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声称要自焚?真相是什么

作者&投稿:闾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而死
这是发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一件真事,《宋史.太宗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淳化二年己巳,以岁蝗旱祷雨弗应,手诏宰相吕蒙正等:‘朕将自焚,以答天谴。’翌日而雨,蝗尽死。”说的是淳化二年三月己巳日,大宋皇帝赵光义因为旱灾、蝗灾,多日祈雨而不得,亲笔诏书给宰相吕蒙正等人,称要自焚而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我以为,太宗手书不可能仅写八个字,《宋史》的记载过于简略。倒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比较贴切,手诏内容是:“元元何罪!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大意是说,百姓有什么罪过!上天这样惩罚(他们),这大概是我失德造成的。你们应当在文德殿前建一座高台,把我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内不下雨,你们就把我烧死,以回应上天的责罚。
当然,事实是宋太宗并没有真的自焚。就在亲书手诏的前几天,他还在金明池上泛舟,在琼林苑内宴饮射箭(“三月乙卯,幸金明池,御龙舟,遂幸琼林苑宴射”)。如此兴致,怎么可能因为求雨不成就自焚了呢?而大臣们更不敢筑台将皇帝“共焚之以答天谴”,甚至连“暴露其上”都没有过。因为所有的史书接下来都记载了同样的七个字:翌日而雨,蝗尽死。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第二日,天降大雨,所有的蝗虫都死绝了!
这自然是鬼都不信的传奇!但是奉命修史的人都信了,而且把这件事载入正史,一直流传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得当朝皇帝赵光义说出对自己如此狠毒的话来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感应”的说法,其基本内容是:天与人是相互感应的,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动上苍。如果皇帝不仁,违背天意,天将降灾以示惩罚,也就是所谓“天谴”。如果皇帝圣明,开创太平盛世,天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因此,古人认为地震星变、水旱蝗灾,都是上天对人世的“天谴”,是社会秩序出了问题,上天在对当权者进行警告。正因如此,每当大灾大难来临,民不聊生之际,统治者除了设法自救之外,都要不同程度地反省、罪己,纠正为政的阙失。
宋太宗虽然对辽战争屡战屡败,劳师糜饷,不敢言边事,但是对内治理国家还是说得过去的。《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宋太宗赵匡胤曾对近臣谈及兄弟赵光义“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宋代是由宰相级别的官员监修国史的,此说法很可能有“讲政治”的因素,可信度很低。但赵光义却是一直以“太平天子”自居的,他即位的第一个年号便是“太平兴国”。说来也是时运不济,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史书记载的蝗灾竟然有十八起。水、旱、蝗灾是最常见的三种自然灾害,而旱灾又常伴有蝗灾发生。连年遭遇旱灾、蝗灾,按照“天人感应”说法,岂不是否定大宋的太平盛世?这是赵光义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因此,淳化二年春天久旱不雨,当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之时,众人纷纷回答此乃天意,并非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过失(这话太宗爱听)。唯独枢密直学士(皇帝侍从顾问,从三品)寇准说出一番很不中听的话:“按照《尚书.洪范》天人感应的说法,大旱的征兆,大概是预示刑狱方面有不公正的地方。”早在春秋时期,当年鲁庄公抵抗齐国进攻,就将明察“小大之狱”作为修明政治的重要举措。指责刑狱不公,岂不正是对政府工作的极大否定!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当场佛袖而去。过了一会儿,觉得寇准肯定话中有话,于是招寇准询问朝廷刑狱究竟如何不公。寇准胸有成足,要求太宗将二府首脑找来,当面细说原委。二府指的是中书省和枢密院,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当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参知政事是王沔、辛仲甫,枢密使是张齐贤。诸位大臣上殿后,寇准当面揭露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贪赃枉法上千万钱,由于王沔的庇护仅受到杖责、降职处分。而监察御史祖吉受贿情节轻得多,不仅被斩首弃市,还被籍没家产。寇准指出量刑如此畸轻畸重,大旱的惩罚一点都不冤枉(亢旱之咎,殆不虚发也)。
寇准当年只有三十岁,年轻气盛,做事狠辣,不留半点余地。问题是此事并非王沔个人行为,《宋史.王沔传》记载,王准“坐脏论当弃市,以沔故,诏杖一百,降定远主簿。”明摆着此事是经过朝廷下诏认可的。王沔本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如此明目张胆徇私枉法,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而宋太宗虽然对王沔“切责之”,但也仅仅限于斥责、责怪而已,终究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不合时宜的寇准,太宗也是好言抚慰,不久还升了他的官。
最大的问题是蝗虫并不买太平皇帝的账,飞蝗如期而至,蔽日遮天。老天爷没有半点要下雨的样子,赵光义为此郁闷不已。当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曾经吞食蝗虫,欲将灾害移至己身,由此感动了上苍(这也是作为“史实”载入正史的)。总是自比唐太宗的赵光义,终于想出了“自焚祈雨”的招数。我想宋太宗出此毒招,很大程度上带有负气的成分:你们不是说天谴吗,太平盛世哪来的天谴?如果老天要降下灾祸,那就惩罚我一个人吧。赵光义实际上是给大臣们出了一个难题:是天大还是天子大?如果是天大,那就顺从天意,三日不雨就将天子烧死;如果是天子大,天就应该降下甘霖,蝗虫就应该应声而灭。对这个问题,赵光义心中是有明确答案的,而群臣包括寇准这样的直臣也只能选择这个答案:天大,天子更大!
于是第二天,满朝文武一齐来向天子道贺:皇帝的行为感天动地,灾区普降喜雨,蝗虫全部死掉了!于是乎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皇帝率群臣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据历史记载,这起事件的第二年六月(淳化三年六月),又有一大群蝗虫遮天蔽日掠过皇宫,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而去,皇帝赵光义表示“忧心如捣”。这一次,宰相张齐贤不需要任何教导:“圣心忧虑黎民百姓,一定能感动天地。”当天夜里,灾区大雨如注,蝗虫全部死亡。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声称要自焚?真相是什么
这是赵光义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因此,淳化二年春天久旱不雨,当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之时,众人纷纷回答此乃天意,并非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过失(这话太宗爱听)。唯独枢密直学士(皇帝侍从顾问,从三品)寇准说出一番很不中听的话:“按照《尚书.洪范》天人感应的说法,大旱的征兆,大概是预示刑狱方...

