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水研究

作者&投稿:缑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研究地层水对油气田开发有甚么意义~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在对目前国内外地层水资料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用于地层水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对其意义也进行了总结,同时详细归纳了区带水动力作用的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资料,重点对地层水化学特点研究及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实际作用作了论述.关键词:地层水;检测方法;水动力;水化学特点;实际利用地层水检测方法概述地层水作为含油盆地的3大流体(石油、天然气、地层水)之1,与油气的生、运、聚散有侧重要联系.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其理论内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从20世纪30年代,苏林BA等人系统地提出将地层水份为4种基本类型(NaHCO3、Na2SO4、MgCl2、CaCl2),并总结了水文地球化学找油法
.60年代,通过这些技术和色谱技术,在国内外许多盆地对1批远景区进行了准确评价.地层水的研究也越来越遭到地质家们的关注,并成为石油地质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80年代初,由于质谱分析技术的兴起,开始了利用地层水直接找油气时期,在1些勘探高成熟盆地,地层水研究成果在油气藏勘探中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提高工作效力、缩短勘探周期、下降费用有侧重要作用.希望能帮到您,纯手打,希望楼主采用,谢谢啦

酸雨的形成
1872年英国化学家Smith, R. A.在《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acid rain)”这一术语。酸雨在当时即被定义为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此定义中,PH值是氢离子浓度负的常用对数。在二十度时,化学纯水的PH值等于7.0。取该值为起点,PH小于7.0的溶液为酸性的,而PH值大于7.0的溶液为碱性的。
在自然环境中,典型的,天然的酸性物质是二氧化碳,其在水中溶解并达到平衡,相应的二十度水溶液PH值即为5.6,是人们通常认为无其他杂质的大气降水具有的PH值。
同时,降水中也总含有其他影响PH值的杂质,杂质的数量和成分取决于形成云系和降水地区的特性。如海洋上空对雨水矿化度影响最大的是海盐。这时雨水PH值增大。(海水PH值大于8.0)通常,在具有碱性土壤的地区,当尘土进入降水中时,会使降水的PH值相应增大。同时在未污染大气中,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还有很多天然来源的酸性物质:硫化氢,二氧化硫,盐酸,氧化氮,氮酸,有机酸等。他们在未污染的大气中浓度很低,但他们在雨水氢离子形成过程中也可能起某些作用,但应该指出,这并不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酸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大气降水成分的明显影响,其主要与100至150年持续的社会工业化有关。从地下开采出的矿石(例如,硫铁矿)和燃料,它们含有大量的硫,在精炼或燃烧过程中主要以二氧化硫形式进入大气中。在燃烧过程中约有3%的二氧化硫直接氧化为三氧化硫。以1980年的数据来看,全世界一年排入大气的硫估计为113百万吨,其中98百万吨为二氧化硫,3百万吨为三氧化硫,9百万吨为悬浮微粒的硫酸盐以及3百万吨的硫化氢,是为大气酸化的第一大成因。同时,含氮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也是使大气酸化的原因之一。
38回

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层水(油气田水)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对其概念有不同的认识(Collins,1975;汪蕴濮,1984;高锡兴,1994),目前逐步趋向一致。油气田水系指在储集层中与油气伴生的地下水,是烃类运移、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动力和载体。地下水和油气之间存在着经常性的物质成分的交换,因此,地层水化学成分中必然反映出油气藏与原油、天然气的某些特征,因而研究地层水(油气田水)性质及其地球化学拓征,对于区分油气田水和非油气田水、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油气藏的形成、含油气远景评价、作出勘探开发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油气田水本身就是可能的工业矿水,且油气田水中往往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如盐分、微量元素和各种离子等),经浓缩提纯可作工业用途,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从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而言,研究油气田水也应得到重视。

1.地层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研究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成分参与了地下水化学的形成,使得地层水(油气田水)化学成分更加复杂。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1)盐类离子成分:含量高的常见离子有Cl-

、Na+、K+、Ca2+、Mg2+等。一般情况下,地层水中

含量不高。在高矿化度油田水中,Na++K+和Cl-含量高;在低矿化度淡水—微咸水中,

含量相对较高。

(2)有机质成分:包括苯、酚及其同系物、铵、环烷酸、脂肪酸、氮化合物、水溶性有机质等,往往是找油气的重要地化标志。

(3)气体成分:溶解于油田水中O2、N2、CO2、H2S、He及烃类气体(包括CH4与重烃气体)等。高浓度的油田水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水溶性气体成分。

