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作者&投稿:钟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惊人战役。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随即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休息三个月后,又挥师南下,这次号称百万,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在诸葛亮、鲁肃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而后,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曹操接连中计,孙刘联军在以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发动急袭,点燃了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曹操大败而逃,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二场大战,“孙刘联军”漂亮地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夷陵大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夷陵大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谏,毅然率大军伐吴。 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猛烈地使用火攻,将刘备驻扎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联营付之一炬,刘备大败而逃,最终在白帝城悲怆地死去。

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在两次战胜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建安七年,袁绍忧病而死,袁谭、袁尚争位,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取,终于建安十二年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后再乘势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三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名,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备战,以陆逊统领吴军防敌,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军。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因此为后来蜀吴重新和好抗击曹魏铺平了道路。
都是以少胜多,而且都在战役过后,为下一时期的势力布局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而在夷陵之战中,则是蜀汉和东吴的对决,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结果陆逊重创了刘备,帮助东吴笑到了最后。由此,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东吴参与了其中的两场,并且是两战全胜。那么,问题来了,东吴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呢?



首先,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国家,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或者东吴。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彻底结束。由此,对于东吴来说,尽管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两战两胜,但是,之后的结果依然是魏蜀吴三分天下,在蜀汉灭亡后,东吴最终被西晋消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一方面,虽然东吴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但是,在这两场战役之后,东吴并没有在实力上实现质变。换而言之,东吴在这两场战役之后获得的战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具体来说,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其毕竟牢牢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在经过一番休养生息后,曹魏依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势力。更为关键的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之前攻占的荆州成为孙权和刘备争夺的焦点。结果,在争夺荆州地盘上,反而是刘备一开始收获颇丰。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



对于刘备来说,本来夺取了荆州四郡,后来又向孙权借了南郡。在此基础上,荆州的大部分疆域,都被刘备夺取了。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刘备才是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而孙权和江东,主要是实现了自保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凭借着荆州五郡,刘备得以攻占益州,再夺汉中,建立了蜀汉。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孙权早一点占据了荆州,很可能就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也即等到孙权偷袭关羽,夺取荆州后,已经无法通过荆州作为跳板来继续扩张疆域了。反而因为占据了荆州,以此受到了曹魏的重点进攻,比如曹丕就派遣大军征讨东吴而不是蜀汉。



最后,等到夷陵之战时,孙权和东吴又一次取得了胜利,结果这只是防御了蜀汉的进攻,并没有借此机会消灭蜀汉。换而言之,通过夷陵之战,东吴并没有能明显扩大疆域。如果孙权可以消灭蜀汉,完全可以和曹魏分庭抗礼了。另一方面,就东吴自身来说,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东吴没能改变三国格局的重要原因。举例来说,蜀汉和曹魏的兵权,基本上集中在皇帝或者大将军手中,但是,对于东吴来说,实行的是部曲制,也即各个将军都拥有一定的兵力,而这,无疑影响了东吴大军的战斗力。比如在合肥之战时,部曲制的存在,就是孙权十多万大军输给张辽等人的原因之一。综上,尽管在三国三大战役中两战全胜,东吴还是没能一统天下。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主要故事:“火烧乌巢”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建议与曹操展开持久战,利用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拖垮曹操。袁绍不听,许攸背袁投曹,并告诉曹操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操便带精骑五千人前去攻打乌巢,一举烧掉那里的粮草,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开始南征准备,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九月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南逃至江夏,十月曹操亲率大军东下,反而促使刘备与孙权联合利用火攻之计在赤壁击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
主要故事:“火烧赤壁”
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蜀联合抗曹。因魏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火攻。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魏军船只用铁索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魏;孔明推测出东风将至。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败逃。
3、彝陵之战(夷陵)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主要故事:“火烧连营”
刘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三大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以火攻为取胜手段的战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曹操同乡)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几万人战胜几十万人的惊人战役。
  赤壁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孙权(孙权军 刘备军)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随即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休息三个月后,又挥师南下,这次号称百万,妄图歼灭江东孙氏政权。而孙权与刘备在诸葛亮、鲁肃及周瑜等人努力下组成联军,史称“孙刘联军”。而后,庞统献连环计,黄盖献苦肉计,曹操接连中计,孙刘联军在以东南风大作的夜晚发动急袭,点燃了连在一起的曹军战船,曹操大败而逃,狼狈逃回许昌。从此,曹操的势力,就再也没能扩展到江东,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是三国时代的第二场大战,“孙刘联军”漂亮地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夷陵大战
  作战双方:刘备 孙权 夷陵大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221年七月,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劝谏,毅然率大军伐吴。 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猛烈地使用火攻,将刘备驻扎在山林之中的八百里联营付之一炬,刘备大败而逃,最终在白帝城悲怆地死去。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简介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却是不争的事实;三、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谓旷日持久。四、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
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二、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战是在军阀割据状态下爆发的,赤壁之战是在曹操显现统一趋势的情况下爆发的,而夷陵之战又是在三国鼎立已经大致形成的情况下爆发的。

