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齐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是将其腰斩?

作者&投稿:孔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

西汉景帝时期爆发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诸侯国叛乱的事件,史称“七国之乱”。而叛乱的诸侯国打出的旗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
叛乱的诸侯国来势汹汹,景帝胆怯了,在明知道应叛军要求诛杀晁错可能并不会让叛军退兵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将晁错杀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度为七国之乱埋下伏笔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西汉王朝初期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一次爆发,这其实与当时的“郡国并行制”有很大的关系,秦朝建立郡县制后,实际上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后来的反秦起义过程中,郡县制的作用微乎其微。

在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秦朝时期郡县制的经验,在推行郡县制的时候,也分封了一些诸侯国,相互进行牵制。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为了壮大势力、收拢人心,封了许多将领为异姓王,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对这些势力强大的异姓王十分忌惮,所以选择将其除掉。
与此同时,刘邦觉得自己已经是九五至尊,应该让自己的亲戚也沾点光,同时也可以达到“以亲制疏”的目的,所以将他的同族人大封为王,地位比列侯还要高一等。
通过刘氏宗亲,刘邦最后铲除了所有异诸侯王,并且定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就导致,刘氏宗亲的势力急剧增加,最后甚至威胁到中央的权利。
这些同族人封王后,有自己的封国,在封国内,一切以他们的意愿为大,他们就等同于君王。这也就是“郡国并行制”的由来。
这种制度的确是让刘家子孙都受到了荫庇,但是也导致了许多隐患。分封国中的自由度太大,而且还可以自主掌握军权和财权,久而久之,这些分封王便不愿意受管制了,他们开始形成了一种分裂之势,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

所以统治者就开始着手削藩,这也使得两方的矛盾愈加激化,为七国之乱的爆发埋下隐患。
七国之乱的爆发与晁错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刘邦去世后,又经过吕氏篡权,导致西汉初期的政治生态极为混乱,等到汉景帝刘启登基之时,藩王与朝廷的矛盾其实已经很严重了。
七国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吴王刘濞牵头导致的,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仲的儿子,在刘邦起事的时候,建立了一定的功劳,后来刘邦封其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在西汉初期实力一直非常大。
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宫朝见皇帝,并且经常与刘启一块玩耍,结果在一次下棋时,吴王太子对刘启的态度十分不恭敬,刘启大怒,竟然拿棋盘生生砸死了他。
吴王刘濞痛失爱子,对朝廷的不满愈发严重,从此称病不上朝,连对天子的基本礼节也不遵守了。

汉文帝觉得吴王痛失爱子,所以身体抱恙,再加上是太子刘启的过错,心中有愧,一开始对吴王的态度十分包容。可是过了许久,吴王还是如此,而且经过调查,吴王好好的,并没有生病,朝廷就扣押下了吴王的使臣,借此警告吴王。
吴王心中十分惶恐不安,于是就起了反叛的念头。
汉景帝继位后,藩王的态度已经十分嚣张了,严重威胁到了朝廷。于是景帝与御史大夫晁错开始谋划削藩。
晁错上书陈述诸侯过错,请求将诸侯的封地削减。景帝开始逐渐寻找藩王的过错,削减他们的封地。
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六个县的封地;楚王刘戊服丧时淫乱,削减其东海郡。
此类种种,都让藩王们非常不安。于是与朝廷素有旧怨的吴王刘濞连同赵王刘遂、楚王刘戊、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招兵买马,公开叛乱。

又与匈奴、东越的人勾结,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向西进军,因为声势浩大,前后参与的诸侯国多达七个,因此被称为“七国之乱”。
晁错在这个事件中,起到的不是根本性的作用,只是触发七国之乱的直接性原因。
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无用,为何要杀他呢?
由于西汉初期,地方诸侯国势力雄厚,因此在七国之乱起初进展十分顺利,势头十分迅猛,景帝知道后,有些不安,与大臣商量对策。
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但是大臣袁盎却建议景帝满足叛军的借口杀了晁错,这样叛军就没有借口继续发兵了。袁盎曾经做过吴国的丞相,所提议的建议自然是对吴国有利。
但景帝思考之后,却听从了袁盎这个建议,将晁错腰斩于东市。但此举并没有让叛军停下脚步,反而是觉得朝廷软弱可欺,更加张狂了。

这才让景帝坚定了武力镇压叛乱的决心,派遣了大将周亚夫镇压叛乱,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将这场叛乱平息。
其实景帝应该能够料到,就算杀了晁错也不能平息这场叛乱,但是他还是这样做了,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景帝选择杀了晁错其实是一种政治赌博,如果七国退兵,那就算是赌赢了,但显而易见,他赌输了。
但是就算他赌输了,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也为景帝争取了一些调兵遣将的时间。
从根本上来说,七国之乱的爆发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杀晁错实际上可以告诉更多的诸侯国,中央没有削藩的意愿,使得没有参与叛乱的诸侯国不要加入进来。
这也让诸侯国的出兵没有了立场,因为叛军打出的的名号就是“诛晁错、清君侧”,现如今晁错已死,叛军仍然不退兵,这在道义上就是站不住脚的。
同时还可以让朝中主和派的大臣们认清现实,就算是杀了晁错,也不能让叛军退兵,只能靠武力解决,为后来自己对叛军的镇压省去不少口舌。