(4)微量元素:包括Br、I、B、NH3、Li、Rb、Cs、Sr、Ni、V、Mn、Cu、Co、Cr、Zn、Mo等。油田水往往比一般地下水富集微量元素。高浓度的油田水中,微量元素往往较高。

由于油气田水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不少学者对油气田水中化学成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标志、水化学场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Collins,1975;刘济民,1982;刘崇禧,1982,1983,1988;杨忠辉等,1982;张金来,1979,1983;汪蕴濮,1984;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等,1987;刘方槐等,1991;高锡兴,1994;黄福堂等,1988,1993,1998,1999;蔡春芳等,1996,1997;李贤庆等,2001,2002)。基于不同角度,对油气田水化学成分分类的研究尚未取得统一认识。多数研究人员仍按苏林分类方案划分,先划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和CaCl2型四大水型,然后再按主要阴、阳离子浓度作进一步细分。

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有益的针对我国陆相油田水的分类方案,如根据常见离子相互关系进行的分类(汪义先,1983)、依据油田水中直接存在的有机组分进行分类、用概率统计等数学方法进行分类(张金来,1983)。刘崇禧(1982)采用“三级”分类法划分油田水,即根据水中主要化合物与矿化度,阴、阳离子与矿化度的相关程度,以及水中标型组分,将我国陆相油田水化学成分分为三类:①淡化类:Cl(HCO3)-Na型〔包括HCO3(Cl)-Na型与HCO3-Na型〕;②咸化类:Cl—Na型〔包括Cl—Na(Ca)型〕;③盐化类:Cl(SO4)-Na型。高锡兴(1994)采用“多元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我国油田水水型进行分类,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是对苏林分类的补充和修正。张雪建成功地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油田水分类,它为解决油田水rNa+/rCl-系数介于0.87~1.10之间的水型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地层水的成因与演化

早在1965年以前,基于水化学成分,多数海相沉积环境中的地层水被认为是沉积时圈闭的海水。然而,氢、氧同位素引入之后,认为地层水主要与淡水注入、排替原生水有关(Kharaka等,1986)。随后,将水化学和同位素资料相结合综合研究,提出了海水蒸发浓缩后与淡水混合成因(Knauth等,1986;Kharaka等,1986;Connolly等,1990)、完全暴露的蒸发海水成因(Knauth等,1986)等观点,并识别出成岩改造同生水(Fisher等,1990;Land等,1992;Land,1995)。

80年代中期以来,地层水薄膜渗滤作用成因理论受到广泛的质疑(Knauth等,1986;Hanor,1994)。目前,主要通过对比海水的蒸发曲线来研究油田水的演化。一般认为,地层水中的Br是稳定的元素,因而可用地层水中Cl、Ca、Mg、Sr、CF(CF=Ca+Mg+Sr—

-

)含量与Br含量的相关关系,来反映这些元素相对蒸发趋势(富集或贫乏)。

油田水中氢、氧、碳同位素(δD、δ18O、δ13C)也被广泛用于地层水的成因研究。随着水—岩反应的增强,δ18O增大;成岩改造水δD为-35‰~-17‰、δ18O为+0.2‰~+4.7‰(Fisher等,1990)。其中有一类油田水δD值很低,而δ18O值为正值,氢、氧同位素值不是同步演化的,被认为是淡水混合后,油田水与含氧类矿物发生较强同位素交换平衡的结果(Kharaka等,1986)。也有人提出,烃与水可直接发生氢同位素交换,使水具有很轻的氢同位素组成(Fisher等,1990)。沉积封存水在埋藏过程中蒸发作用对氢、氧同位素演化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相对潮湿气候和干旱气候下δD、δ18O具有不同的演化趋势(Knauth等,1986)。

3.有机酸成因与分布

有机酸成因研究一直是沉积学界、地球化学界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通过热模拟实验,有机酸被认为来自干酪根热成熟作用,但是对其生成时间认识不一。Surdam等(1989)认为生成于原油进入储集岩之前的干酪根未成熟—低成熟阶段;Barth等(1988,1993)则认为可持续到烃类生成的终点。也有研究认为,原油热变作用(烃类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也是其来源之一(Kharaka等,1993),但是由于原油中氧元素远低于其母质,所以只有外来氧的介入,才能产生较多的有机酸。在特定的条件下,微生物(蔡春芳等,1997)和矿物氧化剂(Surdam等,1989)能使烃类氧化,是有机酸不可忽视的成因。

