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明皇有割地赔款吗?

作者&投稿:牟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那样 宁死不逃跑不割地不赔款?~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人,习惯于将明朝和清朝并在一起,简称“明清”。这两个王朝也有颇多类似的地方。比如,这两个王朝都在北京建都。比如,在王朝末期,都经常遭遇强大的外敌入侵。
然而,在遭遇外敌入侵时,这两个王朝的皇帝表现得截然不同。
明朝皇帝在打了败仗后,决不会丢下满城军民,自顾自逃跑。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围困并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随即挥师南下,围攻明朝都城北京。这是明朝立国近100年来第一次遭遇如此重大的危机。朱祁镇异母弟弟、?王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明代宗在大臣于谦等主战派的支持下,奋起抵抗,终于击败也先大军,避免了北宋“靖康之变”的悲剧。
多年后,面对外敌入侵,清朝皇帝的做法却是这样的:
——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击败了清军,攻入了北京。当时的清朝皇帝咸丰竟然以北狩为名,带着皇后贵妃们匆忙逃出北京,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对了,咸丰皇帝的同行者,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1900年,慈禧太后意气风发地向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等11国宣战,引起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顺利攻入北京。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慈禧太后以“狩猎”的名义,带着光绪皇帝逃出她只手遮天的皇宫,一路逃窜到陕西西安。
明朝皇帝哪怕面临生死关头,也决不割地赔款,苟延残喘。
1644年,李自成大军重重围困北京。在进攻之前,李自成派人与崇祯皇帝谈判。李自成提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李自成的意思是,请崇祯皇帝封赏他,他将帮助围剿辽藩。崇祯这个皇帝,身上有很多坏毛病。他优柔寡断,他刻薄寡恩,他杀害忠良,他刚愎自用,他反复无常,总之,不符合我们心目中好皇帝的标准。然而,面对李自成的这些条件,崇祯断然拒绝,最后吊死于景山一棵歪脖子树。
清朝皇帝为了保住江山,没有什么是给不了的。要土地?给!要赔偿?给!赔偿太重一下子给不了,那就分期限给!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朝皇帝就不断用大片国土和白花花的银子,买一条苟延残喘的命。从《中英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60多年来,清朝皇帝割让了大约600万平方公里国土,赔偿了7亿多两白银(不算利息)。
落到敌人手里,明朝皇帝又是怎么样呢?
明英宗朱祁镇也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宠信太监王振,及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奸险小人,把好端端一个政坛弄得乌烟瘴气,让人齿冷。1449年,他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被带到北方。
朱祁镇在北方期间,表现得相当有骨气,保持着大明天子的高贵气度。既不割地,也不赔款。从朱祁镇身上,也先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只好将他放回去。
明朝皇帝不屑做的事情,清朝皇帝倒是甘之如饴。
这不,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为了圆皇帝梦,甚至不惜投靠日本人,跑到伪满洲国做傀儡皇帝。
他在回忆录里说:“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

这是汉族人的伟大气节,当然首先要有拳头比较大至少是旗鼓相当的局面才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当时我们的科技水平虽说没有领先世界,却也学习了外来文化(不被正统所承认)发展热兵器,火药的花式表演基本可以秒周边的游牧民族。(被灭的时候没用出来……技能冷却慢)而且明经常被外族打却胜率极高,(最痛快的当然是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每场战争都可以看到新的将领挺身而出,然后在清的史书被黑出翔。
明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资本主义萌芽较宋更加明显,被扼杀的趋势也更加明显。那时的工商业已是十分发达,(不要说什么初期“重农抑商”的政策了,工商业的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但是它和当时完善的封建王朝体系极大矛盾,所以被掐死。而且农民显然不可能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去做出牺牲去为了这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目的。(尽管如此,作为封建王朝它已做的够好。内阁这一设置使得即使皇帝天天不上朝(万历),这个庞大的机器依旧能够勉强运转。)
文治武功很好很强大。后期的灭亡算是生不逢时吧,两种思想激烈的碰撞加上周边铁血的长刀,统治者却没有意识到妥协的必要。灭了也好,继承者会有机会沿袭上代并受到较小影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可惜来的是满清。
至于坚强,南明政权、后来不断打出反清复明旗帜的起义也算是为你说的坚强做了证明。

