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少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该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该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于阅读的部分。
18世纪的欧洲哲学界,认识论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两大认识论派别。康德认为认识论问题如不解决,哲学只能在歧路上徘徊,他首先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唯理论,指出莱布尼茨认为不需要感知经验,仅凭人类的理性思维便可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达到真理,是“独断”和荒谬的。康德坚决认为人的心灵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莱布尼茨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是虚伪的。康德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但他也批评了休谟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这实际上是否定科学知识。康德意识到了争论双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双方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依康德的这一观点,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知经验,这些经验是混乱零散的东西;另一个是人类头脑中先天固有的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能力。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知识,因此人们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知识都是这两方面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人类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呢?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康德认为,即使人的感官没有任何实际对象,“时间”和“空间”也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当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我们体验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连串处于“时间”和“空间”形式中的过程,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对这一过程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人们才能获得感性认识。所以只有从人类的立场,才能谈到空间与时间,它们不可能离开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而“知性”则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所以必须将两者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他把“知性”自身规定为包括统一性、多数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个概念或范畴,“知性”活动把这12个概念或范畴运用到直观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这些材料具有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知识。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加于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最后,康德指出,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对“现象界”的认识。而“现象界”中的东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要超出“现象界”的认识,进一步把“知性”的各种知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成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这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康德认为“理性”企图达到最完整、最高的统一体:灵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这三个统一体称为“理性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现象界”之外的,康德把它们称为“自在之物。”康德断言说,“自在之物”是超经验的,不属于人的认识范围,因而不能用“知性的概念”去认识。然而,当“理性”去追求“理念”时,却又必须运用“概念”、“范畴”去认识他们,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这一矛盾称为“二律背反”。康德利用形式逻辑的归谬法来论证“二律背反”,即事先肯定命题的反面,然后论断它不可能,以此推翻对立的反命题,来证明正命题是正确的,从而证明理性要求超出“现象界”范畴,去达到最完整、无条件的“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至此,康德完成了他的认识论学说体系,并骄傲地声称,他在哲学界中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无能的,“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根本达不到的,是不可知的。在人的认识所达不到的领域,应当留给宗教信仰。正如康德所说:“我发现必须否定知识,才能给信仰保留地盘。”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讲的是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确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可能还是不可能,以及规定源流、范围和界限。但其又不是着重于进行理性批判的条件,而是改变了知识与对象的关系,这一新概念,导致康德发动了哲学界中的“哥白尼式革命”。
在导言中,康德提出了全书的总纲:纯粹理性的总任务是要解决“先天的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并按这总问题细分了以下的四个问题:1.数学如何可能?2.自然科学如何可能?3.形而上学作为自然的倾向如何可能?形而上学作为科学如何可能?
全书大致的分为了五部份:“1.先验感性论2.先验逻辑论3.先验分析论4.先验辩证论5.先验方法论”

《纯粹理性批判》内容精要:“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该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该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于阅读的部分。

18世纪的欧洲哲学界,认识论问题占据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和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两大认识论派别。康德认为认识论问题如不解决,哲学只能在歧路上徘徊,他首先批判了当时欧洲流行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唯理论,指出莱布尼茨认为不需要感知经验,仅凭人类的理性思维便可认识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可以达到真理,是“独断”和荒谬的。康德坚决认为人的心灵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莱布尼茨代表的旧形而上学是虚伪的。康德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但他也批评了休谟否认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这实际上是否定科学知识。康德意识到了争论双方都有片面性,在批判双方错误的同时,也指出双方的说法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依康德的这一观点,人类知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感官提供的后天感知经验,这些经验是混乱零散的东西;另一个是人类头脑中先天固有的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认识能力。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才能形成科学知识,因此人们头脑中任何一个科学知识都是这两方面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那么,人类是如何具有先天的认识能力呢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康德认为,即使人的感官没有任何实际对象,“时间”和“空间”也先天地存在于人的意识中,当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我们体验到的外部世界就是一连串处于“时间”和“空间”形式中的过程,人们运用“先天的”思维形式对这一过程混乱零散的感觉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人们才能获得感性认识。所以只有从人类的立场,才能谈到空间与时间,它们不可能离开人类主体而独立存在,它们属于人类的条件,是人类感知的先天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康德进一步指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而“知性”则是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所以必须将两者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他把“知性”自身规定为包括统一性、多数性、必然性、偶然性等12个概念或范畴,“知性”活动把这12个概念或范畴运用到直观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这些材料具有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科学知识。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加于自然界,所以正如康德所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最后,康德指出,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对“现象界”的认识。而“现象界”中的东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要超出“现象界”的认识,进一步把“知性”的各种知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成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这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康德认为“理性”企图达到最完整、最高的统一体:灵魂、世界和上帝。康德把这三个统一体称为“理性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现象界”之外的,康德把它们称为“自在之物。”康德断言说,“自在之物”是超经验的,不属于人的认识范围,因而不能用“知性的概念”去认识。然而,当“理性”去追求“理念”时,却又必须运用“概念”、“范畴”去认识他们,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康德把这一矛盾称为“二律背反”。康德利用形式逻辑的归谬法来论证“二律背反”,即事先肯定命题的反面,然后论断它不可能,以此推翻对立的反命题,来证明正命题是正确的,从而证明理性要求超出“现象界”范畴,去达到最完整、无条件的“自在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至此,康德完成了他的认识论学说体系,并骄傲地声称,他在哲学界中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无能的,“自在之物”是人的认识根本达不到的,是不可知的。在人的认识所达不到的领域,应当留给宗教信仰。正如康德所说:“我发现必须否定知识,才能给信仰保留地盘。”