有机酸分布的地温范围也存在争议,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盆地储层地温120~150℃的油田水中仍实测出含量高达约1500~5000mg/L的有机酸,墨西哥湾新生界(Land等,1992)、塔里木盆地(蔡春芳等,1997)在温度高达135~140℃的储层中仍具有高有机酸含量。Helgeson等(1993)认为,在地温高于125℃的储层中,含高有机酸含量的水样相对较少的现象可能与相对高温下细菌活动性降低有关;而生产油井井底温度多低于125℃,因而并不一定是有机酸热不稳定造成的。高温下乙酸根在100~200℃甚至200℃以上可能仍然存在。可见,有机酸高温裂解机理并不很清楚。

油田水中有机酸分布被划分为三个温度带:低于80℃、80~120℃、200℃以上(Kharaka等,1986)。1带地温低于80℃,有机酸含量较低,多低于100mg/L,归因于细菌的消耗和源岩中低的有机酸生成速率。3带地温在200℃以上,未能检测出有机酸。而2带(地温80~120℃)中有机酸含量最高,但随地温增大而降低,被归因于羧酸脱羧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式是:CH3COOH=CH4+CO2(Kharaka等,1986)。Crossey(1986)认为羧酸的稳定性序列为:乙酸≥丙酸>丁酸>丙二酸,这序列解释了油田水多以乙酸为主(可占总酸的80%以上)的现象。然而,Shock(1988)则认为80℃以上有机酸的分布并非由脱羧作用所控制,而是涉及到O2和CO2的亚稳定的氧化—还原反应:2C2H5COOH+O2=3CH3COOH。

在国内,已在松辽盆地、大港油田、塔里木盆地等油田水中分析了有机酸含量。松辽盆地北部有机酸高值带分布于埋深1100~1800m地带,但在2200~3200m埋深范围,仍存在高含量的有机酸,可高达2100mg/L(黄福堂等,1993,1999)。大港油田北大港地区油田水有机酸含量也较高,为44~4093mg/L,埋深1800~4000m(高锡兴,1994)。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有机酸含量变化大,为2.45~4094mg/L,以200~1000mg/L为主,较高有机酸含量分布在埋深4000m以下或地温高于90℃的储层中;且发现高的有机酸(含量>800mg/L)大多分布在角度不整合面附近(蔡春芳等,1995,1997)。

此外,利用实验分析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已在油田水地球化学实验性模拟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与地球化学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蔡春芳等,1997;文冬光等,1998)。




Ma前气候变冷引发的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
同时,也汇集了NADW的下游资料来研究NADW的出现对全球的影响。 2 挪威海—格陵兰海 在挪威海的ODP642孔位(见图1),164m以下的层段不含有碳酸盐(图2)。这说明了挪威海的海水相对停滞,底层水对碳酸盐有侵蚀作用。164m以上的沉积物是钙质的,含有丰富的超微化石、浮游的和底栖的有孔虫。这标志着:NADW的出现使...

已知油气田上的水化学异常
断裂比较发育,新构造运动使该区仍处于拱形隆起的正地形,有利于浅层水化学异常的形成。油田水化学成分为低烃类 ,Cl--Na+和Cl-· 型,矿化度比较低。 图5-86 扶余油田1号构造ΔC异常立体图 (据汤玉平,1997) 本区在地貌上为河谷冲积平原,研究目的层主要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砂或砂砾层,...

地层水化学特性参数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脱硫系数( )越小,表明地层水封闭性越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已有研究报道,川东地区石炭系含气区的地层水脱硫系数( )都小于14,大多数低于1(徐国盛等,1999)。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的脱硫系数( )均小于7.20,平均为0.97。3.碳酸盐平衡系数( )碳酸盐平衡系数...

地下水浅咸深淡成因探讨
综上所述,额济纳盆地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水化学分布规律,是典型的干旱区水循环系统补给、径流、更新和排泄过程中水盐均衡的结果。若外域来水补给地下水的数量远大于潜水蒸发量,则浅层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将趋向淡化方向发展,类似额济纳盆地沿河岸两侧补给带的状况。 二、深层地下水低矿化机制 前面有关章节研究表明,额济...

为什么说深层海水用处多?
现在利用深海水进行养殖,就使这困扰人们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了。例如银大马哈鱼,人们以前千方百计尝试人工养殖都未获得成功,现在它们在深层海水的养殖槽里却欢快地游弋着。还有本来只能生长在深海中的红珊瑚,今天在日本深层海水研究所的养殖场里,也健康地生长着。而且人们发现,利用深海水养殖,还可大...

