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呢?

作者&投稿:察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大著名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

公元219年,在和曹军对峙两年后,刘备终于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这也是刘备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刘备的声威和势力水涨船高,同年就进位为汉中王。
同时刘备在荆州所任命的一把手关羽关云长也在同时期发动北伐,意图收复荆州的战略要地襄阳和樊城。
曹操派出大将于禁前去支援襄樊,可是因为天时的缘故,导致于禁被关羽打败,关羽也因为此战而威震华夏,一时间名声大噪。


但是事物有两面性,所谓盛极必衰。这对关羽和刘备来说也不例外。因为关羽的急速扩张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导致他遭到曹魏和东吴“顶级天团”的联合进攻。
曹魏派出五子良将之中的徐晃再去救援襄樊,而东吴则派出吕蒙、陆逊趁荆州守备不足之际袭取荆州。
就算是孙吴白韩四人遇到如此强大的阵容都得掂量掂量,更何况是关羽,最终关羽兵败麦城,刘备集团第一次遭受了巨大损失。
因为荆州和益州相隔千里,当刘备收到关羽败亡的消息时想再去救援也已经来不及了。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面一样桃园结义,但也可以说是手足情深,外加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刘备最终和东吴交恶。
不久之后刘备的另一大将张飞也因为手下的背叛而惨死,背叛者携带者张飞的人头投奔东吴。


最终刘备忍无可忍,于公元221年,刘备以报仇为名率领蜀汉大军出益州攻击东吴。
刘备的部下经过多年征战,兵锋极其强悍,所以初时东吴屡战屡败。
而此时新上任的东吴大都督陆逊则采取后退决战的方式决定以守为攻迟滞其锋芒,最终在战略相持一年之后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
自失荆州之后刘备集团再一次受到了重大损失,但是此次的失败比之失荆州更为惨重。不单单是兵力上的损失,此次失败更是直接击垮了前期百折不挠的刘备。
最终在夷陵之战后的第二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死前则将阿斗和蜀汉基业尽数托付于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安托孤。


也因为此战,将魏蜀吴三方势力彻底的定型了,从此三方就在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争来争去,但是他们都是为他人做嫁衣,最终司马氏统一天下。
此事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无论是当时蜀汉国内的有识之士还是现在的眼光都并不看好此次伐吴战争,那么刘备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而导致遭受到如此的惨败呢?
首先:兵力上并不占优势
《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本人夸大了刘备一方的参战兵力,刘备尽起蜀汉七十万大军伐吴,而东吴方面能派出的军力也就五万。
说真的刘备如果真有这七十万大军,其实这场仗都不用打了,东吴方面还是缴械投降更快捷一点 。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究竟派出了多少兵力攻打东吴呢?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的兵力其实也就五万多人,首先是冯习、张南派出的三万余人的前锋部队,外加后来沙摩柯等蛮将的加入,总兵力达到五万多人。
但是西晋大文学家傅玄却对此也有不同看法,他在《傅子》一书中指出:“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这说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拥有至少八万以上的人马。
但是无论是《三国志》记载的五万人还是八万人,刘备终究是不占据优势。
兵法云:“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刘备是深入吴境作战,其攻城掠地关关寨寨都需要有人把手,这大大的限制了刘备在前方所能投入的兵力。
而且刘备汉中还要驻防曹魏集团,成都还需要有人把守,因此也牵制了刘备大量的可用之兵。
本来孤军深入已是兵家大忌,兵力不足而强行发动作战更是难上加难。


其二:陆逊战术上的成功
陆逊,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东吴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三国演义》之中说道陆逊领导夷陵之战时刚二十多岁,这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真实的历史中,陆逊领导夷陵之战时也已经接近不惑之年了,并且陆逊在夷陵之战前征讨山越并且随吕蒙袭取荆州。
可以说夷陵之战的时候陆逊也已经身经百战,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军事经验,这可比那街亭之战的马谡强太多了。
而刘备本人虽然在历史上也是军事能力较强的人,但是和陆逊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并且此时的刘备因为求战心切,已经听不进去手下的正确意见了。
开战前,刘备手下的黄权就曾进言: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