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有哪些内容?
《纯粹理性批判》内容精要:“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该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该书分为篇幅很不相称的两部分:“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其中“先验原理论”为全书的关键和主体,同时也是最难于阅读的部...

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么?
1、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2、实践理性批判: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3、判断力批判: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

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么?
康德的三大批判主要批判了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以及它们对于人类认知能力的过度简化。首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批判了理性主义者的观点。理性主义者认为,理性是人类认知的唯一来源,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获得所有的知识。然而,康德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和片面。他指出,虽然理性确实...

康德的三大批判
康德的哲学集中于对人性的探讨,主要理论成果有三个方面:①《纯粹理性批判》:是在人的认识能力方面的探讨,为科学知识奠基,解决认识论问题即知识问题(理论理性)一知。②《实践理性批判》:在人的欲望能力方面的探讨,研究人类道德原理及其基础自由意志,即解决道德哲学问题意志问题(实践理性)一意。③...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
四个关键字:唯心主义,凡是出现于意识中的都是意识的产物。可以这么说没有唯心主义,不可能有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指出,理性认识的主要问题是它的范畴性。范畴是理性对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的工具,但是范畴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如果范畴被误用或者超越其适用范围,就会导致理性的错误和幻觉。康德进一步指出,纯粹理性批判的目标就是要揭示理性的局限性和缺陷,防止理性的滥用和错误。他认为,...

康德的12知性范畴是什么?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为人的知性列出了十二个先验范畴:量的范畴:1、单一性;2、多数性;3、全体性。质的范畴:4、实在性;5、否定性;6、限制性。关系的范畴:7、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8、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9、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模态的范畴:10...

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怎么讲...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思想是什么?
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以便弄清楚人类知识的来源、范围与界限,这样才可以既避免独断论,又避免怀疑论,从而为建立一个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

康德三大批判简要
《实践理性批判》 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应该做善事。这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判断力批判》 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

曲江县18643289083: 纯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著书籍) - 搜狗百科
止若托百:[答案] 康德:永不过时的思想巨人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伟大的哲学体系,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批判什么? -
止若托百: 康德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继而使人达到自由.可见,康德所理解的实践仅仅是一种道德行为,没有脱离伦理实践的范围.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 -
止若托百: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对于康德来说,...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的三大批判都批判了什么? -
止若托百: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讲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判断力批判》是讲美学的,而《实践理性批判》则是讲他的道德哲学的.在他看来实践理性具有某种行动能力和功能,它能通...

曲江县18643289083: 什么叫纯粹理性,什么叫实践理性 -
止若托百: (1)“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该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了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康德的观点是,纯粹理性教导人们人类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但实践理性认识到在心...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思想是什么? -
止若托百: 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对哲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
止若托百:[答案] 音乐虽是一刹那,却能折射永恒.——[德]康德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

曲江县18643289083: 怎么才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说什么 -
止若托百: 读三大批判先读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很棒的导读.这本书告诉你康德在三大批判里试图解决的问题,试图建立的框架,以及如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本书读不懂,很大原因在于你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那么这本书都帮你梳理清楚了.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没必要去读原典,大概知道三大批判讲什么就好了.所以大部分想了解三大批判的人读读《康德哲学讲演录》就足够了.这本书读懂了仍有兴趣的话,再去读《纯批》难度会下降不少.

曲江县18643289083: 康德的12知性范畴是什么? -
止若托百: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为人的知性列出了十二个先验范畴: 量的范畴: 1、单一性; 2、多数性; 3、全体性. 质的范畴: 4、实在性; 5、否定性; 6、限制性. 关系的范畴: 7、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 8、原因性与从属性(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