宋朝历史大案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事情经过: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

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争议有哪些?
因为在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弟弟晋王赵光义、并且当晚晋王赵光义是夜宿宫中的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在没有留下传位诏书的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到了自己的弟弟晋王赵光义那边,因此,也被后人加上一些艺术加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晚“烛影斧声”的冲突场景,...

斧声烛影用来比喻什么?
斧声烛影用来比喻弑兄夺位,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世人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斧声...

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被戏称为“高梁河车神”?
一方面是因为宋一直受到辽的压制,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一方面是因为辽的实力是在是太强大了。虽然王安石变法提出了保马法,采取了养战马的措施,但是和强大的辽对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二、赵光义军事能力不行。除了国家层面上来说,还是赵光义自身的军事能力,相对于赵匡胤来说,赵光义的军事能力差了不是...

宋太宗赵光义实为簒谋。从“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分析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太宗。但是关于他皇位取得的合法性却大大存疑。各种史料表明,他的皇位的取得实属簒谋。本文就以“烛影斧声”之谜和“金匮之盟”分析宋太宗皇位取得的非法性。公元976年,十二月十九日晚上,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宋太祖召赵光义入宫,酌酒对饮。宋太祖摒弃左右,只留兄弟...

宋太宗人物评价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志大才疏、寡廉鲜耻而又心胸狭窄的人。一、不择手段,灭亲登台 太宗是“烛影斧声”千古疑案的主角。经近几十年的研究,他经过预谋,弑兄夺位,已成为大多数史家的共识。即使《宋史》一书,因时间仓促,元人多照抄宋代国史,对帝王多为谀词,仍不能不露出蛛丝马迹。如《太宗本纪》...