水分析在煤层气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已发现的沁水煤层气田,山西组3#煤层水中,以NaHCO3型为主,不但与区域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的主要水型一致,而且与南部潘庄井田的山西组3#煤顶板砂岩、K7、K8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型相吻合,从第四系至石炭系,随埋深增大,地层水总矿化度升高,至奥陶系又降低(见表2),说明从第四系至石炭系,盖层封闭性好,且侧向有封堵...

地层水水型与天然气藏的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的气藏与其水型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经统计,约90%以上的天然气藏都分布于CaCl2型水分布区。但是,需指出的是,水型仅反映水文地质封闭条件,并不意味着凡是CaCl2型水分布都能发现油气藏。据博雅尔斯基等人研究认为,CaCl2水型在水化学组分上的变化可进一步划分为五类...

阅读与理解之深层海水
①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将是水的世纪。水资源严重不足,水的供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向哪里找水源呢?科学家至今找到的最清洁的水源有点出人意外:竟是深层海水!②大量研...

城市浅层地下水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的空间特征,将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层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层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层组、基岩类裂隙含水层层组(图2-4)。根据此次开展研究的18个城市的分布特点,因多分布在松散层地区,故此次重点研究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

海水“密度跃层”的探索是怎么样的?
在海岸附近,江河入海口处,常常形成“冲淡水”,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它们的下面如果是密度大、盐度高的海水,就会形成“密度跃层”。夏季寒冷地区海上浮冰融化了,含盐低的水层浮动在高盐高密度的海水之上时,也会形成“密度跃层”。南森遇到的就是后一种情况。一旦上层水的厚度等于船只的吃水深度时,...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什么是地层水 -
苗樊希德: 就是所谓的地下水,是地表水经过渗滤等作用浸入地下岩层,在岩层缝隙中储存的水,与地表水不一样,一般比较干净,不易受污染,但受污染后比较难治理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地层水的矿化度怎么定义?怎样测定地层水的矿化度? -
苗樊希德:[答案] 地层水中含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以g/l表示. 利用岩心样品测定地层水矿化度 利用地球物理测井测定地层水矿化度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阿尔奇公式适用性研究 -
苗樊希德: 1. 阿尔奇公式的理论推导 纯砂岩地层,可认为岩石骨架不导电,只有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导电,而岩石孔隙通道是弯曲的,因此电流在岩石中的流动也是曲折的.据电流流动情况可以将岩石体积模型简化为如图5-22所示的等效模型. 图5-22 电...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
苗樊希德: 从分子结构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两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聚集相似,故有时又称为二聚表面活性剂或孪链表面活性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实验部分 1.实验药剂 双子表面活性剂:二亚甲基—1,2—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各国节水措施 -
苗樊希德: 国外先进的节水措施 (一)美国节水措施 在美国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水源消耗和流失,进行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包括: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水源重复利用,侧重于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再作为灌溉水源;...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如何识别真正的地层水(油田水)? -
苗樊希德: 油田投产初期试油、或者油田初见水时应该有地层水资料,主要是氯根、水型、水总矿化度三个数据,后期的资料和它对就行了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苗樊希德: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及地质观测和数值模拟相互印证,以盆地演化、流体输导格架和圈闭发育史等成藏背景研究为基础,从深部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深层的油气成藏机理及其有利成藏...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地层水在岩石孔隙中呈什么状态 -
苗樊希德: 简单地说,分为可动和不可动两部分,可动水一般称为自由水,不可动水一般称为束缚水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为什么泥浆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 -
苗樊希德: 这很容易理解啊,你说是盐水的导电能力强还是土的导电能力强?很明显是盐水啊 泥浆(水基泥浆)是粘土与水的分散体系,地层水其实就是一种盐水,水本身就是一种电解质,地层水里面还含有很多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带电离子的移动性强,导电性也强,电阻率小.粘土具有吸附性,而且粘土当中有很多胶体物质会吸附带电离子,所以泥浆当中带电离子的数量并不多,移动也不自由,如果是油基泥浆导电性就更差了,油本身就不导电

景宁畲族自治县13389802487: 油井采出液和油田地层水的区别是什么? -
苗樊希德: 油井采出液:简单的说就是指油井中采出的石油和地层水的混合物.油田地层水:是指在油藏形成的过程中本身就贮藏的那部分水,分为边水、底水和夹层水.在油藏最低处四周衬托着油藏的水叫边水,在油藏下面托着油藏底部的水叫底水.夹水又叫层间水,是在油层与油层之间的纯水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