这样来看,汉景帝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死晁错一个人,但却能带来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汉景帝看的清楚、算的明白,自然选择牺牲晁错了,虽然晁错曾经是汉景帝的恩师,但对于景帝来说他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对于帝王而言,没有什么恩情可讲,只有服从政治利益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一、我认为汉景帝诛杀晁错也是有不得已的原因。他想借着这件事来评定其他七国的叛乱,也想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最后虽然是杀了晁错但是也没有阻止了七国之乱。

二、汉景帝杀害恩师晁错也是受了袁盎等人的怂恿。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取代晁错的地位,方便他们日后在朝廷里成为能够更有权势的人,所以袁盎一再的怂恿汉景帝伤害晁错,除此之说白了只是他的一颗棋子罢了。

三、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吴王刘濞一直都有叛乱之心。因为在汉景帝小的时候伤害了刘濞的儿子,而刘濞怀恨在心在那时候就有叛乱之心,只是时机不成熟,其实汉景帝已经想到了即便是杀害了晁错也不能平息这场战乱,可是他还是想赌一把,事实证明他错了,就算是他错了,也起了一定的好的作用,这件事也帮汉景帝争取了调兵的时间。

四、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之下,看景地还是选择了杀害晁错,这就是当时社会中出现的政治赌博,错杀晁错其实是要告诉更多的人,都不要有叛乱的心,这件事同时还让朝中的大臣们认清楚了,一个事实是即便是杀错了晁错,叛军也不退兵,在道德上是说不下去的汉景帝是如此的会看,而且也看得明白而晁错说白了只是他的一颗棋子罢了。
汉景帝还真的是会打小算盘。错杀晁错一人就带来了那么多的好处,对于帝王来说只有政治利益并没有什么亲情可讲。

当时的情况,汉景帝杀掉向他进言削藩的晁错不过是为了向吴王表示出此次削藩行为与自己无关,是听信了晁错之言。如果吴王可以罢兵最好,如果吴王不罢兵,也可以为给自己调兵遣将争取时间。所以他才会诛杀恩师晁错。

其实晁错确实挺无辜的,当时大汉朝藩王势力的快速膨胀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君王们其实也很重视,只不过大汉建国后分封了很多宗室为藩王,这些藩国经过藩王们这么多年的经营,根基都非常深厚,所以到汉景帝继位之后,虽这些藩王们的王权与帝王的皇权便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是一时间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削弱这些藩王们的实力。

晁错看到了这些藩国壮大的危害,并且指出了当时藩国中最大实力的吴王一些越权的行为,当时吴王不仅在封地自己铸造钱币,而且还招募些亡命之徒为自己效命,这些举动都透露出吴王的不臣之心。当然,不仅只有吴王一个藩王做出了这些越权行为,所以当时晁错便上书汉景帝对藩王进行削藩,并且先拿吴王开刀,先消去他的两个郡县,然后再慢慢对其他藩王对手。

可是吴王没有给汉景帝这个时间来慢慢消灭自己,于是当下他便联合其他六位藩王起兵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兵长安。当时汉景帝有些慌张,因为他没有想到吴王会反,而且还是联合了其他六位藩王。所以当时他没有准备,七国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大汉王朝中央政权没有任何优势,所以这个时候,汉景帝才会诛杀晁错,以求可以拖延些时间为自己调兵遣将平定乱世。



诛杀恩师只是缓兵之计,因为他的恩师向他建议了,不管齐国有没有罢兵都对他们是有利的。

杀了替罪羊,齐国还不肯罢兵,那就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了,景帝就是正义之师,师出有名了。

其实晁错就是一个替罪羊。大家都知道齐国不会罢兵,但是这是汉景帝求和的一个态度,所以最后还是腰斩了晁错。

这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延缓他们军队的步伐。争取一点时间。所以不得已而为之,但没想到齐国并不会因此罢休。所以,他们也追悔莫及。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_百 ...
熟读历史的应该知道这样一句话“诛晁错,清君侧”,而这句话的背后就是七国之乱,很多时候祸乱只是一项借口,而晁错就是七国之乱的借口,汉景帝年少气盛面对借口也只能徒然无力,明知是错,依然要做,事后知重错,也只能悔之晚矣。但这段历史好就好在,汉景帝知一错后,未犯二错,也因为腰斩了晁错...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齐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是将其腰斩?_百 ...
当时的情况,汉景帝杀掉向他进言削藩的晁错不过是为了向吴王表示出此次削藩行为与自己无关,是听信了晁错之言。如果吴王可以罢兵最好,如果吴王不罢兵,也可以为给自己调兵遣将争取时间。所以他才会诛杀恩师晁错。其实晁错确实挺无辜的,当时大汉朝藩王势力的快速膨胀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君王们其实也...