可是刘备不听,任命黄权领兵在江北防御魏国,自己则率军在江南作战。
此时刘备连战连捷,兵锋正盛,但是刘备因为求战心切,急于速战速决,所以孤军深入吴境两百多里。
而陆逊则针对这种情况适时的调整己方的战略战术,他果断的实施战略后退,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与否,将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尽数留给了刘备,自己则退到猇亭一带。
这一举动对陆逊来说是有利的,可是这对刘备来说是增加了难度:首先东吴方面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自己兵力上、兵锋上的优势消耗殆尽;其次自己深入吴境补给本来就很困难,而东吴则是本土作战,这长期拖下去对自己是极为不利的。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会失败?
夷陵,乃国之咽喉,若失去夷陵,不单是失去一个地方,还会使整个荆州战线进入危机。此时,蜀汉军队从章武元年秋出征到此,已经有差不多快一年的时间了,战线长以及补给不便。陆逊就依险而守,在各处隘口严密布防。使得蜀汉大军裹足不前。
由一开始的盛兵,成了现在的疲兵。而此时的陆逊仍然不主动出击,也不应战,说明了陆逊要的不是小胜,他要的是大获全胜。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
他自己久经沙场,而对手陆逊还只是个初生牛犊,刘备一开始就没把陆逊放眼里,小瞧了对手的实力。
刘备带了70万大军,而东吴兵力相比之下不在一个档次,使刘备更加轻视。
刘备先后失去关、张两位兄弟,被仇恨蒙蔽,听不进手下智士的厉害分析,一意孤行。
刘备手下将才凋零,无可堪大任的人,反观东吴方面,韩当、徐盛、朱然、潘璋均为知名宿将,曾历经东吴开创大小十余次战役,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皆江表之虎臣”。
从战略角度来看:刘备轻敌,被陆逊引诱着,一步步沿江把战线拉长。同时陆逊采用据点固守方略严守江水两岸城池,造成蜀军兵力分散,战列过长,同时遭受两面夹击的局面。
从战术上看:时当热季,蜀军扎营尽处草树茂密地方,易被火攻,不可能不防备火攻。但因领兵将领自上而下的轻敌,造成士兵防守松懈,终被“火烧连营”大败而归。
夷陵,乃国之咽喉,若失去夷陵,不单是失去一个地方,还会使整个荆州战线进入危机。此时,蜀汉军队从章武元年秋出征到此,已经有差不多快一年的时间了,战线长以及补给不便。陆逊就依险而守,在各处隘口严密布防。使得蜀汉大军裹足不前。
由一开始的盛兵,成了现在的疲兵。而此时的陆逊仍然不主动出击,也不应战,说明了陆逊要的不是小胜,他要的是大获全胜。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
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场。公元221年七月,因东吴背信弃义从后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战死,张飞间接死亡,悲愤之下的汉昭烈帝刘备决定出兵攻打东吴,但在陆逊指挥应战下,吴军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那刘备到底是怎么输的呢,到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就让我们来看看。

我觉得刘备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首先来说内部原因即刘备军自身的原因。第一,刘备军伐吴时兵力并不占优势。在《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而东吴只有区区五万军队,但在陆逊火烧连营下七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蜀国随即衰败下去。但根据史实来看的话,刘备当时并没有七十万军队那么多,一切都是《三国演义》中过于夸大了刘备军的实力,总之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损失大约8万人,战后蜀国国力衰退。

第二,当时手下缺乏猛将良谋,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就能看到,刘备夷陵之战时时并没有什么出名的武将谋士。当时蜀国的五虎上将中,张飞关羽已死,黄忠在之前的战斗中战死,因为在伐吴之前赵云曾向刘备建议不要征伐吴国,结果被刘备用来监押粮草,说白了就是留在后方不用;马超在镇守西羌那边,威信较高,不能擅离,魏延此时是汉中太守,责任也重大,不能随便随军出征,所以在武将方面只有张苞关兴等年轻小将。而谋士方面,庞统在入蜀时战死落凤坡,法正病死,而黄权也被刘备派去防守魏军,最著名的诸葛亮也要处理内政无法随同出站,故良谋也没有。在这样没有猛将良谋的情况,失败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第三,刘备伐吴并不得人心,刘备伐吴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发动这场战争的,比如赵云和诸葛亮就是持反对态度的,但诸葛亮死劝,不管用,赵云劝谏,也不管用,刘备的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蜀国逐渐走向衰败,同时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