没有。“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就是明朝的正是写照。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清和造反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

从英宗到崇祯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廷更是坚定,兵临城下宁死不迁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扩展资料

明朝军事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

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明朝独有的现象,其他的朝代国度基本都是位于疆域中心的,至于清朝的条约那就多了,那就多了,给你列一下
康熙年间的《尼布楚条约》第一个,这也算是奇葩的条约,明明打赢了康熙大蒂还把东北的土地割了一片给沙皇俄国,算是开了先例了。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至于这口号么,不是哪个人提出来的,只不过是明朝灭亡之后现代人对于明朝这种现象的总结罢了

终明一朝,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也没有割地求和,崇祯皇帝在送走太子、后妃自尽、斩杀公主后,上吊殉国,实践了明朝皇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清朝则不然,英法联军几千人进攻,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圆明园被烧毁,圆明园内住的后妃被.....;慈禧太后英勇的与“天下万国”宣战,遭到八国联军干涉的时候,扮装农妇狼狈逃往西安。清朝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大片的领土被割让,中国千年积蓄和几百年外贸流入的海量白银被掠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明朝还是有些骨气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太钢易折,汉朝和亲也是为了将来反击,不能说一定是错的。
天子守国门是指永乐把帝都迁到了北京,这在当时算是临近前线了。
君王死社稷是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临终遗言勿伤我百姓

当年老朱家凭着汉家子的身份从外族手里夺的江山,恢复汉人山河,得国之正历代少有,这也是明朝廷的合法性的基础。这要一割地,就否定了先祖的荣光,否定了自身的合法性,再加上老朱家历代子孙好面子之极的性子,哪个敢割祖宗打下的江山给外族?
哪个皇帝真敢割了,不用皇族内部反对,就是下面那帮子比茅坑石还臭还硬的文臣们就敢把皇帝从龙座拉下来,后面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被鞑子俘虏了,还有鞑子重兵围困京城,要灭明,城内那帮子文臣硬是没投降,推了个新皇帝上台继续跟鞑子死磕……明末崇祯就是自杀也不愿离开京城,虽然败了,但也没违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原则。所以说明朝皇帝虽然大多都不咋的,但是骨气还是有的。
至于清朝,这个异族政权以少数人口统治多数人口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其对汉族拥有最强烈的压迫性和剥削性,和对自己所统治的国家主权没有丝毫的责任感。
至于清朝跟外国签的不平等条约的数目,著名的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不注明的……基本上,后世的我们要认真计算的话,可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是各项不平等条约签署纪念日。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可不会是一个正常政权的首脑所能说出来的话。


明朝的时候,明皇有割地赔款吗?
没有。“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就是明朝的正是写照。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清和造反的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01到201
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

中国古代“君臣礼仪”,有着怎样的变迁?
向异姓诸侯要施以“土揖”(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向有姻亲关系的诸侯要施以“时揖”(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向同姓诸侯要施以“天揖”(行礼时,身体肃立,...

唐为什么实行藩镇制度
另一方面,明皇时候,府兵制已完全破坏,开始实行募兵制,这必然会造成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无形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藩镇形成的条件。募兵制的恶性发展形成了藩镇割据。大唐一方面可以进行中亚的与大食的战争,却也不得不防范身边外族的入侵。明皇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

解释下唐朝藩镇制度
一、概念:藩镇,唐朝的军制,显着的一点是继承前朝在重要地点设置都督府。睿宗时设节度大使,玄宗时开始扩大节度大使职权,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统称“藩镇”。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藩镇雏形。唐朝之所以煌煌知名千年,就是它的兼容并包,容纳了很多的异族,并且平等对待。这一点,在唐初就已经很明显。明...

