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典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刻舟求剑刻画楚人有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什么特点~

1、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2、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吕不韦开始任丞相是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夕。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为秦王政的相国,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吕不韦使他们各抒所闻,共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号日《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吕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组织严密,思想深刻,说理生动。

注释:

求--找 是--代词,这 涉--跋涉,此文指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出自:

《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讽刺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成语:

本寓言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刻舟求剑。赞同10| 评论

《刻舟求剑》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不知变通、拘泥固执、墨守成规的特点。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那船上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扩展资料: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

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刻舟求剑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全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那船(舷)上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扩展资料:

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静止的,剑沉水底,在船的落剑处刻上记号顺着记号下水找剑,自然有可能找到。无奈剑沉水底就不动了,船却在不断移动。

这个客观事实没在求剑的人的头脑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为剑从哪里落下去,就从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认识同客观事实不一致,结果自然只有失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讽刺死抱着教条的人,非常有力。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Thankyouverymuch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刻舟求剑古文翻译 楚人刻舟的文言文
《刻舟求剑》的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的道理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要用固化的视点去看待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

刻舟求剑古文翻译
古文《刻舟求剑》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楚人因剑落水,刻舟而求,却忽略了运动的本质。这个故事的结论在于,它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不理解事物本质变化的人。原文中,楚人基于剑落水时的瞬间位置,刻舟以为剑在,殊不知船行水动,剑随船行,他的行为脱离了实际,违背了运动与物质紧密相连的哲学原理...

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版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求剑若此 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

刻舟求剑作者是谁
1、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作者是吕不韦。2、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3、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为是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中楚人是什么样的人_百度知...
楚人是不明事理,缺少生话知识的人,糊涂人。楚人的剑掉到江里,在船上刻记号找剑。船是行驶的,水是流的,这样是找不到的。告诉人们,情况是变化的,不能看问题的表面,按老旧方法处理问题。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

刻舟求剑原文 刻舟求剑内容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

<刻舟求剑》文中的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不会变通、不从实际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人,一个墨守成规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文言文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剑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
乌窦小儿: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如果觉得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楚人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
乌窦小儿:[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社会环境描写:楚人. 自然环境描写:涉江,舟中. 动作描写:涉江,契,入水求之...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通过对楚人的什么描写,表现了他什么 -
乌窦小儿: 通过对楚人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乌窦小儿: 动作、语言、神态.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刻画楚人有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什么特点 -
乌窦小儿: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讽刺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通过对楚人什么的描写,表现了他的什么 -
乌窦小儿: 通过对楚人的事迹、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愚蠢、刻板.满意的话请评价为满意答案.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
乌窦小儿: 动作和心理描写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中,楚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手法,刻画的? -
乌窦小儿: 刻舟求剑中,楚人是一个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万盛区13160799326: 刻舟求剑中刻画楚人运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乌窦小儿: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万盛区13160799326: 楚人有涉江者中, 从本文前两句是_____,后两句是_____.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 -
乌窦小儿:[答案] 前两句是: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后两句是: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