第四,刘备军轻视对手,刘备攻入吴国边境时很顺利占领了几处要塞,但是呈现出骄兵的态势,越发不可收拾。陆逊初战不利后连续退却,刘备、冯习等人滋生了轻敌心理,最终付出血的代价,刘备连营七百里,隐于树林之中, 手下黄权对刘备说:“敌人一旦用火攻 便会一败涂地。”刘备不听,导致了 陆逊火烧七百里联营,刘备竟毫无防备。



因为他大意了,一是轻视敌军。二是没有考察过营地,扎在了山林里,不仅道路交通不便利,还给了敌军火攻的机会。三是没有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导致这次大败。

刘备当时比较轻敌,他让士兵放弃水路进攻,改成陆路进攻,并且在树林旁安营扎寨,导致陆逊火烧连营。

因为他没有注意到后勤补给线太长的问题,还磨磨蹭蹭的进军,所以最后会惨败。

夷陵之战,刘备败给了39岁的后辈陆逊




国共三大战役,打的顺序是什么?
3、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战役结果 在平津战役中,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东北局领导两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组织了154万民工、38万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大战役 ...

我国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极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战役中,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将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运动战、阵地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三大战役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 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国: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集团总兵力为55万人。淮海战役 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东野战军...

三国最有名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一、概述 从三个著名的三国战役入手,详细介绍这三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这些战役,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那个时代的英勇和智慧。二、赤壁之战 1. 背景:公元208年,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对南方孙权和刘备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消除后顾之忧,曹操决定南征。然而,在...

我国解放军战争时期,有三大著名站役,它们是:?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

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有哪三大著名战役?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决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解放军集中主力70万人,发动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中国革命...

我国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
我国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 *** 同 *** 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 *** 正规军144个师,非...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而在夷陵之战中,则是蜀汉和东吴的对决,...

久治县14743553978: 夷陵之战简介 限200字内 -
袁购复方:[答案]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是三国史...

久治县14743553978: 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的名称,发生地点,交战双方,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经过结果不用很长,大概说明一下就好~ -
袁购复方:[答案]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

久治县14743553978: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
袁购复方:[答案]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

久治县14743553978: 夷陵之战 - 三国时吴蜀之战的夷陵之战到底是夷陵还是彝陵,这是两个地方还是一个
袁购复方: 夷陵和彝陵是一个地方,在湖北宜昌东.最初称夷陵,秦时改称巫县,吴后改为西陵,晋又改回夷陵.历史、文学著作记述此事,有的写“夷陵之战”有的写“彝陵之战”.《三国演义辞典》[彝陵]这一词条,明确释为:"县名.即夷陵.属荆州南郡.故城址在今湖北宜昌东." 辞典词条记:《辞海》[夷陵]:"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新华词典》[彝陵之战]:"即犹亭之战.三国时吴蜀争夺荆州的重要战役,自巫峡至彝陵(今湖北宜昌东)……".无论作"夷陵"还是"彝陵",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即湖北的宜昌.

久治县14743553978: 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
袁购复方:[答案] 官渡之战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权...

久治县14743553978: 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刘备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有哪些
袁购复方: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被众人所了解的一个乱世,其蜀汉的衰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因为夷陵之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最终惨败的原因有哪...

久治县14743553978: 三国演义10个精彩片段200字不能是原文,6要素俱全. -
袁购复方:[答案] 1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 夷陵之战是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

久治县14743553978: 三国三大重大战役 -
袁购复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

久治县14743553978: 概括三国演义中夷陵之战的内容.麻烦了.. -
袁购复方: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孙权,刘备 指挥官:陆逊,刘备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

久治县14743553978: 三国时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是什么 -
袁购复方: 三国时期一共有三大战役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