为什么唐朝开放,宋朝开始三从四德了,这是退步,还是别有他因?
唐宋是两个相邻的朝代,不过宋朝对唐朝却不是一脉相承,唐朝与宋朝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在思想上,唐朝开放包容,但到宋朝时却趋于保守。关于两朝思想差异的争论自古便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是进步,也有人认为宋朝是对唐朝的退步,各种说法,莫衷一是。那么,宋朝相比于唐朝思想保守到底是退步,还是另有原因呢? 想要知道这...

关于李鸿章镇压起义简短的总结
李鸿章本人于三月十日随首批淮军抵沪,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十月十二日实授,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

关于李白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白的历史小故事 1、铁杵磨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

东汉、唐代和明代三朝的宦官之祸,是如何影响帝国国祚的?
经过安史之乱后,唐皇的权威和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对政治和权力的敏感度却并没有因此降低。 在逐步意识到宦官掌权会给朝廷和帝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之后,唐皇也开始尝试削弱宦官集团势力。但问题在于,唐皇选择了和汉帝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借助武将集团的力量来摧毁宦官独揽朝政的局面。如此,唐帝国便...

长恨歌的全部解释要解释成白话文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有没有割地赔款交贡金的黑历史 -
移灵倩婷: 怎么说呢,黑历史有,但是割地赔款没有,但并不见得是好事. 没有割地,都是主动放弃或者被人夺走.嘉峪关以西,后来的山海关以北,都被人夺走并没有抢回来.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的区域,以及安南(今越南)都因为道路遥远难以统治而放弃或被别国吞并了. 没有赔款,但是朝贡贸易花的钱并不少.据《明史》记载明朝时来华朝贡的国家多达150多个,吃穿用度,还有赏钱,都不是小数目. 没有几个朝代真那么伟光正的,都是存在问题的,不然就不会灭亡了.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初“称臣纳供”体现了什么? -
移灵倩婷: 明朝是汉族统冶下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虽无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之事,不是明皇帝多么英明神武!而是与当时明周边少数民族及周边以及全球国家经济水平发展高低有重大关系.当时周边还没有出现对明王朝有压倒性国家力量的出现,所以末...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从来没有没割地赔款过款,为什么在国土上比元朝相差了那么多? -
移灵倩婷: 明朝在灭掉元朝时,因为战事,掉了一部分的国土,所以才这样的.

大同区15978892738: 大明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真的么?
移灵倩婷: 是的,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大明有土木之变时天子守国门,同仇敌忾抵御瓦剌,有末代崇祯帝那样为江山而死的英雄气节.大明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大明是一个不断被歪曲历史的伟大朝代,是我华夏最后一个正统的王朝.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用四个字怎么形容? -
移灵倩婷: 明朝用4个字来形容就是最有骨气.明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过百年的王朝中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用女人和亲的王朝,没有一个皇帝是软骨头,也没有过避战迁都.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坚持不赔款,不割地,到底是有骨气还是缺心眼
移灵倩婷: 明朝本身就是仰头看的朝代,清朝本身就是低头俯瞰的朝代,明朝的皇帝不怎么样罢了,但是他们有民族气质的呀,而且当时生活的还不错吧,没有收到比较大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幸福的,是有骨气的一种吧.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大同区15978892738: 天子守国门 君主死社稷 出自哪里 -
移灵倩婷: 这两句话均出于明朝,一出于明初,一出于明末.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到了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

大同区15978892738: 历史上“天子守国门”的皇帝是哪个?
移灵倩婷: 明,皇四子朱棣

大同区15978892738: 明朝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 -
移灵倩婷: 明朝 第一,是明朝的风骨.面对外敌,明朝无汉唐的和亲,无两2113宋的岁币,更5261无大清国的割地赔款.当然,这里并没有批评汉唐宋的意思,主要的环境的不同,汉唐宋面对强敌,委曲求全也是一4102种策略.但明朝不同,明朝的江山是靠打败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蒙古帝国得来的,所以根本1653没有和亲,进贡的必要,终明一代,明朝内和蒙古部落始终是敌手,从来都是打,朱棣作为一容个皇帝,五次亲征大漠,端的是何等气概,中国史上绝无仅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