一、官渡之战 曹操V袁绍 曹操战胜袁绍确立北方霸主地位。(曹操战胜袁绍大军并用四年时间将袁绍在河北的实力连根拔起,占有幽、并、冀、青、兖、豫、徐等七州还有大部分司隶和部分的雍州,可谓冠绝天下。)
二、赤壁之战 曹操V孙、刘 孙、刘联军战胜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孙刘联军战胜曹操这没什么好说的了。)
三、夷陵之战 刘备V孙权 孙权战胜刘备确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当时曹操在赤壁和汉中两场大战中失败元气大伤,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未能取得荆州白费兵马钱粮又在合肥屡败在张辽手下,只有刘备先取荆州后得益州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手下的士兵和将领多是百战精兵在综合实力方面远胜孙权,在士气和战略地位上远胜曹操是最有希望统一三国的人。)


中国三大战役是什么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1、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2、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

三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1、官渡之战,曹操、袁绍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从袁军叛逃的许攸的帮助,曹军转败为胜,获得胜利。后攻陷冀州,直捣黄龙,歼灭了袁绍势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一、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在208年长江赤壁的胜利而闻名。这场战役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并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火攻战术的运用,使得孙刘联军成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从而各自控制了荆州的一部分。二、淝水之战:383年,东晋在淝水之战中...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原因,时间,人物,过程,结果,影响
第三战役:夷陵之战 时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六年 原因:孙权夺取战略要地荆州,蜀国急需夺回。主要人物:孙权,刘备,马良,韩当,陆逊等 过程:陆逊闭门不出,待蜀军士气低落,一举大破连营八百里。结果:刘备逃至白帝城,最后病死于此。影响:蜀国与吴国建立战略同盟,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参考资料:官渡...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纵贯数千年历史,三大战役是: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淮海战役。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刘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三大战役分别指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详细解释如下:官渡之战 公元19世纪末,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是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是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众多,战争规模空前。此役,曹操以少胜多,巧妙运用兵法,通过奇袭、火攻等手段,最终击败袁绍大军,奠定了统一北方...

中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详细说明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赤壁之战发生在现今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赤壁镇,主要人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诸如“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连环船”等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官渡之战(公元200-...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介绍
1、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决战。曹操凭借出色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的战术,以少胜多,在此战役中确立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2、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军在周瑜和诸葛亮的策划下,成功地利用火攻战术,以弱胜强,大败曹操的远征军。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为后来...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
尘利复方:[答案]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战役的三大战役 -
尘利复方: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姜维与邓艾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
尘利复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
尘利复方: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 ①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彝陵之战 第一大战役的简略内容:袁绍VS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 第 二大战役的简略内容:孙刘联盟VS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第三大战役的简略内容: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确定.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分别是哪三大战役?(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说清楚下!!! -
尘利复方: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简介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的三大战役
尘利复方: 三国中的三大战役分别是: 官渡之战——曹操对战袁绍7万对70万,结果:袁绍战败而逃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对战曹操5万对83万,结果:曹操败逃 彝陵之战——孙权对战刘备10万对75万,结果:刘备败逃,以致白帝城托孤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中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
尘利复方: 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胜,奠定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 孙刘联军和曹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三家平分荆州,决定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和孙权的夷陵之战,孙权胜,确立三国鼎立的局面.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三大重大战役 -
尘利复方: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三大战役是什么?
尘利复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箫亭彝陵之战

蚌埠市17340832901: 三国的3大战役是哪些?
尘利复方: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