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一表真名世,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莘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光明磊落。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给予高度评价诸葛亮的语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书愤》。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释义;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文学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愤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他也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
最经典的一句话: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吧 但我个人更喜欢曹操 他更有英雄的胆识和谋略

诸葛亮聪明一世,也没能救了汉室江山,看谁了也没能阻止朝代的更换。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一表真名世,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怎样的?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

出师一表真民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的是谁
南宋诗人陆游《书愤》,全诗如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高赞誉和敬仰。指出诸葛亮所呈现的《出师表》真实体现了他的卓越才智和崇高品德,堪称世间典范,千百年来无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解释:1.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作为他北伐时上奏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北伐的决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全诗及意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后一句是什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意思是: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这首诗是陆游在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感慨诸葛亮为了恢复中原,率领三军北定中原的精神和行为...

出师一边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向刘备呈交的一份奏章,表达了他对蜀汉的忠诚和对恢复中原的坚定决心。这份奏章被后人视为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陆游在这句诗中高度评价了《出师表》,认为它是一篇不朽的名作。“千载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什么意思
"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话,实际上是一个富有深意的反问,意在强调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一无二,犹如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难分高下,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它不仅是对《出师表》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后世文人墨客的挑战,提醒人们在文学的殿堂中,这部作品的卓越地位无人能够企及。它不仅仅是一部...

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自况诗句是???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南宋·陆游《书愤》【注释】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这里问谁能与诸葛亮比肩并称,其实是感叹无人主持北伐。【译文】《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

出师一表表什么,有什么意思???!!?
【释义】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出处】宋·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 书愤:...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诸葛亮的出师表? -
庾适来喜:[答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白居易)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三顾堂对联) 22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语文《出师表》说说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
庾适来喜:[答案]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评价这篇文章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南宋诗人陆游评价表文,说道:“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出师表 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贤臣 -
庾适来喜: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品析《出师表》,请你分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一评价的合理之处 -
庾适来喜: 评价的很准确 1、诸葛亮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人才事业上能够达到的顶峰.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能够比拟的. 2、诸葛亮是个贤臣,能臣,而且更是一个权臣.他的个人能力和威望能够震慑君主,能够折服全国,古今之外无人可比. 3、在古...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结合出师表全文请你从两个角度评价诸葛亮 -
庾适来喜: 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人.其博古通今,料事如神,是一个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神化人物,鲁迅也曾用“智近妖狐”来评价.人们常把他当作是贤良的代表,忠诚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一生的写照. ...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贤臣 -
庾适来喜: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读出师表对诸葛亮的评价
庾适来喜: 奸诈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诸葛亮<<出师表>>的评价及相关文章 -
庾适来喜: 【作者小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南)人.东汉末年,他避乱隐居在南阳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屯兵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慕...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评论 -
庾适来喜: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5511072876: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 -
庾适来喜: 看看古人对诸葛亮的《出师表》的评价: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