲一命,被称赞孝女,因害了丈夫又被骂是不义之人。人尽可夫的本意其实并不是用来形容那些水性杨花生活不检点的女人,而本意应该是说父亲只有一位,但做丈夫的人选可以有很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流传至今就成了贬义成语。这故事还得从郑国时期的雍姬说起,雍姬的父亲是朝中...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意思是形容生活不检点的女人。不过人尽可夫最早的含义并非如此,它的本意是丈夫的人选有很多,但父亲只有一位,大家如果看过“人尽可夫”的典故,便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当时,郑李公想除掉永济的父亲,牺牲自己的脚,所以永...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人尽可夫”显然不是一句好词,是形容一个女子想法不洁,没有忠贞的概念。那这个成语又是怎么来的呢?它原来的意思就是这样吗?并非如此,它源自一个春秋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郑国,当时郑国的国君叫郑厉公,他想一个人,杀一个郑国的大夫,这个人叫祭仲,而为什么要杀祭仲呢?因为祭仲是郑国的...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故事?
她怀揣着这个巨大的秘密,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她就回了娘家,问了母亲一个问题:“父亲和夫君,哪一个更亲呢?”其母看到女儿心事重重的样子,知道可能出了什么事情,就对她说:“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这就是成语“人尽可夫”的出处,在这里...

未央区17211999943: 人尽可夫的典故与发展? -
典柴大活: 典故 《左传》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

未央区17211999943: 你知道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是从哪位古代美女身上来的吗 -
典柴大活: 人尽可夫典故:春秋时,郑厉公因祭仲专擅国家大权,害怕对自己的君位不利,于是暗中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祭仲.结果被祭仲的女儿,也就是雍纠的老婆雍姬预先得知.内心还没想好站在哪边的雍姬,回到娘家后先问了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一个更亲近?” 母亲说:“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怎么能够相比呢?” 于是雍姬便将丈夫的谋划告诉了祭仲.此后,雍纠被杀,郑厉公逃离郑国.

未央区17211999943: 我想知道春秋时代的历史以及春秋时代有哪些英雄人物? -
典柴大活: 东周列国志很好,许多故事引人入胜!幽王的烽火戏诸侯 石厝的大义灭亲 人尽可夫成语的来历:(祭足的女儿) 二桃杀三士等等,故事很经典.

未央区17211999943: 成语 人尽可夫成语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啊 -
典柴大活: 不是成语 人尽可夫(汉语词语) 人尽可夫本意为: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现在为贬义,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当自己的丈夫看待.

未央区17211999943: 什么词语可以形容记忆很短忘记得快? -
典柴大活: 过眼烟云

未央区17211999943: 关于张爱玲那句“人尽可夫”的真正含义 -
典柴大活: “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原文出处本来是一个女人问她娘爹和老公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怎么选,意思是爹是没得选的,老公却是可以选的 说的是一个自然道理,而不是女人的作风

未央区17211999943: “精尽人亡”得成语是对的吗 -
典柴大活: 这不是成语 尽人成语 : 人尽其才、 尽如人意、 人心无尽、 人尽可夫、 曲尽人情、 人心丧尽

未央区17211999943: 有哪些形容女人不检点的成语? -
典柴大活: 形容女人不检点的成语: 水性杨花、,放荡不羁,、勾三搭四,、乱抛媚眼,、人尽可夫、残花败柳,搔首弄姿. 水性杨花: 【解释】: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出自】:清·高鹗、程伟元续写《红楼...

未央区17211999943: 成语故事的简介 -
典柴大活: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未央区17211999943: 人尽成语有哪些 -
典柴大活: 人尽成语有哪些 :人尽其才、尽如人意、人尽可夫、人心丧尽、人心无尽、曲尽人情【读音】qū jìn rén qíng【释义】委婉周到地把人之常情或世态充分体现出来.【出处】宋·邹雍《观诗吟》:"爱君难得似当时,曲尽人情莫若诗."【示例】明·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前往松江打一条五彩大绒单,铺在他楼上,实为曲尽人情."【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