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句古汉语的出处与意思?

作者&投稿:郝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忤 古汉语意思及出处~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五故切,音误。 (遇韵)
•《说文》逆也,本作啎。从午,吾声。今作忤。《後汉·鲍永传》持正之忤。又忤忤。意不喜也。《释名》靑徐谓女曰娪。娪,忤也。始生时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又或作牾。《前汉·王莽传》无所牾意。亦作午。《礼·哀公问》午其众,以伐有道。
•亦作蘁。《庄子·寓言篇》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音义》蘁音悟,逆也。
•又《正韵笺》忤,亦作梧。《释名》当涂曰梧丘。梧,忤也,与人相当忤也。
•又通作悟。《史记·韩非传》悟言无所击排。《注》悟作忤。
•又通作迕。《前汉·食货志》好恶乖迕。《注》迕忤同。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3.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6.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7.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0〉
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6�1罗大京)
13.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庄子)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6.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1〉
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路史)
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3.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6.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1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1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1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16.人之所能,不能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蒙初)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2〉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迅雷不及掩耳。(晋书)
3.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5.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7.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9.老当益壮,甯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1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蒙初)
1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罗大经)
16.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17.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3〉
1.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2.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8.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明,李开先)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元杂剧)
1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吴承恩)
1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16.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1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8.心病还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红楼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4〉
1.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
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曹雪芹)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丘迟)
5.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6.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丘迟)
7.甯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此地无银三百两。
9.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10.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杂剧)
11.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1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13.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红楼梦)
14.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1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16.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封神演义)
17.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1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5〉
1.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旧唐书)
2.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3.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
6.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7.亲者痛,仇者快。(朱浮)
8.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9.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10.打破沙锅问到底。(吴昌龄)
11.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3.
1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5.书到用时方恨少。
16.磨刀不误砍柴工。
1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游)
18.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红楼梦)
中国古代名句警言〈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北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郑板桥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____ 彭端淑 (清代学者)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之。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荀况 (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曹雪芹 (清代文学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丘 (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南宋诗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周 (战国时代哲学家)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
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学者)

一、<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诗·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按]
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契即合,阔即离。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传》训说为数者,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洵(音xun4):远。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极,信、极连读,犹言终古。按通篇意旨,均不从)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邶风·击鼓

1、“虽千万人吾往矣”语出何处?是什么意思?
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表面意思是:道(真理)在的地方,就算有千军万马,莫大的困难,我也要继续前进 。
(补充资料)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孟子说的;但是后面的“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估计是某人自己凑到一起的,未必是什么名人名言。。。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出何处?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孟子:"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反躬自问,正义确实在我手里,就算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勇往直前。
这是一种勇气与豪迈,是一种气魄。形容大侠比较合适,代表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582654.html?si=1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反映了久戍异国的卫国战士的怨愤和对亲人的思恋之情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64093.html?si=3

前一句《孟子》
后一句是《诗经》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哪里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是: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死了,狗也没用了,就要烹煮着吃了。这里是指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就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出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出自《越王勾践世家》,而《越王勾践世家》出自《史记卷...

古语、古汉语,区别是什么?
区别就是古语是指话语,古文是用文言文体书写的文章,古汉语多在语言学领域使用。古汉语 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简单来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又分为文言文和古白话。古语 按照百度释义:指古代流传下来的格言警句。例:博学之...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卖什么,北市买什么。
用的是“互文”修辞手法。“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出处】《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和全诗
3、释义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4、出处 晋陶渊明的《饮酒》...

以,古汉语都有什么意思
以在古汉语只能作介词;表示拿,用,凭着。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白话释义: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以拼音:yǐ 释义: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3、因为。4、在,于(指时日)...

“弱者抚之以仁”的出处是哪里
“弱者抚之以仁”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陈元方候袁公》。“弱者抚之以仁”全诗《陈元方候袁公》南北朝 刘义庆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

粤语有文字吗
粤语的文字为“粤语字”,是泛称用于书写粤语白话文的汉字。相关介绍:粤语字主要通用于粤语使用者之间,多见于网络论坛、香港书刊杂志、剧本和一些字幕。新造字为广东话里特有的字,这类字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没有,多为形声字。如“啲”、“哋”、“佢”,本字被认为是“尐”、“等”、“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处是哪里?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

今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无乃……与”是古汉语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助词,使宾语提前,加以强调。 (15)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宫之奇谏假道》)“将...

西湖区17239341534: 一句古语解析
高云氟芬: 狡兔死走狗烹即兔死狗烹 【解释】:烹:烧煮.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没用了,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离开越国之前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示例】: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 【近义词】:卸磨杀驴、鸟尽弓藏 【反义词】: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西湖区17239341534: 穷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出了意思之外,再举一句话的例子,并注明出处.如: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的含义:山北 另例: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出处:望岳 -
高云氟芬:[答案] 尽,图穷匕现,荆柯暗杀赢政

西湖区17239341534: 请教一句古文的意思和出处若无天,则须以识增智,以备之用;若无地,
高云氟芬: 火忍中经典名句 第三代火影: 若无“天”,则须以识增智,并备机之来临. 若无“地”,则须驱于原野,以追求利. 天地双书开,则危道将归为正道,此乃“人”之极致...并可为领导之人.

西湖区17239341534: 一句古语的出处
高云氟芬: 唐代 尉迟恭 出自《旧唐书》

西湖区17239341534: 古话的意思及出处 -
高云氟芬: 第二句有出处,第一句没有,两者意思一样《史记》司马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意为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乐此不彼.这也充分地说明了司马迁对金钱的认识.由于李陵事件,司马迁受牵连而被判死刑,他又拿不出钱来赎买自己,只好受了宫刑.不过,如果不受此羞辱,也许中国出不了司马迁.

西湖区17239341534: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处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一箭双雕'出处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放虎归山'出处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一丘之貉'出处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
高云氟芬: 释义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放虎归山...

西湖区17239341534: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出处和含义 -
高云氟芬: 原出于《论语?颜渊》,指一句话说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来.比喻说了出口的话,难再收回.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么还要有文彩呢?」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西湖区17239341534: 一句古文的翻译... -
高云氟芬: “孺慕之情”的出处是《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郑玄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号慕,谓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念追思之情. “孺慕”之“孺”,本指孺子,即幼童.“慕”是追思的意思, 因此“孺慕”的原意是小孩哭悼追思死去的父母,后来用以指对父母的孝敬.又引申指对其他长者和对老师的思募和怀念.

西湖区17239341534: 求一句话的出处及含义. -
高云氟芬: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出自《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

西湖区17239341534: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 请教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 -
高云氟芬: 出处:《礼记·檀弓下》“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