宋太宗之死为什么宋太宗·赵光义声称要自焚?
为什么宋太宗声称自焚而死?这是发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真实故事。宋史.太宗本纪年记载如下:“春华二年已过。岁时,蝗虫求雨,并给宰相吕蒙正送去一封信,信中说:‘我要自焚以回应上帝的鞭笞。’第二天下雨了,蝗虫死了。“据说是春华二年三月初三。由于干旱和蝗灾,大宋皇帝赵光义连续多日求雨。他...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讲出他老爹的丑闻?
赵光义这么做,是为了向群臣昭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赵廷美不是自己的同母兄弟,是庶子,所以不能继承自己的皇位;其二,赵廷美意图不轨属于咎由自取,不是我想害他,“朕于廷美,盖无负矣!”但有时候现实很”打脸“,因为我们查遍宋朝的史料,除了宋太宗的这一段说辞外,大多数史料均认为赵廷美...

关于烛影斧声,谁能解释一下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编辑本段]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

复兴区18494282573: 赵匡义为什么要干掉赵匡胤? -
尉迟寿佳可: 第一,赵匡胤确实是被赵光义杀的. 因为事情突然,没有防备. 事后赵光义又有各种借口把太祖的儿子们…… 第二,赵匡胤知道自己不行了,为了防止以...

复兴区18494282573: 宋朝的"烛影斧声"疑案有几种说法? -
尉迟寿佳可:一种意见是,宋太宗“弑兄夺位”.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

复兴区18494282573: 赵匡胤的真实死因是什么?暴病而亡似乎不能解释此问题. -
尉迟寿佳可: 开宝九年十月二十癸丑(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在万岁殿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毙,年50岁.赵匡胤死因不明,儿子们也未能继位,而是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登基后,反常地立刻更改年号,隔年七月,方葬赵匡胤于永昌陵,宋太宗又逼赵匡胤儿子赵德昭自杀,赵匡胤儿子赵德芳则是离奇地病死.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

复兴区18494282573: 宋太祖死亡之迷?他到底是被赵光义害死的?还是其他原因? -
尉迟寿佳可: 宋太祖暴死之迷. 赵匡胤母亲杜氏,生有五个儿子,即匡济、匡胤、匡义、匡美、匡赞.其中,济、赞两子很早就死了,到了宋太祖匡胤即位后,杜氏成为太后,而皇弟匡义,则赐名光义,就是后世的太宗.匡美也赐名光美,延美,并封为秦王...

复兴区18494282573: 宋太祖是怎么死的? -
尉迟寿佳可: 权威回答: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有关记载以僧文莹的《湘山野录》最为著名.宋太祖暴毙后,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与赵...

复兴区18494282573: 赵匡胤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
尉迟寿佳可: 关于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两个历史事件: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

复兴区18494282573: 谁知道宋太祖赵眶胤去逝的那一夜,房里的“烛影釜声”的真相啊? -
尉迟寿佳可: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

复兴区18494282573: 赵光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毒死了李煜
尉迟寿佳可: 因为李煜写了一首词叫作《虞美人》,这首词传到赵光义的耳中,便引起他的猜忌.赵光义之后又听说李煜曾错杀死一个叫做潘佑的大忠臣,现在后悔莫及,遂觉此人的怨恨已深,不想再留他,便派人用“牵机药”将他毒杀. 我认为: 赵光义是一个在政治上的贤君,但他弑兄登基,此人十分阴险狡诈. 李煜虽然在政治上昏庸,但他在艺术方面样样精通,只是错生在帝王之家.

复兴区18494282573: 李煜作《虞美人》为何被赐死? -
尉迟寿佳可: 李煜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传诵的《虞美人》.这首诗词不加掩饰的,流露出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这由于这首词,宋太宗得知此事后,认为李煜是“人还在心不死”,想复辟变天,于是赐李煜“牵机药”自毙.服药后,李煜全身抽搐、腰不能直...

复兴区18494282573: 赵光义会冒着弑兄的罪名夺取皇位吗?
尉迟寿佳可: 据说,当夜赵匡胤去世之后,只有皇后和内侍王继恩陪在身旁,宋皇后命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传进宫来.基于“金匿之盟”,王继恩自作主张叫来了赵光义.宋皇后看到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