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七国也不会就此罢兵,为什么要将其腰斩?
汉景帝明明知道斩杀晁错,七国也不会就此罢兵却还是将晁错腰斩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诸侯们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于是他就把晁错推出去当挡箭牌,执行了最严厉的腰斩刑法,即便他知道就算把晁错腰斩了,诸侯之乱也极大可能不会停下来,但是他的心中却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可...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_百 ...
过了十几天之后,丞相,中尉,廷尉,一起联合弹劾了晃错,要将晁错满门抄斩,汉景帝同意了,晃错就在上朝的路上被斩,他这个时候还穿着朝服呢。后来,校尉向汉景帝报告,校尉跟汉景帝说,吴楚七王的,清君侧,杀晁错,这个只是借口,现在杀了晁借,他们是不会退兵的。由此可见,汉景帝杀晁错,就...

汉景帝为什么要诛杀恩师晁错?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
汉景帝诛杀晁错是逼不得已的,因为他想要用恩师晁晁错一个人的性命来换天下的安宁,所以他选择了痛下杀手。汉朝开国君王刘邦,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因为近些年来关于汉朝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大家对于汉朝的了解也相映加深了不少。只要大家认真去看这些文学作品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刘邦犯了一个...

泗县18040993394: 为什么说汉景帝杀了晁错,就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 -
黎乖宁欣: 晁错谏言的目的,就是想让汉景帝收回各地诸侯王的一些权力,以便加强中央集权.七国本来就有谋反之意,所以就借晁错谏言为借口,起兵谋反.但是,当汉景帝杀了晁错后,也阻挡不了七国之乱的发生了.

泗县18040993394: 汉景帝诛晁错为什么解决不了诸侯势力扩大的问题? -
黎乖宁欣: 汉景帝诛晁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晁错的政治主张就是削藩,吴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诸侯势力扩大是刘邦埋下的祸根,诸侯王手里有权有钱,自然不满中央的统治了

泗县18040993394: 汉景帝为什么杀了晁错? -
黎乖宁欣: 晁错出任御史大夫之后,上《削藩策》给汉景帝,提出:“早削,诸侯也反;晚削,诸侯也反,还不如早削.”汉景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景帝三年(前154年)冬天,楚王因为在薄太后丧服期间淫乱,封地被削减;胶西王则因为卖官事件被削地...

泗县18040993394: 为什么汉景帝要杀晁错?
黎乖宁欣: 晁错,颍川人,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他博才多学,善于分析.景帝即位后,其受宠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九卿.景帝即位的第二年,便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当初,汉高...

泗县18040993394: 明君汉景帝不为人知的一面 汉景帝是怎样一个人 -
黎乖宁欣: 汉景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性格懦弱,但又不乏暴虐凶残, 自私自利, 薄情寡恩 ,尖酸刻薄,而且又是深谙政治的帝王.汉景帝过河拆桥 翻脸不认人的本性体现在几件事上,其一汉文帝时期宠臣邓通,邓通对文帝悉心照料,深得文帝信任...

泗县18040993394: 汉景帝杀了晁错是对是错?高人详解. -
黎乖宁欣: 皇帝想啥谁就杀谁,当时也是没办法,以为杀了他就可以让对方退兵,结果没达到效果.按理说应该是错了!

泗县18040993394: 为什么汉景帝要杀晁错,为什么晁错跟袁盎的关系差 -
黎乖宁欣: 汉景帝杀晁错是要安抚那些造 反的诸侯.因为造反者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要清的对象就是晁错.他们认为晁错有蛊惑皇上,祸乱国家的嫌疑.这当然只是一个借口.但这个借口在当时却会有许多人相信,至少那些拥有封地的诸侯和朝廷权贵也都愿意除掉晁错.

泗县18040993394: 先斩后奏的典故是什么?
黎乖宁欣: 东汉时期,汉景帝的内史晁错极受宠幸,当时的法令都交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 为人耿直刚正,对晁错虽心有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当时,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 外的...

泗县18040993394: 汉景帝为何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诛杀晁错?汉景帝在位初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叛军将叛乱的理由归结为“诛晁错,清君侧”,主张削藩的晁错成了政治牺... -
黎乖宁欣:[答案] 汉景帝杀他理亏,且朝廷意见并不一致,如果不是突然袭击,一旦有人谏阻,事必不成.汉景帝只求速了此乱,而朝议始终不一,不用此法又会陷入无结果的争论.

泗县18040993394: 历史上汉朝晁错是个什么样的人? -
黎乖宁欣: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听从了晁错的建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